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草原湿地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它在气候调节、水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湿地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威胁,包括城市化、农业发展、工业化等,导致湿地的破坏和消失。

因此,湿地保护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健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湿地公约》和《湿地保护条例》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区域。

关于湿地管理,主要是由林业、水利、环境、农牧等部门共同协作实现的,例如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湿地分类管理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湿地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湿地的破坏和消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快速增长导致了湿地的丧失,并且湿地保护区域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湿地管理中缺乏协同合作和企业参与,导致了市场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困难。

最后,湿地的利用还存在着不合理性和非法性,例如非法开垦、破坏和盗猎等,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面对这些挑战,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必要的。

首先,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评估效果跟踪和监管,完善湿地保护区的执法机制和监督体制。

其次,应该鼓励企业参与湿地管理,增强市场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建立湿地服务机构,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推广,提高公众的湿地认知水平。

最后,在湿地利用方面,应该加强湿地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制定更为合理科学的湿地利用规划,开展湿地农业、湿地生态红利等产业,提高湿地的利用效益。

总之,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复杂、功能多样、有较高价值的自然资源,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依托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黄南州草地生态监测现状及对策建议

黄南州草地生态监测现状及对策建议
在西北 黄 土高原 与青藏 高原 的过 渡地 带 。2 0 1 5年末 牲畜存栏 数为 2 l 1 . 8 5万
头 ( 只 、匹 ) 。
3 存 在 的 问题
3 . 1 监 测 样 地 少 . 不 能 客 观 全 面
地反 映草 原 生 态状 况
黄南州草地生态监测现状及对策建议
2 工作开展情况 2 . 1 加 强领 导 .落 实责任 ,强化
通 工具 ,加 大经 费投 入 ,加 强人 员培
训等 ,以确保 工作 顺利 开展 。 关键 词 :黄 南 州 ;草地 ; 生 态监 测 ;
现 状 :对 策
当初 工程 区样 地 布设 主要考 虑 退
牧 还 草 工 程 和 三 江 源 工 程 .现 在 这 些
样方 所在 地 ,由于项 目实施 年代 已久
外对 照样 方调 查 :载畜量 的核 定按 照
夏秋 、冬 春草原分别计算理 论载畜量 ,
工具 ,如每 年泽 库 、河 南两 县 的野外
监测工作 都是在雇用私人车进行 。
4 对 策建 议
4 计算 出全 年 的载畜量 ,对 草原 平
衡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
草 原 监 测 是 指 导 草 原 保 护 、建 设 和 畜 牧 业 生 产 的 一 项 重 要 的 基 础 性 工 作 。 一 是 州 草 原 监 理 站 由业 务 站 长 带
工 作
黄南州草 场面积大 ,草地类 型多 .
省上 确定 的样地 较 少 ,代 表 性 不 强 .
不能全 面 、准确地 反映全 州草 地生 态
马 索 炳 _ t Y - 差

