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安全学复习

合集下载

生物安全试题及答案

生物安全试题及答案

生物安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物安全的核心原则是()。

A. 保密性B. 完整性C. 可用性D. 非否认性答案:C2. 下列关于生物危害因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包括病原体、毒素等B. 可能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造成危害C.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D. 可以是物理、化学或放射性因素答案:C3.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应至少每年进行()。

A. 一次外观检查B. 一次性能测试C. 一次彻底清洁D. 一次安全培训答案:B4. 实验室中处理病原体时,以下哪种个人防护装备是必需的?A. 防护眼镜B. 实验服C. 防护手套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措施?A. 风险评估B. 应急准备和响应C. 定期消毒D. 人员流动管理答案:C二、填空题1. 生物安全的核心目的是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受生物危害因素的影响。

答案:人员、动植物、环境2. 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 Level)是根据实验室处理的病原体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来划分的,共分为__________级。

答案:43. 在实验室中,使用后的感染性废弃物必须经过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按照一般废弃物处理。

答案:灭活4. 实验室内应设立专门的__________区域,用于存放和处理感染性材料。

答案:生物危害5. 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若不慎发生针刺伤等意外,应立即采取__________措施,并报告给__________。

答案:应急处理、实验室负责人三、判断题1. 所有生物安全实验室都必须配备生物安全柜。

()答案:正确2. 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防止感染性气溶胶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答案:正确3. 实验室人员在离开实验室前,无需进行个人清洁和消毒。

()答案:错误4. 实验室中使用的动物必须来源于特定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环境。

()答案:正确5. 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题库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题库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题库生物安全基础知识题库汇总生物安全基础知识题库汇总如下:1.生物安全是指对()和()应当予以特别保护,防止任何这类活动危及人类的安全、健康或者社会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所称的生物安全,包括()安全和()安全。

3.新冠病毒属于()。

4.()是指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物种。

5.()是指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疾病的动物物种。

6.()是指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疾病的昆虫、螨类和其他有害无脊椎动物。

7.生物恐怖是指利用()、()、()、()等手段对非目标群体进行有选择性的伤害。

8.()是指对非目标生物或非目标生物群体进行选择性的控制或灭杀。

9.()是指利用非传统生物武器,对非目标群体进行有选择性的伤害。

10.人类历史上已知的()种生物。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题库大全以下是一些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题库:1.什么是生物安全?2.生物安全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是什么?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实验室感染的案例有哪些?5.实验室感染的风险因素有哪些?6.实验室感染的控制措施有哪些?7.实验室的安全设备有哪些?8.如何正确处理危险化学品?9.实验室废物处理的原则是什么?10.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是什么?11.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对措施是什么?12.实验室安全培训的内容和频率是什么?13.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内容和频率是什么?14.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15.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是什么?以上是部分生物安全基础知识题库,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机构有所不同。

关于生物安全学复习

关于生物安全学复习

生物安全学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复习题一、名词解说生物安全P7-8:指的是生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本质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外源凝聚素P39:是一组宽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

基因漂移 P48: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邻近野生近缘种的自觉转移,致使邻近野生近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拥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色,形成新的物种,致使整个生态环境发生构造性的变化。

植物杂草化 P48:是指那些本来自然散布的或是被种植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生境中能自然生殖其种群而转变成杂草的演变过程。

动物生物反响器 P79:是指利用转基因活体动物的某种能够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器官或组织,来进行工业化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技术,这些蛋白一般是营养保健蛋白或药用蛋白。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P134 或 P156:是指用基因工程方法建立的在高效表达系统中表达出来的强病毒病原体的某种免疫有关抗原。

(只含有病原体的一种或几种抗原,而不含有病原体的其余遗传信息)生物多样性 P226 :是生物和它们构成的系统的整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所有基因以及各种各种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外来物种入侵P245:指因为人为或自然的要素,生物由原生计地侵入到另一个生态环境的过程。

实验室生物危害分级 P253:实验室生物危害等级区分的主要依照是生物的系统地位、自然习惯、地理散布或宿主范围、病原性和毒性、流传方式和体制、抗衡生素及环境要素的抵挡力、与其余生物间的关系等。

生物恐惧P268:是利用生物剂对特定目标实行侵袭的恐惧活动。

生物战剂 P269:是在战争顶用以杀伤人、畜和损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余生物活性物质等的总称,旧称细菌战剂。

