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2醇烷基磷酸酯乳化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合集下载

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生物学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通过将烷基磷酸与二乙醇胺反应而制得的盐类化合物。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活性剂、防锈剂、起泡剂等领域,同时也在药物制备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方式组织:首先,我们将介绍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其合成方法和过程,包括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选择以及合成步骤解析。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该化合物在工业、生物学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并突出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内容,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并给出解决已有和潜在问题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概述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特性、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该化合物,并认识到其在多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

此外,本文还将提供一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问题,以促进对该化合物更深入地理解和利用。

2. 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的定义和特性2.1 定义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

它由烷基磷酸和二乙醇胺反应得到,并形成盐类结构。

其中,烷基可以是脂肪族或芳香族链。

2.2 特性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具有以下的特性:2.2.1 物理性质:- 外观:通常呈无色或浅黄色固体。

- 溶解性:可以在水中溶解,同时也可以溶解于乙醇、甲苯和其他有机溶剂。

2.2.2 化学性质:- 稳定性:大部分的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燃点:具有较低的燃点,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分解并释放出有毒气体。

- 抗氧化性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作阻止塑料和橡胶材料老化的添加剂。

- 界面活性性能: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可以用作乳化剂和分散剂。

C_22醇烷基磷酸酯乳化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C_22醇烷基磷酸酯乳化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Ab s t r a c t :Al k y l p h o s p h a t e ,a l l e mu l s i f y i n g a g e n t ,wa s s y n t h e s i z e d wi t h b e h e n y l a l c o h o l a n d p h o s p h o ic r a n h y d r i d e s a t h e s t a r t i n g
ma t e i r a l s .E fe c t s o f t h e mo l a r r a t i o o f b e h e n y l a l c o h o l a n d p h o s p h o i r c a n h y d r i d e ,e s t e r i i f c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e s t e r i i f c a t i o n t i me o n t h e p r o d u c t c o mp o s i t i o n we r e i n v e s i t g a t e d b y o r t h o g o n a l e x p e r i me n s. t T h e o p t i mu m mo l r a r a i t o o fb e h e n y l a l c o h o l nd a p h o s p h o ic r a n h y d r i d e ,
酯化 时间对产物双烷基磷酸酯 ( D A P) 、单烷基磷酸酯O A P ) 和残余磷 酸( P A ) 组成 的影响,对 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确立最佳合成条
件为:C 2 2 醇与 P 2 O 5 的损 尔比为 5 : 1 ,酯化温度 8 5℃,酯化时间为 6 h 正 交实验结果表 明在最佳条件得到的产物 中 D A P的含

乳化剂的理化性能及应用

乳化剂的理化性能及应用
作用易于进行,而且已分散的油滴表面的乳化剂保护膜阻止了油滴重新聚集,从而使乳状 液稳定性增加。这就是乳化剂的乳化作用。离子型乳化剂可以因电离使分散油粒带上相同
电荷,阻止油滴相互靠拢。非离子型乳化剂虽不能电离,但绝大多数都有可与水发生氢键
作用生成水化物的基团或亲水链节。同时农药用非离子乳化剂所生成的界面保护膜,尤其 是与适当的阴离子型如烷基苯磺酸钙盐之类相配合时,形成的混合型乳化剂界面保护膜比 较牢固。因此乳状液比较稳定。农药用的乳化剂大部分是复配型,使用较多的是非离子与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非/阴复配乳化剂。
乳化剂分子结构示意图
3
4
经验表明,单纯用机械能量,如各种搅拌器、均化器、胶体磨等得到的乳状液是一 个很不稳定的体系,一旦静置下来,油和水又明显地分开,它们间的接触面又恢复到最 小程度。这样制得的乳状液很难具实用价值。当乳化剂 加入后,其亲水基朝向水相,亲
油基朝向油相,在界面上定向排列,形成界面保护膜层,降低了界面张力。这不仅使乳化
41
3.3 乳化剂在微乳中的应用
乳化剂达到CMC之后会形成胶束,从而具有增溶性。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将油相增溶于 水中,即O/W型微乳;或者将水增溶与油中,即W/O型微乳。在农药行业中前者更具有价 值。 增溶要求乳化剂的HLB值足够高,或者足够低。比如Span-80和Tween-80. 食品行业中会利用上述司盘、吐温非-非复配,农药制剂中常见报道多为阴非复配。复配 表面活性剂较两单纯表面活性剂乳化效果增加。非离子乳化剂占比高微乳液电导率减小, 不利于形成O/W型微乳液。阴离子乳化剂的加入可以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具有增效 作用。 金属切削液组分可作为参考。 配方筛选方法:三元相图法。经验法简单,但不易筛到微乳液区最大的比例。
H(OCH2CH2O)pO CH CH

