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5-2(精)

合集下载

高三 二轮复习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阅读》课件(74张PPT)

高三 二轮复习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阅读》课件(74张PPT)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 意思,更主要的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 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 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答题方略
一、译准实词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 意思,更主要的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 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 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所)”“受(于)”“被”等,比如“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无标志性词语,比如“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无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的 判别原则:主语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
2.课文迁移法
2.课文迁移法 这是一种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考生不要去死记一些抽象的固 定搭配,而要结合课文中的典型例句,比较 其基本格式和标志性词语,找出其共同特点 ,从而准确辨别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如“何 如”是文言固定句式,表示疑问或反问,可 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 考生可以联系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则 何如?”“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 固何如哉?”来理解。
第六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 的角度判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 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 ”:(被)重用、任用。追亡逐北。北:逃跑 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 义。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 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二、译准虚词
答题方略
一、译准实词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 意思,更主要的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 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 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五 诗词鉴赏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五  诗词鉴赏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1 [2011·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成问题。(8分) • 琅琊溪① • 欧阳修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 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 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1)【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 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 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知识。 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 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 境中,则优劣可辨。还要联句分析。正因 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时,必须 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有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 • •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 具体答题时,考生不但要细读诗歌,慢慢 咀嚼,抓住“蛛丝马迹”,设身处地,合 理推断,留意注释中是否有时局背景的介 绍,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 人论世;还应根据平时积累,进行综合思 考,大胆推断,谨慎求证。对于本题而言, 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释中说“此诗写于作者 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就简单 地判断该诗表达的是郁闷伤感的情怀。出 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认真解读诗歌,

2012届高考二轮复习:巧解文言文实词含义ppt

2012届高考二轮复习:巧解文言文实词含义ppt

五、语法分析推断
抓谓语动词,辨析词性: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驴不胜怒,蹄之 今公子有急,此乃……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六、语境推义法(因文定义法)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 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 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 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 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 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06年高考全国统一卷第8题答案B: 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崇文尚武:崇尚
二、相似结构推断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05年浙江高考卷11题B项: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庭院台阶 堂庑[wǔ] :堂屋走廊
三、以形释词法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 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 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2004年全国高考 题) “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 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朝见”。 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 “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 “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 为“到”的意思。
c.文言固定句式:要套用它的固定 结构来翻译,而不要一字一字地抠。
• 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与……比,哪一个更……?) •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是不是……呢?) • 其李将军之谓也? •(大概说的是……吧?)
• 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吧?)
d.特殊句式,复句:
• 表假设: 苟 若 使 倘 即 诚 如 • 表转折: 然 而 乃 则 但
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 城。 所宝者异业
5、要区别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五章第五节构建模板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五章第五节构建模板

写作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 清音有余。呼吁召唤属于抒情的语言表述。所 以用呼吁召唤是突出作者感情最重要的手段之 一。 作品文章,都是情和意的结合。“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所以成为 传世名句,就在于它在景物描写中寄托有深深 的故国情思。不带感情的语言,是没有感人的 力量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之所 以感人至深,是因为通篇饱含着对周总理的无 限深情,通篇用的是回环往复吁叹式语句。唐
请用“故事导入法”拟写出下列命题作文的开 头。
1.《坦言失败》
2.《知足者常乐》
【参考答案】 1. 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 一颗敢于正视失败的心,进而从中吸取经验, 取得成功。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 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当他第一次走上讲 台的时候,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
离下课还早呢!但他没有以天南地北的瞎扯来 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 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 害怕了。”于是,这老实的、可爱的“坦言失 败”,引得课堂上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2 .大家都读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渔夫 的老婆贪得无厌,木盆变成金盆她不知足,草 房子变成高楼大厦她不知足,她由一个乞丐似 的老太婆变成了一个雍容华贵的皇后还不知足。 最后,她的贪得无厌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她
请用“名言导入法”拟写出下列文章的开头。 1.《诚信》 2.《我看初恋》 3.《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么?》 4.《该不该关心国家大事》 5.《什么是美》 6.《大款的“潇洒”》
【参考答案】 1.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不知道他还能做 些什么。可见诚信对我们是多么重要。诚信, 是一个健康、稳定而有序的社会不可或缺的重 要因素,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2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有这么一句名言“哪 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我们的许 多同学对异性有异样的好感和冲动,甚至暗地 里萌生了恋情,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而是 非常正常的。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第2部分4-2 专题二 材料作文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第2部分4-2 专题二 材料作文

