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7 名句名篇默写(教学案)(学生版)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名句名篇默写第2课时系列获奖教案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名句名篇默写第2课时系列获奖教案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名句名篇默写第2课时系列获奖教案1、牢牢掌握要求背诵的篇目.2、正确书写名句中的字形.通过考纲,了解背诵的篇目〔09浙江考纲P15〕,寻求高考试题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课时第二课时名言名句分类记忆一、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二、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三、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备战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名句默写考点精讲精练教案

名句默写考点精讲精练一、考查内容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纵观2005—2006两年的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中的中心句以及较有文采的句子。
考查途径基本上是默写。
二、命题特点根据近两年高考试卷关于“名句名篇”考查,其命题大致有如下特点:1、试题的数量增多,分值增大。
2、“名句名篇”和作者结合考查。
3、“名句名篇”考查与课文理解相结合。
4、课内考查和课外考查相结合,但主要还是以课内名篇为主。
三、命题形式“名句名篇”的考查全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大多采用“三选二”或“二选一”的形式,难度不是太大,不过这类题评卷要求高,错写、多写、漏写一字均不得分。
1、填充补足型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
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的作家的诗文篇名。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理解默写型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
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
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①《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教案

6.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韩愈《进学
解》)பைடு நூலகம்
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殡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
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韩愈《寄十二朗文》)
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教案
【摘要】高三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
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
写复习教案”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教案
名句名篇默写
上一讲引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这样的话:“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能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去年元夜时,。月上柳梢头,。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
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些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
句则更好。”2003年的高考试题果真有课外的一小题。这就是《论语•雍
也》中的“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默写
出来的极少。本讲专门选编课外(含初中学过的)名句名篇。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备考不仅要注重背诵,还要注重“默写”,把句序写
高考名句复习默写模拟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最新高考名句复习默写模拟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考名句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名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考名句的重点字词和古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名句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名句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名句的意义。
3.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
4. 高考真题分析: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模拟考试: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应试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制作包含名句、作者、背景等信息的课件,以便于课堂展示。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名句的资料,如原文、注释、译文等。
3. 考试题库:整理近年高考名句默写真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教学内容:1. 名句复习:回顾上节课讲解的名句,巩固记忆。
2. 模拟题训练:针对高考名句默写题型,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模拟题,让学生实战演练。
3. 解析与讲解:对模拟题的答案进行解析和讲解,分析考试要点,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7 名篇名句默写00

专题七名篇名句默写1.(2020·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车柔以为轮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车柔使之然也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临溪而渔__,__溪深而鱼肥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而未尝往也__”;月亮时圆时缺,“__而卒莫消长也__”。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车柔”“卒”等,注意“而”字不要丢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2020·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不义而富且贵__,__于我如浮云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力尽不知热__,__但惜夏日长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多于机上之工女__”,嘈杂的音乐声“__多于市人之言语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是情景默写,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义、夏、工、市”等字。
3.(2019·课标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而形貌昳丽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覆压三百余里__,__隔离天日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余音袅袅__,__不绝如缕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7 名句名篇默写(教案)(生)

【考纲解读】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载常识。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专题突破】要点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所谓“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就是要求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所处的时代及其代表作。
所谓“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典型形象等。
要点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所谓“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就是主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特点和分类,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曲、史传、小说、杂论的分类和主要特点,以及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文学运动等。
要点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所谓“常见”,是指活用于口头,常见于报端;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名句名篇”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内容上,思想性、艺术性与哲理性兼备。
思想性方面,表现高远的人生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性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之美,哲理性方面:体现生活、学习的哲理。
二是形式上,注重诗歌、散文。
诗歌方面,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散文方面,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散文等。
三是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
在此基础上现代、当代、其他年代的名句名篇也不可忽视。
四是课外的名句多于课内,但仍属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之内的。
概而言之,“名句名篇”就是指那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
所谓“文学体裁”,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四分法”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类别。
除此之外,还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有明确的了解,如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及其特点,各种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的不同等等。
备战2022高考语文模拟题分专题训练 07 名篇名句默写(学生版)