2.乳化剂

2.乳化剂

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 R一般为饱和的或不饱和的C12~18的烃基,可以是直链 烃基,也可以是带支链的烃基。
• n是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也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 基的数目。n越大,水溶性就越好。
• n=1~5时,产物能溶于油而不溶于水,常做为制备硫酸 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 n=6~8时,能溶于水,常用作纺织品的洗涤剂和油脂乳 化剂。
• 产品有: • 1)苄泽类(Brij),如Brij-30 和-35分别为不同分子量的聚乙
二醇与月桂醇的缩合物。 • 2)西土马哥(Cetomacrogol)为聚乙二醇与十六醇的缩合物。 • 3)平平加0-20(Perogol O)为15单位聚氧乙烯与油醇的缩合物。 • 4)埃莫尔弗(Emlphor)为一类聚氧乙烯蓖麻油化合物,由20个
羧酸型乳化剂
两性乳化剂 硫酸酯型乳化剂 (自身带酸碱基团) 磷酸酯型乳化剂
磺酸型乳化剂
非离子型乳化剂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有在水中不电离的一OH和醚键 • 一O一,并以它们作为亲水基。高碳脂肪醇、脂肪酸、
高碳脂肪胺、脂肪酰胺等为亲油基。 • 乳化效果与溶液的pH值无关。 • 耐酸 、耐碱、受盐和电解质的影响小,O/W or W/O,可
油酸的HLB=1,油酸钾的HLB=20,十二烷醇硫酸钠 盐的HLB=40作为参考标准(值小亲油;值大亲水)。 因此表面活性剂的HLB总处于1~40之间。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在1~20之间,阳离子和阴离子 HLB为1~40
HLB值及其应用
HLB只能在配制乳液时候,确定所形成的乳液类型,而不 能说明乳化能力的大小。增加乳化剂,乳化能力会增加, 达到某一点,再增加用量也不能增强乳化效果,过量还会 引起不稳定和皮肤刺激。

烷基磷酸酯型抗静电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烷基磷酸酯型抗静电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产 品经纯化后 , 借助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 红
外分析。
但 在少 量水 及一 定 条件 下 , 聚磷 酸酯 或 焦 磷 酸酯 也
可 转化 为单 酯 , 化 学反 应式 为 : 其


3 实 验 结 果 及 讨 论


R 卜 0— 0R — 旦 0 R0 _P一0一 P一0R——
维普资讯
四川化 工
第 l卷 l
2 0 第 4期 0 8年
烷 基 磷 酸 酯型抗 静 电剂合 成 条件 的优 化
程德 军
( 四川理 工学 院材料 与化 学 工程 学院 , 四川 自贡 ,4 00 6 30 )
摘 要
本 文 以脂 肪醇 ( 十二醇 )五氧化 二磷 为原 料 , 直接 酯化 、 正 、 经 水解 制备 烷基磷 酸 酯型 抗静 电剂 。 考 察 了五氧 化二磷 的投 料方式 、 原料 配 比、 反应 加水 量 、 酯化 温 度 、 化 时 间对 产 品色 泽 和 单 、 酯 酯 双 含 量 的影 响 , 确定 了最佳 反应 条件 :O 4 ℃下 强烈 搅 拌 、 批 投料 , 桂 醇和 五氧化 二磷 摩尔 比大致 为 分 月 1 004 , . :. 8酯化 温度 约为 8 ℃, 5 酯化 时间 4 O , 应 加水 量 为 4 5 mI, 述 条 件 下合 成 产 品 中 单 .h反 . 1 上