审提 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要写出体
准确审题,你来填表! “人生也有三态”重点写人生,可以写 人生有三态:圆者、方者、三角者; 可以写悲观、乐观与达观,可以写人 生的境界,冯友兰先生将它划为四个 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 审 界,天地境界。“生活状态也是自己 材 心灵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态度往 料 往决定人生的高度与广度。也可以从
• ◎ 佳作展台 • 现实,让梦想翩翩起舞 • 梦想,让切·格瓦拉成就了生命的夙愿却葬 送了明天,他以为少数游击队员能推翻风 雨如晦的社会,但远离现实的支撑,他在 大多数民众的不解和困惑中逝去。没有现 实这双舞鞋,跳出的芭蕾舞步,最终只能 怆然止步。
• 我曾经很推崇海子一类的人物,认为真正 的生命大抵如此,可以为梦想而抛弃一切。 但随着阅历的加深,倒也不是因为世俗的 浸染,我慢慢开始质疑起这种生命形式的 意义。的确,瞬间的死亡能够与世隔绝, 与梦想接触时的快感能让他们的生命迅速 辉煌,用卡夫卡的话来说则是“辉煌到了 第二天也要为之难过的地步”,但是,他 们能否等到这第二天,我们怀念他们的原 因,全然不是因为他们梦想的壮丽,而是 出于对生命逝去的关注、惊讶及惋惜。但 是,如果他们知道他们脱离现实,向梦想 悬崖的纵身一跳唤起的不是更多人对他们 梦想的关注,他们还会跳吗?
开头。(句子: 瓦拉,海子,
• 答案: 谋篇布局尺寸间,决胜千里考场上!——动 手填填吧! ①用海子的例子和卡 亮点设置 夫卡的名言阐释“ 脱离现实的梦想只 ①精选典型 能戛然而止”。 中间( 的例子: 表明 ②用蜗牛的例子说明 切·格瓦拉, 如何 海子,辛 美好的梦想要面对 扣题) 现实条件。③用辛 弃疾。② 用文采飞 弃疾的例子说明梦
• 人,都渴望飞翔,因为我们厌倦行走的缓 慢;蜗牛,也渴望挣脱壳的重压,因为它 厌倦偊偊而行。鸟能翱翔天宇,是因为有 翅膀的支撑,所以它不会坠下。我们的支 撑,则是如压在蜗牛身上的壳,假使脱去 壳,我们也学着去飞翔,则必会被气流重 重卷下,粉身碎骨。 • 在现实中,我们其实也可以跳舞。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3-2.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3-2.

• 5.(2008·江苏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 联的内容。(2分) • 答案: 吴宫的花草长在小河边,晋代的衣 服成了古墓。几座山在青天外,水中有白鹭 的影子。(0分) • 失分原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答非所问,题干要求“概括”,答 案写成了翻译。
5
• 4.(2011·山东卷)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 分。(4分) • 答案: “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 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 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侧面描写,通过 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 陋。(2分) • 失分原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两处画线的部分,此 答案虽然两处都给了赏析,但层次混乱,两 处分析顺序颠倒,并且没有分点答题,造成 阅卷老师误判,得2分。 6
16
9
• 一、答题要规范 • 回答问题按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怎 么问,怎么答,不随意作答。诸如分点(面) 要求,字数要求等显性要求要保证满足。 • 1.答题不规范之矫正 • 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有不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题层次不清。
10
• 2.常见常用的规范答题要求: • ①表述思路清晰:分点分层,互不纠缠,眉 目清晰。 • ②多问答题应有界:对一题多问的题目,答 题时多个答案界限应清晰。 • ③能用术语尽量用术语。 • ④答案要点化。
11
• 二、表述要清晰 • 指写出的答案要点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表 意明确,不写错别字,书写好认,卷面不乱。
12
• 一、“关键词”答题法 •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 关键词赋分”,只要能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 词答出来,就会给分的。 •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 • 对于古代诗歌阅读来说,“关键词”就是那 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具体题 目,“关键词”不尽相同: • ①情感分析题,诗歌中能揭示感情的词语就 是答题的关键词。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4 图文转换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4 图文转换

• •
专题四 │ 技法点拨

例如: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 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 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 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 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 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 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 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 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 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 过30字。
专题四 │ 技法点拨

4.细节提示,留心注意。图表中的一 些细节,往往有提示作用。一要注意题目 中的关键词,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 往往有“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 等标志性词语。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 较、分析内容,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 含的信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通常是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 数的限制。三要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 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 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
专题四 │ 真题演练
【答案】 (1)示例:购买就等于杀戮, 对象牙制品说“不”! • (2)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个公益广 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 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 思自己的行动。②构图简洁,图片与文字 搭配巧妙,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它们的 未来将通向何方? •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与语言表 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1)画面上是 一大一小两头大象,背对着镜头。边上配 •