o。
每年的监测数据野外采集工作于 8
级业务 部 门给黄南 州下达 的生 态监 测 样区布 置大 多在冬 春草场 .导 致监 测

黄南州草原执法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南州草原执法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构基 本处 于 形 同虚 设 的状 况 , 然 全 州 现 有 草 原 虽
执法 机 构 5个 , 法 人 员 6 执 3人 , 是 由于 草 原 执 但 法机 构 不 健 全 , 执法 人 员 不 固定 , 务 素 质 不 高 , 业
13 加强野生药用植物的采集管理 . 冬 虫夏 草是 国家 二 级 野 生 保 护 植 物 之 一 , 黄
南 州分 布 面积有 1.6×1 m 。近几 年 , 34 0h 随着虫 草 价格逐 年 上 涨 , 们 加 剧 了冬 虫 夏 草 的采 集 活 人 动 ,08年 仅 本 州 进 入 草 原 从 事 采 集 的人 数 达 20 2 5 万人 , .6 大量 外来 人员 涌入 草 原 , 导致 采集 活 动
了牧 民群众依法合理利用草原 的意识 和责任感 ,
极大的调动 了牧 民群众保护 与建设 草原的积极
性。
点, 广泛开展了《 草原法》 《 、 草原防火条例》 《 、 草 畜平衡管理办法》 《 、 草原征 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 法》 青海省实施 ( 《 草原法 ) 办法》 等法律 、 法规和 规章 的宣 传 。 据统 计 , 县 草 原 执 法 机 构 成 立 以 州 来, 共举办各类 宣传 活动 2 0余 次, 0 出动宣传 车 10台 ( ) 电视 宣传 4 5 次 , 0余 次 , 张贴 标语 50 0 0余
第1 9卷
第1 期
青 海
草 业
Vo . 9. . I 1 No 1
21 0 0年 3月
QN H I R T C L U E IG A A A U T R P
M8" O O 12 1 .
文章编号 :08 14 (09 0 05 — 3 10 — 4 5 20 )4— 0 0 0

浅谈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英青措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4期[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南州生态环境的现状、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保护对策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黄南州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全社会都应该齐心协力,一起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关键词] 生态环境资源安全保护[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274-01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而黄南州地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并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黄南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但是,生态环境的脆弱依然是最大“短板”,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1 黄南州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1.1 草地现状。

全州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95万人。

全州土地总面积2815.58万亩,其中草地面积2474.4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7.89%,截止2015年初,可利用草场面积236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5.66%。

存栏草食牲畜206.5万头(只),全州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超载过牧等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1.2 林地现状。

全州林业用地面积为788.6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3.6%,其中有林地92.68万亩,疏林地5.9万亩,灌木林地474.1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89万亩,苗圃地0.3万亩,宜林地208.71万亩。

林业面积占全省14.21%。

全州蓄积量590.76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0.93%。

全州森林覆盖率为19.32%,高于全省水平14个百分点,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是陆地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天然草原土地管理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

土地退化是目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非法砍伐等行为。

加强草地保护和恢复,采取合理的草地轮牧制度,保持牧草的生物多样性和草地生态功能。

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

水土流失是天然草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土地退化和植被退化。

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进行草地生态水文调控等措施。

加强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生态系统功能是保持草原生态环境良好状态的关键,包括水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等。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植被保护和恢复以及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等治理对策,可以有效地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也有助于促进可持续的草原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应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态环境现状是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草地退化、草地覆盖率下降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为主,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草地覆盖率下降,草地退化情况日益严重,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

二、生态系统失衡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敏感的生态平衡,而过量的人类干预以及大规模的环境变化,使草场动植物物种重组,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受损。

三、草原生境污染严重由于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加深,草甸覆盖下的草场和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受到了化学污染、气候变化和其他恶劣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变得短缺和失去原有的生态适应性,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人类活动加剧随着草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也得到了增长,如建设公路、牧场、矿山等开发活动,人们的经济活动加剧,对草原环境的破坏就变得更加严重。

一、加强草原保护和管理政府和公民应共同关注和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环境管理和保护,加强草地利用和管理,提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到草原生态环境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合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干预。

二、应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研究,探究草原动植物群落的特征,发现其存在问题,相应的拟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治理方法。

三、加强草原可持续利用草原生态系统是没有界限的,而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启示是不可避免的,能否改善未来草原生态环境的未来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加强草原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草原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经济价值。

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用互动式的环境骑行、户外环保营地、草原生态科普等形式,推广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的自发性,营造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

浅谈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通过对黄南州生态环境的现状、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保护对策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黄南州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全社会都应该齐心协力,一起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而黄南州地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并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黄南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但是,生态环境的脆弱依然是最大“短板”,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1 黄南州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草地现状。

全州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全州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草地面积万亩,占土地面积的%,截止2015年初,可利用草场面积236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

