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语文园地一

雨后春笋 湖光山色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词句段运用
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 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 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 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词句段运用
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方便; 乡运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 花香鸟语 春色满园 鸟语花香 山青水秀 繁花似锦
1961年12月
诗词大意
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的冬天,朝 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 俏丽的开放。 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 的到来。 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 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
语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
语文园地一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等词语的意思, 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重点)
2.熟读写景的句子,并会仿写。(重点) 3.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难点)
读一读并背诵下面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
部编版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赏析重点句子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和能力。
2.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仿写句子的能力。
3.积累《卜算子·咏梅》一词,并能理解其含义和学会赏析。
[教学重难点]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学生讨论后回答。
(2)教师归纳。
(我们可以从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等关键句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重点句子?(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3)也可以运用关键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训练。
二、词句段运用(一)根据词语体会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两组词语,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
生讨论后示例:我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城市街道繁华热闹,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节奏快;我从“肥沃、依山傍水、炊烟袅袅”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乡村的田野空气清新,人们生活安逸,处处弥漫着乡土气息。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村和城市的词语。
3.教师出示课件归纳、拓展。
描写城市的词语:流光溢彩、高楼大厦、四通八达、十里长街、川流不息。
描写乡村的词语:鸡鸭成群、瓜果飘香、落英缤纷、草长莺飞、山清水秀(二)选一幅图画,照样子仿写句子。
1.学生齐读课本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交流:从这两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都是把图画中涉及到的具体景物加上形容词用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对这幅图画加以概括总结。
)3.选取课本上的一幅图片,仿写句子。
例如:第一幅图片:第二幅图片:飞翔的鸟儿,挺拔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和形状各异的巉岩,绘成了一幅幽静的山水风光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语文园地》课本2.教学PPT3.单词卡片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师生呈现单词“园地”,让学生猜测意思。
第二步:学习词语1.教师通过PPT和单词卡片依次教授本单元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意思。
2.让学生跟读词语,并进行词语操练。
第三步: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步:课文讲解1.教师解释课文生词和重点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课文串讲1.学生自愿进行课文串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背诵本单元所学词语并造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词语教学和课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补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新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共八个单元。
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快乐读书吧等)。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语文园地的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本册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口略读课文1~2篇。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由3~5个栏目组成。
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另有“快乐读书吧”在第二单元安排了1次,本册教材向学生推荐的书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也推荐了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优秀的科普作品。
“书写提示”在第四和第八单元各一次,“识字加油站”分别在第二、三、四、七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全册共安排了4次。
二、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嘉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50个。
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学会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25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和一篇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古代诗歌,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文章,同时还有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词语,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也有所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2.难点: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课文。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准备课文的相关课件或教案,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到标准的发音和语调。
3.相关练习题和作业: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
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讨论交流: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
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掌握诗词《悯农》的内容和背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诗词《悯农》的背诵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悯农》的感情理解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课文标题所能联想到的内容。
2. 学习课文•听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正确发音。
•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感情表达,讨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粮食的依赖。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段落,巩固课文内容。
•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 学习诗词《悯农》•教学诗词《悯农》的背诵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组朗诵《悯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诗词《悯农》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增强了对粮食和农民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下一步教学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孰材血13 3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首先通过读词语,让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其次读语段,选择一幅图画依照语段写一写。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毛泽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学情mm心
本单元课文感情丰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能在交流中进行总结。
同时能边读诗词边想象画面,为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打下基础。
学生还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画心
1.学习“交流平台”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
由交流课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2.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想象画面,
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了解语段构段方式,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进行仿写。
3.教学“日积月累”可结合词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读,快速背诵。
教学nn心
【知识与技能】
1.回顾、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能
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感知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2.仿照语段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3.读背诗词,感知诗词特点和其中渗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想象,引导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通过观看图画,感知语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
1.感知课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了解语段构段方式,培养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难点
1.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ft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1)谍时
[课赴目柱
1 .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的句子,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重虚难亞
1.感悟哪些语句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載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课文,其中有3篇课文描写了乡村生活,作者对于乡村生活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2.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4.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交流读两组词语时,所想象到的不同画面。
3.说一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第己谍IN
[课电目琶
1.学习选择一幅图画进行仿写。
2.学习“日积月累”。
发现构段方式,能够看图进行仿写。
「杭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文中语段,学生自读。
2.标识语段中的“绘成、构成”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语段的构段方式。
(“绘成、构成”前面的内容是对景物的分写,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
3.观察图画,学生任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4.小组内交流读语段。
5.全班交流朗读的语段,教师相机点评。
二、日积月累
1.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之后,反其意而用之所写。
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而写这首词的目的就是要是鼓励中国人民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人民群众,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合作探究,感知词意。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虽然美丽但她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
丛中笑。
)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虽是对这一单元的总结与拓展,但其中的知识含量也十分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中进行交流。
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我当好一名授“渔”人,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学生进- 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
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购教学目标I
1. 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 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加百
3.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国
Q教学过程I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
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学生自由交流)
2. 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
《天窗》, “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
齐读这几句话, 再次感受体会。
3. 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到课文里面找一
找, 读一读。
4. 小结: 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
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 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
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 读一读, 选两三个词语, 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
生活的不同。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街小巷
肥沃麦浪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分行读, 指名读, 学生
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第一
行描写的是城市生活, 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
2. 小组朗读, 全班交流。
(二) 第二题。
1. “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 先读一读。
(1) 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 飞翔的海鸥, 金色的沙滩, 带着泡沫的浪花, 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 选一幅画面, 照样子写一写。
(1) 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 说一说。
(2) 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 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绘成了一幅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大的教学楼, 宽阔的塑胶操场, 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 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 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 学生齐读。
3. 了解词意,体会情感。
(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
各种困难的情怀。
)
4. 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仿写了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
甲
教学反
』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持之以恒的积累一定会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2. 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这样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毛泽东的诗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