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结构与表征 高分子复习题 答案
高分子材料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大家一起完善)

高分子材料复习题(仅供参考)目录高分子材料复习题(仅供参考) (1)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在结构与性能上区别。
(2)塑料用加工助剂(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2)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成型加工工艺。
(2)简述橡胶的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
(2)橡胶的加工工艺有哪些? (3)成纤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3)纤维的加工工艺以及后处理的目的和后加工过程。
(3)粘合剂的组成有哪些?要达到良好的胶接,须具备的条件。
(4)胶接工艺。
(4)涂料的组成及作用。
(4)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4)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5)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概念、性能及应用。
(6)对医用高分子材料有何要求。
(7)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7)简单阐述感光性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8)聚合物共混物的基本概念及聚合物组分间不同组合方式。
(8)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概念及性能。
(8)合成复习 (9)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在结构与性能上区别。
以热塑性树脂为基础,其树脂的结构一般为直链型或带有少量支链的线性结构,多数为碳—碳为主链的聚合物。
分子链之间主要以次价力或氢键相吸引而显示一定强度,同时表现出弹性和塑性。
在适当的溶剂中能溶解;在加热状态下能熔化,其间只经历物理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
即所谓的“可溶、可熔”的特性。
起初,一般是分子量不高的预聚物或齐聚物,在适当的溶剂中可以溶解或溶胀;受热也可以熔化。
但是,热固性树脂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在熔化和继续受热过程中,具有反应活性的官能团(基团)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即所谓的“固化反应”。
经过“固化反应”的塑料,由原来的线性结构演变为三维体型(网状)结构。
这时的塑料不能溶于溶剂,受热也不会熔化。
即“不溶、不熔”。
塑料用加工助剂(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塑料用加工助剂为改善塑料的使用性能或加工性能而添加的物质。
主要包括:填料及增强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着色剂、防雾剂。
高分子材料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材料试题及答案《高分子材料》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材料按所起作用分类,可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两种类型。
2、按照聚合物和单体元素组成和结构变化,可将聚合反应分成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两大类。
3、大分子链形态有伸直链、折叠链、螺旋链、无规线团四种基本类型。
4、合成胶粘剂按固化类型可分为化学反应型胶粘剂、热塑性树脂溶液胶粘剂、热熔胶粘剂三种。
5、原子之间或分子之间的系结力称为结合键或价键。
6、高分子聚合物溶剂选择的原则有极性相近、溶解度参数相近、溶剂化原则。
7、液晶高分子材料从应用的角度分为热致型和溶致型两种。
8、制备高聚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方法有插层聚合和插层复合两种。
二、解释下列概念(20分,每小题4分):1、材料化过程:由化学物质或原料转变成适于一定用场的材料,其转变过程称为材料化过程或称为材料工艺过程。
2、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用适当的工艺方法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具有复合效应的多相固体材料称之为复合材料。
3、聚合物混合物界面:聚合物的共混物中存在三种区域结构:两种聚合物各自独立的相和两相之间的界面层,界面层也称为过渡区,在此区域发生两相的粘合和两种聚合物链段之间的相互扩散。
4、共混法则:共混物的性能与构成共混物的组成均质材料的性能有关,一般为其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与均质材料的性能乘积之和。
或是倒数关系。
5、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复合材料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相在一维方向上是纳米尺寸。
所谓纳米尺寸是指1nm~100nm的尺寸范围。
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均质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析出纳米级尺寸增强相和基体相所构成的原位复合材料、纳米级尺寸增强剂的复合材料以及刚性分子增强的分子复合材料等。
三、比较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柔顺性大小,并说明理由(5分,每小题2.5分):1、聚丙烯与聚苯烯聚丙烯>聚苯烯,原因:随着长链上侧基体积的增大,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分子的柔性降低。
材料结构分析试题及答案

