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三篇)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违反安全生产、劳动纪律和工作纪律的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生产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
以下是关于“三违”行为管理制度的____字阐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员工工作行为的管理,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公司职工、合同工等。
所有从业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条对于员工违反安全生产、劳动纪律和工作纪律的“三违”行为,将依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条企业将建立警示教育制度,对一定期限内发生的“三违”行为进行通报和警示教育,以提醒员工遵守规章制度。
第二章违反安全生产的“三违”行为第六条违反安全生产的“三违”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不遵守相关安全作业规程,不按规定穿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拒绝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等行为。
第七条违反安全生产的“三违”行为将根据危害程度和情节轻重,给予如下处理:1. 轻微违法行为,第一次给予口头警告,第二次给予书面警告,第三次予以记过处分;2. 较重违法行为,第一次给予记过处分,第二次予以降职处分;3. 严重违法行为,第一次予以降职处分,第二次予以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予以开除处分。
第八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反安全生产的“三违”行为,如发生事故、伤亡等,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章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第九条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不遵守工作规程,逃避工作,拒绝加班和换岗,私自离岗等行为。
第十条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如下处理:1. 轻微违法行为,第一次给予口头警告,第二次给予书面警告;2. 较重违法行为,第一次给予书面警告,第二次予以降职处分;3. 严重违法行为,第一次予以降职处分,第二次予以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予以开除处分。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三违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违反职业道德、工作纪律或安全生产规定等行为的总称。
三违行为不仅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还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企业必需建立完善的三违行为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奖惩措施,促进员工自我规范,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和可持续进展。
一、行为分类及处理措施(一)安全生产违规行为1.未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的: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通报批判;第三次处以100元以上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撤岗、停工、罚款等行政处理。
2.私自操作、更改操作程序等安全生产违规行为: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解除劳动合同;发生重点事故的,予以行政拘留。
3.在压力容器、高处、机具等不安全作业中违规行为:第一次通报批判;第二次以50元以上罚款;第三次予以撤岗、停工、罚款等行政处理。
4.违反EHS体系要求,造成重点损失或事故的:相应的依法依规的惩罚。
(二)工作纪律违规行为5.在上班时间睡觉、打牌、看电视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第一次通报批判;第二次以50元以上罚款;第三次予以停工、罚款等行政处理。
6.请假、旷工等行为: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通报批判;第三次以50元以上罚款;三次以上,视情节予以暂扣薪资,警示解雇。
7.在职业工作中违反行业道德的行为:第一次通报批判;第二次以100元以上罚款;第三次取消年度优秀员工、取消晋升、停止年终奖金等奖惩措施。
(三)其他违规行为8.偷盗、挪用公司财务、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应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9.以企业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参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活动等的行为: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通报批判;第三次由公司纪委处理,必要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二、制度要求(一)完善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三违行为管理制度,包括三违事件的界定、处理原则、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订立实在细则和流程,便利企业管理和员工参照;同时要健全日常检查和监管措施,将三违行为纳入考核管理体系。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规范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提高职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和水平,在企事业单位内推进文明办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制订下列“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期间的一切行为。
3.企事业单位应当将本制度的内容向全体员工公布,并加强宣传培训,使全体员工认真遵守。
4.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理。
二、“三违”行为定义1.“三违”指的是违规说话、违规行为、违规活动三种行为。
2.违规说话:包括但不限于粗口、骂人、挑拨闹事等言语行为。
3.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擅自私用单位财物、违反规章制度、违禁品带入单位等行为。
4.违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私拉关系、私通同样等行为。
三、管理办法1.违规说话(1)在工作岗位上严禁使用粗口、脏话,任何挑衅、侮辱、骚扰他人的言论行为均不允许。
(2)严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使其他人受到干扰。
(3)对于搞事情、捣乱、造谣者,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上报单位主管领导处理。
2.违规行为(1)擅自私用单位财物的行为,一经发现,将按照相应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2)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当通过严格执法,依法处理。
(3)私带违禁品入单位的行为,一经发现,应当立即处理。
3.违规活动(1)私拉关系、私通同事等行为,不但会破坏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秩序,还会伤害其他同事的感情。
一经发现,将给予严厉批评,并做出相应处理。
(2)对于合作对象公司或者外来客户的违规活动应注意监督,如跟风参与或者支持观点偏激的活动,应及时制止。
四、处罚措施1.对于违反“三违”行为管理制度的员工,第一次将给予口头警告。
2.如果情节严重或者多次发生违规行为,将给予书面警告并限制其相关权利。
3.严重情况下,将对其进行记过、降职、以及辞退等严厉处罚。
