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合集下载

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

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岀,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 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 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_________________2. 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 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秦良玉,忠州人,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③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分)“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 。

(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 (2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31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51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语,自觉若伤我者。

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③②”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川”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④“宇,忽大省曰:,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 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初读《论语》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广东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

广东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

广东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文言文阅读(41分)(2023年广州中考真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臣之妻私臣()(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

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

”谏诤愈切。

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太子承乾数亏补/珠可历历数也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何宜属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面了断句。

(3分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照《五百匹黄金,以励承乾之意.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种不整。

(4分)答案:10.(3分)(1)偏爱(2)使.....听到(3)间或、偶然(每空1分)11.(4分)(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补充资料版权声明:本稿件著作权归属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严禁转载及摘抄本稿件内容进行其他出版活动,违者必究。

50篇课外文言文一、邴原泣学①少孤:幼年丧父。

②书舍:书塾。

③得:能够。

④亲:父母。

⑤愿:羡慕。

⑥中心:内心。

⑦恻然:悲伤的样子,此指怜悯同情的样子。

⑧资:钱财,这里指学费。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少孤.:②凡得.学者:③中心..感伤:④恻然..:⑤不求资.也:⑥吾徒.相教:2.翻译。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乔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读了这段短文,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个怎样的人?答:4.文中的邴原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一、1.①幼年丧父②能够③内心④悲伤,此指怜悯同情⑤钱财,此指学费⑥白白地2.①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②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③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3.仁慈惜才,无私奉献的人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刻苦勤奋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参考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同情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回答说:“没钱交学费呀。

”老师说:“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邴原于是进了学堂读书。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匡衡凿壁偷光【注释】①匡衡:乳名鼎,西汉经学家,曾任宰相。

②逮:及,达到。

③邑人:同乡。

④大姓:大户人家。

旧指世家大族、名门望族。

⑤佣作:替人劳作,出卖劳力。

⑥偿:报酬。

⑦解……颐:开颜而笑。

颐,面颊。

⑧畏服:敬服。

⑨质疑:提出疑问。

⑩挫服:折服,屈服。

(11)倒屣:倒穿着鞋子,这里形容慌张、忙乱的样子。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1)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1)

专题01 课外文言文(一)一、(2020·广东)二、阅读(二)(9分)(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

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

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

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循.法度(遵照)B.恩宠不可恃.(倚仗)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D.以及.于此(比得上)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3分)二、(2020·江苏扬州)(三)文言文阅读。

(13分)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

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

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

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

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

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

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4分)①灾异数发___________②悉在党中___________③诏下郡县_________④变服易形入山中_________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品评[2015、2014、2010、2009、2008]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何岳得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

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利.此数金乎/兵革非不坚利.也C.俟.他日来取/俟.其欣悦D.因.托以寄去/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选文最后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何岳捡到银子后,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B.由于丢银子的人对数目和封存标识的回答全都符合,所以,何岳把银子还给了他。

C.何岳听说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了他。

D.何岳在官员家教书,官员去京城时,把箱子寄存在何岳处。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那人)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想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表示感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银子全都可以归我个人所有,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然后离去。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古代文言文阅读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古代文言文阅读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古代文言文阅读介绍这份文档为广东省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提供了课外古代文言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古代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着很大的提高作用。

通过参与此训练,学生将有机会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训练目标- 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对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运用能力-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内容1. 练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提供多篇古代文言文文章,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文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2. 译文对比练- 提供古代文言文的原文和对应的现代汉语译文,学生需通过比较两者差异,对文言文的翻译进行分析和思考。

3. 句子填空练- 提供古代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子空缺部分,学生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填入正确的词语或词组。

4. 古代文言文的改写训练- 提供一些古代文言文段落,学生需将其改写成现代汉语,锻炼语言转换和表达能力。

5. 创作练-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和背景,以古代文言文的形式创作短文或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研究建议- 阅读多样化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拓宽阅读面,提高对不同文体的理解能力。

