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精品随心系列

2019-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精品随心系列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
2019-2020届备考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9-2020年备考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
我们迟迟没有推出对今年北京高考试题的分析,源于冷静负责,客观前瞻的态度。

今年北京市的诗歌鉴赏题型,难度陡然增加。

不难想象难度增加后尴尬的后果。

我们还是以对比的方式来做一冷静的观察,才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

1、考纲要求考什么


具体内容具体题型
1、形象意象
人物形象、物象、景象
意境
2、语言风格诗歌的整体风

诗人的个人风

练字
3、表达技巧
4、思想情感主旨情感认识理解
2、北京卷考什么题型设置:。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2018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试题部分】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2018.1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古诗词鉴赏(6)2018 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一、(2018年全国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 符合题意。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年全国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届高三古诗鉴赏试题24道题(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诗鉴赏试题24道题(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诗鉴赏试题高三语文备课组吴国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3.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各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2018东城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17.(6分)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18.(6分)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载欣载奔稚子候门③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2018西城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崔氏东山草堂①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

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

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

③王给事:指王维。

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

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

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

16. “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

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3分)A.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

(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B.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于石《宿栖真院》)C. 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

(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D. 斗转星移天渐晓。

蓦然听得鹈鹕叫。

山寺钟声人浩浩。

(净端《渔家傲》)17. 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

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归故园》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首句就直接表达喜爱山中草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在开篇直接表达对山野田园的热爱,其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本诗描写了山中秋景,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写秋景,其文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中写到“渔樵”,苏轼的《前赤壁赋》也有所提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15.(3分)C 16.(3分)D17.(6分)【答案示例】①杜甫诗中“柴门空闭”指王维将山园关闭,离开蓝田,而赴官场任职。

此句中的“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虚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

②朱庆馀诗中“柴门无事日常关”指作者即使白天也关闭家门,表达了作者忘记纷扰得失,独自享受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

【评分标准】杜诗:王维关闭柴门1分,辜负田园1分,情感答“不解”“遗憾”或“不认同”均可得1分;情感若答出“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或“表达作者对王维归老田园的规劝”亦可。

朱诗:自己关门1分,独享1分,闲适或满足1分。

不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参考答案】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评分标准】每空1分。

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海淀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开愁歌①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

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

③旗亭:酒肆。

④贳:抵押。

⑤豗:冲击。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6.“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李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

(李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

(张咏《淮西有答》)17.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

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

如苏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赤壁赋》);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②“, 。

莫!莫!莫!”(《钗头凤》);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③“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3分)C 16.(3分)D17.(6分)答案要点: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

(2分)【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2分);李白诗,狂放豪迈(2分)。

【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②山盟虽在,锦书难托③江晚正愁予(余)山深闻鹧鸪【评分标准】写对一句,1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丰台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唐代)刘长卿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注:此诗是刘长晚年被贬转任途中之作。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

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发新绿。

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

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消解捕鱼的辛劳。

17.“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18.同样是写“渔人”形象,本诗与下列诗句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谜》)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写到“渔歌”,王勃《滕王阁序》中也写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②本诗写到“江山古思远”,古代文人观景,往往引发很深远的思考。

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也提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③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都写到猿鸟悲呜,白诗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 D(3分)17. C(3分)18.答案示例:“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表现隐者渔夫的自得其乐,表达诗人经历官场坎坷之后,欲纵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而“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则表现了柳宗元被贬之后,穷则独善其身的高洁而狐独的情怀。

周诗中的“忆”“梦”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分。

每句2分。

)19.①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②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分。

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石景山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离亭燕张昪【1】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