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 甘于奉献

合集下载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家精神个人实践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家精神个人实践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家精神个人实践1. 引言1.1 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而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角色,扮演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价值观念的关键角色。

然而,优秀的教育家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一颗乐于教育并爱护学生的仁爱之心。

本文将探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在教育家中的精神,并通过个人实践案例分析来展示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其次是探讨乐教爱生之仁爱之心在教育家中的精神,然后是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在教育家中的体现,接着是个人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家精神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教育者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家精神,并通过个人实践案例分析来印证这种精神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意义。

通过阐述该精神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育者发扬仁爱之心,用真心真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给读者一个启示并提供一些建议,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2. 乐教爱生之仁爱之心教育家精神:2.1 乐于教育和传播知识:作为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家,乐于教育和传播知识是首要任务。

他们热衷于探索知识的奥秘,并将其以生动而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交流中,他们都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

2.2 热爱学生,关怀他们的成长和福祉:仁爱之心教育家深深关怀学生的成长和幸福。

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还与他们建立起亲切而信任的师生关系。

通过倾听、理解和鼓励,他们支持学生克服困难,并为其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2.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价值观念:具有乐教爱生精神的教育家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1__X,中共党员,历史教师,现任办公室助理,曾荣获我校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一等奖”,我校科研大会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二等奖”,教师的职责就是平等地关爱每个孩子,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事迹介绍:勤劳善良,和蔼可亲,时刻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

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辛勤劳碌,任劳任怨,细心开导每一位学生,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爱生如子。

每天起早贪黑的陪伴着所带的学生,默默无闻的帮助学生,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在课堂上,讲课有趣,引经据典,赢得学生们的赞叹;在课外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有说有笑,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得学生的喜爱。

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2__X是数控加工专业19-24班的班主任,自踏上教育工作岗位以来,他一直在学校担任着班主任工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不断探索、锐意创新、求真务实、模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始终践行着当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的人生目标,用爱心和责任为中心,注重情感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德育思想理论,在实践中摸索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班主任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他立志让每一个同学都成才,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带班级班在学校德育量化考核中稳居前列,班级学生在各类比赛上中斩获了不少荣誉。

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3“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护红花”,这是__X老师作为班主任毕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她踏上工作岗位30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她对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即使身体不适,也很少请假,经常带病坚持工作。

对学生她倾注了全部的爱心、诚心和耐心。

每个周末她都会走进学生家庭,深入细致地做家访工作。

她特别注重言传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己的人格、学识、能力、情感来构筑自己的威望。

优秀教师个人主要事迹1500字以上【8篇】

优秀教师个人主要事迹1500字以上【8篇】

优秀教师个人主要事迹1500字以上【8篇】优秀教师个人主要事迹1500字以上【篇1】我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有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来我始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一、关爱学生,塑优秀人才。

二十五年来,我一向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卓有成效。

我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因此,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在各项评比中成绩优秀,在常规管理考核中名列前茅,在平时阶段性学习考试中遥遥领先。

在要求学生搞好学习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很注重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用我的爱心换学生的真心。

有时,为了挽救一只掉队的大雁,我经常放下休息时光,进行家访,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我的鼓励帮忙下曾有多名学生重建起学习的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

二、热爱工作,创优异成绩。

二十五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明白教育教学工作职责重大,从小的方面讲,它关系着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处讲,它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兴亡和发展。

因此,我从未把教师当做简单的谋生职业,而是作为自我毕生追求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我工作一向勤奋、扎实、一丝不苟,并且成绩突出,平时注意自身知识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德为师之本”作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

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我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我的人格魅力来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

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

”事实证明,真正的敬业者必然有爱业情怀。

一个教师一定要热爱所教的学科,热爱所教的对象。

具备了爱心的教师,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宽恕学生的“冒犯和过错”。

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

因此,新时代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对知识“吐故纳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诚信友善,为人师表,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延伸。

人们常说“诚信者赢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讲诚信。

在当今社会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作为一名好教师,更需要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友善”,顾名思议,友善的友是友好,善是善良。

友善是一种品格,是对人的态度。

作为一名教师,诚实友善,不论是对待同事,还是学生都不可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担当、自觉行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义务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渗透到每一天每一刻的行为举止上。

只要我们努力践行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的价值追求,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和谐幸福,新海东一定会更加富强文明。

学校是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教育引导学生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谈起教师,有太多的溢美之词,园丁、蜡烛、灵魂的工程师,不一而足。

人们评价一位好的教师可以说出许多优点,严谨治学、工作踏实、爱岗敬业、为人正直等。

但在我看来,教师形象的第一要义应该是爱,应该是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还能促进学生成材成人,深刻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学记》中讲“亲其师,信其道”,意为情感是传授知识的桥梁。