- 研究古代词汇和常用的古代语法结构,增加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 多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并针对性地进行复和提升。

以上是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的课外古代文言文阅读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祝愿大家学习进步!。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广东省中考题型)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广东省中考题型)

5. 从杨逢春对这个人命案的审理,可以 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个善动脑筋,聪明机智,审案有方的人。
【参考译文】南京刑部典吏王宗,福建人。一天正在值班,忽 然有人来报告,说他的小老婆被人杀死在客馆里。王宗急忙跑 到客馆去,那人立即又回来告状。尚书周公用把这件案子交给 河南司调查、审讯,想判王宗的罪。王宗说:“我听到别人报 告才回去的,大家都看见了。再说这女人没有外遇行为,一向 和我情投意合,我为什么杀她呢?”拷打了多天,王宗始终没 有一句别的话。过了几个月,都察院会审,这件案子报告给浙 江御史杨逢春。杨逢春指示约定某天晚上二更后审理王宗案, 如期开庭时,他突然命令衙役说:“把门外偷看的人捉来。” 果然抓到了两个人。甲说:“他拉我陪他来,不知道什么原因 。”于是释放了他,然后用刑法审问乙,乙全部招供了。说是 与王宗客馆里的人的妻子私通,被王宗的小老婆看见了,所以 杀人灭口。杨逢春立即依法处置了他,释放了王宗。杨说:“ 如果是白天审问,那么观看的人就很多,从哪里寻找杀人犯的 踪迹?人不是关系到自己的事,谁肯深更半夜来看呢?”因此 人们都称赞他的智慧,一时间他名震南京周边。
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公冶长背诺 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云。一日,有鸱②来 报长③,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 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鸱是以怨之。居无何 , 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 , 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 , 恐人夺之 , 遥 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 遂逮长见邑宰④。宰审问 , 长再三辩 , 宰曰:“尔 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言以对。 (选自《青州府志》) 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②鸱:鹞鹰。③ 长:公冶长。④邑宰:县官。
3.你认为公冶长自食恶果的原因是什么?读 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材料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材料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材料一、材料概述本文档为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材料目标通过阅读本材料,学生将能够:1.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3. 增强对文言文古代文化的了解。

三、材料内容本材料为一系列文言文阅读题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古诗词阅读在该部分中,学生将阅读并理解一些古代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2. 文言文短文阅读该部分将提供一些文言文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的理解和推断题目。

学生将学会从文言文的语境中获取信息,并进行逻辑推理和解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文言文古籍阅读在该部分中,学生将阅读一段选自古代文献的文言文,如《论语》、《孙子兵法》等。

通过深入研读这些经典文献,学生将能够了解其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四、使用建议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训练效果,建议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训练:1. 阅读材料前先了解背景: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等,为阅读做好准备;2. 仔细阅读文言文:学生应仔细理解句子结构、词义、修辞手法等,有助于掌握文言文的特点;3. 多做练题:学生可进行课后练,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注意事项1. 本训练材料仅用于学术训练目的,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3. 涉及到古籍的引用,请引用所学的具体典籍,不要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请学生们认真阅读并按照建议进行课外训练。

通过有效的实践和训练,相信学生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品评[2015、2014、2010、2009、2008]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何岳得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

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利.此数金乎/兵革非不坚利.也C.俟.他日来取/俟.其欣悦D.因.托以寄去/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选文最后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何岳捡到银子后,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B.由于丢银子的人对数目和封存标识的回答全都符合,所以,何岳把银子还给了他。

C.何岳听说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了他。

D.何岳在官员家教书,官员去京城时,把箱子寄存在何岳处。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那人)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想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表示感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银子全都可以归我个人所有,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然后离去。

何岳曾经在当官的人家教书,后来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在何岳处寄存了一个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当官的人)说:“等过些日子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情到南方来,并不是来取箱子。

(何岳)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

何岳是一个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银子寄存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1. (3分)C【解析】2. (3分)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3分)写他贫穷的境况,具有衬托的作用,更加突出他拾金不昧、毫不贪心的高尚品格。