生物武器P269: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破坏动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基因武器P276:是一种新式的生物武器,也称遗传工程武器、DNA 武器,它是经过基因重组而制造出来的新式生物武器。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分/空)共计35分1.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

2.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3.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级。

4.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级以上实验室进行。

5.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见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指的微生物,以及的微生物;第二类是指的微生物,这两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8.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9.Ⅰ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安全柜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试验对象不受污染。

10.在主实验室应合理设置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1.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1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13.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入口明显位置处必须贴,并。

14.污染患者血液的注射器属于损伤性废物性废物;废弃的疫苗属于药物性废物性废物。

二、选择题(不定项)每题2分,共计30分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2、什么是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3、什么是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研究传染性疾病或微生物时能够避免病原体意外伤害的实验室
4、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
吸球(即吸管)操作。吸球是微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器具,用吸球操作时,能导致气溶胶发生,例如由吸管中向外排液,用力过猛则会使液滴飞溅,弹离液体或固体培养基表面,释放出大量微粒;或者,当吸管末端含有物快排尽时,可能产生气泡,尤其是富于蛋白性悬液更易形成气泡,而气泡破裂就成为气溶胶。离心沉淀时,沉淀管装量太满,管盖未盖或不严,以及离心操作过操作过程中离心管破裂,都可导致气溶胶散播。
4、科室设施经常消毒
科室的空气、工作台面、墙壁、血库冰箱、孵箱等应定期消毒,清洁不同区域的拖把要分开使用。科室电话最好用免提式,话筒应经常消毒。水龙头开关、门把手、电器开关、笔、鼠标、键盘、公共钥匙等接触较多的部位也应定期消毒。
建立规范制度,加强器具废物的消毒,避免医院感染隐患
1、建立消毒责任制度,科室内每天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也可实行区域负责制,使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学习内容:
1、什么是生物危险
生物危险是指由生物因子形成潜在的危险,当在实验室中处理致病微生物时,或处理基因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具有潜在生物危害的新未知基因时,或在处理致病因子的产物时,这些病原体有可能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当实验室硬件条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导致实验室致病因子泄漏和逃逸。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5、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
注射器操作时,当抽吸后或者拨出时,注射器针头由于颤动而散发出液体微粒。用接种针去粘沾液体时,液柱断裂。镜检涂片时,液丝断裂。

生物安全复习资料

生物安全复习资料

《生物安全》复习提纲一、生物安全总论1.生物安全的涵义: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和潜在的危险。

狭义: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健康与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险。

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2.生物安全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安全的研究、评价、检测、监测和控制措施等技术内容。

其中安全性评价是核心和基础。

3.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回答公众疑问;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4. 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的类别:物理控制措施,化学;生物;环境;规模控制措施5.国际关注的几个主要的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和进化速度;杂草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和影响6.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重要意义: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安全平台的需要;是生物国防的需要;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是动物防疫的需要;是入境检验检疫的需要;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7.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美国--CDC/NIH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我国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12日公布及实施,是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的法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和指南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

生物安全学复习题图文稿

生物安全学复习题图文稿

生物安全学复习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生物安全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复习题2014/12/29一、名词解释1.生物安全 P7-8避免由于对具有感染能力的有机体或遗传修饰有机体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带来风险。

即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遗传修饰产品在其研究、生产、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中可能对植物、动物、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及其研究,并避免这种可能带来危害的方法、程序以及法律措施等。

2.外源凝集素P39外源凝集素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一旦被害虫摄食,外源凝集素便会在昆虫的消化道内释放出来,并与肠道围食膜上的糖蛋白相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

3.基因漂移P48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通过种子传播;通过花粉流;通过水平基因转移4.植物杂草化P48指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环境中能自然繁殖其种群而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5.动物生物反应器P79指利用转基因活体动物的某种能够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器官或组织来进行工业化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技术,这些蛋白一般是营养保健蛋白或药用蛋白。

6.生物多样性 P226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7.外来物种入侵 P245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生物由原生地侵入到另一个生态环境的过程。

8.实验室生物危害分级 P253实验室生物危害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系统地位、自然习性、地理分布或宿主范围、病原性和毒性、传播方式和机制、对抗生素及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等。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屮,空问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村互联系在-•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I'可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O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界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 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 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学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安全P7-8:指的是生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外源凝集素P39: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

