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接种和注意事项终极版
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一、无菌操作要求★ 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 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 3. 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 5. 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完整版)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1 目的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2 实验说明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无论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或鉴定以及有关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研究都必须进行接种。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如操作不慎引起污染,则实验结果就不可靠,影响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3 实验器材3.1 器械和用品酒精灯,玻璃铅笔,火柴,试管架、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滴管、移液管、三角型接种棒等接种工具。
3.2 菌种和培养基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和平板,营养肉汤,普通琼脂高层(直立柱)。
4 实验流程斜面接种法→液体接种法→固体接种法→穿刺接种法。
5 操作步骤5.1 斜面接种法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以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肉汤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先点燃酒精灯。
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应斜持试管呈45~0度角,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棉塞,使其松动,以便接种时易于取出。
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
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尤其是接镍铬丝的螺口部分,要彻底灼烧以免灭菌不彻底。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细菌传代操作规程

细菌传代操作规程细菌传代操作规程引言:细菌传代是一种实验室技术,用于研究细菌在连续传代中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
正确的传代操作是维持细菌群体稳定且准确反映遗传特性的关键。
为了保证传代操作的成功和规范性,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一、实验前准备:1. 确定传代实验的目标和方案。
2.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材。
3. 检查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情况,保证无污染。
二、细菌传代操作步骤:1. 第一代接种:a. 从冷冻细菌库中取出所需的细菌母种,转接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b.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沾取适量的细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的表面。
c.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菌株而定。
2. 后续代接种:a. 从前一代的培养皿中取适量的细菌悬液,转接到新的培养皿中。
注意保持接种量的一致性。
b. 重复上述步骤,逐代传代。
三、传代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均需在无菌工作台或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2. 接种时避免直接接触培养基和装置内壁,以减少细菌的外源污染。
3. 接种环或接种针在使用前需经过高温炉高温灼烧,以杀灭潜在的细菌。
4. 尽量避免细菌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以保证其活力。
5. 传代时应注意接种量的一致性,以减少菌群的变异。
四、细菌传代操作记录:1. 每次操作均需详细记录传代实验的日期、细菌菌株、传代代数等信息。
2. 记录每次传代的细菌生长情况,如菌落形态、数量等。
3. 定期保存样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验证。
五、实验后处理:1. 做好实验区域的清理和消毒,防止细菌污染蔓延。
2. 注射器、接种环和接种针等实验器材彻底清洗和高温灼烧。
3. 储存冷冻细菌库中的细菌母种。
六、应急措施:1. 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培养皿内出现异常菌落、污染等,应立即停止传代操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 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可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或检查实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
结语:细菌传代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实验操作过程,确保细菌传代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一文搞定细菌的接种方法(值得收藏)

⼀⽂搞定细菌的接种⽅法(值得收藏)常⽤的细菌接种⽅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斜⾯接种法、穿刺接种法、液体和半固体接种法、涂布接种法等。
⼀、平板划线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起的微⽣物或同⼀微⽣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通过分区划线稀释⽽得到较多独⽴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物的纯种。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都由单个细胞繁殖⽽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达到分离⽬的的。