l l
2 ROH + P 05 + 2 H2 — 0 l- 2 - R0 一 0H 0H O 3 R。H + P 。 — — R 一 。H + R。

最 终产 品 的影 响 , 定 最 佳 反应 条 件 并 分析 烷基 磷 确
酸酯 产品 。

化妆品中烷基(C12~C22)三甲基铵盐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编制说明

化妆品中烷基(C12~C22)三甲基铵盐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编制说明

《化妆品中烷基(C12~C22)三甲基铵盐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目录一、工作简况 (1)1.1 任务来源 (1)1.2 主要工作过程 (1)1.3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等 (1)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2.1 标准编制原则 (1)2.2 标准研制背景 (2)2.3 标准的技术路线和确定依据 (3)2.3.1 主要技术路线 (3)2.3.2 化合物信息 (4)2.3.3 仪器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5)2.3.4 前处理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9)2.4 解决的主要问题 (10)2.5 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和水平对比 (10)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综述结论 (10)3.1 试验分析 (10)3.1.1 方法特异性 (10)3.1.2 线性关系 (14)3.1.3 检出限和定量限 (14)3.1.4 回收率和精密度 (14)3.1.5 精密度 (17)3.1.6 稳定性 (18)3.1.7 实际样品检测情况 (19)3.2 验证分析 (21)3.2.1 测试样品 (21)3.2.2 验证结果 (21)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23)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24)六、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 (24)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24)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4)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24)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4)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24)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4)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9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9]40号)进行制订,项目名称为“化妆品中烷基(C12~C22)三甲基铵盐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项目编号为20194290-T-469,主要起草单位为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计划应完成时间为2021年8月。

单月桂基磷酸酯乳化原理

单月桂基磷酸酯乳化原理

单月桂基磷酸酯乳化原理单月桂基磷酸酯(Monododecyl phosphate ester)是一种常用的乳化剂,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洗涤剂等领域。

单月桂基磷酸酯的乳化原理是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实现的。

让我们了解一下单月桂基磷酸酯的结构。

单月桂基磷酸酯是由月桂醇和磷酸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2H25OPO3。

它的结构中含有一个疏水性的月桂基烷基链和一个亲水性的磷酸根,这使得该物质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单月桂基磷酸酯的作用机制。

在乳化过程中,单月桂基磷酸酯的疏水性月桂基烷基链会与油脂分子的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疏水性的界面。

同时,它的亲水性磷酸根则会与水分子的亲水基团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亲水性的界面。

这两个界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乳化系统。

在乳化过程中,单月桂基磷酸酯的疏水性月桂基烷基链会包裹住油脂分子,使其分散在水相中。

由于油脂分子的疏水性,它们会更倾向于与疏水性界面结合,从而形成小的油脂颗粒。

而单月桂基磷酸酯的亲水性磷酸根则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一个亲水性界面。

这个亲水性界面能够阻止油脂颗粒之间的聚集,从而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单月桂基磷酸酯还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性质。

它可以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油脂颗粒更容易分散在水相中。

同时,它还可以增加油脂颗粒与水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乳液的稳定性。

总结一下,单月桂基磷酸酯的乳化原理是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实现的。

它的疏水性月桂基烷基链与油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疏水性界面;亲水性磷酸根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亲水性界面。

这两个界面之间形成的乳化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散油脂颗粒,并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单月桂基磷酸酯的表面活性性质也有助于乳化过程的实现。

这些特性使得单月桂基磷酸酯成为一种重要的乳化剂,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磷酸酯(硕士论文)

