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水循环和水资源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训练:第3章第1节水循环

第一节水循环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a→f→h→gB.e→f→h→dC.c→a→b→dD.d→a→b→c2.水循环中的()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答案:1.D 2.C解析:第1题,海陆间的水循环主要由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组成。
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③B.⑤C.⑥D.⑦4.2018年5月7日,厦门突降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
造成这次厦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B.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C.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答案:3.B 4.C3题,读图,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结合图示分析,③是降水,A项错。
⑤是地表径流,B项对。
⑥是下渗,C项错。
⑦是地下径流,D项错。
第4题,2018年5月7日,厦门突降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
造成这次厦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C项对。
①环节增强与热岛效应无关,A项错。
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减弱,B项错。
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与内涝无关,D项错。
下图示意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6.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6.A5题,降水除去①蒸发蒸腾部分,其他经过冠层截流、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和河网调蓄后,形成④径流。
水循环的练习题

水循环的练习题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通过水循环不断地在大气、海洋、陆地之间进行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分配的重要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索和学习。
1.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水循环是指水在不同的地球系统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
首先,太阳能使水体中的水分子蒸发形成水蒸气,升入大气层。
蒸发通常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和土壤表面的水体上。
其次,水蒸气在冷却后凝结成水滴,形成云的形态。
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继而,云中的水滴聚集成为更大的水滴,变得足够重以至于无法被大气中的上升气流支持而掉落。
这样的水滴通过降水的方式返回陆地或海洋。
最后,一旦水滴降落到地表,它们可能会流入河流、湖泊和下水道,形成地表径流。
一部分水滴也会渗入土壤并蓄积为地下水。
这样,水便完成了一个循环,继续在不同的地方和形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解释水循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答:水循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重要性。
首先,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并确保水的再生和分配。
这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新鲜的水源,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
同时,水循环也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水分,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水循环影响着气候和天气的形成。
水蒸气在大气中的运动导致了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和湿度。
这种调节作用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研究都至关重要。
此外,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水质。
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水循环有助于将污染物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并帮助净化水源。
这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循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维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调节了气候和天气以及维持了水质的良好状态。
3. 水循环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是什么?答:水循环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相应增加,加速了水的蒸发过程。
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含答案解析)

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含答案解析)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高中联考期中试卷期末考试月考试卷学业水平同步练习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含答案解析)1 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下径流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答案解析】 1.B 2.A第1题,棚内水汽遇到棚顶受冷凝结形成水滴,然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由棚顶流到集水容器,类似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
第2题,水滴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
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棚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
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水滴凝结得越多。
2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径流B.植物蒸腾蒸发降水径流C.降水植物蒸腾蒸发径流D.蒸发降水植物蒸腾径流4.在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 3.A 4.D第3题,①来自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为蒸发;②来自生物圈,为植物蒸腾;③来自大气圈,为降水;④来自岩石圈,为径流。
第4题,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图中④为径流。
3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6.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长春B.拉萨C.乌鲁木齐D.广州【答案解析】 5.B 6.D第5题,图中的雨水收集方式是把雨水收集起来,减少地表径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鸡泽县五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五 水循环课后练习 苏科版

(2)自然界中一个水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哪些_________?
(3)干冰撒到冷云中,为什么能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导致降雨____________-?
19.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大厅里的雪花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做了科学的解释.
(3)预计水和染色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4)观察水和染色酒精混合均匀后,读出混合后的总体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分组实验,实验中应注意的是(1)倒水时,要小心,要倒干净。(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相平。
请比较表格中你预计得到的总体积与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什么?
【答案】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应比预计的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液体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间隙。
将机油装入一个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这个压强相当于子弹出膛前枪膛里压强的100倍),结果发现钢筒“流泪”了,也就是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说明固体分子之间也存在间隙。
学生分组实验:将针筒的活塞拉到最上端,针筒中充满空气,用手将针筒嘴按住,往下推活塞,针筒中空气被压缩。
4.5水循环与水资源练习

