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从不相信中日友好 搞垮中国目标没改变
安倍就是要搞垮中国 日本从未改变过

安倍就是要搞垮中国日本从未改变过新华网第四届“纵论天下”2013国际问题研讨会18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布局新思路、中国如何应对亚太局势走向、全球热点问题与经济形势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
以下是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张焕利的发言。
安倍政权昨天(12月17日)召开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会议通过了三个文件即所谓的“安保三箭”:一是日本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它将成为今后十年日本外交和安保的战略指针;二是《防卫计划大纲》,管今后日本十年;三是《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管日本今后五年有效。
日本政府连发这所谓的“安保三箭”,箭箭直指中国。
到现在为止,安倍上台已一年多,安倍所在的自民党相隔三年从民主党手里夺回了政权让他得以重新执政。
在这一年多里,安倍政府,特别是安倍本人大力推行围堵中国的外交方针。
他非常卖劲地配合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或称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战略东移),在安倍通过外交围堵中国的努力的目标地区中,他最肯撒钱、最肯下力气的地区就是东南亚地区:他过去一年内遍访东南亚十国,最近,他又把这十国的政府首脑或者国家元首邀请到东京,再次公然地煽动他们围堵中国并和中国作对。
在战后将近70年的时间里,日本所有首相中(包括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之前的日本首相),像安倍这样公开地挑战中国、公开地提出与中国对抗、公开地向全世界宣称要领导亚洲的首相只有他一个。
安倍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或许是因为他是地地道道的右派政治家。
他的观点在他没有当首相之前,甚至在他年轻的时候就一直是这样标榜的。
我发觉大家对日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去看真实的日本,而不要想当然,不要自己琢磨着应该怎么看。
我虽然现在不再常驻日本了,但因为我还是新华社世界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我每年还多次去日本。
我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日本根本就没有改变过,而是在日益地加强对抗中国。
关于日本右翼老是批评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日本右翼老是批评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原因:一、日本企图否认日本作为战败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整个亚洲乃至中国的伤害。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就有提及日本在二战期间对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整个亚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中国无数人民从精神上和肉体上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从强行征用慰安妇,到对中国人民进行生化试验,再到南京大屠杀等等。
日本的罪行都是无法掩饰的,但日本领导人仍然依旧参拜靖国神社,并且企图在历史教课书上篡改历史事实。
日本方面对二战所造成的伤害没有正面面对,没有向德国那样进行反思,反而不断挑战受害国的底线。
日本首相安倍甚至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横加指责,声称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等同于反日教育,制造与日本的冲突,有助于巩固民意。
这完全是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莫须有的指责。
安倍的言论根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右倾思想找借口,也体现了日本近些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右倾现象。
我认为这也是日本右翼批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之一。
二、日本修改和平宪法。
二战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被迫进行非军事化改造,并将永远放弃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条款写入宪法。
但近些年来,日本和平宪法被步步侵蚀。
从2004年开始,日本右翼分子便开始蠢蠢欲动地试图获得更多的军事自主权,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了美国的怂恿。
日本和平宪法中的第九条规定限制了日本军事发展,而美国曾经说过,如果日本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肩负起安理会成员的责任,则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就必须重新检讨。
日本和平宪法代表了日本对二战的反思和悔改,向世人表示了永不再战的决心。
企图修改和平宪法,便很有可能破坏日本目前的稳定和和平以及繁荣。
而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二战时期有着紧密联系,描述了中韩等亚洲国家在二战期间遭受的痛苦。
面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的行为便愈发显得失当。
因此,日本右翼便更加对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心存不满。
三、日本右翼惧怕中国人理性爱国。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刮目相看

近代日本,对中国有过短暂的刮目相看自中国发生两次“华夷之变”(元灭宋、清灭明),日本即颠覆了对中国的崇拜,到了近代,不仅不再崇拜,而且随着甲午一战,对中国的态度升级为极度鄙夷。
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可以说有一半是日本给予的。
从甲午战争到日本全面侵华,“蕞尔小国”当了“泱泱大国”近半个世纪“准宗主国”。
然而,这五十年间,并非全是“一边倒”,期间日本对中国也有过短暂的“刮目相看”。
那就是辛亥革命时期。
对于辛亥革命,日本思想家北一辉有一句“日式评价”:日本是中国革命的“助产士”。
所谓“助产士”,为日语当用汉字,翻译成汉语俗语,就是“接生婆”。
北一辉的言论虽然是从日本的角度出发,但客观来看,清末中国政治巨变中的日本元素是不能排除的。
如果把辛亥革命的“外国势力”以“十成”划分,那么日本至少要占“六成”。
黄兴孙中山把革命大本营设在东京,中国留日生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军。