为⽅便划线,⼀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约倾倒20ml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光滑。
划线分离主要有分区划线法和连续划线法两种(如图1, A、B)。
图1分区划线法是将平板分四区,故⼜称四分区划线法。
划线时每次将平板转动60~70°划线,每换⼀次⾓度,应将接种环上的菌烧死后,再通过上次划线处划线;另⼀种连续划线法是从平板边缘⼀点开始,连续作波浪式划线直到平板的另⼀端为⽌,当中不需灼烧接种环上的菌。
1)连续划线法将琼脂平⽫半开盖倒置于培养箱内⾄⽆冷凝⽔,接种环于酒精灯外焰烧⾄红透,接种棒也要充分灼烧,最后再集中烧接种环⾄红。
轻轻摇匀待接种试管,左⼿⼿⼼托待接种试管底侧部,右⼿执接种环,右⼿⼩指拔下试管塞,于酒精灯附近将接种环伸进试管,稍候,再插⼊待接接种液中,蘸⼀下,取满⼀环,抽出、烧塞、盖盖、放回试管架。
或将接种环通过稍打开⽫盖的缝隙伸⼊平板,在平板边缘空⽩处接触⼀下使接种环冷却,然后以⽆菌操作接种环直接取平板上待分离纯化的菌落。
于靠近酒精灯处打开平⽫盖约30°,右⼿将环伸进平⽫,将菌种点种在平板边缘⼀处,轻轻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边缘(如图2),抽出接种环,盖上平⽫盖,然后将接种环上多余的培养液在⽕焰中灼烧,打开平⽫盖约30°伸⼊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与接种液处轻轻接触,开始在平板表⾯轻巧滑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培养基内划破培养基,线条要平⾏密集,充分利⽤平板表⾯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划线完毕,关上⽫盖。
微生物标本接种操作规程

微生物标本接种操作规程微生物标本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前准备1. 检查试剂和培养基的使用期限和保存情况,确保其质量可靠。
2.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器具和实验用具,如试管、培养皿、培养瓶、个体接种环、接种针、显微镜等。
二、接种环境准备1. 实验室内要保持整洁,无杂物和灰尘,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实验室要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低或过高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 空气中要保持无菌状态,使用高效过滤器过滤空气,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三、接种手部消毒1. 洗手后,戴上实验手套,确保双手干燥。
2. 取适量洗手液,搓揉双手至起泡,按照手部清洁步骤进行洗手。
3. 洗手液清洗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4. 用干净的纸巾或者吹风机将双手彻底擦干。
5. 手套使用后,及时更换。
四、接种操作1. 将待接种的微生物培养物摇匀,取适量的培养物。
2. 打开培养器具和培养基,注意避免接触容器口和培养基内壁,避免污染。
3. 将所取的适量培养物分别接种在相应的培养器具中,如试管、培养皿、培养瓶等。
4. 接种时要避免接触到环境中的空气,以免引入外来微生物。
5. 接种环具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后再取用,避免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6. 接种完毕后,及时将培养器具密封,避免细菌外界的污染。
五、接种后处理1. 接种完毕后,将接种环具和接种针等实验用具用适当方法进行处理,如高温炙烧、高压灭菌等。
2. 培养器具和培养基未使用完的部分要密封保存,避免受到外界的污染。
3. 接种完毕后,要及时将工作台面清洁干净,防止微生物交叉污染。
六、接种操作注意事项1. 接种操作要迅速而准确,避免接触到环境中的空气,以免引入外来微生物。
2. 接种环境要保持无菌状态,严格控制操作员的接触,避免污染。
3. 接种操作要注意卫生与安全,避免操作员自身的污染和微生物的传播。
4. 接种操作之间要经常更换实验用具,避免传播微生物。
七、接种结果判断与记录1. 接种完成后,根据培养基的特性,放置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
食用菌接种注意事项

食用菌接种注意事项
一、选择接种土壤或培养基时应把握正确:土壤或培养基要满足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要求,如水分、温度、PH值、营养元素等,并且要求不受污染。
二、接种前应对接种细菌进行筛选确认:进行专业实验室检测,确保细菌无毒有益,
纯净无异质。
三、接种时要注意措施:一定要确保所有的操作和设备处于干净的状态,以免污染细菌。
四、避免环境污染:接种过程中要避免污染,比如不影响细菌的温度、水分、光照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细菌污染。
五、避免过度接种:过度接种可能会产生病菌和病毒,从而影响食用菌的质量和口感。
六、接种后要严格检查和监测: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类型,严格检查接种后的生长情况,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
七、妥善保存:接种的食用菌应妥善保存,并注意防止昆虫、地鼠、鼠类及其他害虫
侵扰。
八、接种后要做好防护:要每季做一次植物养护工作,喷施植物抗病虫药。
九、接种食用菌时要注意时间安排:接种食用菌时需要把握温度、光照等恒定条件,
选择合适的生长季节是非常重要的。
十、接种过程中注意安全:尽量避免接触肥料、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及早发现缺乏
的营养元素,避免人体受到刺激,确保接种的安全。
食用菌栽培种接种技术要点与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食用菌栽培种接种技术要点与制作时的注意事项1. 菇种选择菇种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种类适宜的环境和生长条件也不同。
常见的食用菌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等,每种菌种对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的要求也不同。
在选择菌种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栽培环境来决定。
一般而言,香菇、平菇较为适合入门者选择。
2. 菌种购买菌种的种类和质量对于栽培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购买时一定要去正规的菌种批发市场或者是可信赖的菌种销售商进行购买。
同时,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配套培训或者学习资料。
3. 接种基质选择接种基质的选择也是影响最终产量和成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接种基质只要能满足菌种生长的需求即可,一般是以木屑、秸秆等为主要成分。