4、冬天,松花江两岸的树上形成美丽的雾凇。 属于 凝华 现象,这一过程 放热 (吸热或放热)
当堂训练: 1. 物质从 固 态 直接 变成 气 2. 凝华由 气 态 直接 变成 固 3. 升华 吸 热,凝华 放 热。
态叫升华。
态的现象。
4、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北方冬天窗户结 窗花、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 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霜、树挂、灯泡壁变黑、雾凇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再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生活中的“出汗、流汗、白气、白粉”是怎样形成的?
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 象 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 凝 华现象
是升华的: 衣服干了 灯丝变细 卫生球变小 雪堆变小 固体清香剂 是凝华的: 结窗花 霜 树挂 变黑 雾凇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学中所说的物态变化的是 A.秋天出现的漫天大雾 ( D )
B.下雪后地面变的潮湿
C.冬天的窗户上出现的冰花 D.水泥用水合成泥浆 6、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C )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联系生活
知识拓展】
1、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过一段时间也会干。 属于 升华 现象,这一过程 吸热 (吸热或放热) 2、刚从冰箱内那出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 属于 凝华 现象,这一过程 放热 (吸热或放热) 3、白炽灯用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 属于 升华 现象,这一过程 吸热 (吸热或放热)
最新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水的状态是()A.液态 B.固态 C.气态 D.三态混合2.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3.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4.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5.自然界中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陆地、海洋和大气间水发生的循环,其中会放出热量的是()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B.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D.植物、土壤中水蒸发升入天空6.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的是()A.放在空气中的薯片会变软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有“白雾”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壁上会“出汗”D.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水表面上方的“白气”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在冬天的北方,窗户上的冰花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0℃时,水凝固成冰,内能变为0D.使用水壶烧水时,只要对水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就会一直升高8.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规范练10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循环主要由降水、下渗和蒸发散失组成,降水蓄存于土壤中可应对气候干旱问题,被称为土壤水库效应。
土壤干层是指含水量低于6%的土壤层,土壤恢复层是指土壤水分逐渐恢复到正常含水量的土壤层。
下图为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区一年内两时段土壤干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干层分布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4—6月C.6—8月D.10—12月2.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土壤水分()A.自上而下恢复B.自下而上恢复C.自中部向上、下层恢复D.自上、下层向中部恢复3.土壤水库效应对冬小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A.春雨秋用B.夏雨冬用C.夏雨春用D.冬雨夏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
读图,完成第4~6题。
4.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人工提水5.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A.2—6月B.5—9月C.8—12月D.11月至次年4月6.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是()A.甘蔗B.棉花C.油菜D.花生(2021山东青岛检测)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第7~8题。
7.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增加D.⑤增加8.水循环()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2021广西钦州期末)钦州市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因地制宜建设了口袋公园(图甲),拓展了城市生态空间。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1水循环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C.c D.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1.A 2.C[第1题,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第2题,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我国外流区域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实验所揭示的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该实验可以明显模拟出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表径流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B 4.B[第3题,读图可知,该方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
第4题,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凝结,水滴直接进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拟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地表径流环节。
] 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试验。
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
回答5~6题。
5.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无毛巾:水流量较大B.有毛巾:水流速度较快C.无毛巾:蒸发量较大D.有毛巾:盆底存水较多6.如果铺有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恢复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①降水量增加②地表径流增加③下渗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A 6.C[第5题,铺有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有植被的地方,无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荒地。
两块搓衣板淋水后,无毛巾的摩擦力小,流速快,水流量大,蒸发量小,盆底存水较多;有毛巾的摩擦力大,流速慢,水流量小,蒸发量大,盆底存水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
水循环和水资源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②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③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④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 上图中在F 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 地下水补给湖水
B. 跨流域调水
C. 水库
D. 海陆间大循环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下题。
3.
图甲表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缓解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⑤⑥
4. 图乙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水循环中的
A. 下渗
B. 径流
C. 蒸发
D. 蒸腾
5. “三天无雨苗发黄,千点急雨土冲光,山洪暴发遭大殃。
”此句俗语描述的地理现象与下列地区相对应的是( )
A. 四川盆地
B. 长江三角洲
C. 黄土高原
D. 华北平原 5. 若图示为海陆间循环,则( )
A. 丙表示海洋,丁表示陆地
B. B. 我国的冬季风属于环节①
C. 我国③最丰富的时候,也是我国沿海台风登陆频繁的时候
D. 在某一区域,若③越大,肯定是②越大引起的 7. 若图示为陆上内循环示意图,则
A. 该种循环不可能出现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B.我国非季风区河流都只能参与该种形式的水循环
C. 多瑙河的径流属于环节③
D.伏尔加河与里海在水循环中对应图中的③与丁
读“塔里木河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沿程变化图”,回答8~9题。
8. 塔里木河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 )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关系不大
D.相等
9. 塔里木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和原因分别是 A .春季;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 B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多 C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锋面降水多 D .秋季;锋面活动频繁,锋面降水多
读右图回答10~11题 10. 图中小岛的水循环属于
A.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11. 从水循环来看,小岛
①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 ②夏季水资源丰富,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 ③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 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 温带季风区
D. 高寒地区 13. 能正确反应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 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 有一个汛期 C. 冬季断流 D. 年径流总量大
自2003年9月6日以来至今,济南泉水
连续喷涌进入第11个年头。
去年,济南市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泉水普查,800多处泉水得到了查证,其中仅新发现的泉水就有200多处,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据此回答12~13题 14. 济南泉水的补给水源主要为
A. 湖泊水
B. 地下水
C. 冰雪融水
D. 河流水 15. 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
A. 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 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