材料结构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材料的:A. 化学成分B. 晶体结构C. 表面形貌D. 热处理状态答案:B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主要用于观察材料的:A. 宏观结构B. 微观结构C. 表面形貌D. 宏观形貌答案:B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提供材料的:A. 化学成分分析B. 晶体结构分析C. 表面形貌分析D. 内部结构分析答案:C4. 原子力显微镜(AFM)通常用于研究材料的:A. 宏观形貌B. 微观形貌C. 晶体结构D. 化学成分答案:B5. 利用X射线衍射可以测定材料的:A. 密度B. 弹性模量C. 晶格常数D. 电导率答案:C6. 材料的热分析技术中,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A. 热稳定性B. 热导率C. 热膨胀系数D. 热电效应答案:A7.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的:A. 微观结构B. 宏观结构C. 表面形貌D. 晶体结构答案:B8.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材料的:A. 晶体结构B. 化学成分C. 表面形貌D. 热处理状态答案:B9. 核磁共振(NMR)技术通常用于研究材料的:A. 晶体结构B. 化学成分C. 表面形貌D. 微观结构答案:B10. 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可以确定材料的:A. 晶体结构B. 化学成分C. 表面形貌D. 热处理状态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材料科学中,_________是一种用于分析材料晶体结构的常用技术。
答案:X射线衍射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分辨率通常比_________高。
答案:光学显微镜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成像依赖于电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_________。
答案:二次电子4.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探针与样品表面的_________。
答案:原子间相互作用力5.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可以测量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_________变化。
高分子材料基础复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基础复习题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分子复习一、名词解释1、单体单元:与单体分子的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仅电子结构有所改变的结构单元。
2、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也称重复单元、链节。
3、构型: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4、构象: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由于C-C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空间排布(位置、形态),是物理结构。
5、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称为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6、熔体纺丝:是将聚合物加热熔融,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中冷却固化形成纤维的化学纤维纺丝方法。
7、胶粘剂:它是一种能够把两种同类或不同类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8、生胶:没有加入配合剂且尚未交联的橡胶,一般由线型大分子或带有支链的线型大分子构成,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9、硫化胶:混炼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下,经交联由线型大分子变成三维网状结构而得到的橡胶。
一般不溶于溶剂。
10、应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其几何形状和尺寸所发生的变化称应变或形变,通常以单位长度(面积、体积)所发生的变化来表征。
11、弹性模量:是指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单位应变所需应力的大小。
是材料刚性的一种表征。
12、塑料:塑料是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塑成一定形状并且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
13、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可做功能材料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
14、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用适当的工艺方法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具有复合效应的多相固体材料。
15、缩聚反应:通过单体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团之间的缩合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16、结构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功能高分子材料中,以下哪种材料的导电性能最好?
(答题括号)
8.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仅限于污水处理。()
(答题括号)
9.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速率与其分子量和化学结构无关。()
(答题括号)
10.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恢复行为只能在加热条件下发生。()
(答题括号)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领域。
(答题括号)
14.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高分子的降解速率?
A.环境温度
B.水分含量
C.聚合物的化学结构
D.光照条件
(答题括号)
15.功能高分子材料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
A.生物传感器
B.温度传感器
C.湿度传感器
D.光传感器
(答题括号)
16.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形状记忆高分子?
A.物理交联
B.化学交联
A.自由基聚合
B.阴离子聚合
C.配位聚合
D.活性聚合
(答题括号)
5.关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表征,下列哪项技术最适用于确定分子量?
A.红外光谱
B.核磁共振
C.质谱
D. X射线衍射
(答题括号)
6.以下哪种材料被认为是热塑性高分子?