历尽磨难与牺牲,中国留日生用一场革命让皇帝在中国成为历史、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无论后人怎么品评,仅就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帝制、创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而言,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成功而不是失败的革命。
此时中国,有三点足以傲世:1,华夏民族的历史选择是正确的,和世界潮流一致。
2,华夏文明在世界近代文明进程中衰落,但民主政治此时降临,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还不太晚;3,中国是“亚洲的法兰西”,民国成立伊始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中第一次将“主权在民”思想立入宪法。
老大帝国由此焕然一新,洋溢“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新生活力。
由三个傲世,足见辛亥革命对华夏文明巨献——给老迈的华夏文明注入现代文明的核心——政治文明,使复兴成为可能。
虽然中华民国初期经历了袁世凯复辟等等阵痛,但民国10年间的朝气,还是全面超越了晚清七十年的暮气。
以政治文明为先,此时中国多点开花,汇入“世界流”。
此时是中国历史鲜见的“人才鼎沸期”,许多推动国家进步“文武全才”人杰横空出世,横刀立马的将军同时也是能舞文弄墨的儒生,满腹经纶的才子同时也能为国家前途抛头颅洒热血。
历史趣谈揭秘兴中会最早的会员 包括犬养毅等多名日本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兴中会最早的会员包括犬养毅等多名日本人导语:在兴中会最早见诸名单的129名会员中,就包括犬养毅、宫崎寅藏兄弟、山田良政、萱野长知等多名日本人。
并且实际参与者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18在兴中会最早见诸名单的129名会员中,就包括犬养毅、宫崎寅藏兄弟、山田良政、萱野长知等多名日本人。
并且实际参与者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1898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提出“大隈主义”,他在一篇被大量引用的文章中号召中日密切合作、中日联合,他坚决认为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源是种族性的,是白种人对黄种人的鄙视,日本除了援助中国外别无选择?:“中国人民的生存决不只是事关他人的福利,它涉及日本人自身的根本利益。
”为此,日本人必须研究中国,到中国旅行,与中国人交往。
中国和中国人,一时间成了日本的热门话题。
在当时日本的通俗读物中,充斥着“到北京去”这类流行口号。
“大隈主义”很复杂,不是一个肯定或否定可以概括的。
一方面,不能说它是“骗局”,“大隈主义”的提出有深厚的历史、现实背景,当时日强中弱,中国不可能对中国形成威胁,在某种程度上真诚地“扶植”中国有利于日本的国际处境的提升;另一方面,它当然不是希望中国强大,作为日本人,大隈重信没有这个义务,作为日本首相,不可能把支持中国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除非他有精神分裂症。
很碰巧,由于中国的贫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希望联合亚洲国家抵御西方列强,包括尼赫鲁在内的亚洲精神当时都有这种类似的想法。
在宫崎寅藏、平山周之后,更多的日本政坛重量级人物开始与孙中山接触,孙中山成为他们眼中的“有用之材”——犬养毅、大隈重信、头山满、尾崎行雄、副岛种臣、久原房之助、山田良政、萱野长知等人。
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侵华与中日关系问题

日本侵华与中日关系问题首先是日本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的,因为他的性质是半封建,带有浓厚的侵略性质.再者是当时的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日本国内各种矛盾尖锐,为了转移人们的对本国的视.最后就是日本在很早以前就制定的大陆政策,建立"东亚大共荣圈"。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1884年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据台湾、澎湖并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各种侵华权益,从而跻身于侵华列强的行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影响:整个东北三省基本上都沦入日军之手。
接着日本在这块大地上炮制了一个伪满洲国,以掩饰它对中国领土的侵吞。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影响:场战争的规模之大,地域之广,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日军表现之残暴,对中国破坏、侵害之重,都超过百年来所有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
这是一场集日本及所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之大成的战争。
中日关系: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
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
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二,要深化互利合作。
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强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第三,要扩大人员交往。
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团体、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第四,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来日本蓄意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内容

▪
▪
又要回到之前的话题,日本2050灭亡中国的计划
丑陋的日本人
▪ 应该说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人,本应该有道歉之意,悔过 之心,但是你看···················
▪ 1·曾经一位西方作家写道:“他询问一个参加过南京大屠 杀的日本士兵,为什么能如此杀戮中国的无辜。”士兵回 曰“:他不觉得是在杀人,他们在刀枪下的哀号恍如畜生 在叫,那是他的猎物,他没有杀人时的负疚和颤栗。”
▪ 这不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日 本一直想要灭亡中国?他的这个想法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都有什么计 划?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自己的 探索,现在我把我的答案分享给大家,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大家真正了解 历史的日本,现在的日本,那个披着 羊皮的日本!
