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资料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资材料)

应用课堂
19
应用课堂
“房子半边盖”,
主要指关中西部地区农
村传统的房屋建筑形式。
这种房从侧面看成“划”
应用课堂
1
任务一:读图并结合 书本,说说黄土高原 的地理位置(尝试从 三个角度作答)
应用课堂
2
长城
太
乌鞘岭
行
山
脉
秦岭
根据图一说说黄土高原的范围
指图说说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青、甘、宁、陕、晋应、用课豫堂 、冀、内蒙古
3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 盖厚度一般在100米 左右,最厚达300米 以上。
黄土层深厚,沟壑纵横
应用课堂
24
水植保树造田林、建梯田
弓
形
梯
今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田,
有望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
应用课堂
25
形,正好是两面人字形
房屋的一半。由于陕西
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
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
关中一代天气干旱、风
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
少。所以,人们根据当
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
边盖的房子。
20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 方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 便可不为吃饭而发愁。所以,极 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池于他乡异地。 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 (潼关),少不下川(四川)" 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 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 嫁。姑娘们不远嫁,主要原因是 为了和娘家人好互相照应,互为 亲戚的双方好走动。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现状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现状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黄河下游防洪安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治沟骨干工程984座,淤地坝10万余座,修建各类沟道防护和小型水利水保蓄水工程400余万处(座),兴修梯田1000万公顷,营造水保林800万公顷,人工种草233万公顷,治沙30万公顷。
现有的治理措施平均每年增产粮食40多亿kg,解决了100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荒漠化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其中,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的减沙量占总减沙量的80%左右。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拦沙、保水和淤地等综合功能,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西部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黄土高原在未来的20年内将建设16.3万座淤地坝,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坝系工程布局不合理、部分淤地坝设计标准偏低和设施不配套、重建轻管和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淤地坝建设与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关系等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检查一下、完善一下、挑战一下
1.用简图示意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植树种草 植树种草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人 均 耕 地 减 少
破坏植被 土地退化 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人 口 增 长
燃 料 需 求 增 加
毁林开荒
开垦荒地
需要更多劳力 人口继续增长
破坏生态平衡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
2.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 3.农业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喷灌、滴灌等
喷灌
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滴灌
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 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放羊娃 的故事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不同地区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例举: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东北地区:森林破坏、湿地破坏、黑土流失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 内蒙古高原:草原破坏
……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水 土 流 失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黄土高原水文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黄土高原水文【—八年级地理之黄土高原水文】,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
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
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纵横,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0%。
陕西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
全区地表水资源105.56亿立方米,人均536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
泾阳、富平、蒲城一带亩均不足100立方米。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
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4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
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
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为2万~3万吨/年·km2,枯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为4万吨/km2;最大含沙量达到1700kg/m3;。
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发。
陕西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
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
陕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缘的风滩区。
地下水资源11.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6.43亿立方米。
在广大的黄土地区和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
总结: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废水,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延河及渭河某些河段的水质变坏,生物绝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关于黄土高原与窑洞

关于黄土高原与窑洞黄土高原上,很多地方都有窑洞,以及“地坑院”。
为何为何黄土高原土壤适合凿挖窑洞,笔者特将看到的部分资料记录下来,以期对本人及他人以后有所帮助。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合凿挖,且黄土层本身有较好的保暖性能。
黄土的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其适合挖窑洞。
经历过不同的地质年代和气候条件,黄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早期的干冷气候环境中,黄土高原上的土质还比较疏松,黄土中的胶结物也非常少,不具备土壤结构,所以抗侵蚀的强度比较低,一旦遇水会崩解湿陷。
雨水汇集径流在疏松的黄土地上切割,在黄土高原形成深浅不一的切沟。
到了后来,气候变得温暖潮湿,大量的生物开始在黄土高原生长繁殖,它们促进了官途高原成壤,并使古壤的有机质与胶结物含量得到提高,从而使黄土具备了较强的抗侵蚀力,这就为古人在黄土层上挖凿窑洞创造了条件。
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构成的粉砂为主,因而黄土地层构造质地均匀,抗压与抵抗剪切破坏的强度都较高,在挖窑洞之后,仍能保持土体自身的稳定。
黄土高原通常具有湿陷性,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遇到遇水浸湿后产生较大的沉陷,但是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剧烈,降雨量总趋势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的半湿润地区到晋中、陕北、陇东等中不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就成了半干旱区域,再向西北就成了完全的干旱区。
犹豫不同地区黄土带颗粒吸毒有差别,且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所以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内黄土湿陷性的强弱就不同。
比如黄河中下游的三门峡等地,黄土的湿陷性就比较弱,可以直接在地平面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坑里接着掏挖窑洞,也就是所谓的地坑院,而不用担心坍塌。
另外,黄土层的厚度对掏窑洞也有所影响。
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黄土堆积厚度差别也很大。
如在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流域,黄土层厚度达百米以上,且黄土中不含沙石,十分黏牢,孤儿在此地构筑的窑洞相当坚固耐久。
因而在以黄土墚状丘陵沟壑区为主的陕北,众多的土峁和黄土墚之间产生了星罗棋布的窑洞,他们点缀在沟、墚、塬、峁之间,呈现出连绵不断的壮美气势。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黄土高原,作为中国的重要地理单元,其生态环境的演变与保护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深入,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系统梳理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降水等关键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直接影响,如物种分布、群落结构、生长周期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关注人类活动,如农业耕作、城市化、资源开发等,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影响。