五、奖励措施1.对于遵纪守法、文明礼貌、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将进行表扬,并给予相应奖励。
2.建立员工表扬制度,鼓励员工相互监督,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文明办公建设。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三违”行为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理的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三违”行为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单位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目的和依据1.目的:规范工作行为,加强工作纪律,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2.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职工和管理人员。
三、“三违”行为的定义和范围1.“三违”行为包括:1.1违反法律法规:指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偷窃、贪污、受贿、虚报冒领、私自批准支出等违法行为。
1.2违反组织纪律:指工作人员违反企业或组织内部规定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反考勤制度、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等违纪行为。
1.3违反职业道德:指工作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泄露商业秘密等违背职业操守的行为。
2.范围:上述“三违”行为适用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一切职务和场合,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四、行为管理措施1.提醒教育:对于第一次违反法律法规、组织纪律或职业道德的行为,可以采取提醒教育措施,通过口头劝告、书面告诫、团体警示等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警示。
2.警告处分:若工作人员连续多次或情节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组织纪律或职业道德,可给予警告处分,向其提出书面警告,并在档案中作为记录。
3.记过处分: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组织纪律或职业道德,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可给予记过处分,降低被处分人员的工作评价,并在档案中作为记录。
4.降级处分:对于有重大失职失误、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组织纪律或职业道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可给予降级处分,将其从原职务降低一个或多个级别,并在档案中作为记录。
5.辞退处分:对于情节严重、丧失信用、不宜留用的工作人员,可给予辞退处分,终止其劳动合同或解除其工作关系,并在档案中作为记录。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一、引言三违行为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违反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操作规范的行为,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和员工的素质。
为了加强对三违行为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制定并执行三违行为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明确三违行为的各种形式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工作环境。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外包人员等。
四、三违行为的定义1. 违反规章制度:指员工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反劳动纪律、工作纪律、安全操作规程等。
2.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指员工在工作中违反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如操作工具不当、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3. 违反操作规范:指员工在工作中违反企业制定的操作规范,如使用不合适的设备、使用不当的方法等。
五、三违行为的分类根据三违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等级:1. 一般三违行为:包括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违反操作规范等一般不太严重的违规行为。
对于一般三违行为,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书面警告:对违反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范的员工,首次发现时给予书面警告,明确指出其不当行为,并要求其改正。
- 反思教育:对于持续违反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范的员工,给予反思教育,引导其认识错误,并提出改正措施。
2. 一般严重三违行为:包括对企业和员工利益有潜在风险的违规行为。
对于一般严重三违行为,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记过:对于一般严重三违行为的员工,给予记过处分,同时要求其进行相关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 近期考核降级:对于连续违规的员工,可以在近期考核中给予相应的降级处理。
3. 重大三违行为:包括对企业和员工利益造成严重威胁或损害的违规行为。
对于重大三违行为,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解聘:对于发生重大三违行为的员工,将给予解聘处分,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三违行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单位内部员工的行为,预防和惩罚违反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行为,维护单位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形象。
1.2 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单位内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暂时工、合同工等。
1.3 定义1.3.1 三违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反安全规定、违反纪律要求、违反职业行为准则等。
1.3.2 三违记录:指对员工三违行为的记录,包括违纪时间、地点、行为描述、责任人等内容。
1.4 法律依据对于三违行为的管理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等进行执行。
第二章:三违行为的分类和处罚2.1 安全违规行为2.1.1 未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首次警告并罚款50元;重复者按照公司规定赋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1.2 私自进入危(wei)险区域的,赋予停工整改,并记入个人档案;情节严重者按照公司规定赋予纪律处分。
2.2 违反职业行为准则的行为2.2.1 违反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的,赋予口头警告或者书面警告,并进行必要的培训教育;情节严重者视情况赋予纪律处分。
2.2.2 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的,赋予解雇并追究法律责任。
2.3 违反纪律要求的行为2.3.1 迟到早退的,按照公司规定扣除相应的工资;累计达到三次者,赋予警告或者纪律处分。
2.3.2 内外勾结的,赋予解雇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章:三违行为的管理流程3.1 发现并记录三违行为3.1.1 发现三违行为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记录,包括违纪时间、地点、行为描述、责任人等内容,并报告相关部门。