为什么日本一直想要灭亡中国?
▪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 乏的岛国,日本人自古就有日 本列岛终将沉入海底的宿命观 点,千百年来他们梦寐以求的 就是要用武力去夺取一块真正 属于自己的大陆土地。它看到 了中国这么大,资源丰富,对 于它来讲,这是一个极好的目 标。千百年来,特别是近一百 年间,日本日日“卧薪尝胆”, 梦寐以求“移都北京”、“皇 化世界”。日本是早已经把中 国作为他的侵略的一个既定的 目标。这也是日本为什么自唐 朝开始便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入 侵中国,中国历史上东南沿海 “倭寇”绵绵不绝的唯一解释!
350年前的那次战争,就是露梁 海战
二战灭华计划
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300年来日本蓄意灭 华野心总爆发。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思想和 政策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田中奏折》疯 狂地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 折》提出对外侵略总战略:第一期夺取台 湾,第二期夺取朝鲜,第三期夺取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
日本反感中国的根源

日本反感中国的根源作者:小仓和夫来源:《中国市场》2008年第46期日本民众对自己的经济增长,政治僵局以及人口变化感到不满,这种挫折感往往会发泄到中国身上。
几乎在所有的国际民调中,在和平以及为世界和平及稳定所作的贡献方面,日本的排名都很高。
换言之,在许多国家民众眼中,日本形象良好。
然而,有一个显著的例外:中国。
中国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然而日本既得不到喜爱,也得不到特别的尊重。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成就卓著,而且政治影响力日益加大,但在日本,中国得不到尊重,也得不到特别的喜爱。
这个事实不张扬,但却是十分明显的,越来越多日本人似乎讨厌中国,或者表示不喜欢中国。
这种对中国的反感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在普通人眼中,非法移民当中中国人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所谓非法居留者所犯下的罪行可能引起反弹。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出于愤怒:尽管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不足,日本却要继续依赖中国产品(饺子事件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例子)。
而且还有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全球影响(包括已经直接影响日本的一些气候问题)。
所有这些“负面”因素可以部分地解释日本人对中国的反感。
还有一个日本因素:日本民众对自己的经济增长、政治僵局以及人口变化感到不满,这种挫折感往往会发泄到中国身上。
中国最近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搞军事现代化,中国的政治军事以及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影响力可能加重日本的挫败感。
可能引起嫉妒,特别是由于日本经济并非一帆风顺。
日本自己的挫败感以“拒绝”或“抵制”中国的形式投射。
而中国的反日情绪也引起敌意。
在中国可以轻易挑起反日情绪,从足球赛上的反日行为,或者对日本音乐网站的多次攻击,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与中国的反日情感和行为相关的,还有日本军国主义过去的行径问题,至少在日本人眼中,只要日本官员一就历史事件发出挑衅甚至过于自信的言论,中国当局就会要求日本承认过去的军国主义行为。
关于过去的中日冲突,中国外交或政治行动的频率、强度以及长度令很多日本人感到苦恼,从而发展出一种对中国的冷漠甚至反感的态度。
中国十个关于日本的误解

中国十个关于日本的误解任何形式关于日本的消息只要是真的,我们都要传播,比如日本侵华罪行和否定历史显然值得中国人批判,而日本的科技经济发展优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但是,有些人不愿意接受真相,只要看到有关日本的正面消息就大为恼火愤怒异常,并且把本来不存在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渲染。
可悲的是,许多人恰恰听信了这些误解甚至是谣言,才去反日爱国,这是中日关系中来自于中国人自身的最大问题和最大的悲哀,比100多年前的义和团能进步多少?请看中国人流传的十个关于日本的误解:(一)、误解日本从没有就侵略战争道歉。
其实,在中日建交前日本人来华就不断道歉,中国人反倒不需要道歉。
毛泽东说: "对你们过去欠的帐再要来讨帐,这是没有道理的。