磷酸酯(硕士论文)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工业清洗剂,液体透明洗涤剂和干洗型洗涤剂 及化妆品方面。最近日本专利[10,11]用月桂醇磷酸酯钠盐等制备对皮肤温和的 洗涤剂和洗发香波。经研究证实,用含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助剂配制的 头发护理剂,在一定 pH 条件下不仅有软化和调理头发的功效,而且能防制头 皮发痒[12]。烷氧基化多元醇的磷酸酯和其它复配可制成珠光液体洗涤剂[13]。 含磷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透明胶冻化妆品的溶化剂、护肤膏与护肤液的乳化剂。 专利[14]用双十六烷基磷酸钙复配成性能优良具有抗水、抗油,对皮肤附着力 好的固体化妆品。 §1.3.3 医药和农药工业
物。使用的磷酸化剂对生成的混合物的单双酯比例和最终制成品的功能特性
有很大的影响。
二甲基硅氧烷的一般结构如下:R 也可连在侧链上,
CH3
CH3 CH3
R Si O Si O Si R
n
CH3
CH3 CH3
R = (CH2)2 (CH2CH2O)x [CH2CH(CH3)y] (CH2CH2O)zH
§1.1.4 其他种类磷酸酯 咪唑啉类磷酸酯和含羟基类磷酸酯示两性表面活性剂[5],可由无机磷酸
-6-
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节 磷酸酯的工业生产方法
磷酸单酯和磷酸双酯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异。例如长链烷基醇(例月桂醇) 的磷酸单酯的碱金属盐可溶于水,具有良好的起泡力和清洗力、毒性低,对 皮肤刺激性小,可作为优良的清洁剂,但其双酯的碱金属盐在水中几乎不容 解,没有起泡力,因此这种混合物是不适宜于做高效泡沫清洁剂的。高含量 单烷基磷酸单酯展现出独特的净洗力和低刺激性,特别是和烷基硫酸盐,烷 基磺酸盐相比[21,22] 。对给定的烷基磷酸酯来说,其它重要的性质如水溶性, Krafft 点和起泡力也和单、双酯的相对含量有关,当双酯含量上升时,溶解 力、起泡力、清洁力下降,而 Krafft 点则上升,比较理想的“单烷基”磷酸 酯成分范围是单酯:双酯至少在 80:20 以上,能够实际应用的范围是 70:3, 当比例超过 90:10,其特性并没有什么提高[25]。 §2.1 POCl3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05-23 作者简介:王姗姗(1988-),女,在读研究生,从事磷酸酯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王国平(1972-),男,博士
[4]
一般要控制 DAP 的含量高于 MAP。此外,随着碳链 的增长烷基磷酸酯的乳化能力增强、乳化体系的稳定 性提高,同时发泡能力降低[5]。在乳化剂的应用中, 高碳醇烷基磷酸酯具有乳化能力强、稳定性高以及用 量少等优势,目前国内大多研究是针对十六个碳原子 以下的烷基磷酸酯,而对十八个碳原子以上的烷基磷 酸酯的研究较少[6],二十个碳原子以上的烷基磷酸酯 少有报道,国内市场主要依靠进口,但价格较高,因 此,研究以 C22 醇为原料合成高碳醇烷基磷酸酯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以 P2 O5 做磷酸化试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设备简 单、易操作等优点。以过量的 C22 醇与 P2O5 反应,其 中过量的 C22 醇一方面可以起到分散 P2 O5 的作用、解
五氧化二磷,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正丙醇,广 州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钠,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十 二烷基磺酸钠,广州化学试剂厂;氯化钙,天津大茂 化学试剂厂;氯化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辛癸酸甘油酯,浙江物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EA, 广州化学试剂厂;橄榄油(进口) ;C22 醇(进口) 。 Microbench t12100 ph meter ,上海联曼实业有限 公司;集热式恒温加热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 责任公司;RW 20 型数显电动搅拌,厦门迈凯轮精瑞 科仪有限公司;DHG-9023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高速分散机,德国 IKA。
在 75 ℃~95 ℃增加,DAP 含量先降低后增大,但是 波动幅度不大。
表 2 L9(3 )正交实验结果 Table 2 Result of L9(33) orthogonal experiments No. 1 2 3 4 5 6 7 8 9 A 1 1 1 2 2 2 3 3 3 B 1 2 3 1 2 3 1 2 3 C 1 2 3 2 3 1 3 1 2 w(DAP)w(MAP)w(PA) /% /% /% 28.72 28.03 29.24 25.87 26.99 24.69 22.76 20.53 23.15 24.67 24.83 24.62 22.32 22.41 22.78 20.46 21.31 20.82 0.90 0.81 0.74 0.69 0.63 0.73 0.67 0.67 0.54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做乳化剂一般由单烷基磷酸 酯(MAP)、双烷基磷酸酯(DAP)混合组成,具有良好 的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洗涤、发泡等性能,其 性能接近天然磷酯,易降解,刺激性低于烷基磺酸盐 和烷基硫酸盐[1~3],在日用化工、食品、医药、纺织等 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中双酯具有良好的平滑性和亲 油性,单酯的亲水能力较强、发泡能力强 。由于单、 双酯在性能上的差异性,制得单、双酯比例不同的磷 酸酯可以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在乳化剂的制备过 程中, 为了降低乳化剂的起泡性能, 提高其乳化能力,
1,2 1 2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henyl alcohol Alkyl Phosphate Emulsifier
WANG Shan-shan1,2 , WANG Guo-ping1 , ZHOU Wu-yi2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2.College of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 cience and Techno.9