A.聚酰胺
B.聚乙烯醇
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高分子试题及答案-完成版

高分子试题及答案-完成版一、名词解释高分子材料: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平均官能度: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混缩聚或共缩聚反应中,在达到凝胶点以前的线性缩聚阶段,反应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总数与单体总物质量之比竞聚率: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定义为竞聚率,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双基终止:两个活泼的自由基相互作用失去活性形成稳定分子的过程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多分散性:聚合物是分子链长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其分子量是同系物的平均值,这种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称为分子量的多分散性交替共聚:r1=r2=0。
两种自由基不能与同种单体均聚,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使得共聚物中两单元严格交替共聚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聚合物总量的分子数分子量调节剂:在聚合体系中添加少量链转移常数大的物质来调节分子量,此种链转移剂称为分子量调节剂凝胶点: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附突增,气泡难以上升,出现了凝胶,这时的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配位聚合:是指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某些形式的配位络合物。
随后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Mt)-碳(C)键中增长形成大分子的过程,所以也可称作插入聚合理想共聚:r1=r2=1。
两自由基的自增长和交叉增长概率完全相同,不论单体配比和转化率如何,聚合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完全相同等活性聚合:链引发速率远大于链增长速率、无链终止、无链转移的聚合反应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邻近基团效应: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反应后形成的新基团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试剂的静电作用,均可能影响到邻近基团的转化程度。
此种影响因素称为邻近基团效应二、选择与填空主要考点1、表征乳化剂性能的主要指标(填空)临界胶束浓度CMC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和三相衡点2、共聚物的类别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3、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聚合物结构和反应速率的影响溶剂分子极性增加,离子对结合紧密程度降低,链增长速率提高,大分子结构规整性降低4、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自由基聚合,逐步聚合,阴离子聚合中分子量变化规律分别是什么自由基:不变;逐步聚合:先缓慢增加,增加到一定值时急剧增加;阴离子聚合:线性增加5、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体系,乳液聚合体系的组成及引发剂的选择6、连锁聚合反应的Q值、e值意义及其在共聚反应类型判断中的应用。
高分子基础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A. 单糖B. 氨基酸C. 单体D. 离子答案:C2.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热塑性塑料?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丙烯D. 酚醛树脂答案:D3. 高分子的分子量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100-1000B. 1000-10000C. 10000-100000D. 100000-1000000答案:D4. 下列哪种单体不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A. 乙烯B. 丙烯C. 苯乙烯D. 甲醛答案:D5. 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指什么?A. 高分子从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温度B. 高分子从高弹态转变为粘流态的温度C. 高分子从粘流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D. 高分子从玻璃态转变为粘流态的温度答案:A6. 高分子的熔点(Tm)是指什么?A. 高分子从高弹态转变为粘流态的温度B. 高分子从粘流态转变为高弹态的温度C. 高分子从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温度D. 高分子从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答案:A7. 下列哪种物质是天然高分子?A. 聚苯乙烯B. 聚丙烯C. 纤维素D. 聚氯乙烯答案:C8. 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通常是怎样的?A. 非常均匀B. 相对均匀C. 非常不均匀D. 相对不均匀答案:D9. 下列哪种聚合反应是逐步聚合?A. 自由基聚合B. 缩聚反应C. 离子聚合D. 配位聚合答案:B10. 高分子的力学性能通常受哪些因素影响?A. 分子量B. 分子量分布C. 分子间作用力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高分子的______是指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答案:分子间作用力2. 高分子的______是指高分子链内部的化学结构。