基因漂移P48:指的是一种生物的目标基因向附近野生近缘种的自发转移,导致附近野生近缘种发生内在的基因变化,具有目标基因的一些优势特征,形成新的物种,以致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植物杂草化P48:是指那些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生境中能自然繁殖其种群而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动物生物反应器P79:是指利用转基因活体动物的某种能够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器官或组织,来进行工业化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技术,这些蛋白一般是营养保健蛋白或药用蛋白。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P134或P156:是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在高效表达系统中表达出来的强病毒病原体的某种免疫相关抗原。

(只含有病原体的一种或几种抗原,而不含有病原体的其他遗传信息)生物多样性P226: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外来物种入侵P245: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生物由原生存地侵入到另一个生态环境的过程。

实验室生物危害分级P253:实验室生物危害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系统地位、自然习性、地理分布或宿主范围、病原性和毒性、传播方式和机制、对抗生素及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等。

生物恐怖P268:是利用生物剂对特定目标实施袭击的恐怖活动。

生物战剂P269:是在战争中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的总称,旧称细菌战剂。

生物武器P269: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动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基因武器P276: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武器,也称遗传工程武器、DNA武器,它是通过基因重组而制造出来的新型生物武器。

生物剂气溶胶P271:含有生物性粒子的气溶胶。

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致敏花粉、霉菌孢子、蕨类孢子和寄生虫卵等,除具有一般气溶胶的特性以外,还具有传染性、致敏性等。

(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质的称为生物气溶胶)鱼基因转移的三个主要方法P112-113:显微注射法、电脉冲法、精子携带法。

转基因生物P28: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生物钟分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整合、表达,并能通过无性或有性增殖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由此获得的基因改良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植物p28:若转基因的受体为植物,则这种基因改良体称为转基因植物。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P30: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除草剂的基因克隆到作物中,赋予作物抗除草剂的新特性,使其获得或增强对除草剂的抗性。

灭生性除草剂P29:又称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它对植物的伤害无选择性,草苗不分,能同时杀死杂草和作物。

转基因动物P78:指携带外源基因并能表达和遗传的一类动物。

重组生长激素P133: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鱼GH基因转入微生物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大量生产重组鱼生长激素。

转基因Bt制剂P136: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荧光假单胞杆菌,并在其发酵生成晶体蛋白后将菌体细胞灭活,用这种“生物微囊”技术加工成的菌剂。

基因工程重组活疫苗P185: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

转基因食品P200: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以产品为基础的生物安全管理模式: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没有本质的区别,监控管理的对象应是生物技术产品,而不是生物技术本身。

以工艺工程为基础的生物安全管理模式P17 或P73-75:认为重组DNA技术本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由此只要与重组DNA相关的活动,都应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监控并接受管理。

二、问答题1、什么是生物安全性评价?P9第一段;生物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其主要目的是从技术上分析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潜在危险,确定安全等级,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潜在危害,也就是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和应用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4-15①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明确规定将生物技术的试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商品化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体制纳入法制轨道。

②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价检测、监控的技术体系,制定能够准确评价的科学技术手段。

③建立、完善和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保证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进一步发挥生物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④建立生物技术产品进出口管理机制,管理国内外基因工程产品的越境转移,有效地防止国外生物技术产品越境转移导致的国内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⑤提高生物安全的国家管理能力,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机制和机构设置,加强生物安全的监测设施建设,构建生物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增强生物安全的监督实力,培训生物安全方面的人力资源。

3、抗草丁膦转基因作物的抗性机理是什么?(P31-32)草丁膦属于有机磷类除草剂,是灭生型除草剂Liberty的活性成分,也被成为phosphinothricin(PPT,γ-羟基甲基亚膦基-酪氨酸)。

L-草丁膦强烈抑制细菌和植物的氨基酸生物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

L-草丁膦和L-谷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在植物细胞内与L-谷氨酸竞争谷氨酰胺合成酶,导致无法与L-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的积累最终使植物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

Bar基因(Balaphos resistant gene)是吸水链霉菌避免自身产生双丙氨膦毒害的保护基因,编码PPT乙酰转移酶(PAT),PAT催化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转移到PPT的氨基上,形成乙酰PPT而使PPT失活。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电击法等基因转移技术将Bar基因或Pat基因导入作物。

4、为什么要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性评价?(P45-46)①目前科学水平还不可能完全精确预测转基因植物可能产生的所有表型效应。

②转基因植物大面积释放,有可能激发潜在危险。

③为生物安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明确的依据。

④向社会证明转基因植物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

⑤转基因技术还没有完全精确到可以将单个或多个基因插入到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位点。

