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一、选择题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2017年初春的西湖,乍暖还寒。
立春节气已过,冬天却还想把春天紧攥在手里。
但四季轮回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就算冬天使出浑身解.数,终究遏.制不了一朵朵报春花绽放殷.红的笑脸。
A.gèn jiě yì yān B.gèn xiè è yānC.héng jiě è yīn D.héng xiè yì yīn【答案】B【解析】【详解】“亘”读:gèn ,“解” 读:xiè,“遏”读:è,“殷”读:yān。
故选B。
2.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chù)容光焕发冗.杂(rǒng)连锁反应B.笨拙.(zhuō) 比比皆是祭祀.(sì) 艰难窘迫C.倔.强(juè)首屈一指毛坯.(pī) 死乞白赖D.真挚.(zhì)金榜提名驽钝.(dùn)瞑思苦想【答案】B【解析】【详解】A. 伫.立(zhù)。
C. 倔.强(jué)。
D.金榜提名——金榜题名,瞑思苦想——冥思苦想。
二、名句名篇默写3.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强烈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1)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1)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D.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草木葱茏,进退维谷....。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B句“凤毛麟角”是形容极少的好的事物,不符合句意;C句“前仆后继”指前者牺牲后者继承事业继续做,不符合句意;D“进退维谷”指为难的境地,不形容风景,答案为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梁女国,被迎阳驿驿承启奏西梁国女王,女王闻奏,满心欢喜,愿以一国之富,招唐僧为王,女王为后,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
由于悟空用计,唐僧假装答应,后借送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离开女国西行之际变卦,这时,另一女妖弄阵旋风把唐僧摄走了。
B.宋江、公孙胜和三阮兄弟正在商议投奔梁山泊,何涛并捕盗巡检带领官兵向石碣村开来,他们用迎敌的妙计,把何涛一伙一网打尽,最后只留何涛一人性命,让他自寻路回济州去了。
C.曹操在许都,正与众谋士商议荆州之事,忽然东吴使者捎信来,说吴兵将袭荆州,求曹操一起夹攻关云长,曹操派徐晃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关羽被迫败走麦城。
D.黛玉和湘云在欧晶馆联诗,湘云借池中飞出的大白鹤助兴,联出诗句道:“窗灯焰已欢。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答案】D【解析】【详解】A.词语重复,去掉“核心”;B.用词不当,删去“表面” 改为“脸”;C.用词不当,把三条”改为“三种”。
故选D。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②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泛读。
③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趣;④而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
⑤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有讲究。
A.③④②⑤①B.③④②①⑤C.⑤③④②①D.⑤③②④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首先确定排序在1的句子,看答案比较③⑤可知,⑤应排在序号1,③应排在序号2。
其次比较答案C和D可知④和②中,④承接③,应排在序号3,②应排在序号4,①排在序号5。
故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而“受中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B.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在芬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C.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会当凌绝顶”(《望岳》)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答案】C【解析】【详解】A.“意志”后加分号。
B.“两、三”中间的顿号去掉。
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D.“等”与省略号不能连用。
去掉其一。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热忱.(chén)骊.歌(lí)肆.虐(sì)针砭.时弊(biān)B.渲.染(xuān)藐.视(miǎo)旖.旎(yǐ)参差.不齐(cī)C.重荷.(hè)翘.首(qiào)莅.临(lì)咄.咄逼人(duō)D.矜.持(jīn)偌.大(ruò)峥.嵘(zhēnɡ)束.手无策(sù)【答案】A【解析】【详解】B“渲”应读作“xuàn”;C“翘”应读作“qiáo”;D“束”应读作“shù”。
二、名句名篇默写3.根据提示默写。
①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杜甫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A.反问反问拟人拟人B.设问借代比喻拟人C.反问比喻拟人比喻D.反问借代比喻拟人【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运用的是反问修辞;(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运用的是比喻修辞;(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据此,答案为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2019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1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8.9亿元。
B.生态环境的强势逆转、经济实力的稳步增长、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增速,这三者同时呈现,国外观察家称其为超级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北京奇迹”。
C.根据去年11月的一份调查显示,由于传感器坚持机头太高,被称为机动特性增强系统的自动化系统随即被启动,从而导致飞机失灵。
D.不仅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
【答案】A【解析】【详解】B项,搭配不当,将“增速”改为“提升”。
C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D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在“家教”后面。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
(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A.反问反问拟人拟人B.设问借代比喻拟人C.反问比喻拟人比喻D.反问借代比喻拟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运用的是反问修辞;(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运用的是比喻修辞;(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据此,答案为D。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纷杂而来。
使用正确。
B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使用正确。
C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褒贬误用。
使用错误。
D沁人心脾: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常用以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使用正确。
据此,答案为C。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______)《陋室铭》)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
①面是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究纯度,不能太杂。
②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
③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扯。
④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道细腻。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②总起,“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④磨面;①和面;③是写第二天的拉面。
按事情的先后顺序。
所以应放在语段末。
由此选C。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模.样(mú)蓦.然(mò)煞.风景(shā)鳏.寡孤独(guān)B.纠葛.(gé)抽噎.(yè) 颤.巍巍(chàn)重峦迭.嶂(dié)C.恣雎.(suī)校.补(xiào)霎.时间(shà) 伐木丁丁..(zhēng)D.诘.据(jié) 阴翳.(yì)绾.头发(wǎn)因地治.宜(zhì)【答案】A【解析】【详解】B. 噎.(yè)——(yē),迭——叠;C. 雎——睢,校(xiào)——(jiào);D.诘——拮,治——制。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鄙人的画今天展出,请各位专家评头论足....,多多指导。
B.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C.凉山森林火势凶猛,消防官兵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D.大家的行李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只有他一个人临出发才七手八脚....地忙起来。
【答案】C【解析】【详解】A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比喻任意挑剔。
使用语境错误。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
C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正确。