C22 醇烷基磷酸酯乳化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王姗姗 ,王国平 ,周武艺 (1.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2.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以 C22 醇和 P2O 5 为原料合成一种 C22 醇烷基磷酸酯乳化剂,设计正交实验考察了 C22 醇与 P2O5 的投料摩尔比、酯化温度、 酯化时间对产物中双烷基磷酸酯(DAP ) 、单烷基磷酸酯(MAP)和残余磷酸(PA)组成的影响,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合成条 件为:C22 醇与 P 2O5 的投料摩尔比为 5:1,酯化温度 85 ℃,酯化时间为 6 h。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得到的产物中 DAP 的含 量高于 MAP 的含量,PA 的含量为 0.66%。测试不同 PH 值下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ESI)和乳化活性指数(EAI),结果表明在 pH=6~7 之间乳化效果最佳;以辛癸酸甘油酯(GTCC)和橄榄油为油脂验证产物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的乳化能力强,并且所得的乳 化体系稳定。利用红外光谱和 31P-NMR 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P 2O5 与 C22 醇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 C22 醇烷 基磷酸酯;31P-NMR 结果表明 C22 醇烷基磷酸酯产物中包含 DAP 和 MAP。 关键词:C22 醇;五氧化二磷;酯化;烷基磷酸酯;乳化性 文章篇号:1673-9078(2013)9-2241-2246
3
EAI 2 2.303
A0 N C 10000
注,EAI:乳化活性指数;N:稀释倍数;C:均质前水相产物 的浓度(g/mL);θ:乳化液中油相的体积分数。
注:ESI:乳化稳定指数; A0:均质后迅速稀释的乳化液的吸 2242
图 1 反应机理 Fig.1 The mechanism of reaction
1.3 实验过程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Vol.29, No.9
光值;A10:静置 10 min 后乳化液的吸光值;t:时间。
2241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Vol.29, No.9
决生产中 P2 O5 易聚集结块的问题,另一方面,一定量 的 C22 醇添加在烷基磷酸酯中,可以做助乳化剂提高 乳化剂的乳化能力,还能使乳化体系更加温和轻盈 [7~8] 。本文设计正交实验考察了 C22 醇和 P2 O5 的投料 摩尔比(A)、 酯化温度(B)、 酯化时间(C)对产物中 DAP、 MAP、以及残余磷酸(PA)含量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 合成条件;对最佳条件下的产物进行了乳化性能测试 和结构表征。
Abstract: Alkyl phosphate,an emulsifying agent, was synthesized with behenyl alcohol and phosphoric anhydride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Effects of the molar ratio of behenyl alcohol and phosphoric anhydride, esterification temperature and esterification time on the product composi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optimum molar ratio of behenyl alcohol and phosphoric anhydride, esterification temperature and esterification time were 5:1, 85 ℃, 6 h, respectively.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mass fraction of di-alkyl phosphate (DAP) was higher than mono-alkyl phosphate (MAP), and the residual phosphoric acid (PA) in the product was 0.66%. The results of ESI and EAI of emulsion showed that when pH was 6~7, the emulsifying effect of product was best. The strong capacity and emulsifying stability of product were confirmed by emulsifying test in which oil phase was GTCC and olive oil. The product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through IR and31P-NMR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P and M AP were included in the product. Key words: behenyl alcohol; phosphoric anhydride; esterification; alkyl phosphates; emulsifying properties
准确称量 0.5 g 样品在加热条件下溶于 50 mL 正 丙醇和 12 mL 水中,用 0.1 mol/L 的 NaOH 溶液进行 电位滴定[9~10],滴定过程中记录消耗 NaOH 溶液的体 积 V 和样品溶液的 pH 值,做 pH 与 V 的变化曲线如 图 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设备
注:M1、M2、M3 分别代表 DAP、MAP、PA 的分子量, W 为样品质量,C 为 NaOH 溶液的摩尔浓度。
1.2 实验原理
以 C22 醇与 P2 O5 为原料制备烷基磷酸酯,条件温 和,设备仪器简单,由于 P2 O5 以二聚分子 P4 O10 的形 态存在,每个磷原子与四个氧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 该反应机理复杂,中间产物较多,产物中有单酯、双 酯、残余磷酸以及未反应的醇等,机理如图 1 所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