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千米。

彗星:彗星由彗核和彗尾构成;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

流星体: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成为颗粒状的碎片;流星体进入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大气层之后,在路径上发光并被看见的阶段则被称为流星。

在认识常见天体后,总结天体与非天体的判断依据:①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是天体。

②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③是否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在大气层以内的不是天体。

列举一些事物,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天体,可以简单说说判断依据。

展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喜迎相互饶转。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绕地球运动。

活动二:太阳系结构。

2024学年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2024学年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 《地理科学》期刊上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影响的研究论文,拓展学生对太阳活动与地球环境关系的认识。
- 《自然》杂志中关于地球磁场与宇宙射线相互作用的文章,加深学生对地球磁场保护作用的理解。
- 《航天知识普及》系列图书中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计划的部分,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准备实验用的安全器材,如护目镜、手套,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 如果条件允许,准备模拟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
4. 教室布置:
- 将教室分为讲演区、实验操作区、小组讨论区,便于不同教学活动的进行。
- 在讲演区设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方便展示辅助材料。
然而,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精准,导致讨论环节耗时过长,影响了教学进度。此外,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地球宇宙环境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展现了积极的参与态度,表现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但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设计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答案] (1)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2)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B
1.读“中心天体为太阳的天体运行略图”。完成(1)~ (2)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图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可能是 (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地月系
点击此图片进入 创新演练·大冲关
运动特征
涵义
特殊的行星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
共面性
水星的轨道倾角稍大
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运动特征
涵义
特殊的行星
公转方向都与地球 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
同向性 公转方向相同(自西 相反,其他七大行星的自
向东)
转与公转方向都相同
八大行星的公转轨
近圆性
水星的轨道偏心率较大
道同圆相当接近
(2)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 等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特别与类地行星(水星、 金星、火星)更相似。
“三看”法判断天体 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 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 道运行。 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 能称为天体。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 不是天体。
[例1] 读“地球所在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图”,完成 下列问题。
解析:第(1)题,图示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天体 系统应是以太阳和行星为中心的两级。第(2)题,四个选项 中只有地球符合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 答案:(1)B (2)B
太阳活动的不同类型在太阳外部圈层中的位置、成因及 特点也不相同,但它们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如下表所示: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

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这可以从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

通过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图可以进行分析地球在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都是适中的,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也是适中的。

活动三:八大行星的运动共性
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从距日远近和自身体积分析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共性。

(2)从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公转轨道分析它们的共性。

总结八大行星饶日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活动四: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所处的位置对地球的温度有何影响?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对地球上存在大气有何影响?
(3)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态水与地球所处位置有何关系?
答:(1)地球距离太阳间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温度适宜。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的引力适中,气体在表面形成厚厚的大气层,随着地球的演变慢慢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并且大气层还能缩小昼夜温差。

(3)液态水的存在和距日远近存在很大的关系,距离太阳过近,温度高,水会以气态形式存在;距离太阳过远,温度过低,水会以固态形式存在。

无论固态还是气态水都难以孕育出生命。

同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这也有利于地球形成生命: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正处于壮年期,提供的光热资源比较稳定。

延伸提问: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人们不断是研制新的工具加强对宇宙的观测。

高一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重点与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梳理与拓展】考点一:天体系统1、天体的类型:(1)自然天体:流星体、星际物质(星际气体和尘埃)、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3)天体与非天体的转化2、天体系统:(1(2总星系河外星系【经典例题1】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

该卫星()A.到达了河外星系 B.始终在地月系 C.脱离了太阳系 D.脱离了地月系考点二:太阳系概况+考点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水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3、小行星带的位置:和之间。

图1 考点四: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质量体积相似运动(公转)特征:同向性、 、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经典例题2】(2008年江苏卷)图1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A .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考点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了 。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建议安排2课时)课程标准: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札记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阐述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3)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5)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能力目标能运用太阳系模式图,分析日地关系,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并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1、1968年,一颗直径1千米、质量10亿吨的小行星在地球之外600万千米处飞掠而去。

而1989年3月悄然越过地球轨道的小行星1989FC如果晚到6小时,就会和地球撞个满怀。

请思考:地球会不会遭受别的天体的撞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看看地球的宇宙环境吧!2、读图1-1-1“人类信息图”,你能看懂图中表达的含义吗?(二)宇宙1、阅读P2教材第一段,思考(1)宇宙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宇宙的物质组成有那些?2、读P4图1-1-6并结合教材第二段,试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3、阅读教材P4第三段,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三)太阳结合图1-1-1,阅读教材P6第一段,试说出:太阳的重要性表现在些方面?结合图1-1-12,阅读P6第二段,思考:(1)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往外分为那几层?札记结合图1-1-15,阅读教材P7最后一段,试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何?结合表1-1-1,阅读教材P8第一、二段内容,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阅读教材P8~9,试归纳总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哪些?宇宙环境:自身条件:三、典例分析读图1-1-3,完成1-8题。