5、简述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

(P46-54)农田生态系统:①增加杀虫剂的使用;②产生新的农田杂草;③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④产生新的病毒;⑤产生新的作物害虫;⑥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自然生态系统:①侵入到新的栖息地;②丧失生物多样性;③对非目标本土物种的伤害;④营养循环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改变;⑤初级生产力的改变;⑥增大土壤流失1、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不同之处有哪些?P89最大的不同在于动植物本身的特性。

动物体内存在内源性病毒和病毒样序列,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时可能在转基因动物体内合成新的感染性病毒。

转基因动物在安全性评价上有一定优势,可以建立一套较好的售后跟踪系统。

2、简述转基因水生生物扩散途径及防范措施P121-122扩散途径①主动扩散指转基因水生生物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如索饵、繁殖、洄游等,从一个生活水域转移到另一个生活水域。

②被动扩散主要是由人类有意或无意造成,包括:通过航运将水生生物将一个水域带到另一个水域;开挖运河和水渠,为水域问生物的迁移提供新通道;国家或地区间的鲜水产品交易,不仅扩散水生生物本身,还将有关病原带到其他水域;观赏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的逃逸或丢弃;人类有目的的放养和引种驯化。

防范措施在开展转基因水生生物研究前,首先应当选择安全的饲养场所。

例如,建立室内水循环养殖系统,采取隔离方式培育转基因水生生物;尽可能使实验型养殖场所远离自然水域或水产品生产单位。

控制进出水系统途径传播,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出水口杀死全部逃逸的转基因个体。

例如,提高出水温度或pH 值,利用高浓度氯、溴或臭氧来处理排出水。

由于不同水生生物的致死条件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饲养转基因水生生物的水源也要经过特殊处理,杜绝引进其他水生生物。

同时,要有适当的机械设备对进出水进行过滤。

控制非水源途径传播。

水生生物的传播不仅通过水源途径,还有非水源途径。

某些水生生物可以在水体之外生活很长的时间。

例如,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成年双壳贝类可以离开水体生活3天以上。

另外双壳贝类的幼虫非常小,在孵化时幼虫可通过空气传播。

许多水生生物的卵黏附性强,容易随网具或其他用具带出实验场地。

必须防止转基因个体的上述非水源性传播。

3、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P135最下面1段)简述对其安全性评价的内容P171主要为转Bt基因遗传工程菌以及提高苜蓿共生固氮和产量的转基因根瘤菌等商品化活体产品。

内容:①受体微生物②基因操作③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④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4、分别从动物、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两方面简述受体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P138、P159动物:①受体微生物的背景资料②受体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③受体微生物所适应的生态环境④受体微生物的遗传变异植物:①受体微生物的背景资料②受体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③受体微生物所适应的生态环境④受体微生物的遗传变异5、实质等同性分析P205及其争议P207-208实质等同性原则即如果一种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已存在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实质等同,就安全性而言,它们可以等同对待,也就是说,新食品或食品成分能够被认为与传统食品或食品成分一样安全。

正方:转基因食品在化学上与传统食品相似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明表明其安全。

实质等同性概念是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厂商而不是有利于消费者,各国监管当局对实质等同性概念的态度已经成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最好是进行全面的生物学、毒理学、免疫学试验,而不仅仅是进行化学试验。

反方:依靠实质等同性原则作为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唯一基础,仅仅用化学检验而忽视了生化、毒理学、过敏性和免疫学的实验和检测方法。

专家委员会实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仔细、广泛的考虑,并不仅仅依靠实质等同性原则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6、简述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若干原则P204-208①基因供体分析②基因修饰插入DNA分析③受体分析④实质等同性分析7、转基因食品存在哪些安全性问题?P203-204①转基因食品里加入的新基因在无意中对消费者造成健康威胁②转基因作物中的新基因给食物链其他环节造成无意的不良后果③人为强化转基因作物的生存竞争性,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8、你是否赞成在中国开放转基因作物?理由是什么?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转基因的风险?9、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P81-82①外源基因在宿主基因中插入的随机性②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③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很低④基因的整合得机制尚不清楚10、转基因鱼的研究意义、研究概况及其特点P110-111研究意义:发展和完善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将对鱼类有用的基因,如抗寒性、抗病性、抗盐性、生长激素以及干扰素等基因导入鱼卵可改良鱼类性状,为培育高产、优质及抗逆的养殖鱼类新品系提供新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