专题07 名篇名句默写1.(2020·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来描写夏天树木郁郁葱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从侧面表现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经·氓》中女子思考自己在这样痛苦的婚姻中无法与男子白头偕老,便以“比”的手法,表达自己这种痛苦没有尽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苦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磨难对弱者来说是阻碍,对强者来说是财富。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经历磨难的好处。
(3)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其越来越骄横顽固。
3.(2020·安徽省名校高考冲刺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暴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表现听众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2020·福建省高三质量监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推荐精选]XX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推荐精选]XX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0c9f5327d3240c8447efb5.png)
XX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复习第20讲名句名篇默写(二)上一讲引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这样的话:“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些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
”XX年的高考试题果真有课外的一小题。
这就是《论语•雍也》中的“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能默写出来的极少。
本讲专门选编课外(含初中学过的)名句名篇。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备考不仅要注重背诵,还要注重“默写”,把句序写对,把字写正确。
从这两年高考情况看,有的考生虽然会背诵,但默写时常常写错字,尤其是《陈情表》中的那两句出现了几个莫名其妙的错字,因而不能得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历代散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是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故曰:。
(《礼记•学记》)2.独学而无友,;燕朋逆其师;。
(同上)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故能成其大;故能成其深;,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李斯《谏逐客书》)5.暮春三月,,,。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忄良!(丘迟《与陈伯之书》)6.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韩愈《进学解》)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殡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韩愈《寄十二朗文》)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9.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事务;每读史书,多求理道,始知。
(白居易《与元九书》)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解读】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载常识。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重要作家”包括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
“重要作品”包括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文学体裁常识”要求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为了减少高三学生识记的负担,这三项都没有列入2003年、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的范围,但今年又重新纳入考试范围。
在2002年以前,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为客观题型,常见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 A.作家作品的错误搭配。
例1:《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秋浦歌》的作者应是李白。
) 例2: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作品。
) B.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
例3: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
(吴敬梓是清代作家。
) 例4: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巴尔扎克生于1799年,卒于i850年,当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
) C.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
例5:《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
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而“桐城派”是清朝中叶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姚鼐等。
) D.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
高考试卷上已经出现的名句,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引譬取喻,意蕴丰赡。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这类“名句”具有明晰的象征意义。
刘禹锡的诗句揭示了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李商隐笔下的“春蚕”“蜡炬”是对默默奉献的人们的写真。
韩愈的诗句点明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阻遏。
杜甫的诗句将抽象的听觉形象化。
这类“名句”意象丰赡,境界开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受到命题者青睐。
2.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马总《意林》)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这类“名句”写的是寻常事物,作者平中见奇,推出新意,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言常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提示真理,给人启迪。
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以之勖勉他人鉴戒自身,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益”,亦为命题者看重。
3.言辞警策,辉映千秋。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3)寄意寒星荃小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脊梁式的人物,彪炳史册,垂范后人,他们表达自己理想信念情操气节的警句,也随着其事迹众口相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人们在钦佩其业绩之同 时,也就很自然地记住了其人之“名句”。
4.绘景融情,体物入微。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描绘风花雪月,歌咏湖海山川,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这类“名句”融情于景,情景相生,触发读者思绪,引起读者共鸣,颇具艺术魅力,深受人们钟爱,也很容易为命题者注目。
【难点探究】 择取“名句”的几个方面: 1.首选目标: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近体诗中的“名句”。
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诗词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两个高峰。
诸子散文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历代仁人志士立德修身,匡世济民,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时至今日,仍为读者广泛喜爱。
唐宋诗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近体诗中的“绝句”,以方寸之地抒写万物,琅琅上口易读易记。
命题者不可能不去扫视这两个时代两种体裁中的“名句”。
2.重点内容:提高思想素质,增进认识能力方面的“名句”。
读书一为明理,一为识事,在这方面,古人留下了许多箴言。
这与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提高人的素质,增进认识水准,是“名句”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3.主要途径:由名人向名句“辐射”,由课内向课外扩散。
“名句”之“名”应当说与“名人效应”密不可分。
纵观37条“名句”的作者,没有学生不熟悉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注出处为马总《意林》。
其实,此句系马总据《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改)。
因此,不妨以学生熟悉的名人为中心,向“名句”辐射。
以屈原为例,“屈平词赋悬日月”,但符合上文界定的条件、应为中学生识记的“名句”似乎并不多。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离骚》)。
笔者认为,结合屈原生平,介绍上列课外“名句”,一般地说,检测非教材中的屈原“名句”,不会超出这一范围。
4.基本材料: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名句”。
试卷中的“名句”,突破了背诵课文(或段落)的限制,突破了“基本篇目”的限制,突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春考、夏考)语文试题与北京高考(春考、夏考)语文试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重点考查我国古代和现代那些名人名作中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高考中设题一道,采用默写填充的题型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这些句子有的来源于中学阶段所学的课文之中,有的则是课外读物中名人名篇、诗词中的句子,对于名言警句的考查,主要是检测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兼有考查个别汉字词语的书写情况。
其命题规律如下: (一)所谓“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在中国历来被公认为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中的名句名言,特别是仍流传于当今各种文学出版物和人们口头的那些名句名言。
这些名句名言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古诗歌名言警句、古文名言警句、现(当)代名言警句。
(二)从以往高考试题看,这个考点一般采用填空默写的题型,或给出上句,要考生填下句,或给出下句,要考生填出上句。
并且列出多个考题,让考生选填其中的几句。
这样做降低了考题的难度,尽量避免偶然因素。
(三)从以往考生答题的情况看,因不会背诵而失分的情况并不严重,明明会背却因写错而失分的情况较为多见。
“默写名句”,《考试大纲》对此类题亦做了改动:“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今后几年中此类题将会成为一较为稳定的考点 1.考查类别不再拘泥于名言警句的识记默写,还涉及名篇及其段落的识记默写。
2.题型样式由单一的填空向理解、分析、鉴赏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类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来自初高中学过的课本。
2.取材范围将稳中有变,紧扣时代脉搏。
(1)取材对象会以“考生学过或非常熟悉的”句篇作为设题取材对象 (2)取材内容强调暗合时代思想潮流,舍去不合时代旋律的名句名篇。
(3)取材时代主要集中于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近体诗与词。
(4)分值基本稳定(4分),但随着题型的调整将会有所增加。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2011高考试题解析】 1.(重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尝试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2)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贺《李贺箜篌引》) (3)歌曰:“桂棹兮兰浆, 。
”(苏轼《赤壁赋》) (4)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5)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 体的传记。
21世纪教育网 (6)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答案】 2.(浙江)古诗文默写。
(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
(《楚辞》)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
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1)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2)可以濯吾缨 可以濯吾足 (3)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3.(天津)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 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答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
”(《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蓝田玉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 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1)患不知人也 沉舟侧畔千帆过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沧海月明珠有泪 (3)仰观宇宙之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或: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连峰去天不盈尺 山河表里潼关路 6.(全国)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得道者多助, 。
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 。
(《孟子·公孙丑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