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1 第5章 第1节 细胞增殖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选修3 第1章 基因工程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选修3 第1章 基因工程

1.(2013·高考江苏卷)小鼠杂交瘤细胞表达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试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可选择性扩增抗体的可变区基因(目的基因)后再重组表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不必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B.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C.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D.一定要根据目的基因编码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解析:选BD。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引物,但不需知道目的基因的全部序列,需要考虑载体的序列;因PCR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故反应体系中需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因某些目的基因编码的产物需经特殊的加工修饰过程,故一定要根据目的基因编码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

2.(2012·高考浙江卷)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B.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解析:选A。

获取目的基因B,可先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经PCR技术扩增,A正确;基因文库构建时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载体,再导入受体菌中储存和扩增,提取目的基因时不需使用限制酶,B错误;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的酶是DNA连接酶,C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不使用大肠杆菌,D错误。

3.(2011·高考浙江卷)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选修3 第3章 胚胎工程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选修3 第3章 胚胎工程

1.(2011·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B .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C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D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解析:选B 。

胚胎工程中,受精卵一般发育到囊胚或桑椹胚阶段进行胚胎移植。

2.(2012·高考江苏卷)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 .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B .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C .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D .胚胎分割移植实现同卵多胎的成功率较低解析:选D 。

常用孕激素对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对供体母牛还要注射促性腺激素做超数排卵处理,故A 错;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可在雌性动物体内完成,也可以在体外完成,故B 错;对冲卵获得的桑椹胚或囊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故C 错;胚胎分割移植最常见的是同卵双胎,而同卵多胎的成功率很小,故D 对。

3.(2011·高考广东卷)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 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⑤胚胎移植A .①③B .①④C .②⑤D .③⑤解析:选D 。

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不包括转基因、核移植和体细胞克隆,故D 正确。

4.(2011·高考浙江卷)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良种母山羊――→甲卵母细胞良种公山羊――→采集精子――→乙受精卵――→丙早期胚胎――→丁代孕母羊――→繁育试管山羊A .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其超数排卵B .乙过程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C .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D .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与供体性状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解析:选A 。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生物新一轮总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2节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生物新一轮总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2节

考点一 细胞膜
要点整合
题组设计
解析 图中丁是糖蛋白,分布于 细胞膜外表面。故图1最 可能为细胞膜。由题干信 息可知,物质顺浓度梯度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
丁 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
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
分布是不对称的 D.若丁是受体,则丁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4)(2013· 高考天津卷)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未体现生物膜信 息传递功能(

)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 突破 题型 透析
基础扫描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一 细胞膜
母题探秘 要点整合 题组设计
1.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决定 组成 组成成分 ― ― → 结构 ― ― → 功能 ↓ ↓ ↓
1.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 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 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 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 突破 题型 透析
基础扫描 母题探秘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通过离子通道,因此不消
耗ATP。由图1和图2可知, 膜的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
不对称的。丁的化学本质
应为糖蛋白。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点 突破 题型 透析
基础扫描 母题探秘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一 细胞膜
要点整合
题组设计
2.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 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 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 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 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3 第1章 第2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3 第1章 第2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选C。

人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这一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位于眼球的视网膜上,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经中枢,C错误;在突触部位,兴奋传递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2.(2012·重庆高考卷)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解析:选D。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到突触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完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选项D正确。

动物被阉割后,其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选项A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选项B错误;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发生的,这个生理反应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并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活动,C错误。

3.(2011·海南高考卷)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选D。

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重难聚焦练课件⑤遗传规律的各类命题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重难聚焦练课件⑤遗传规律的各类命题

1 解 析
2
3
4
5
6
7
8
9
10
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雌火鸡 (ZW)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即 含 Z 的卵细胞和含 W 的卵细胞。根据卵细胞形成的特点,若产 生的卵细胞中含 Z, 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 分别是: Z、W、 W,卵细胞与这三个极体结合形成 ZZ、 ZW、 ZW 的后代;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 W 性染色体,则与其同时产 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 W、Z、Z,卵细胞与其 同时产生的极体结合形成 WW、ZW、ZW 的后代,又知 WW 的胚胎不能存活, 由此可推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 例为 4∶ 1。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题干分析知, 当个体中出现 YY 或 DD 时会导致胚胎致死, 因此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 4 种正常配子;F1 中致死个体的 基因型共有 5 种; 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 1 种;若让 F1 中的灰色短尾(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则 F2 中 灰色短尾鼠占 2/3。
答 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ZW,♂ZZ)。曾有人 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 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 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 形成二倍体后代(WW 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 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C.雌∶雄=3∶1 B.雌∶雄=1∶2 D.雌∶雄=4∶1 ( )

最新2015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4单元整合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含减数分裂)

最新2015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1-4单元整合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含减数分裂)