答案:链结构3. 高分子的______是指高分子链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答案:形态结构4. 高分子的______是指高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结构。
答案:聚集态结构5. 高分子的______是指高分子链的分子量大小。
高分子建筑材料习题与解答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名词解释1.合成高分子材料 2.线型结构聚合物3. 体型结构聚合物 4. 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5.缩合反应(缩聚反应) 6. 塑料 7.热塑性塑料8. 热固性塑料 9. 增塑剂 10.固化剂 11. 稳定剂 12. 着色剂 13.填料 14. 玻璃钢(GRP) 15.胶粘剂 16. 粘弹性 17.聚合物老化填空题1.塑料是以为基本成分,再加入适量的、、及等,在一定和下,塑制成型的成材或制品的总称。
2.按照树脂受热时所发生的变化不同,树脂可分为树脂和树脂两类,其中树脂受热时,冷却时,受热时不起化学反应,经多次冷热作用,仍能保持性能不变。
3.热塑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热固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
4. 影响粘结剂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5.塑料窗的主要质量指标项目有、、和等。
6.塑料常用着色剂分料和料两种。
7.用于胶接结构受力部位的胶粘剂以热性树脂为主;用于胶接非受力部位的胶粘剂以热__性树脂为主;变形较大部位的胶粘剂以采用为主。
8.线型聚合物的力学三态是、和等。
9.PVC是指。
10.聚氯乙稀成为建筑上应用最多的塑料,是因为具有低廉的价格、较高的机械性能、优越的耐蚀性以及性。
选择题1.填充料是塑料的重要组成,起着作用。
A. 胶结 B.防老化 C. 增强 D.加工塑性2.聚氯乙烯塑料属于___,具有。
A.加聚物 B. 缩聚物 C. 热塑性 D.热固性3.与无机材料相比,聚合物材料的耐腐蚀性。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4.与无机材料相比,聚合物材料的耐热性___。
A. 很好 B.较好 C. 一般 D.较差5.分子量在___以上的化合物称作高分子化合物。
A. 500 B.1000 C. 5000 D.10000 E.50OO0是非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1.环氧树脂常用胺类作为硬化剂。
()2.塑料的强度不是很高,但其比强度高。
远远超过传统建筑材料。
()3.粘结剂的性质包括黏度、分子量、极性、空间结构和体积收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透明塑料,玻璃,金属箔)——基层用来支撑整个 OLED。 阳极(透明)——阳极在电流流过设备时消除电子(增加电子“空穴”)。 导电层——该层由有机塑料分子构成,这些分子传输由阳极而来的“空穴”。可采用聚苯胺 作为 OLED 的导电聚合物。 发射层——该层由有机塑料分子(不同于导电层)构成,这些分子传输从阴极而来的电子;
4、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阵列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论述OLED显示的优势和亟待解 决的问题。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中文名有机发光显示器)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 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其原理是用 ITO 透明 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
A lg 1 lg I0
b: 吸收t
A Kbc
c: 吸光物质浓度。 K: 吸收系数 c 单位为 g•L-1 时,吸光系数 a (L•g-1•cm-1)。 c 单位为 mol•L-1 时,摩尔吸光系数 ε (L• mol-1•cm-1)。 11、荧光激发谱和发射谱成镜像对应关系的原因。 由于电子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与激发态相似,故通常荧光光谱与它的激发光谱成镜像对称 关系。
单色器:作用:由连续光源中分离出所需要的足够窄波段的光束。 吸收池:石英吸收池:紫外-可见区使用;玻璃吸收池:可见区使用。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在单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有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 四个部分——激发光源、样品池、双单色器系统、检测器 特殊点——有两个单色器,光源与检测器通常成直角 单色器:选择激发光波长的第一单色器和选择发射光(测量)波长的第二单色器 光源:氙灯、高压汞灯、激光器(可见与紫外区)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高分子部分 一、简答题 1、什么是高分子缩聚反应? 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
由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相互缩合聚合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同时会析出 水、氨、醇、氯化氢等小分子物质。
若缩聚反应的单体为一种,反应称为均缩聚反应,产品为均缩聚物;若缩聚反应的单体为 多种,反应称为共缩聚反应,产品为共缩聚物。
各小峰波长递减值与振动能级差有关,各小峰的高度与跃迁几率有关。 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与第一激发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类似;基态上的某振动能级若 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某振动能级的几率较大的话,相反跃迁也如此。
12、对未知物进行结构鉴定的一般步骤。 首先,确定不饱和度,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若分