在制作时需要注意的是,基质要保持湿度均匀,不能出现过度湿润或者过于干燥的情况。
4. 接种量与深度接种量与深度的选择要根据菌种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在制作时可以根据接种基质的大小和湿度等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接种量以每公斤基质中有5%左右的菌种为宜,深度一般为1~2厘米。
5. 接种时间一般来说,菇种的适宜接种时间主要在春季和秋季,此时天气适宜,环境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
在制作时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此外,在接种之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其他细菌或者病毒的污染。
6. 温度与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菌种生长和产量的关键要素。
在制作时需要注意根据菌种的要求,调整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菇种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0~25度之间,湿度在70%左右。
在制作时需要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度干燥或者过于湿润的情况。
7. 通风与采光通风和采光也是影响菌种生长和产量的因素之一。
在制作时需要保持适宜的通风和采光条件,避免出现细菌滋生和光照过多的情况。
一般来说,菇种的适宜生长环境应该是通风、湿润、光线适中的环境。
8. 疾病与虫害防治在菇种生长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疾病和虫害的问题。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一、细菌的接种根据待检标本的来源、培养目的及所用培养基的性状,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l、平板画线分离法(1)、连续画线分离法此法主要用于杂菌不多的标本。
用接种环取标本少许,于平板l/5处密集涂布,然后回来作曲线连续划线接种,线与线间有一定距离,划满平板为止。
(2)、分区画线分离法此法适用于杂菌较多的标本。
先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边缘一小区(约占平板1/5),再在二、三区依次连续画线,每画线一区均将接种针灭菌一次。
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
以获得单个菌落。
2、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用灭菌接种针取菌少许,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直线,然后从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画线。
一直画到斜面顶端。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用灭菌接种环取菌少许,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接处的管壁上轻轻研磨,使细菌混合于液体中。
4、穿刺接种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铁的接种。
用接种针取菌少许,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央,平行于管壁垂直刺入,接近管底但不可接触管底,然后接种针原路退出。
5、倾注平板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尿液等标本的细菌计数。
将标本经适当稀释后,取一定量加入已灭菌的平皿内,倾入已经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定量培养基,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
6、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的细菌计数。
加定量的被检菌液于琼脂平板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棉签反复涂布几次,使被检菌均匀分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然后贴上药敏纸片培养,或直接培养观察结果。
二、细菌培养方法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的环境进行培养。
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需氧培养法本法是临床细菌室常用的培养方法,即将已经接种好的平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
置于35℃温箱中孵育18~24小时。
2、二氧化碳培养法本室用CO2孵箱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CO2孵箱内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 0.5~1.0mm大小的菌落,可有溶血现象。
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常见:
阿拉伯糖
山梨醇
屎肠球菌
粪肠球菌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G-杆
菌,有鞭毛、菌毛, 无芽胞。菌落 2~3mm,圆形凸起, 灰白湿润,光滑半 透明,边缘整齐。 某些菌落可产生有 透明溶血环。
细菌的接种及 注意事项
灭菌接种环
1.要充分灭菌接种环,以免污染其
标本 。
2.要适当冷却再取标本,以免带不
出标本中的菌种。
取标本
1.蘸取标本时应适量,以免标本
太少漏检。 2.液体标本,如尿液,应注意混 匀。
接种
1.细菌的接种方法有很多,如平板划线
法、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等等。 但我们用的最多的是: ★平板划线法—意义
迁徙生长
嗜麦芽假单胞菌
菌落特点:
G-杆菌,细长略 弯曲。不透明, 灰黄色菌落,在 血平板上可产生 氨味。本菌氧化 酶阴性,与大多 数假单胞菌不同。
铜绿假单胞菌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 上能产生水溶性绿 色素,使整个培养 基变为绿色 菌落灰绿色、半透 明、大而扁平、表 面湿润、边缘不齐; 有金属光泽;有生 姜样芳香气味;菌 落周围有宽大的兰 绿色透明溶血环。 铜绿假单胞菌
+
B群
Opt实验
杆菌肽实验
11
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鉴别:
1.涂片—涂片革兰染色,葡萄球菌呈葡萄 串样,链球菌呈链状。 2.M-H试验—当染片不能区别时,接种到 M-H平板,长成菌落之后,可挑单个菌落 做触酶试验,+是葡萄球菌,-是链球菌。
肠球菌
肠球菌属特点:G+,成圆球形或椭圆形,单 个,成对,或短链,均可。
表葡特点
1. 正常存在于人体皮肤、黏膜表面,多
见于院内感染,如体内异物留置,静 脉导管等
2.血浆凝固酶,阴性
3.