V26 朵而减之 风暴 赛尼可
大宝 姗拉娜 细1 华尔纤纤
大印象 更娇丽 康尔寿 碧生源
减肥品牌的概念诉求与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不同机理作用品牌的概念诉求
阶段 概念
5 细胞分解 4 抑制食欲 3 抑制脂舫 2 脂肪代谢 1 新陈代泻
诉求定位
塑身减肥 科学减肥 营养减肥 局部减肥 天然减肥
代表品牌
安必信 欧美雅
8 唯可欣减肥胶囊
壳聚糖
288元 10
800/元
9
美生肥克
纤维素
500/元
主要减肥品对比表——减肥茶
序号 1
品牌名称 大印象减肥茶
作用/机理 增加排便次数
单价 服用 (元) 天数
28
10
可减 重量
每月费 用(元)
126
2
宁红新效减肥茶 生物配置,品茶减 20
13
50
肥一体
3
更娇丽减肥茶 促进脂肪代谢,增 24
3 安必信电脑塑身腰带
4 欧珀莱电脑瘦身博士
作用/机理
燃烧脂肪细胞 促进排水
燃烧脂肪细胞 促进排泻
分解脂肪细胞 促进排泻
促进血液循环,调 节内分泌,改善肌
体运动规律
使用 寿命 10年
10年
可减 重量
1-3 寸
3-4KG
疗程 时间
90 分钟 30天
10年 3-4KG 30天
10年 3-4KG 30天
费用 (元) 1580/台
130
30
分解脂肪促进排水 21 30
脂肪分解促进排水 120 30
脂肪分解促进排水 148 30
可减 每月费 重量 用(元)
3-4 130/盒 KG 3-4 21/块 KG 3-4 60/盒 KG 3-4 148/盒 KG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3 第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3 第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2013·高考广东卷)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选A。

由题中信息“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且题干中说明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可推知鲈鱼处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根据“某一营养级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知识可推知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属于捕食关系,B项错误;引入鲈鱼短时间内,鱼a、鱼b将减少,浮游动物总量增加,浮游植物减少,C、D项错误。

2.(2012·高考海南卷)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选A。

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物种,最初种群密度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该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斗)争也在加剧。

甲的引进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即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要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就要投入与甲有竞争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而土著食草鱼类不食甲,只食当地水草,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控制甲的蔓延。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底泥、水、空气、阳光等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经典高考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选D。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3 第1章 第4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3 第1章 第4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3·高考福建卷)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无添加A .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 .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 .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解析:选C 。

分析表格知: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为自变量,胡杨细胞的状态为因变量;由实验结果可知: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质壁分离时,胡杨细胞液泡失水,液泡体积变小。

故C 项错误。

2.(2013·高考广东卷)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B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C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解析:选D 。

由图得到的信息“去顶芽植株主根长度小于正常植株主根长度”可推知去顶芽没有促进主根生长,A 项错误;根据题图,不能断定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B 项错误;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属于极性运输,C 项错误;由题图得到的信息“去顶芽植株+外源生长素主根长度与正常植株无显著性差异”可推知外源生长素与顶芽作用类似,均能促进主根生长,D项正确。

3.(2013·高考天津卷)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 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 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解析:选A。

动物细胞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同时分裂间期还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正确;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组数目不变,B 项错误;纺锤体应是在分裂末期消失,C项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D项错误。

2.(2011·高考上海卷)如图为同一植物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B.b表示细胞膜,c表示细胞核
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G2期合成的
解析:选B。

由图可知a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故为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的细胞壁;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生活状态下是紧贴在一起的,故b表示核膜,c表示核仁;细胞板逐渐形成细胞壁,此过程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2.(2012·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解析:选C。

解离的目的是便于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它是通过压片操作使细胞分散的前提;观察装片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只有分裂期细胞中才出现染色体形态,但因分裂期时间较短,处于此期的细胞数较少;探究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可以选择在细胞分裂较旺盛期取材,保证较好的实验效果。

3.(2013·高考山东卷) 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
解析:选C。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使细胞相互分散开并且杀死细胞,A项错误。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项错误。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pH过低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C项正确。

用健那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要求细胞必须是活的,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不能使用盐酸处理细胞,D项错误。

4.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
(1)DNA相对含量为2C)。

(2)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________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3)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

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____。

(4)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__发出。

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体外细胞培养过程为信息载体,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在细胞周期中,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主要进行DNA合成;G2期DNA合成结束,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因此,在细胞培养液中,若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
处于S期的细胞因DNA合成受阻而处于抑制状态;消除抑制剂后,细胞分裂则正常进行;若将S 期与G1期细胞融合,由于S期细胞中含有启动蛋白(启动信号),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提前;在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期(M期)的细胞,前期可见由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此时核膜、核仁消失,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答案:(1)
(2)S15G1(3)提前(4)中心体核仁(或核膜、或细胞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