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李白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1. 早期创作阶段
-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将进酒》
- 特点:李白在早期创作阶段展现了浪漫主义情怀和豪放的个性。
他的诗歌充满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热爱,表现出他年轻时的奔放和豪情壮志。
2. 浪漫主义阶段
- 代表作品:《月下独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
- 特点:在这一阶段,李白的创作风格更加浪漫主义化。
他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3. 忧国忧民阶段
- 代表作品:《古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梦游天姥吟留别》、《江雪》
- 特点:这一阶段的李白开始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变革,他的诗歌中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他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4. 思乡怀古阶段
- 代表作品:《登金陵凤凰台》、《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白日依山尽》
- 特点:在晚年的李白思乡怀古,对故乡和过去的回忆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他以古典文化和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四个阶段代表了李白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展现了他多样的艺术天赋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不同阶段的作品体现了他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1. 初出茅庐:青年时期李白的青年时期是他追求自由和浪漫的阶段。
他胸怀壮志,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生充满激情。
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许多代表性的诗词,表达了他对自由、狂野和美的追求。
代表性诗词:- 《青莲居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达到巅峰:中年时期中年时期是李白最辉煌的阶段,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声名远播。
在这个阶段,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诗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代表性诗词:-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身世坎坷:晚年时期晚年时期是李白的人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的阶段。
他经历了战乱和流浪,心境变得孤寂和沉郁。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词中透露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世事的无奈。
代表性诗词:-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4. 忘我境界:晚年后期晚年后期是李白的境界达到了一种超然和超脱的状态。
他舍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词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赞美。
代表性诗词:-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古人村。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1. 游学阶段 (公元701年-725年)李白在这个阶段主要在江南游学,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饱含深情,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飘泊阶段 (公元725年-742年)李白在这个阶段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的诗歌开始表现出深深的忧郁和失落,但同时也充满了坚韧和斗志。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行路难》、《月下独酌》等。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 仕宦阶段 (公元742年-755年)李白在这个阶段被唐明皇召入朝为官,他的诗歌开始反映出朝廷生活的辉煌和繁荣,但同时也揭示了宫廷斗争的尖锐和残酷。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白马篇》、《劝酒诗》等。
白马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青天舞长剑,为我挥一曲。
4. 平反归隐阶段 (公元755年-762年)在安史之乱后,李白被贬谪,后得以平反。
他的诗歌开始反映出对人生的深深的沉思和对人间世事的冷嘲热讽。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将进酒》、《边诗》等。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上就是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的简要介绍。
每个阶段的李白都以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沉的人生观赋予了他的诗歌无尽的魅力和生命力。
李白最经典4首诗

李白最经典4首诗
1.《将进酒》:这首诗以豪迈的气息描述了李白的豪放人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句子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中最为经典的诗句之一。
2.《静夜思》:这首简短的诗歌,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故乡、思念远方亲友的情景。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句子更是被后来的人们广为传颂。
3.《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写李白在庐山旅游时所见到的一片瀑布,以其雄浑奔放的风格和对自然的赞叹,表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个性。
4.《蜀道难》: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迈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他穿越崇山峻岭、历经苦难的经历。
其中“噫吁嚱,危乎高哉!”的句子表达了李白的豁达精神和对未来的信心。
- 1 -。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以及其出色的诗歌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以及其出色的诗歌1. 童年与少年时期李白出生于唐朝,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在这个阶段,他受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开始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诗歌风格鲜明,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奔放的想象力。
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和《将进酒》等。
2. 浪漫主义的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白进入了浪漫主义的诗人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游历了许多地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3. 政治与流亡时期在李白的人生中,他也经历了政治与流亡时期。