专题四 │ 技法点拨
2.徽标类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 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 的时间、事物等。 •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 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 理想象。

【VIP专享】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 新课标版

【VIP专享】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 新课标版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新课标版】还有一种就是盲目套用。

如鉴赏山水田园诗时就套用“隐逸”“闲适”“热爱自然”;诗词中若有花落飘零之景,就认为是“伤春惜春”;若作者是杜甫、白居易,则主题多是忧国忧民……这种推测,某些时候会侥幸“命中”部分答案,但如果不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艺术风格,尤其是诗歌作品本身进行理解判断,分析综合,其结果的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灵性的所谓鉴赏只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厌倦。

专题五│技法点拨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1分) 观魏博①何相公猎张 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魏博,古地名。

专题五│新题精练新题精练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新题精练 (1)【答案】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分析概括3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作用2分) 【解析】可以从“浅草”“红旗”“白马”,分析得出写环境色彩的艳丽;从“分围”“向日”“迎风”等,分析得出写场面的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三、层层推进,善于说理。考生对事例的剖 析,立足现实,从一个人的善良到一个人的 道德修养,全面剖析了人性之中最美的一面。 真善美,是本文立论的基础,考生把握审题 立意的技巧令人称赞。
9
• ◎ 范文2 • 亮点提示:构思严谨 思辨性强 • 信立天下——诚信是一种美德 • □ 2011河北考生 •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生活是一棵 长满可能的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面临着选择,随时都在做 出选择,但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 得更好。所以放眼未来,手中紧握的应是自 己的美德——诚信。人最初的本性!
• 我轻轻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一 身赤裸”是我们的原点,没有名利缠身,没 有金钱纠结,有的只是赤裸的身躯和一颗永 远纯净的心。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与这原 点失散已久了:经商的挖空心思也要从百姓 身上压榨出最后一滴油水,在娱乐圈混的绞 尽脑汁也要闹出点绯闻以求“名利”双收, 做官的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像陈良宇、 成克杰这样的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大贪官 更是走上了背离原点的极端,就连我们这些 普通百姓也时常为名利弄得头破血流。“一 身赤裸”早已淹没在我们的贪欲中,是时候 停下追逐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虚物的脚 步了,回到原点,脱下一身沉甸甸的俗物, 4 轻装上阵,生活定会因此大放异彩!
10
•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美好的前途,但当我们真 的成功、真的出人头地时,不要忘记,为了 这份成功,我们也曾经不择手段过。世界永 远在无声无息地变化着,变得世态炎凉,变 得冷漠无爱,变得相互猜忌,于是,整个社 会产生了信任危机。我们渴望被别人信任, 一遍一遍地述说自己的真实,可一转身就百 般猜忌,小心思量着刚才那番话是否泄露了 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一颗坦诚的心, 即使说上再多的话也无法换取对方的赤诚以 待。因为信任缺失早已是痼疾,深深根植在 每一个人的心里。
• 一件普普通通的诚信小事被媒体大肆宣扬, 只因为,那件诚信小事早已变得不普通了, 只因为,这种小事我们都做不到了。我们身 边的诚信早已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让人悲哀! 富豪捐钱被疑为“诈捐”,明星献爱心被称 为“作秀”;偶尔外出吃个饭还要忍受着 “苏丹红”“地沟油”的威胁,喝杯奶茶还 要遭受塑化剂的荼毒……行走在街上,我们 早已变得惶恐不安,稍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 兵。唉,这都是因为我们缺少诚信啊。非信 难以立足,非信难行于天下矣!
2
•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我们的原点,可是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东西蛊惑我们与善良