存栏草食牲畜万头(只),全州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超载过牧等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林地现状。

全州林业用地面积为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其中有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地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苗圃地万亩,宜林地万亩。

林业面积占全省%。

全州蓄积量万立方米,占全省的%。

全州森林覆盖率为%,高于全省水平14个百分点,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

小流域现状。

全州有较大河流60多条、小河流80多条,大小流泉1500余处。

全州年均自产径流量亿立方米,现年开发利用量6548万立方米。

截止2015年底,黄南州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共建成小水电站23座,总装机万千瓦。

同时,黄南州地处“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和黄河上游段,是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依据青海省三区划分公告,南部两县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北部两县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治理对策天然草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草原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恢复治理措施。

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了解天然草原的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等情况,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为制定恢复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加强天然草原的保护。

建立天然草原的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定合理的边界,加强巡护和管理。

加强对非法砍伐、放牧和过度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天然草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加强草原生态恢复工作,采取措施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地改良。

通过植被的人工修复和种植,恢复草原的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

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固碳和保持水分,减缓草原退化的进程。

应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开展水资源勘测,确定草原地区的水资源供给量和需求量,合理划定水资源利用范围。

加强水资源开发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现象的发生。

还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形成与变化机制,为制定恢复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推动创新技术在天然草原恢复治理中的应用。

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天然草原的认识与关注,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强化合作与共治的机制。