由于某些政治原因,李白被迫离开了故乡,流亡他乡。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境遇的反思。
他的诗作《登金陵凤凰台》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政治的失望。
4. 晚年与离世李白的晚年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更加成熟和深刻。
他的晚年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作。
他的晚年代表作之一是《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通过对他四个人生阶段的诗歌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四全诗鉴赏

李白《秋浦歌》之四全诗鉴赏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四全诗鉴赏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四全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一朝”句:极言鬓发很快脱落变白。
飒,凋零。
衰,头发疏落变白。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这两句是说,悲凄的猿声,使人增添愁怨,催人年老,长发和短发都已斑白了。
秋浦多猿,猿声悲凄,然非猿声催白发,而是诗人愁心催发之白,猿声仅为增添愁绪而已。
评析:秋浦:唐代属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县:“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
”秋浦水,一名秋浦河。
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作。
第四首写诗人照秋浦而悲白发。
前二句言望秋浦,见白发。
后二句闻猿声而添愁。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西。
白话译文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创作背景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
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
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
李白一生四个阶段的主要诗作

李白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诗作。
1.少年时期:李白的少年时期是他奔放豪情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热爱自然,推
崇自由与狂放,追求浪漫与豪迈的生活态度。
他的诗作充满激情和力量,表达了对人生与社会的憧憬和不满。
代表作品有《望天门山》、《将进酒》等。
2.中年时期:李白的中年时期是他行走江湖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游历各地,结
交名士,开阔眼界,广泛接触不同的文化与思想。
他的诗作开始更加具备思想深度,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现象的看法。
代表作品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再创作)等。
3.待诏翰林:李白曾被待诏翰林,创作了《和番书》或《出师诏》,醉写《清平调》
《宫中行乐词》,自以为升迁有望,有《金门答苏秀才》诗。
代表作品有《玉壶吟》、《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诗。
4.晚年时期:李白在晚年时期返璞归真,从道家思想中寻找出路,创作了大量赞美
神话中神仙和隐逸古诗。
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作品充满了他的奔放豪情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记录了他一生的轨迹和心路历程。
四个主要阶段描绘了李白的人生及其精选作品

四个主要阶段描绘了李白的人生及其精选作品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描绘了他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创作风格,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精选的作品。
1. 早年奋斗与浪漫激情李白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奋斗和浪漫激情。
他从小就展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对诗歌的热爱。
年少时,他游历名山大川,广交天下文人,培养了广阔的人脉和博大的胸怀。
在这个阶段,李白创作了许多豪放激昂的作品,以其豪情万丈和奔放的诗风著称。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2. 流亡与思乡之情由于李白的政治抱负和个性不合时宜,他曾多次遭到流亡和贬谪。
这个阶段描绘了他流亡异乡、思乡之情。
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深沉和忧郁,表达了对家国的眷恋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作品,如《登金陵凤凰台》、《将进酒》等。
3. 高峰与辞章之境李白的创作达到巅峰期时,他获得了官职并成为宫廷诗人。
这个阶段描绘了他在官场上的辉煌和创作上的成就。
他的作品更加精炼和优美,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
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等。
4. 晚年与归隐之志晚年的李白逐渐失去了官职和声望,他开始怀疑人生和社会的意义。
这个阶段描绘了他的归隐之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对世俗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富有智慧和内涵的作品,如《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总结起来,李白的人生可以分为早年奋斗与浪漫激情、流亡与思乡之情、高峰与辞章之境以及晚年与归隐之志四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留下了许多精选的作品,展示了他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白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早期诗歌表达“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其 实质还是比较空泛的。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 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 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 土坟三尺蒿棘居!”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天宝年间,被“赐金放还”之后,他对现实的 认识逐步加深。诗作也开始出现对黑暗政治的体验 、总结、指斥等内容。(《古风》其二十四、其五 十一、《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江上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其二)
4.“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对自然的热爱
李白一生漂泊,足迹遍于大半个中国。他把 满腔热情投射在山水景物之上。大自然在他的笔 下,或雄伟壮阔,或纯净清新,各具美感。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游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的思想
“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儒:安社稷,济苍生,立功业。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 道:不受约束,向往神仙,亲近自然。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 之五》) 侠义纵横:唯义是从,以武犯禁。四方干谒。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3.长安时期