背道而驰。
• 马加爵杀人后曾在狱中写下一封忏悔信,信
中他提到了年迈的父母,提到了曾经给予他
帮助的十四叔、十四婶,提到了曾经给他鼓
励的班主任。是的,这样一个丧心病狂、杀
死了4个同学的“恶”人也懂得感恩,懂得
爱,也知道什么是善,可惜他在背离了这个
•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 是我们的原点,背离了这个原点,生活就没 有质量可言。 • 时下造假之风盛行,从草根阶层的山寨文化 到专业学者的虚假论文,从三鹿的问题奶粉 到台湾的“塑化剂”事件,无不暴露出人们 诚信的缺失。诚信缺失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和 物质生活每况愈下,我们拿什么支撑我们珍 贵的一生?回到原点,找回丢失的诚信,立 于开满诚信之花的高地,回望走过的路,是 对是错,一览无余。人生只要能时时回到原 点,才不至于在说谎成风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才能凭诚信立足于社会!
14
• 信立天下,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会 秉持诚信,挺直脊梁,在纯净的晴空下傲然 直立。请铭记:信立天下,扬帆远航。
15
• 高分点击 • 这是一篇较为典范的议论文,鞭辟入里的剖 析、振聋发聩的文字,让我们不得不叹服。 • 1.观点鲜明,提纲挈领。议论文一定要旗 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 志。文章开头就借名人名言引出论点:“放 眼未来,手中紧握的应是自己的美德——诚 信。信立天下,扬帆远航。”
6
• 高分点击 • 立意准确,层层推进,说理透彻,成就了这 篇思路清晰的考场作文。 • 一、审题准确,铺垫到位。回到原点,回到 什么样的原点,这位考生作了很好的回答。 回归善良,回归纯真,回归诚信,这些世间 的美好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回归。考生找 到了回归的原点,铺垫到位,入题准确。
7
• 二、最佳切入,准确深刻。考生对原点的理 解准确、深刻,回归善良,如:“错,我们 每天都犯,可有的错一犯就要用一生去偿还。 因此,在我们尚未酿成大错前就应该时时回 到善良的原点,常用善良的标尺去衡量自己 走过的路,把走歪的路重新走直。”回归纯 净,如:“回到原点,脱下一身沉甸甸的俗 物,轻装上阵,生活定会因此大放异彩!” 回归诚信,如:“人生只要能时时回到原点, 才不至于在说谎成风的世界中迷失自我,才 能凭诚信立足于社会!”
专题二 议论文
• ◎ 范文1 • 亮点提示:精准立意 最佳切入 • 回到原点 • □ 2011广东考生 • 像夸父逐日,人每天都在忙碌的奔跑中度过, 直到死去。或许到了弥留之际才发觉一生匆 匆,很多事情还没有完成,很多珍贵的回忆 还没品味。也许好马不吃回头草,而人却要 常常回到原点,站在最初出发的地方,重新 审视走过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看 到自己的错与对。
11
• 放眼社会,假烟、假酒早已屡见不鲜,假农 药、假化肥、假种子更是让农民叫苦不迭, 甚至有不良商家在关乎生命安全的食品上制 假、造假。面对充斥于整个社会的“假”, 终于有人怒不可遏地站起来慷慨陈词,怒发 冲冠地质问:“诚信何在?若无诚信,何以 立足?”诚信的流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来各方讨论。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今在 哪里?我们手上握着的大把钞票都是用诚信 换取的,可如今我们又能用这些花花绿绿的 钞票到哪里去换得诚信?若无诚信,何以立 足!我们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去观看电视 中宣传的人物事迹,却不知道究竟是该喜还 12 是该悲?
16
• 2.构思严谨,说理透彻。文章并不是浮浅 地列举一些时下缺乏诚信的反面事例,而是 对这些事例进行剖析,深入挖掘其产生的根 源、危害,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3.用语缜密,思辨性强。“如果你是商人, 请诚信经营;如果你是学生,请诚信考试; 如果你是街头的匆匆过客,请对那些乞讨者 施以信任的眼光”等句子,语言朴实,思维 缜密。文章还运用了反语、排比等修辞手法, 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也显示 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
13
• 我们渴望诚信,我们召唤诚信,因为我们不 想再过这种人心惟危的日子。我们需要的是 一种和睦的、温馨的、充满感情的生活。如 果你是商人,请诚信经营;如果你是学生, 请诚信考试;如果你是街头的匆匆过客,请 对那些乞讨者施以信任的眼光。 • 我们也许无法立即把社会风气拉回诚信的正 途,但请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只要我们每 个人都坚持着,一点一点改变,总有一天我 们会将诚信重新植入生活,为世界重塑一片 蓝天。
5
•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 是我们的原点,背离了这个原点,生活就没 有质量可言。 • 时下造假之风盛行,从草根阶层的山寨文化 到专业学者的虚假论文,从三鹿的问题奶粉 到台湾的“塑化剂”事件,无不暴露出人们 诚信的缺失。诚信缺失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和 物质生活每况愈下,我们拿什么支撑我们珍 贵的一生?回到原点,找回丢失的诚信,立 于开满诚信之花的高地,回望走过的路,是 对是错,一览无余。人生只要能时时回到原 点,才不至于在说谎成风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才能凭诚信立足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