3.2 调查核实3.2.1 相关部门收到三违记录后,应即将进行调查核实,并了解情况,采集证据。
3.3 处理结果通知3.3.1 经调查核实后,相关部门应制作处理结果通知书,并通知责任人,告知其所犯错误及将要采取的处罚或者教育措施。
第四章:违纪行为的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三违记录表格样本- 处理结果通知书模板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职业行为准则:指在从事特定职业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三违”行为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本制度所称“三违”行为管理制度,是指对“三违”行为进行认定、查处、教育和整改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从业人员。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消除“三违”行为。
第二章“三违”行为的认定第五条违章指挥是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公司规章制度指挥生产的行为。
第六条违章操作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等。
第七条违反劳动纪律是指违反劳动生产过程中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职工遵守的规章制度的行为。
第三章“三违”行为的查处第八条公司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三违”行为的查处工作。
第九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对“三违”行为进行认定,对确认的“三违”行为进行记录、报告和公示。
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对“三违”行为进行查处,对确认的“三违”行为及时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对于重复发生的“三违”行为,公司应当加大查处力度,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第四章“三违”行为的教育和整改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十三条对于发生“三违”行为的从业人员,公司应当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其认识错误,纠正行为。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对发生“三违”行为的从业人员进行整改,确保其不再犯类似错误。
“三违”行为检查管理制度范文(3篇)

“三违”行为检查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组织内部管理,遏制和消除“三违”行为的发生,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员工的安全、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所有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三违”行为。
第三条“三违”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反安全生产、违反工作纪律、违反职业道德等行为。
第四条本制度的执行主体为本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
第五条对于发生的“三违”行为,本组织将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章“三违”行为的分类第六条根据“三违”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等级。
第七条“轻微”级别的“三违”行为,指违反规定但没有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行为,可以通过口头警告、批评教育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八条“一般”级别的“三违”行为,指违反规定并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九条“严重”级别的“三违”行为,指违反规定并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行为,将依法依规采取严肃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职、降级、解聘等。
第十条对于严重后果且涉及违法犯罪的“三违”行为,将立即报警处理,并配合警方调查处理。
第三章“三违”行为的查处程序第十一条对于发现的“三违”行为,应当即刻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二条调查核实应当深入细致,了解事发经过、责任人员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等。
第十三条调查核实结束后,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四条上级根据情况进行审批处理,并通知相关人员。
第十五条被查处的人员有权提出申诉,本组织应当严肃对待并及时给予回复。
第四章“三违”行为的追责机制第十六条对于被追责人员,应当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七条同一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累计出现多起“三违”行为的,将视为重点对象,加大处罚力度。
第十八条对于被追责人员,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和培训,引导其积极转变行为。
第十九条被追责人员完成处罚期限后,应当接受再教育和监督,以确保不再出现“三违”行为。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有效杜绝“三违”现象,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稳定形式,规范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全体员工
3.名词定义
“三违”定义
凡在生产作业时间内、生产作业过程中、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盲从性、无知性、习惯性、管理性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安全规定行为,均为“三违”行为。
4.管理规定
4.1职责
4.1.1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管理人员均应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高度重视、做好表率,在安全生产中带头抵制“三违”行为,并按规定进行反“三违”检查。
4.1.2各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和指挥人员必须杜绝违章指挥。
要定期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三违”行为识别,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违章进行分析,制定纠正“三违”的措施,并组织落实。
4.1.3安全员要做好本单位“三违”行为的检查、登记、统计、考核工作,对员工持续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章
守纪。
4.1.4班组长要组织本班职工开展自查自纠、互纠互查活动,培养员工遵章守纪意识和习惯,每天班前会上要讲评反“三违”的人和事;
4.1.5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禁止在工作中因担心完不成任务或抢时间而冒险违章。
4.2.检查制度
4.2.1各单位每天至少对装置现场检查一次“三违”行为,在每周调度会上对一周反“三违”工作进行总结和讲评。
4.2.2车间安全员每天两次检查装置现场、各类危险作业现场,对“三违”现象给予及时制止、纠正和处罚。
4.2.3公司技术员负责排查、分析、总结本岗位主要的“三违”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查纠活动,接受各级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的检查,对出现的“三违”现象立即整改。
4.2.4生产部重点组织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并负责对“三违”行为人员进行教育、通报和处罚。
编制:吴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