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考试样题
马原 期末试卷 马哲试卷+答案

1、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据是( B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 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3、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D、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D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与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7、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C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性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B)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D、机械性9、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 C )A、康德B、费尔巴哈C、孔德D、黑格尔10、现代西方哲学不论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 B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11、哲学的生命从根本上说在于( A )A、反映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12、我党一贯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C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B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14、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C )A、贝克莱和休谟B、谢林和费希特C、叔本华和尼采D、黑格尔和孔德15、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的物质形态的是( A )A、古代朴素唯物论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C、辩证唯物论D、经验论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 )A、客观实在性B、运动的绝对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1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C )二者的统一A、物质和运动B、事物变化的多样性的连续性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形而上学和诡辨论18、设想某种不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A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二元论D、诡辩论19、时空是( B )A、运动着物质唯一属性B、运动着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20、实践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 BA、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活动B、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C、人们的精神活动D、个人的行为21、人类社会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 C )A、阶级斗争的过程B、自然历史的过程C、自发的过程D、周而复始的过程22、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D )A、人B、阶级和国家C、社会制度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3、就物质的反映特性而言( C )A、无机物不具有类似反映特性B、只有生命物质具有类似反映特性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D、部分物质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24、坚持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B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折衷主义D、二元论2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B )A、意识是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其内容是客观的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其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 C )的观点。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阶级基础是(D)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农民阶级的产生和发展D.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C)A. 实证主义B. 唯心主义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B)A. 科学性B. 实践性C. 革命性D. 批判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A. 物质性B. 精神性C. 多样性D. 统一性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客观实在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B)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C)A. 绝对不变的B. 相对变化的C.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人的主观感觉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自然的D. 实践的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A. 社会基本矛盾B. 阶级斗争C. 英雄人物D. 人民群众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包括(ABC)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科学的发展D. 文化的繁荣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ABC)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CD)A. 实践性B. 唯心主义C. 革命性D. 科学性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具有以下特性(AB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知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以下特性(BCD)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客观性D. 可知性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本质是()。
A. 物质的反映B. 物质的产物C. 客观实在D. 主观存在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
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绝对的D. 相对的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B. 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C. 社会的政治生活条件D. 社会的思想生活条件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C. 社会存在的创造D. 社会存在的否定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 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D.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
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D. 历史的决定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理论性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D. 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转化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A. 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B.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D. 艺术创作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马哲期末考试试卷

马哲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动态性D. 复杂性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和意识互不相关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使用价值和价值D. 价值和价格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来源B. 认识的目的C. 认识的动力D. 认识的本质6.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思想解放D.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独立的8.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 消灭私有制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个体的自然属性C. 个体的精神属性D. 个体的生物属性10.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客观性B. 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 个体性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哪些基本特征()A. 剩余价值的产生B. 资本的积累C. 劳动力的商品化D. 资本的集中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1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实现途径包括()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思想解放D.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期末
考试样题
一、单选题(1分×40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2.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是( )。
A 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
B 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C 劳动产品和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
价值
D 两者都要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
域
3.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
( )。
A 价值尺度 B 利润 C 成本
D价格
4.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是( )。
A 流通资本的职能 B 生产资本
的职能
C 货币资本的职能 D 商品资本
的职能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 )。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
A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
B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
解
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7.垄断价格的形成意味着( )。
A价格可以完全背离价值
B生产价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已
不起作用
C价值规律已不再起作用
D价值规律仍起作用,垄断价格仍
在受价值的约束
8.跨国公司是由( )。
A 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
B 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
C 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
立起来的
D 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
的
9.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0.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
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
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
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
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11.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是( )。
A 谋生的手段
B 生活的第一需要
C 旧式分工中的劳动
D 具有强迫性的劳动
12.共产主义理想与一切空想和幻想的
本质区别在于( )。
A 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B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消灭“三大差
别”
C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
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D 共产主义理想符合最广大劳动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多选题(2分×10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
A 劳动力 B 资本 C 生产资
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2.消费者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
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
A 商品房标价80万元
B 按购房合同首付款10万元
C 缴纳房屋契税5000元
D 给装修公司付装修费2万元
E 交付物业管理费每月400元
3.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
属于( )。
A 固定资本 B 流动资本 C
不变资本
D 可变资本 E商品资本
4.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包括(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和法治 B
政权组织形式
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E 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
5.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科学
技术的进步
C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D 跨国
公司的发展
E 各国经济体制变革
6.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
( )。
A 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B
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
C 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 D
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
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
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
A 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 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
展
C 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E 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
义的转变
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
会预见的特点是( )。
A 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
B 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没有深刻的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缺
陷
D 带有幻想色彩
E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
三、判断题(1分×40题)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 )
2.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决定价格形成的
基础。( )
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
式是交换价值,价值的本质是生产
关系。( )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
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
5.表明工资水平的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
资。( )
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会缓和的。
( )
7.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
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
要、最重要的形式是国家调节经
济。( )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主导地位的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
个体资本所有制。( )
10.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
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 )
11.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能力和劳动时
间是分配消费品的尺度。( )
12.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
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
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