6、什么是本体异质结? 体异质结(bulk heterojunction),又称本体异质结、混合异质结,指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混合 形成的一种结构,常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异质结通常指两种不同半导体之间的界面,而 体异质结则顾名思义,异质结存在于整个结构的体内。
7、画图说明两个 p 轨道线性组合形成一个π键时的能级和电子云变化。
3、举例说明什么是超分子聚合物及其与传统聚合物的区别。 超分子聚合物和化学键联聚合物的最大区别:成键弱,可逆过程。 把单体结构组元之间由非共价键这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组装而成的分子聚集体称为超分子 聚合物。 之所以将其称为超分子聚合物,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聚集体中的长链或网络结构类似聚合物 结构,另一方面是因为弱分子间作用力赋予这种材料各种软性的类聚合物性能。 如:氢键超分子聚合物(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是指重复单元通过与氢键相关的自组装生成的 稳定超分子聚合物),配合物型超分子聚合物(金属- 超分子聚合物是由金属离子与配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是一类具有多样化几何构造和拓扑结构的新型功能高分子),∏-∏堆 积超分子聚合物(∏-∏堆积又称∏-∏共轭、芳环堆积。当 2 个芳环平行或近似平行排列时, 由于∏电子云相互排斥,相邻芳环平面间距小于芳香环的范德华厚度,这种想象就是∏-∏ 堆积),离子效应超分子聚合物。
8、简述分子的三种运动形式并比较三种运动形式对应的能量大小。 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外,还有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并对应有一定的能级。如图是双原子分子的能级示意图,图 中 和 ’ 表示不同能量的电子能级。 在每一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更小的转动能 级。若用 Ee、Ev、Er 分别表示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即有 Ee>Ev>Er。
9、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别表征分子的那些运动形式信息。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是物质在紫外、可见辐射作用下分子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而
产生的,故又称为电子光谱。由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与转动能级跃迁所需能量远小于分子电 子能级跃迁所需能量,故在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有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跃迁,即电子能 级跃迁产生的紫外、可见光谱中包含有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谱线,也即分子的紫 外、可见光谱是由谱线非常接近甚至重叠的吸收带组成的带状光谱。
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C),则可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Ω= 1 + n4 + (n3 – n1 )/ 2 n4 , n3 ,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 分子中含有双键,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
其次,测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可测定基团,拉曼光谱可测定分子骨架。
跃迁;而到激发三重态属于禁阻跃迁
荧光:10-7~10-9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10-4~10s; 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基态( 荧光多为 S1→ S0 跃迁),发射 波长为荧光,10-7~10-9s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长; 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T1 →S0 跃迁);发光速度很慢: 10-4~100s、磷光的能量比荧光小,电子由 S0 进入 T1 的过程:( S0 → T1 禁阻跃迁) S0→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 T1,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10、什么是 Lambert‐Beer 定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均匀的吸光物质的吸收池(或气体、固体)时,光的一部分
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吸收池表面反射;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 液层厚度 (b)间的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紫外
-可见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吸收光谱是物质在红外辐射作用下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由振动基态向振动激发态)而产 生的,由于同时伴有分子转动能级跃迁,因而红外吸收光谱又称振-转光谱,也是由吸收带 组成的带状光谱。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必须有分子偶极矩的变化。 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分子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到的红外吸收光谱带,称这种分子振动为 红外活性的,反之则称为非红外活性的。
