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春高二下中测试语文卷.doc

合集下载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文综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无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文综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无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级高二(下)期末考试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年4月,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在我国举行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金砖五国都处于东半球②南非与巴西的人口均以黑色人种为主③中国的经济总量在金砖五国中位居第一④俄罗斯是金砖五国中唯一地跨两大洲的国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图1表示中国、日本、韩国2000年度农产品贸易关系,图1中箭头①—⑥表示贸易方向,相应的贸易量见表1,据此回答2~3题。

表1 ①②③④⑤⑥(单位:吨) 290 913369 282 155808 247 277362.甲、乙、丙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韩国、日本、中国 B.日本、中国、韩国C.日本、韩国、中国 D.中国、韩国、日本3.甲国每年大量进口蔬菜的原因之一是A.气候不适宜种植蔬菜B.农业用地比例小、蔬菜种植成本高C.山地众多,交通不便D.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粗放2012年11月5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于11月27日穿过了西风带,然后驶入浮冰区(浮冰是大陆冰川断裂后滑入海洋里形成的)。

这次航程计划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

回答4~6题。

4.“雪龙号”11月27日前后穿过的风带和所经海域的洋流正确组合是图2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5.“雪龙号”在穿过西风带时,最可能遇到的海上天气是A.风大浪高 B.晴空万里 C.风平浪静 D.风雪交加6.“雪龙号”返回上海时A.赤道上的白天比夜晚长 B.重庆日落方位大约是西北C.南极大陆全部进入极夜 D.正值澳大利亚小麦收获期读南美洲1月、7月等压线图,回答7~8题。

精品: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pdf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pdf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届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卷 阅读题 必考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对于“盛唐气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一个文学批评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整体风貌特征。

B.盛唐气象这一概念,是宋代文学评论家严羽在其著作《沧浪诗话》中首次提出的。

C.盛唐气象的内涵主要是雄壮、浑厚,是区别初唐、中晚唐诗歌的重要特征。

D.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同。

文学史上的盛唐,始于唐玄宗,终于唐肃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从南朝到初唐的诗歌,因其诗风缺乏雄浑之气而被后来的诗人扬弃。

B.中晚唐诗歌,有的偏于平易柔弱;有的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

C.严羽推崇提倡盛唐诗风,这是针对宋代诗风而提出的补偏救弊之法。

D.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形成盛唐诗风的关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孟浩然等盛唐诗人的山水田园诗篇,虽然自然浑成,但并不具备盛唐气象。

B.杜甫、韩愈的诗歌,对宋人而言,既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阻碍其诗歌发展的桎梏。

C.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这对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创作并没有产生影响。

D.李白、杜甫等人对明朗刚健诗风的追求,促成了他们的作品呈现出雄浑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北史·李彪传》,有删节) 【注】①孝文,指北魏孝文帝。

②封事:密封的奏章。

③坟籍,古代典籍。

④(cu)裳,丧服。

⑤大辟,死刑。

⑥奸款,犯人的供词。

⑦兄渠,元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 B.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 C.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 D.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 5.下列对文中 A.文中“假”“加”“领”等词均和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相关。

重庆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秋期八年级上期末试语文卷

重庆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秋期八年级上期末试语文卷

重庆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初2017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30分25分40分55分150分得分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连翘.(qiào) 奔丧.(sāng) 诘.问(jié) 长途跋.涉(bá)B.侮.辱(wǔ) 褶.皱(zhě)取.缔(dì) 物竞.天择(jìng)C.藩.篱(fān) 胚.胎(pī) 粗拙.(zhuō) 销声匿.迹(nì)D.簌.簌(shù) 吊唁.(yàn) 伧.俗(cāng) 风雪载.途(zà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脊椎噩号衰草连天与日俱减B.斑斓烦躁触目伤怀步履蹒珊C.声辩迂腐微不足道张皇失措D.狼藉愧怍穷愁僚倒相安无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先生的性子很平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从容不迫....,说话也很温柔,大家都很敬重他。

B.不管他怎样哀求,父亲依旧在心里无动于衷....,就是不肯答应让他一个人去国外旅行。

C.孤身一人在外的游子听了这位歌手哀婉动人的歌声,不由得触目伤怀....,掉下了眼泪。

D.这里的秋天总是阴雨绵绵,草长莺飞....,一片萧瑟的景象,让人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