(天宝元年742—天宝三年744)
入翰林院,尊奉君主,平交王侯; 招忌被谗,黯然辞归。
《古风》、《月下独酌》四首、 《蜀道难》、《清平调词》三首
4.漫游南北
(天宝三年744—天宝十四年755) (1)游河南、山东、江浙一带 交友、游历、受道箓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梁甫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2)边塞之行 北游燕蓟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战城南》、 《北风行》 (3)往来宣城、金陵 炼丹隐遁,纵酒游历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李白的成就与影响
1.人格力量与个性魅力 2.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3.恢复和发展诗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4.展示士子心灵,表现性格的新境界。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 至公。”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 傍玩。”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南奔书怀》) 随着对现实认识的日益深刻,李白拯世济时 的理想也更加明确,并具体转化为拨乱反正,清 理君侧;平定叛乱,挽回国运等具体内容。 (《猛虎行》、《南奔书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庄子 天运》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庄子 秋水》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韩非子 外储说》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庄子 徐无鬼》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5.安史之乱前后
(天宝十四年755—宝应元年762) (1)参加李璘幕府
避乱、入幕、奔逃、入狱。 《猛虎行》、《扶风豪士歌》、《南奔抒怀》
(2)长流夜郎,天才殒命
乾元二年(759)奉节遇赦,后游历于长江中下游之地。 宝应元年,代宗即位,诏命李白为左拾遗。是年冬,李白 逝世。 《早发白帝城》、《荆门浮舟望蜀江》、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4.自然清新的语言
李白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鄙薄六朝绮丽 文风。“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 其 一》)提倡文学语言的自然真实。他自己的诗句也 具备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 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的朴实真 率的自然美。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 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6.“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对大众的关心 关注民众生活,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
《长干行》、《子夜吴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扶风豪士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古风 三十四》)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
(《蜀道难》)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嵋山月歌》)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朋友的深情 离别赠言、忧虑担心,李白与朋友间的 温暖与真情自然感人。
《赠汪伦》 《送友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沙丘城下寄杜甫》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三家思想统一于“功成身退”的理想。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赠卫尉张卿》)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留别王司马嵩》)
李白诗歌思想内容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理想的坚持 李白对理想的坚持顽强而执着,他的理想 以安社稷、济苍生为主要内容。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诗 仙 李 白
诗 成 笑 傲 凌 沧 洲 。
兴 酣 落 笔 摇 五 岳 ,
李白(701--762 )
一、生平
1.蜀中读书(25岁之前) 读书、习剑;交隐士,谒名士。 《峨眉山月歌》、《白头吟》
2.“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725—天宝元年742)
访名山,拜高士;成亲; 漫游,交友,干谒。 《襄阳歌》、《江上吟》、《长干行》、 《乌夜啼》、《行路难》三首、 《望庐山瀑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古风 三十五》
李白诗歌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实是提 炼的结果,是艺术上的一种自觉追求。 不过,这种艺术提炼之工,更多属于艺 术构思过程,非仅炼字炼句的工夫;更多属 于纵横的才气、深厚的艺术素养与成熟的艺 术技巧融合的产物,而非苦吟的结果。
因此,虽为艺术加工,却仍能一挥而就, 丝毫不显人工痕迹。
3.“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对命运的抗争
蔑视权贵、宣泄悲愤。当理想受挫,现实遭遇磨难之 时,李白爆发出生命的抗争。他的悲慨,交织着理想落空的 哀痛,伴随着对功名利禄的否定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对自我的肯定
张扬自我,突出个性,是李白对自我尊严的坚持。 诗中强调个人的力量,于封建等级制度视若无物, 是英雄主义时尚的典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诧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白马篇》)
(《山中与幽人对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沏,弦满箭波长。 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卢照邻《江中望月》
语言的平易≠自然的美
“白帝至江陵一千二百里,春水盛时,行舟朝 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 --《荆州记》
1.强烈的主观色彩 2.喷涌而出的抒情方式 3.新奇大胆的想象与夸张 4.自然清新的语言
1.强烈的主观色彩
(1)着重抒写内心的气概与 情怀,慷慨自负,不拘常调。 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昂扬 的自我意识。
《花间独酌 其一》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情感宣泄如江河奔腾,火山爆发般不 可阻滞。诗歌结构以感情抒发为线索,呈 现出跳跃跌宕、纵横开阖的显著特征。 《将进酒》 “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 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 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严羽评点李集)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秋浦歌》
3.新奇大胆的想象
李白运用想象把常见的事 物加以变形加工,使之强化、 异化、陌生化,从而使之具有 李白式的强烈鲜明的浪漫主义 艺术个性,给人以新奇、生动 的审美感受。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