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洪特规则),三重态能级比相应单重态能级低;大多数有机分子 的基态处于单重态;
小结: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的不同 激发单重态分子中没有净电子自旋,因而具有反磁性;激发三重态有 2 个自旋平行电
子,是顺磁性的 激发单重态分子平均寿命短(10-8~10-6s),而激发三重态的长(10-4~10s)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不涉及电子自旋方向的改变而容易发生,属于允许
电子能态称为基态单重态,用符号 S0 表示。 分子吸收辐射后:
S0
电子被激发且不发生自旋方向的改变,ms 为+1/2 和-1/2, s=0,M=1。则该分子所处的电子能 态称为激发单重态,用符号 S 表示。 (S1 S2 S3…)
电子被激发且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ms 为+1/2 和+1/2, s=1,M=3。则该分子所处的电子 能态称为激发三重态,用符号 T 表示。(T1 T2 T3…)
3、比较分子激发三重态和激发单重态的不同,并讨论其在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中的应用。 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复杂,在分子体系中,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级,室温
下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在基态时,含有偶数个电子的分子,电子的 ms 为+1/2 和-1/2, s=0,M=1。则该分子所处的
2、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区别于传统材料有什么特点? 简单地说,复合材料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材料通过复合手段组合 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 复合材料区别于传统材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靠不同的组分材料分散和承载负荷。 (1)特点
①可设计性 ②材料与结构的同一性 ③发挥复合效应的优越性 ④材料性能对复合工艺的依赖性 (2)优点 ①比强度、比模量大 ②耐疲劳性能好 ③阻尼减震性好 ④破损安全性高
二、论述题 1、使用什么光谱手段监测基于氢键的和基于π‐π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形成过程?分 别举例说明可能看到的光谱现象。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非常接近甚至重叠的吸收带组成的带状光谱。
2、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的区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作用:提供辐射能激发被测物质分子,使之产生电子能级跃迁吸收光谱。 连续光源:可见区:钨灯, 碘钨灯;紫外区:氘灯, 氢灯。
发光过程在这一层进行。可采用聚芴作为发射层聚合物。 阴极(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不透明,视 OLED 类型而定)——当设备内有电流流通时,
阴极会将电子注入电路。
OLED 发光的方式类似于 LED,需经历一个称为电磷光的过程。 具体过程如下:
1、OLED 设备的电池或电源会在 OLED 两端施加一个电压。 2、电流从阴极流向阳极,并经过有机层(电流指电子的流动)。 3、阴极向有机分子发射层输出电子。 4、阳极吸收从有机分子传导层传来的电子。(这可以视为阳极向传导层输出空穴,两者效果 相等。 5、 在发射层和传导层的交界处,电子会与空穴结合。 6、电子遇到空穴时,会填充空穴(它会落入缺失电子的原子中的某个能级)。 7、这一过程发生时,电子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 8、OLED 发光。 9、光的颜色取决于发射层有机物分子的类型。生产商会在同一片 OLED 上放置几种有机薄 膜,这样就能构成彩色显示器。 10、光的亮度或强度取决于施加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大,光的亮度就越高。 以典型的三层 OLED 为例,有机 EL 过程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极内侧 的有机功能薄膜层; (2)载流子的迁移:载流子分别从电子传输层(ETL)和空穴传输层(HTL)向发光层(EML) 迁移; (3)载流子的复合: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相遇,相互束缚而形成激子; (4)光子的发 射:激子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1] 具体的讲,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有机层的注入通常被认 为是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有机层的 LUMO(或导带)和 HOMO(或价带)注入的过程。载流 子自电极的注入通常需要跳跃或隧穿一定的电极/有机物界面势垒。该空穴和电子迁移所通 过的势垒的高低则决定了放出光子的频率,即发光的颜色。 5、什么是激子? 一个激发态分子 S*与它的一个基态分子 S 结合形成一个瞬态激发态二聚体(SS)*,被称作激 子或激基缔合物,它比较容易在芳香族溶液体系中形成,S*+S←→(SS)*→S+S+hv 通常激子 的能量低于激发态分子。因此,这种激子去活时发出的荧光具较长的波长。由于吸收光子在 固体中产生的可移动的束缚的电子-空(穴)子对。 在光跃迁过程中,被激发到导带中的电子 和在价带中的空穴由于库仑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束缚态,称为激子。 在半导体中,如果一个电子从满的价带激发到空的导带上去,则在价带内产生一个空穴, 而在导带内产生一个电子,从而形成一个电子-空穴对。空穴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它们之 间的库仑吸引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使它们在空间上束缚在一起,这样形成的复合体称 为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