4.(1)(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2)银子寄存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5. C【解析】C项中“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错误,是听说官员的侄子要到南方来,何岳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并不是直接给了官员。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鲍子都之德义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①。

子都下马,为摩其心。

有顷,书生卒.。

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

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②者逐.之。

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

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

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素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由是声名大振。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心痛:心脏疼痛。

②骢(cōng)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书生卒./卒.获有所闻B. 置.素书于腹旁/或置.酒而招之C.有乘骢马者逐.之/遂逐.齐师D.举家感.子都之德义/感.极而悲者矣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

3.鲍子都为书生做了哪些事情?他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5.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参考答案【参考译文】魏国的鲍子都,(有一天)傍晚在荒野行走,遇到一位书生,突然心脏疼痛。

鲍子都下马,为书生按摩心脏。

不一会儿,书生死了。

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素书》和十个金饼。

他便卖了一个金饼,用所卖的钱将书生安葬,并将剩下的九个金饼枕到书生的头下,《素书》放到书生的肚子旁边。

几年以后,鲍子都在路上正走时,发现有一人骑一匹毛色青白相间的马追赶他。

等到那人追上他以后,说鲍子都是强盗,那人固执地问(鲍子都)他儿子的尸体在哪里。

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详细说明,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

(那人)挖开坟墓,将书生的尸体取出来,看到九个金饼仍在书生的头下枕着,《素书》还在书生的身旁放着,书生全家人都非常感激鲍子都的大仁大义。

从此,鲍子都的名声传扬开来。

1. (3分)C【解析】2.(3分)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

3.(3分)①为书生按摩心脏;书生死后,卖一金饼安葬了书生,并将其余的金饼和《素书》全放到书生的墓中。

②他具有大仁大义的品性。

4.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素书》和十个金饼。

5.起先误解了鲍子都,后来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非常感激他。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①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②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搦(nuò):握。

②科头:不戴帽子。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凡贫士藉.其生/藉.第令毋斩C.乃出绢强.之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谩骂不绝./虽杀臣,不能绝.也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以喝酒来交朋友。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共有上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千金他也不会握笔。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让他鉴赏宋元人的书画。

船已经开了,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裸着身子,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陈章侯。

于是陈章侯想要跳入水中。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先离开了。

(后来)委托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画笔。

1.(3分)A【解析】2.(2分)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3.(4分)①喜欢以酒结友;②周济贫士;③刚正不阿、蔑视权贵。

4.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千金他也不会握笔。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颍考叔为颍谷①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②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注释】①颍谷:郑国属地,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

封人:镇守边疆的地方官吏。

②繄(yī):语气词,作用与“惟”相近。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食.舍肉/食.之不能尽其材B.请以遗.之/以光先帝遗.德C.公语之故./公问其故.D.君何患.焉/故患.有所不辟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3.阅读文段,说说颍考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参考答案【参考译文】颍考叔,是颍谷镇守边疆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

”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如果挖一条地道,挖及泉水,从地道中就能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是)不对呢?”庄公听从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

”从此,母子关系和好如初。

1.(3分)C【解析】2.(3分)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3.(3分)孝顺、聪明。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司马温公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曰:“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

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

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

至于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

若在私弟垂访,不请语及。

某再拜咨白。

”乾道九年,公之曾孙伋出镇广州,道过赣,获观之。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四》)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司马温公作相日./吾日.三省吾身B.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故人不独亲.其亲C.若睹朝政阙.遗/略无阙.处D.终无所益./自以为大有所益.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

3.根据文中的榜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拓展试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欲进.忠言者()(2)请以奏牍闻.于朝廷()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在私弟垂访,不请语及。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亲自写了一段话,张贴在会见客人的地方,说:“来访的各位,如看到朝廷政事有失误遗漏,发现百姓疾苦,想进谏忠言的,请用书策上奏使朝廷听到,我和同僚们商议,选择可以施行的进呈给皇帝,经皇帝批准,即刻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