4.对下列句予中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B.我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反问)C.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了一只绿色的邮箱,也办包裹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比喻)D.父亲这样准备了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的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夸张)5.下列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精品:重庆市石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重庆市石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石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现实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数学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数学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届高二(下)期中考试数学(文科)1、根据数据: 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则b =9y bx =+, A 、2 B 、1 C 、0 D 、1-2、如右图,是2017年P 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环节中7位评委为某考生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份后............,所剩分数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为 A 、86,86B 、85,84C 、84,86D 、86,85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且短轴长为,离心率为13,则该椭圆的方程为A 、221144128x y += B 、2213236x y += C 、2213620x y += D 、2213632x y += 4、若抛掷两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则朝上一面的点数之和为9的概率为A 、118B 、19C 、16D 、11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B 、棱柱的两个底面全等且其余各面都是矩形C 、任何一个棱台的侧棱必交于同一点D 、过圆台侧面上一点有无数条母线6、已知某几何体由相同的n 个小正方体构成,其三视图如题(6)图所示,则n = A 、4 B 、5 C 、6 D 、77、已知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m 、n ,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m n m n αβ,则//αβ B 、若,//,m n m n αβ⊥⊥,则αβ⊥7 78 4 5 5 7 9 9 5C 、若,//,//m n m n αβ⊥,则//αβD 、若,,m n m n αβ⊥⊥⊥,则αβ⊥8、如题(8)图,在棱长均相等的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是1BB 的中点,F 在1AC 上,且1DF AC ⊥,则下列结论:(1)1AC BC ⊥;(2)AF FC =;(3)平面111DAC ACC A ⊥平面;(4)直线//DF ABC 平面,期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9、若函数()21ln 22f x a x ax x =+-在()1,2x ∈内存在单调递减区间,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B 、4,5⎛⎫-∞ ⎪⎝⎭C 、()0,1D 、40,5⎛⎫⎪⎝⎭10、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1AA =30BAC ∠=,1BC =,则球O 的体积为A 、203π B 、253π C 、283π D 、323π 11、过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F 的直线l 依次交抛物线及其准线于点A 、B 、C ,若2AF =,2CB BF =,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A 、2y x =B 、22y x =C 、24y x =D 、28y x =12、已知函数()ln f x x x x =+,若a Z ∈,且直线y ax =在曲线()1y f x =+的下方,则a 的最大值为 A 、1 B 、2 C 、3 D 、4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在某次测量中得到数据如下:82,83,84,86,88,88,88,8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重庆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版,含答案)

重庆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版,含答案)

(机密)2015年6月12日11:00前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泰州市白马中学程仁新整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寐.(mèi)哺.育(pǔ)奄.奄一息(yǎn)B.贮.蓄(chǔ)教诲.(huì)衰.草连天(shuāi)C.惆.怅(chóu)提.防(dī)潜.心贯注(qián)D.呵.斥(hē)怡.情(yí)锲.而不舍(qì)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

(4分)在重庆,有街道的地方就有黄桷树。

黄桷树挺bá(1)高大,苍翠如盖,遮天bì(2)日。

那在岩石上纠结盘虬的根,如同一只巨手,抓住了命运mài (3)搏,展示了生命的坚rèn (4)。

(1)(2)(3)(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春期九年级语文下半期测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春期九年级语文下半期测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度春期九年级语文下半期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贪婪.(lán) 教诲.(huì) 伺.候(cì) 寅.吃卯粮(yǐn)B.虐.杀(lûâ) 雏.形(chú) 花圃.(pǔ) 骇.人听闻(hài)C.请柬.(jiǎn) 槐.花(huái) 吊唁.(yàn) 沧海一粟.(sù)D.阔绰.(chuò) 废墟.(xū) 祈.福(qǐ) 欲盖弥彰.(zhüng)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文字(4分)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进入最后2公里的赛段,一名澳大利亚选手从一军团中脱yǐng (1) 而出,加速冲向终点,在十几公里的长途bá (2) 涉之后。

她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想象着自己手持金牌的样子,心里开始有点飘飘然。

就在这时,路段裁判举起手中的红牌示意她因技术动作三次犯规出局。

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lì (3) 。

沮丧的她走到教练身边说道:“对不起,教练。

我gū (4) 负了您对我的期望。

教练温和地安慰她:“失败不可怕,但你要记住,没到终点,胜利就是个未知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今天的论坛年会上,他口若悬河....,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B.现代人已经习惯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高谈阔论....了。

C.小明的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吃起来真是脍炙人口....。

D.在这个众创时代,社会不需要唯唯诺诺....,不敢去实践创新的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韩国各地方政府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再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届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

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

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

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

《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

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

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关。

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

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

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

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

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

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

他们追求“鲸鱼碧海”的壮阔诗境。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

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

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

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

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

他的《同诸公登慧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

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

此类的例子尚多。

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

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

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1.下列对于“盛唐气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一个文学批评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整体风貌特征。

B.盛唐气象这一概念,是宋代文学评论家严羽在其著作《沧浪诗话》中首次提出的。

C.盛唐气象的内涵主要是雄壮、浑厚,是区别初唐、中晚唐诗歌的重要特征。

D.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同。

文学史上的盛唐,始于唐玄宗,终于唐肃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从南朝到初唐的诗歌,因其诗风缺乏雄浑之气而被后来的诗人扬弃。