这些活动不仅改变了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也影响了土壤质量、水文条件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而对植被覆盖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将综合运用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文章将为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影响黄土高原,作为中国的重要地理单元,其植被覆盖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产生了显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黄土高原的气温升高,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周期变长。
春季提前到来,冬季推迟,使得植被生长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植被的覆盖度。
气温的升高也促进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一些适应温暖环境的植物种类开始在此地区出现。
降水量的变化也对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黄土高原的降水量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总体降水量可能没有明显增加,但降水模式的改变却对植被生长产生了影响。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网作者精心整理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希望这份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优秀4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播放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的是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投影)地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展示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板书:三、文明的摇篮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称为“黄土风情”。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在我国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为学习下一节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一、实验背景及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积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开展水土流失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验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掌握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2. 探讨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准备- 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指标和方法。
-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测速仪、流量计、土壤样品等。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进行采样。
- 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
- 利用人工降雨实验,模拟不同降雨强度和时长条件下水土流失的情况。
- 采用侵蚀模型法,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
3. 实验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
-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 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
-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呈现差异,说明水土流失程度可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加剧。
- 人工降雨实验表明,降雨强度和时长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
2. 实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机制。
- 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水土流失程度的差异,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
南.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
公里。
黄土高原的窑洞有三种类型: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
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
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
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
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
房屋。
独立式窑洞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
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
为什么住窑洞?
因为窑洞冬暖夏凉(“窑洞之所以冬暖夏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
有一个厚厚的“屋顶”。陕北的窑洞顶上可以行人可以走马,甚至可
以走载重大车,即便是砖窑土窑,顶上也要覆盖一层厚厚的土,因此
才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 );
窑洞可以防火;可以防噪音;
窑洞不易倒塌(表面是黄土。 丘陵地带下雨后水很快流走,不会下渗,
所以不会影响地下的土层。选在在土质好的地段,窑洞是足够结实的。
没有地震,应该是不会塌下来的。)
解放前,群众比较穷,窑洞只要出力就好,花钱少。
另外黄土高原那里的人们睡觉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睡觉喜欢枕砖
头。
服饰方面: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多在头上带一条白色的毛巾。
在黄土高原地区,只要是男人,无论老少,都喜欢在头上扎条白羊肚
手巾。 这种手巾,冷了往下一拉,耳朵就护住了。当地风沙大,可
以防风沙。天热还可以擦汗
。
歌谣:
陕西农村老太太,
花格手帕头上带。
防晒防尘又防雨,
洁手擦汗更实在。
风俗文化:泥塑、剪纸、布老虎枕头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
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
无锡惠山泥人。
我想说一说那里的剪纸,那里的人们手很灵巧,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他们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他们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
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布老虎枕头即布老虎,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
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
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
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 它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
喜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
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老虎鞋:小孩子穿老虎鞋,不论男女,孩子都能够像老虎一样健壮、
威风。老虎鞋的主体部分与其他鞋子没有差异,鞋底,鞋面,鞋帮,
鞋带。老虎鞋区别于其他鞋子的部位也是最具有工艺性的地方在鞋面
的前半部分,其上饰有程式化的虎面图案。
他们喜欢唱信天游、喜欢吼秦腔、他们那儿的安塞腰鼓也很有特色。
秦腔是流行于陕西等西北地区的戏曲;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
歌形式。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
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
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美食:陕西的凉皮、山西稍子面、刀削面,蛋炒面、卤面、蒸面,
兰州拉面等等
宁夏的牛杂,内蒙古的手抓羊肉、烧羊蹄、火锅涮羊肉保证让你流连
忘返,回味无穷!
我收集了陕西十大怪里的三怪是写吃的:面条像裤带,烧饼像锅盖,
油泼辣子是主菜。
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
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 。 由于以面食为主,关中人的饭量就特别大。
所以,
为了减少盛饭的次数,碗就做的特别大。
山西人最喜欢吃的调味品是山西的老陈醋啊,他们就爱吃醋,吃饭没
醋不行。
辣椒也是菜。陕西人是没有辣椒不吃饭,而陕西的辣就像黄土高原干
硬干硬的大风,直来直去,透着那么一股痛快劲儿。
景区: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
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
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
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
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
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
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
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每当读到这样
的文字时我都有种冲动去那里欣赏一番。)
;秦始皇兵马俑;黄河壶口瀑布;枣园革命遗址;其中乔家大院这部
电视剧也是在黄土高坡拍的。麦积山石窟等。
黄河壶口瀑布东临山西省,西临陕西省。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其中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也是在黄土高坡拍的。 乔家大院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
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
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矿产资源:陕西黄土高原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和天
然气、水泥灰岩、陶瓷粘土等,尤其是煤,分布广,储量大,在我国
煤炭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