师生之间有了爱,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能有一条心灵的通道。

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神奇的魔力。

教师惟有心中充满对学生深沉的师爱,才能把学生时刻置于心中。

教师的关爱犹如丝丝春雨,无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里,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宝贵价值,产生向上的积极力量,进而自励进取。

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教师的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渴求。

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自然而然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

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果:学生会自觉地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与老师亲近,主动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只有成为一名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人才。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好教师呢?我认为一名好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

关爱学生,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热爱学生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八点,来实现和学生爱的双向交流: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前提。

教师要时刻不忘进行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校教学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充分施展其才能,不良的教学环境则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失衡或产生异常,使其才能无法实现。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故事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故事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故事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中,有一位叫王老师的教育者。

他是一位敬业的教育家,以他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精神而闻名。

王老师相信,教育的力量能够改变孩子们的未来。

每天早上,王老师都会早早来到学校,准备好教学材料和课程计划。

他总是带着笑容迎接学生们的到来。

他的课堂氛围温馨而活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

在课堂上,王老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交技能。

他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将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他相信,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孩子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所以他将教育视为一种灵魂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王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

他带领学生们到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到孤儿院和病房看望弱势群体。

通过这些活动,王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并培养出一颗善良的心。

王老师不仅在学校内发挥影响力,他也积极参与教育研讨会并担任导师角色,指导和培训其他教育者。

他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鼓励其他教育者以乐教爱生的态度投入到他们的教学工作中。

多年过去了,王老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赏。

他的学生们在学业上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道德和社交方面也表现出色。

他们成为了社区的骄傲,被人们称为“王老师精神”的传承者。

总的来说,王老师以他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精神,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温馨而有意义的学习空间。

他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他不仅是一位教育者,更是一位引导孩子们走向光明未来的榜样。

教师教学承诺书6篇

教师教学承诺书6篇

教师教学承诺书6篇教师教学承诺书篇1教育是一门神圣的艺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本人郑重承诺:一、爱岗敬业。

热爱学校,自觉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

认真备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并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课堂中的吸收为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

二、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师要用爱来感化学生,用爱来包容学生,用爱来和学生沟通。

尤其初中的学生还是未懂事的孩子,所以与他们的交流有一种最容易接受的语言——真爱。

教书育人要从真爱出发,所以不得以任何形式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更不能用语言伤害学生。

三、为人师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

所以,教师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边教边学。

要做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个好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不断涌出,为了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不断地汲取,不断地提高。

多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多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不是简单的两个字,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我会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社会,人们愈发意识到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的重要性。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美德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推动力。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伟大的精神。

这些人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并非名人或富有的人,但却以他们的默默奉献和无私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他们从不张扬,从不追求个人的名利,而是默默地为他人尽力,为社会助力。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些人当中有医生和护士,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病患摆脱病痛的困扰。

他们不计报酬,不惜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只为了给予病患一丝希望和温暖。

他们的付出让无数人重获健康,让病痛不再是生活的阴霾。

这些人当中有教师,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用爱和智慧浇灌着学生的心田,栽培着未来的花朵。

他们默默地辅导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培养他们的潜能。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那些曾经茫然无知的孩子,得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些人当中还有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时间,为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他们在贫困山区搭起了希望的桥梁,为留守儿童带去了温暖的关怀;他们在灾区救灾抗震,埋头奋战;他们在病房里照顾孤儿,给他们带去家的温暖。

这些人的故事无声,但却感人至深。

他们并非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舍弃了个人的利益,将关爱与温暖传递给他人。

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思考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他们的付出和奉献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以借鉴他们的精神,尽己所能去关心、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一盏小小的爱的明灯,让社会变得更加充满爱与温暖。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长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的介绍。

在本文中,可以这样写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学生甘于奉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思想上进,工作积极,勇于开拓,富于创新。

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搞好班主任工作,自觉服务从工作安排,是我一贯的作风。

自作为一名班主任以来,我以对人民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酷爱,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拚,默默耕耘,当好强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撑起了一片蓝天。

我常用自己的“当好一名慈母,做好一名严你,为好一名恩师”的口头禅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工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育人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下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关爱……的动人篇章,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蓦然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我过得既忙碌又充实,普通而又不平凡。

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在心爱的三尺讲台上,我学会了用真情和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和坦诚,去开启学生的心锁。

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叫郭芝芝的女孩儿,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幼跟着祖父母生活,,10岁的小芝芝自己料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她敏感而内向,自尊心特强,在班里像只离群的孤雁。

每次看到她,我的心里都会隐隐作痛。

无意间发现她经常在下课期间到垃圾箱里捡拾同学们吃剩的面包、方便面等,才了解到她经常吃不到早饭。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于是,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时,我都会在办公室里给她泡方便面吃。