B.中晚唐诗歌,有的偏于平易柔弱;有的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

C.严羽推崇提倡盛唐诗风,这是针对宋代诗风而提出的补偏救弊之法。

D.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形成盛唐诗风的关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孟浩然等盛唐诗人的山水田园诗篇,虽然自然浑成,但并不具备盛唐气象。

B.杜甫、韩愈的诗歌,对宋人而言,既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阻碍其诗歌发展的桎梏。

C.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这对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创作并没有产生影响。

D.李白、杜甫等人对明朗刚健诗风的追求,促成了他们的作品呈现出雄浑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也。

家寒微,少孤贫,有大志,好学不倦。

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

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名山,不果而罢。

悦兄闾博学离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

孝文①初,为中书教学博士。

后假.散骑常侍、卫国子,使于齐。

迁秘书丞,参著作事。

自成帝已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体,遗落时事。

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体....。

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彪又表上封事②七条。

帝览而善之.寻皆施行。

彪稍见礼遇。

诏曰:“彪虽宿非清第,代阙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③,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兼优吏职,载宣朝美,若不赏庸叙绩,将何以劝奖勤能?特迁秘书令。

”其年,加.员外散骑常侍,使于齐。

齐遣其主客郎刘绘接对,并设宴乐。

彪辞乐。

及坐,彪曰:“向辞乐者。

卿或未相体。

我皇孝性自夭,追幕罔极,故有今者丧除之议。

去三月晦.,朝臣始除缞裳④,犹以素服从事。

今辞乐,想卿无怪。

”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彪答:“请重赋阮诗曰:‘宴衍清都中,一去永矣哉。

’”齐主惘然曰:“清都可尔,一去何事!观卿此言,似成长阔。

朕当以殊礼相送。

”遂亲至琅邪城,登山临水,命群臣赋诗以送别。

其见重如此。

后为御史中尉,领.著作郎。

彪既为孝文所宠。

性又刚直。

遂多劾纠。

远近畏之,豪右屏气。

帝常呼为李生,从容谓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

”帝宴群臣于流化池,谓仆射李冲曰:“崔光之博,李彪之直,是我国得贤之基。

”车驾南伐,彪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澄等参理留台事。

彪素性刚豪,与冲等意议乖异,遂形于声色,殊无降下之心。

冲积其前后罪过,上表。

帝在悬瓠,览表叹愕曰:“何意留京如此也!”有司处彪大辟⑤,帝恕之,除名而已。

始彪为中尉,号为严酷。

以奸款⑥难得,乃为木手击其胁腋,气绝而复属者时有焉。

又慰喻汾州叛胡,得其凶渠⑦,皆鞭面杀之。

及彪病,体上往往疮渍,痛毒备极。

赠汾州刺史,谥.曰刚宪。

(节选自《北史·李彪传》,有删节) 【注】①孝文,指北魏孝文帝。

②封事:密封的奏章。

③坟籍,古代典籍。

④缞(cuī)裳,丧服。

⑤大辟,死刑。

⑥奸款,犯人的供词。

⑦兄渠,元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B.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C.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D.彪将还齐/主亲谓彪曰/卿前使还/日赋阮诗云/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果如今日/卿此还也复有/来理否/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假”“加”“领”等词均和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相关。

“假”是“临时代理”之意;“加”即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领”指兼任较低的官职。

B.“迁、固体”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所用的纪传体体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C.“晦”是指农历每月第一天,采用的是月相纪日法。

月中月圆之日叫“望”,“望”的次日叫“既望”,月末最后一天叫“朔”。

D.谥号,指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称“岳飞”为“岳武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彪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勤学不辍,被老师伯阳称赞。

高悦的兄长家里藏书丰富,李彪便前去借阅,抄录诵读,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B.李彪虽无显赫的家世作为他的政治资本,但学识广博,口才出色,为官恪尽职守,又能宣扬魏朝美德,孝文帝提拔他为秘书令。

C.李彪拒绝宴乐的原因是孝文帝注重孝道,北魏朝臣们都还穿着素淡的衣服处理政务,自己不愿在齐独自享乐。

D.李彪与仆射李冲等人意见不合,便露于形色,加之不能使属下降服,被判处死刑,但孝文帝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宽恕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彪又表上封事七条。

帝览而善之,寻皆施行。

彪稍见礼遇。

(5分)(2)彪既为孝文所宠,性又刚直,遂多劾纠,远近畏之,豪右屏气。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发潭州①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贾傅②才未有,褚公③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本诗是杜甫769年离开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时所作。

此时杜甫因时局动乱,北归无望,亲友尽疏,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潭州一带。

②贾傅,西汉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③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8.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6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歌台暖响,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阿房宫赋》)(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

” (《三峡》)(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4) 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5) 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 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

(《雁门太守行》)(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

(《相见欢》)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