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对策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草原保护、加强草原生态恢复和土地改良、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实现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从阐述黄南州草 缘湿地现状和分析湿地退化 的主要原因人 手, 针对性地提 出了 4项治理对策 : 加强人
口控制 , 提高环境意识水平 ; 以科技为先导 , 全面建设 , 综合 治理 ; 综合治理退化草地 , 缓解畜草矛盾 ; 加强草地法制
建 设 , 化 生 态监 管 服 务 ]作 。 强 :
业经 济 的健康 发展 , 也影 响 着青 海 省 “ 三江 源 ” 自然
保护 区生 态环境 的总体治理 。
3 造 成 湿地 减 少 的 主要 原 因
31 过 度放牧 和 鼠 虫严 重危 害是导 致 湿 地减 少 的 . 根本原 因
2 草原 湿 地 现状
收 稿 日期 :09 1— l 2 0 — 2 2
食 鲜草 280k/m 。20 8 gh z 0 8年末 牲 畜存 栏 数 241 1. 2
万 头( 、 )牧 业总 产值 57 只 匹 , .6亿元 , 占农业 总产 值 的 7 %, 3 全州牧 民人均 纯收入 218元 。 8 黄 南州有 着特殊 的地理位 置 ,地 处黄河 第一 弯 曲处 , 是黄河 源头 区域 , 是j江源 和“ 也 中华 水塔 ” 的 重要 组成部 分 。近 几十年 以来 , 随着 全球 气候变 暖 、
万 h 。减少 了 23 m, /。由于草 地退化 , 草地植 被群落结
经济 欠发达 地 区 , 草地 畜牧 业 是黄 南 牧 区经济 的 支
柱 产业 之 一 , 州辖 4县 ( 南 、 库 、 = 尖 扎 ) 全 河 泽 同f _、 2 6乡 8镇 , 部 泽 库 、 南 两 县海 拔 在 35 0m 以 南 河 0 上, 属高 寒纯 牧业 区 , 部 尖扎 、 北 同仁 两县 平均 海 拔 250m, 小块农业 区。 0 属 全州 乡村 户为 3 l 户 , 8 7 总 9
站农岂师。 主要从事草原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
E— i: ) 3 l 3 o m mal mqH 3 @ 6 .o
人 口增 加 、 源过度 开发利用 , 就十分脆 弱的草 地 资 本
生 态系统正 面临着有 史 以来 规模最 大 、 涉及 面最 广 、 后 果最为严重 的生态 环境恶化 问题 ,主要 表现为 草 地 严重退 化 , 鼠虫 害严 重危 害 , 毒杂 草 蔓延 , 土 流 水 失加剧 , 川湿地退缩 , 冰 生物 多样性 锐减等 ,人 、 、 “ 畜 草 ” 盾越来越 突 出 、 重制约 着这 一地 区草 地畜 牧 矛 严
下降了 3 %~ 0 0 5 %,主要优势种牧草嵩草属的生长 高度 由 8 代 的 6~8e 下降 到现 在 的 3~ m 0年 m, 5c , 导致单 位 面积产草 量和草地植 被盖 度下降 。 全州 共有 大小 河 流 3 条 , 0余 分属 泽 曲河 、 务 隆 河、 河、 洮 巴河 3个 水系 , 是黄河 的一级支 流 。 都 随着 自然 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 , 导致 水资 源的缺乏 , 河流长 年断 流 ,湖泊 干涸 ,境 内著 名的 巴河断流 持续时 间 长 , 春季节 甚至 干涸 。泽 曲河平 均流量 由 8 冬 0年代 的 1 . m/, 降 为 近 年来 的 l.4 m/, 务 河 、 75 3 下 s 2 S 隆 9 s 洮河水量 也有 不同程 度的减少 。 名的泽库 县“ 日 著 措 更 湖” 已完全 干涸 , 南县 “ 人湖 ” 河 仙 面积 越来 越小 , 现 只有 几 十平 方米 。 近一半 的牧户 草场缺水 或无水 , 大部 分牧 民挖 深水井来 解决 人畜饮 水问题 。草原湿 地逐渐萎 缩 , 大面积旱 化或盐碱 化 , 正逐 步 向沼泽 化 草甸和高寒草地演替。 由于大片湿地消失, 泥炭地干 燥 并裸露 , 导致 沼泽地 水源涵养 功能 降低 。
关键 词 : 南州; 黄 湿地 ; 状 ; 现 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8 28 s 1. 文献标识码 : A
1 基 本 概 况
黄南州地 处青海 省东南 部 ,其地 理位 置为北 纬
3 。4~ 6 l 40 3 。0 东经 10 3 12 2 黄南 州是一 个 0 。4~ 0 。8。
牧草 与饲料 21 。( )5 0 0 4 2 :9~6 0 文 章 编 号 :] O — 8 ( 00)2 0 5 — 2 N 0 13 2 1 0 — 0 9 0
Ju a o o g F e or l f r e n Fa ed
黄南州草原湿地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马 正 炳
( 海省 黄南州 草原站 , 青 青海 隆务 8 3 0 1 0) 1
由于长期 以来对 草地缺乏 科学 的管理 和合理利 用 , 目增加 牲畜 数量 , 草场 的压 力越 来 越大 , 盲 给 使
草地失 去 了再 生 、 衍的机会 和能力 , 繁 使原有天 然草 地生 态系统受 到危 害 ,严重影 响到优 良牧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常
作者简介: 马正炳 (9 6 )男 , 16 一 青海省乐都县人 , 青海省黄南州草原
人 口 2. 2 6万人 ( 中 乡村 人 口 l . 其 93 9万人 )草 场 总 ,
构发生 了 明显 变化 , 草高 度与 8 牧 O年代相 比较普遍
面积 2 62万 h 占土地 总 面积 的 9 %, 0. m, 2 可利 用 草 场 面积 178万 h !占草场 总 面积 的 9 %, 均 可 5. m, 6 平
草地 退化 是我州 严重 的生态 问题 之一 。 据调查 ,
黄 南 州 5% ~6 %的 天 然 草 地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退 0 0 化, 水土流 失严 重 , 涉及 l 乡镇 、6个 行政 村 , 6个 9 面 积达 42 2k z 8 m ,尤其 草原湿 地退 化特 别严重 ,0年 8 代全 州草原湿 地面积 有 3.万 h 85 m ,现锐 减到 l-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