3.表葡形态同金葡相似,但是为白色、
扁平菌落,无溶血环
链球菌
常见的链球菌主要有化脓性链球菌、草 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
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可以把链球菌分为A、 B、C、D等二十个群,但对人类有致病性的 大多数属于A群,少量属于B群。
常见细菌的鉴别及其特点
阳性球菌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特点
1. 是人类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 可以引起局部感染,也可以引起全身感 染。 2. 血浆凝固酶,阳性。 3. 血平板上呈黄色菌落,大而凸起,表 面光滑,有β溶血环。 4. G+阳性球菌,葡萄状排列,无芽孢,无 荚膜。
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
0.5~1.5mm,灰白色半透 明,表面光滑,扁平, 周围环绕草绿色溶用,而致菌落中央塌 陷而边缘隆起,呈脐窝 状。
肺炎链球菌、A群、B群的区分:
Opt试验
+ -
抑菌环>14, 鉴定为肺链
杆菌肽试验
+ -
A群 CAMP试验
鲍曼不动杆菌
菌落特点: 圆形、凸起光滑、边 缘整齐不透明、灰白 色 有粘性的菌落 多数菌落不溶血 在中国兰上为粉红色 菌落
肺炎克雷伯杆菌
菌落特点:
较大菌落、凸 起、灰白色黏 液型、 相邻菌落容易 发生融合 可挑出长丝状 细丝
变形杆菌
菌落特点:
G-,两边钝圆,有明显 的多形性,呈球形或丝 状,无芽胞无荚膜,有 鞭毛,运动活泼。普通 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 菌的大多数菌株呈迁徙 扩散生长,迅速弥漫。 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 养基表面。
根据在血平板上溶血分为以下三种:
甲型(α 型)溶血性链球菌,又称草绿色 链球菌,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致病力弱, 是条件致病菌。 乙型(β 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强烈的 溶血毒素,在血平板上可使菌落周围出现2~ 4mm的无色透明溶血环。 丙型(r-)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又 叫不溶血性链球菌,通常不致病。
CO2在细菌培养中
的意义
在细菌室的培养箱上有一个CO2的 开关,为什么要用CO2呢?
1有些细菌在初次分离培养时,需要5﹪-10﹪ 的CO2。因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解培养 基中的某些含氮物质产生氮,对该菌有杀灭作 用,而CO2能中和细菌产生的氮,以减少对细 菌的毒性。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牛 布鲁菌等。 2.为细菌提供碳源,促进细菌的生长。如肺炎 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用接种环在平板 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得到较多 的独立分布的单个菌落,即将样本在固体培 养基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纯的 目的。
一区:所占区域大约是平板面 积的 ★ 1/5~1/4 二区:由一区向 二区带出三四条 平行线
三区:由二区引出三四次,但 三区面积最大
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
在巧克力平板上生 长,菌落为灰白色, 扁平,半透明的小 菌落
卫星现象:
当流感嗜血杆菌与 金黄色葡萄球菌一 起培养时,靠近葡 萄球菌菌落附近可 见到流感嗜血杆菌 菌落较大,远离葡 萄球菌的菌落较小, 称为卫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