D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与“他一个人”矛盾。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②①③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的是()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罗摩衍那》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B.《童年》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用第三人称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
C.《革命烈士诗抄》的作者是现代诗人萧三,此诗集收录了赵一曼、李大钊、夏明翰、吉鸿昌等革命烈士的诗歌。
D.格列佛在大人国,格列佛沾沾自喜地向大人国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历史,大人国国王却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提出了质疑。
【答案】D【解析】【详解】A项错误,改为:《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B项错误,改为:《童年》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用第一人称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
C项错误,改为:《革命烈士诗抄》,由萧三编辑,此诗集收录了赵一曼、李大钊、夏明翰、吉鸿昌等革命烈士的诗歌。
D项正确。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晕.船/头晕.混.浊/混.水摸鱼累.及无辜/日积月累.B.书卷./证券.号召./昭.告天下瑕不掩瑜./不言而喻.C.处.理/好处.潜.伏/潜.移默化发.扬光大/间不容发.D.憎.恶/增.加丧.礼/垂头丧.气引经据.典/前倨.后恭【答案】B【解析】【详解】A. 晕.船(yùn)/头晕.(yūn)、混.浊(hùn)/混.水摸鱼(hún)、累.及无辜(lěi)/日积月累.(lěi);B. 书卷.(juàn)/证券.(quàn)、号召.(zhào)/昭.告天下(zhāo)、瑕不掩瑜.(yú)/不言而喻.(yù);C. 处.理(chǔ)/好处.(chù)、潜.伏(qián)/潜.移默化(qián)、发.扬光大(fā)/间不容发.(fà);D. 憎.恶(zēng)/增.加(zēng)、丧.礼(sāng)/垂头丧.气(sàng)、引经据.典(jù)/前倨.后恭(jù)。
B项,读音都不同。
二、名句名篇默写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_____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
(《乐府诗集》)【答案】(1)赢得生前身后名(2)昨夜雨疏风骤(3)宛在水中央(4)山回路转不见君(5)在乎山水之间也(6)学诗谩有惊人句(7)燕然未勒归无计(8)安能辨我是雄雌【解析】【详解】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赢、骤、谩、勒、辨”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在书信中与文化重逢》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近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在某网络平台开播了。
这档定位于“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没有劲歌热舞、大咖云集,只是请来一些影视演员朗读名人书信,然后由来宾对背后的故事进行简单解读,透过文字与声线,展现别样的沉静之美,为喧闹的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节目一经播出,点击量就达几百万。
②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
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司马迁激愤的《报任安书》,韩愈义正词严的《祭鳄鱼文》,林则徐的私信,曾国藩的家书,徐志摩热烈的情话……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可入信,或壮怀激烈,或柔情缱绻,书信记录了爱与痛,穿透了历史烟云。
③如今,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鱼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
可是,人们过于轻易的沟通表达,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
同是表达思恋,我们通常只会说“想你”,而在武肃王钱镠的信中,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在左权的抗战家书中,又是感人至深的“何时相聚?念,念,念,念!”而“云中谁寄锦书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悠长等待和对文字的珍重,在当下则更是难得。
④这些被公开的信件,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大师情怀。
只要用心,就不难从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
⑤今天我们谈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那些纠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远比浮夸的表演和快餐式的网络文字更加丰富饱满、生机蓬勃。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由《见字如面》的热播,引出“书信”的话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B.第②段列举众多的名人书信,论证“书信的文学价值高”观点。
C.《与朱元思书》流传至今,这一事实能作为论据证明第④段的观点。
D.本文语言生动,论证方法多样,说理透彻。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与《见字如面》一样,近年来,《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节目,都取得了口碑和关注率的双丰收。
结合文章,谈谈此类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1.我们要发掘书信的文化价值,体味它蕴含的感情和哲理2.B3.(1)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也可),对比论证,将现代人表达思恋的内容和古人做对比,论证了如今人们沟通表达已失去昔日优雅庄重的观点。
(2)具有沉静之美;表现汉语的优雅庄重;启迪思想,引起灵魂的共鸣;承载文化价值。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进行概括。
作答时,根据本文的题目表达的论题,对文章的结尾中的“今天我们谈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这一语句进行概括即可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论据要证明论点这一原则,文章第②段列举众多的名人书信,论证“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观点。
据此,答案为B。
3.试题分析:(1)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
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本题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其作用要结合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分析作答即可。
(2)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和主要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根据题目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用原文语句或概括作答。
5.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完成小题。
《鲁迅入门读本》前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国民和后代。
比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歌德等,都是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家喻户晓,从小耳熟能详的。
那么,中国有哪些最基本的、源泉性的民族文化经典呢?我曾经就此和许多专家、朋友进行讨论,比较一致的意见,至少应有五大经典:《论语》、《庄子》——中国文化的原典;唐诗——中国文化的青春期的精华;《红楼梦》——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总结;鲁迅著作——中国现代文化的开创和奠基。
也有的朋友建议还应加上陶渊明、苏东坡的诗作。
这些意见都可以讨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鲁迅是和孔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经典,作为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建设的基本工程。
作为集中了“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他仿佛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和国民,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
鲁迅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
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
这里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年轻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
鲁迅追求“真”的彻底性更表现在,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瞒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缺陷、不足与失误。
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
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
能够结识这样一位有人格魅力的智者,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
鲁迅同时是一位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与创造性。
阅读鲁迅作品,不仅能够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与美的享受。
尽管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坚持读下去,自会有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而且常读常新。
流连于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