1、太阳系在天体系统的层次中属于A、最高一级B、最低一级C、仅次于银河系D、并列于河外星系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A、太阳B、月球C、地球 D木星3、行星带位于A、地球与水星之间B、木星与土星之间C、星与火星之间D、土星与天王星之间4、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①有液态水存在②地球是九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天体③有固体外壳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⑤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⑥地球处于不断的运动中A、①③④⑤B、①④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A、 B、,C、 D、6、以上四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行星的是,属于巨行星的是。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件(共3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件(共31张PPT)
6、简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基本条件并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条件的原因。
Office

作图元素
数据库
立体部件化组合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份额(国内、国际)、产品归类、组织结构之类的文字,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知识检测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月系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下列地理事物具有包含关系的是 A、地球、火星、木星 B、太阳、地球、月球 C、银河、太阳、彗星 D、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
*
2021/10/10
*
地球自身的条件:
生命存在的要求
合适的温度
合适的大气
充足的水分
0~100oC的温度范围
温度变化不过分剧烈
大气厚度、密度适中
大气成分合适
内部水汽释放
原始海洋的形成
日地距离适中
自转周期适中
体积、质量适中
漫长的演化过程
收缩衰变致热
冷却、凝结、汇聚
地球自身条件
返回
外部条件: (1)稳定的 恒星际空间:有利于太阳的稳定,太阳稳定使地球所处的光照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 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当中,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和繁殖。
0.056
5.46
87.9d
58.6d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d
243d
地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1)

地球在宇宙中任娅红\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课题】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所需课时】:2节【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从地球角度分析宇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从而也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设计了典故叙述宇宙环境,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另外学生对宇宙的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一些地外生命的信息,所以合理引导和正确诠释地球的特殊性很关键,再就是利用学生丰富的宇宙知识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培养利用资料解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对于学生中一些常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观点,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评论(0)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种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评论(0)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科目,有些学校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无从发挥,学生探究课外知识的途径几乎没有。

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卷子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评论(0)【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评论(0)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ks5u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1、太阳系及其八大行星2、地球在八大行星中的位置ks5u3、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4、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5、氢分子结构图ks5u学生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教师总结)教师承转: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请同学们阅读P4“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师讲述:阅读完这个知识窗,同学们对当代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活动2【讲授】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评论(0)教师提问:什么是宇宙?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请同学们看书上P2页的知识窗,总结一下宇宙的特点。

教师提问:看完这段材料,同学们能告诉我宇宙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这就告诉我们宇宙的一个特点:宇宙的物质性。

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我们平时在晚上看到的满天繁星就是恒星,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同学们可以看书上P3页看看这些天体的图片。

板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宇宙概念教师承转:我们刚刚说过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宇宙是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那谁能告诉我宇宙为什么会运动?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这是由于距离相近的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这是1687年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这就导致了宇宙的运动,距离相近的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板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1、宇宙概念3、天体系统教师讲述:下面给两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看一下书本P3页到P4页上面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1、宇宙概念教师讲述:根据板书,讲述地球绕月球公转,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等物质构成太阳系;太阳又与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称为总星系。

学生自主学习:P4页中间一段内容。

教师承转:白桦树南侧的树皮较光洁而富有弹性,北面则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且弹性较差;在秋季,苹果、红枣等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盛结果多,成熟时,朝南一面的果实先变色。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太阳教师讲述: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下面我们看下太阳系的成员,看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有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

最重要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中间,彗星的尾巴背对着太阳教师承转:众所周知,太阳是发光且发热的,它可以给地球提供巨大的能量,那么它的能量是哪儿来的?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太阳的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成为一个炽热的气体求,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

那么太阳的结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本P6和P7页的知识窗的内容,回答问题。

板书:1、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结构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概念周期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斑点11年色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上有时出现的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11年日冕层太阳风日冕层的许多带电粒子流以每秒350千米以上的速度,向行星际空间逃逸,好像从太阳吹出的一股风。

11年教师讲述:太阳黑子并不是黑色的,只是黑子的温度比光球层其他部分低1500℃左右,因而在明亮光球的背景衬托下,黑子部分显得阴暗一些。

注意:1、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太阳黑子数的增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教师承转: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那太阳对地球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一、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的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指导学生读图1-1-15)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教师承转:虽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我们了解它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没有生命,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地球。

教师提问: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普通在哪呢?教师讲述:首先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七大行星十分相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图1-1-1,然后总结一下八大行星的相似点。

然后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

那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也有共同之处。

请同学们看课本的表1-1-1,然后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引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的概念。

板书:教师承转:前面我们说到地球上是存在生命的,那么,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而就地球上有呢?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同学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外因主要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绕日公转的行星轨道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所接受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衍。

内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城代谢过程。

板书:教师讲述:请同学阅读P9页的知识窗“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相名称出现时间月亮出落时间视觉形状新月或朔初一清晨出来,黄昏落下整夜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正午出来,半夜落下半圆,上半夜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或望十五、十六黄昏出来,清晨落下通宵看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半夜出来,正午落下半圆,下半夜于东部天空,月面朝东课堂小结:学完本课,我们想想课堂开始时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白桦树南侧的树皮较光洁而富有弹性,北面则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且弹性较差?在秋季,苹果、红枣等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盛结果多,成熟时,朝南一面的果实先变色?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是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