时间长了,同办公室里的老师、班内的同学们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敞开了爱心之门,方便面、火腿肠、铅笔、稿纸……每天都会被悄悄地塞进芝芝的书包。

还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发现她满脸通红,坐立不安,并不时地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

我走下讲台,轻轻地询问她怎么了。

谁知话没说完。

她竟然张口“哇啦”一声,吐了一地,脏物也喷溅了我一身。

周围的同学都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

我二话没说,就拿来铲斗、拖布把污物打扫干净。

手一摸她的额头,才知她生病了。

放学后,我把生病的芝芝带回了家,并熬了碗热呼呼的姜汤给她喝,她边喝边流泪边羞涩地说:“老师,这汤辣得我直流眼泪。

”我笑着说:“没事,我,慢点喝。

喝完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就没事了。

”她睡着了,疲惫和病痛竟使她睡得安稳而香甜。

醒来后,她走了,桌子上醒目的稿纸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的内心更痛了,却也抑制不住地升腾起一种无法描述的幸福感。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对学生的爱是神圣而纯真的,是教师爱学生的一种本能,就象母亲爱子女一样是本能的爱。

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真爱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去年,我教的学生中有个孩子叫费镇龙,性格内向、不合群,上课经常无缘无故地傻笑。

且经常到网吧里上网,学习差、缺作业严重。

班上同学给他起了个“网虫”的绰号,现在,好多同学都已忘了他的正名,只记得他的“绰号”了。

能够说,我发现他有不好的瞄头后就已经对他“特殊照顾”,课上盯着他,课下看着他,单独与他交流怎样搞好学习,征求他对自己错误的理解,犯了错误从未在课堂上正面批评过他。

班会上严肃告诫大家:同学之间不准起外号,更不准公开喊外号,不管以前有没有,从现在开始,坚决不能有。

费镇龙变了,他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原本认为我就是一堆垃圾,一块废品,在班里我从未有自己的位置,而你帮我说话,给我脸面,我会改正的。

”虽然语句不太通顺,虽然有些词不达意,但他已理解到了自身的错误,虽然变化与进步肯定会有反复,但他毕竟已开始了进步。

看着他变得干净了的手脸,逐渐整齐了的着装,我怎能不打心眼里高兴呢?
春风化雨花千树,爱心培育幸福花。

我播撒着爱心,收获着幸福与快乐。

在我校组织的“百名文明标兵”评比活动中,我所带的一个班级里就有20名同学当选。

谢怡帆同学的《祖国颂》获衡阳市小学生作文竟赛一等奖;杨迪柯同学写的《我的老师》、肖国翠写的《童年趣事》等文章刊登在衡阳晚报上;在参加中华文化大使比赛中柳仕祺、肖国翠、伍依婷等同学分别获奖。

学校雏鹰电视台的小记者、广播员,大都出自我班。

看着我培育的幼苗在茁壮
成长,看着自己培育的花朵在尽情绽放,我能不幸福不快乐?
二、勇于探索、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她坚持素质教育,科学育人,敢于打破传统教学观点,大胆探索实践新教法。

教学上从班情出发,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课堂中,她总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水平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

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滥竽充数》,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提升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我精心设计的情境作文《编童话》、《二十年后的我》等,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又使学生学会了作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技巧,有力地带动了年级作文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全身心投入,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

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

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广播体操、庆“六一”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

每天一大早,我总是跟差不多时间到校,一到校就协助学生搞好卫生工作,这样,学生不但逐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时刻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

为使班上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使自己得到锻炼,在班上展开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活动。

如:写字、朗读、口算等比赛,利用美术课展开绘画比赛,每两周就让学生实行评比,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同时,注重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创立的“班级管理巧抓五点法”,注重实效,独具特色,强化了班风,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和自学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抓热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焦点,如校园新闻、名人轶事,2008北京奥运会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二,抓疑点,抓住学生厌学,不团结等疑点,善于察言观色,对症下药,采用座谈,对话等形式予以解决;第三,抓重点,抓住班级当前阶段性任务,展开系列活动,形成共识;第四,抓亮点,抓住学生或班级亮点,催人奋进,激人奋争;第五,抓肓点,抓住学生“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好管理的度,形成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局面。

正是有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成绩常居同年级前列,赢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领导的赞赏、家长的好评。

四、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我的全身心投入,也得到了相对应的回报。

近五年来,获得了如下成绩:2006年度在区思品教学活动片断比赛中获二等奖;论文《面对课堂教学生成的新问题》获市三等奖;本年度我被评为区“三八教育能手”、“优秀班主任”;2009年度所带班级被评为区“优秀班集体”的好成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

所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的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中持续反思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