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液体倒进水里课件》ppt
溶液课件PPT

生1: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 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生2: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 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2。 【活动与探究2】溶质的溶解能力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现象 几乎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 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师: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 剂,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和 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若溶液中有水,不论 量多量少都是溶剂。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质制成溶液,并写成小 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板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碘、硫酸铜等。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水、酒精等。 m(溶液)=m(溶质)+m(溶剂) 师:如何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溶质溶解形成溶液这一现象?(从分子 运动的角度进行思考) 生:蔗糖分子、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 [总结]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食盐中的 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 一种稳定的混合物。
教科版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课件(附目录)

没放入水中的食盐是什么样的呢?
食盐和沙与水混合的实验
1.分别取一匙食盐和沙,放入两个盛同 样多水的烧杯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 变化 。
2.搅拌,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3.静置一会儿,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 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
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食盐、水
物质 不搅拌 搅拌后 食盐
3.面粉在水中(不能溶解 ),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
来。 4.巧克力、奶糖、薯片这三种物质(薯片 )可能不会溶解于水。
5.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比如( 食盐 )(酒精 )(空气 )。水里
溶解了高锰酸钾,就叫做( 高锰酸钾 )溶液。
6.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
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这种现象叫( 溶解 )。
洗发液和胶水与食盐和 高锰酸钾相比,洗发液 和胶水的溶解有什么特 点?
食盐和高锰酸钾进入水中下沉,慢慢扩 散,周围有一点溶解了,搅拌之后完全溶解 了。而洗发液或胶水进入水中下沉缩成小球 没有溶解,搅拌后才完全溶解。
观察醋、食用油和酒精是怎样溶解的?
假如我们把醋、食用油、酒精这三种液 体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
把食盐、沙和面粉分别放入三杯水中,观察记录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同步训练
搅拌前 搅拌时
搅拌后
食盐
溶解很慢
沙 没溶解
溶解加快 没溶解
完全溶解 没溶解
面粉
没溶解
没溶解变 浑浊 没溶解变 浑浊
静置一 会儿后
看不见食 沙粒沉入 面粉沉入
盐颗粒 杯底
杯底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吗?( 溶解了 )。理由是( 看不见食盐颗)粒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把固体放到水里课件

实验结果
沉
浮
我的发现:
我们把固体放到水里 发现有的( 沉) 有的( 浮)。
实验报果 一根蜡烛 一截蜡烛 一个土豆 一块土豆
实验结果
沉
浮
我的发现:
物体沉浮与材料( 有关),与同一材料的轻 重(无关 )。
为什么一枚硬币会下沉,而一艘 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1、每组定一名记录员。
2、每种材料按表格中的顺序一样一样地轻放到水 槽中。放一种观察记录后,将其拿出,放在盘中, 再放另一种观察。
3、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 参与实验。
4、不要将水撒在桌面上,保持桌面的清洁。
实验报告单(1)
固体名称
铅笔 橡皮擦 玻璃珠
铁勺 乒乓球
空瓶 木块 螺丝钉 树叶
溺水的急救(自救-互救-救人)ppt课件

倒水 • 倒水的动作要快,如果无水倒出,就不要硬倒,要
迅速进行下一个环节,其方法如下:Fra bibliotek 现场急救头三招
心跳呼吸停止, 马上做人工 呼吸和胸外按压,一秒钟也 不能等
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人工呼气: 所谓的人工呼气,专业术语应该称心肺复苏术。一般没有 经过专业训练效果是达不到要求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心肺复苏 术时立即寻求援助。当你在等待时可试做口对口复苏术,这能 拯救生命。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 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4、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 ,绝不可惊慌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 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 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 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5、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和脚趾抽筋,要 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 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 游向岸边。
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
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 •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溺水的急救
方法一: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
,再将其拖至岸边;
溺水施救原则
1. 首先应将溺水者尽快救出水面。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
迅速撬开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
泥、杂草等,并拉舌于口外,防止后坠,
盲目施救的悲剧例子
• 2015年4月5日下午,广东汕头潮阳区金灶 镇新林水库发生一起7人溺水死亡的意外事 故。事故起因是一小孩扫墓后到水库洗手 失足落水,其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接连 下水救援,由于不识水性,相继溺水身亡 。
• 2013年6月1日下午4时许,河南武陟县城西 老沁河桥附近一14岁女孩在河边玩耍时不 慎落水,正在附近钓鱼的三名青年(2个17 岁、1个18岁)听到呼救声后盲目下水施救 ,但不幸4人全部溺水身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液体和水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过程,掌握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操作,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交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探讨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5.总结提升: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液体溶解的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实验操作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b.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c.观察实验现象d.记录数据2.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a.实验现象b.分析与交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等;二是对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交流能力的评价,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成、小组合作的表现等。
喷泉实验ppt课件