你们已经赔过不是了。
不能天天赔不是,是不是?一个民族成天怄气是不好的!" "我们的祖先吵过架,打过仗,这一套可以忘记啦!应该忘记。
"(二)、误解日本教科书没有侵华战争。
日本许多教科书都有侵华战争记载,只是不如中国全面,并且确有篡改侵华战争的举动,但是日本教科书不受政府支配,可以自由编撰,因此表述千奇百怪。
2005年篡改侵华历史的扶桑版教科书采用率不到1%,就被许多中国人当成全日本都使用这种教科书。
(三)、误解靖国神社需要冒死偷拍,以反映日本的恐怖和暴力。
其实,靖国神社院内可以拍摄,没有任何风险,只是其中一个展览馆游就馆则禁止拍摄,但是即使拍摄了没有什么风险,不会没收照相机,更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四)、误解中国人在日本都没有犯罪。
事实上,在2003年6月19日,留学生杨宁、王亮和魏巍杀害松元一家四口,劫取4万日元,并将身体铐上铁块和哑铃,沉入大海。
日本法务省和警视厅等统计指出,2003年,日本的外国刑事犯罪者2500名,80% 是中国人。
遣返中国人12382名,高居被遣返外国人第一位,比2002 年约增加了33%。
外国人犯罪是日本人犯罪的4倍,而中国人犯罪又是其它外国人犯罪两倍,犯罪比例高于中国人占在日外国人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张焕利在新华网举办的
2013“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发言。
新华网陈竞超摄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新华网第四届“纵论天下”2013国际问题研讨会18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布局新思路、中国如何应对亚太局势走向、全球热点问题与经济形势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
以下是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张焕利的发言。
安倍政权昨天(12月17日)召开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会议通过了三个文件即所谓的“安保三箭”:一是日本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它将成为今后十年日本外交和安保的战略指针;二是《防卫计划大纲》,管今后日本十年;三是《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管日本今后五年有效。
日本政府连发这所谓的“安保三箭”,箭箭直指中国。
到现在为止,安倍上台已一年多,安倍所在的自民党相隔三年从民主党手里夺回了政权让他得以重新执政。
在这一年多里,安倍政府,特别是安倍本人大力推行围堵中国的外交方针。
他非常卖劲地配合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或称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战略东移),在安倍通过外交围堵中国的努力的目标地区中,他最肯撒钱、最肯下力气的地区就是东南亚地区:他过去一年内遍访东南亚十国,最近,他又把这十国的政府首脑或者国家元首邀请到东京,再次公然地煽动他们围堵中国并和中国作对。
在战后将近70年的时间里,日本所有首相中(包括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之前的日本首相),像安倍这样公开地挑战中国、公开地提出与中国对抗、公开地向全世界宣称要领导亚洲的首相只有他一个。
安倍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或许是因为他是地地道道的右派政治家。
他的观点在他没有当首相之前,甚至在他年轻的时候就一直是这样标榜的。
我发觉大家对日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去看真实的日本,而不要想当然,不要自己琢磨着应该怎么看。
我虽然现在不再常驻日本了,但因为我还是新华社世界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我每年还多次去日本。
我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日本根本就没有改变过,而是在日益地加强对抗中国。
我刚才说,像安倍这样的首相是战后第一个。
是不是其他的首相和其他的政府就不是这样了呢?其实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所以,我认为我们所提公开的口号,如“中日友好”、什么“睦邻”、“富邻”这些口号,日本人是不相信的。
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改变思路。
可惜的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权威到现在还在做类似的努力,认为应该回归到过去的做法——以民促官。
我们都知道,中国官民做法上是比较能达成一致的,但日本方面是不是能够以民能促官呢?我们不得而知。
安倍上台一年来,他完全继承了自民党之前的民主党野田内阁对钓鱼岛的“国有化”,并且还做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在这方面,直到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人认为,这些举措是石原慎太郎的右派行径,政府只是被绑架了。
我觉得,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我 1970年年底分配到新华社工作的时候,入社一星期就投入了报道中日关系的工作,对那个时代中日关系状况我现在还历历在目。
虽然当
时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当时,周总理接见哪个日本政治家,都要形成文件的,念给我们听双方是怎么对话的。
对于那些事,我至今历历在目。
关于钓鱼岛的事,日本政府干脆不承认(它是中国的)。
这总让我想到,日本特别是它的政府和政治家就是在撒谎,把撒谎这件事情当成真的事情来认真地去做。
对于他们这样地撒谎,我们还有人说是闹剧。
实际上,这不是闹剧。
什么叫闹剧?闹剧就是逗大家一笑而已,但日本这是在逗大家笑吗?不是。
日本这样做是为什么?安倍这样做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战略,以求达到摆脱战后美国强加给日本桎梏的目的。
美国希望它做到一,它能做到三,甚至想做到四和五。
日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在这方面也是不断地得手。
今天,我们怎么看钓鱼岛问题?怎么看我们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在这两大问题上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只能说是阶段性的胜利,要说是最后的胜利、长远的胜利还为时尚早。
我们在钓鱼岛问题、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上的努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然,在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方面还有很些人不理解,我觉得大家应该耐下心来认真地思考。
正是因为我们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我们去做了,我们才能在中日关系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否则,如果还是像我们过去那样,光喊空洞的口号,走不出去。
如今,我们走出了第一步,我们的领海基点基线划定到固有领土的东方,这才是我们真正地向外走。
改革开放如今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
今天,我向大家披露一个信息。
美国和日本驻华的外交官至今还拿着世界上最危险地区的津贴。
他们所谓的世界最危险地区包括中国。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
这就说明,他们亡我之心不死,其中包括日本。
我曾经问过日本的外交官,你们感觉在中国危险吗,是像在中东、在非洲、在拉美一些国家那样危险吗?他说实际上没有感到这么危险,但是政府没有改变这个规定。
安倍这个人就是要搞垮中国。
当然,他这些能不能得逞,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认识一个驻日本首相官邸的记者。
他每天到那里上班,看日本首相做些什么,然后进行报道。
他说,现在的安倍就像富士山,富士山远看很漂亮,近看就不漂亮了。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有些人认为日本自民党重拾政权后可能会打破日本近年来一年换一个首相的局面,安倍会长期执政。
但是,有一个不争事实就是,安倍可能突然会什么时候像上一次一样,哪一天就说肚子疼,不干了。
因此,安倍在政治上和策略上都有可能随时出现不可持续的问题。
本来大家认为他这个政权即使最短也得四年,今年是第一年,还有三年,但以后的事情的不好说了。
安倍政权最近通过秘密保护法。
他是采取了强行通过的手段。
这样一来,日本许多人对这个很害怕。
日本战后以来,包括宪法都是美国强加给它的。
因为以前日本在保密这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就算真的有人因此而被抓最多也就是判一年。
现在秘密保护法通过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同时,日本政府可以对某些事情以特别保密为由不公开。
现在,日本一些政府的公务人员,特别是媒体从业人员,还有文艺界,甚至包括作家,都很恐惧,害怕日本这样做是要回到二战前的日本。
因为二战后这些年他们都习惯了没有人轻易被扣上盗窃国家机密、充当间谍这样的罪名。
但秘密保护法通过后一切都变了。
我认为,日本政府
搞的“三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完全是在强化首相的权力,这也是一个不祥之兆。
责任编辑: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