想一想
1、若A为HCL,B可以
选择哪些溶液?
2、若B为H2O,A可以 选择哪些气体? 3、若B为NaOH溶液, A可以选择哪些气体?
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 难溶气体: N2(1:0.02) H2(1:0.02) 微溶气体: O2(1:0.2) 可溶气体: Cl2(1:2) H2S(1:2.6)
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现象
图7-8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步骤】 1. 按图7-89组装仪器。 2.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集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 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3. 立即倒置烧瓶,将玻璃管放进盛 4. 有酚酞溶液的烧杯里。
4. 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 烧瓶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片刻烧杯里的溶液即由玻璃管喷 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改进Ⅴ 教材中的喷泉实验在做滴管吸水操作时 很不方便,且不易吸满,当滴管倒立时, 水有可能倒流入胶头中,当做挤压操作 时,胶头中的水不易喷入烧瓶中,为避 免这一操作的失败,可将原直滴管改为 曲滴管(如图7-94所示),操作时可在胶头 端加入水,实验时挤压胶头,水会非常 容易地进入烧瓶中。
图7-94
例题 2
如图装置,实验前a、b、 c 止水夹均关闭。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 生喷烟现象,其操作方 法是什么? (2)若要在该装置中产 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 方法是 什么?
增大烧瓶外压强的喷泉实验
可以迅速反应产生 大量气体的物质
例题 3
如图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 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易挥发) 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 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A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11课把盐放入水里

冷水
冷水
粗盐 盐在冷水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盐颗粒的大小有关。盐颗粒冷越水小,溶解得越快。
细盐 冷水
冷水
50毫升水中能 溶解与盐同样 多的白糖吗?
20 ℃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约36克盐。 20 ℃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约208克白糖。
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 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3单元 固体和液体
11.把盐放入水里
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搅拌,盐会慢慢溶解,沙子会沉 在杯底,不能溶解。
盐在水中冷溶水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冷,水溶解越快。
热水
热水
冷水
热水
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是为了控制变量,只改变需 要探究的因素(如水温),保证实验的公平。
盐在冷水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搅拌有关。搅拌会加快盐的冷溶水解。
(1)将矿泉水瓶的上半部分剪下,给瓶盖打孔。 (2)将剪下部分倒扣在瓶身中,先塞进一团脱脂棉 ,再依次放入干净的沙子、小石子、棉球,制成一 个过滤器。 (3)把泥水缓缓倒进自制的过滤器中,泥沙 被留在过滤器中,有比较清澈的水流出来。
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把盐水刷在一张黑纸上,然后放在阳光下晒,会发 现黑纸上留有白色的细小食盐颗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们吃的盐大多是通过晒海水得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换一 下顺序呢?
结论: 液体在水中沉浮与 倒入的顺序无关 。
彩虹鸡尾酒
现在,将这杯美丽的鸡尾酒轻 轻搅拌一下,看看,还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结论: 会发生什 么情况?
在装有冷水的水槽里,放入装有热水并加入高 锰酸钾颗粒的小瓶,打开瓶盖。紫色的水喷向了 水面,一座“水火山”喷发了。
结论: 混合后,液体体积有变化(变 小了),重量没有变化
课堂小结:
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 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入的顺序无关。 有的液体不溶于水,有的液体溶于水。 热水比冷水轻。 两种液体混合后,液体体积有变化,重量没有变 化。
把液体倒进水里
雏鹰东校 张黎
、 、
活动一:实验台上有几种液体,分别是:
食用油、蜂蜜和水,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
样的现象呢?
结论: 和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一样 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 沉于水下!
活动二: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 -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 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论: 热水比冷水轻。
活动四: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桌子上有一杯山楂汁,50毫升。有一杯水,也是
50毫升,我们将两种液体混合,观察体积发生了
什么变化?
再将重50克的果汁和同样重50克 的水混合,重量又有什么样的变 化呢?
酒精 50克 50毫升
水 50克 50毫升
混合后
? 克 100 ? 毫升 小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