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温故知新1.地图的三要素是、和。
2.一般的地图上,通常是面对地图,上下,左右。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导学评价一、自学探究辨高度1.甲、乙两点的高度分别是哪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不同?2.海拔:地面上某点高出的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
3.小明看到的高度是,小卓玛看到的高度是评价标准:能够区分并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评价效果:A.理解较好 B.理解模糊二、动画演示记特征1.图中A、B、C、D四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等?2.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吗?3.每条等高线是闭合的还是敞开的?相互交叉吗?4.你发现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等高线特征:同线,高距, 曲线,线稀坡,线密坡,不交可。
评价标准:能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识记等高线的特征。
评价效果:A.理解较好,识记清晰 B.理解一般,识记一般 C.不能理解,识记模糊三、模型展示识山体山中间两山峰之间的中处凸出两边凸出等高线和坡缓的地方线评价标准:能辨别出山体的五种部位,理解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评价效果:A.能辨别出五种山体部位 B.不能区分山脊和山谷 C.不能辨别所有山体部位四、分层设色辨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请在下图中把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填写在图中适当位置。
并观察下面分层设色地形图填写表格。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学以致用: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等。
评价标准:会识别并判读五种地形,了解其基本特征。
评价效果:A.识别较好 B.识别一般 C.识别模糊五、动手绘制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预习呈现)学习目标: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盆地、悬崖、鞍部。
环节预设:前测(5')—导学(5')—读学(10')——研学(10')—展学(15')读学积累留意坐姿和书写啊!学法导引认真读课本25页的图1.37“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理解,并笔记说明部分。
要点点击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山峰山脊山谷示意图等高线图表示方法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渐渐(增大或降低)。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或低)处出凸出。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或低)处出凸出。
说明中部高,四周低中间的三角代表山峰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处能形成河流。
地形盆地(凹地)悬崖(峭壁)鞍部示意图等高线图表示方法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小,四周大。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常用“”表示。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比较低洼的部位说明中部低,四周高悬崖处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相邻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形。
二、学以致用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1、C DE2、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米以上。
3、图中A处位于B处的方向。
4、假如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简洁些。
研学探究小组成员要精诚合作啊!1、对子组核对勾划及填写内容,并就不理解的部分在白板桌上绘制地形图进行争辩。
2、备展(①明确内容——②分工——③预展)展学提升我呈现,我最棒任务一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盆地、悬崖和鞍部任务二学以致用温馨提示:先给同学们指出实物图中各地形部位的位置,再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对应地形部位的位置。
最终重点讲解山地不同地形部位的表示方法及说明。
鞍部1。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1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学习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等高线地形图1、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
3、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在地图上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__;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在地图上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_____。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
5、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山峰:等高线_______,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___;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______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______凸出;陡崖:等高线______。
二、合作探究:1、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A ,B ,D 。
⑵甲地海拔为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米。
⑶甲地在乙地的方向。
⑷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字母处。
2、去年“五一”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王先生登山到甲地,通过GPS卫星定位确定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如图)。
请你帮助王先生判断。
(1)甲地经纬度坐标为,位于____(南、北)半球,____(东、西)半球。
(2)王先生住宿的城镇(如图),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3)乙地海拔高度是米,此图等高距是米。
(4)由甲地前往乙地,行进的方向为。
三、形成提升1、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的地形为( )A.平原B.山地C.盆地D.高原2、甲地比海平面高出1700米,乙地比海平面高出8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700米B.800米C.900米D.2500米3、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的地形为()A.山顶B.山谷C.山脊D.陡崖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A.鞍部B.山脊C.陡崖D.山谷5、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旁写有8848,它是表示()A.珠穆朗玛峰顶高出峰下8848米B.珠穆朗玛峰顶高出青藏高原8848米C.珠穆朗玛峰顶高出海平面的水平距离是8848米D.珠穆朗玛峰顶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8848米四、小结反思五、友情链接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精编1)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看山识山:在山体景观图上,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
2.画山识山:借助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学习内容】预习课本第26页到第28页和听101《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微课。
1.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预习检测】选择题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C.平面示意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A.绘图纸张大小B.地形海拔的高度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B.1532米C.7324D.8380米【课堂探究】1. 观察: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
2. 看书回答:图中的500米、1000米、1500米各表示什么?3. 看书回答: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点?4. 如何把看到的山体的海拔、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缓坡、陡坡、河流等信息转绘到地图上?5. 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山峰等高线特征:1.等高线形状;2.等高线数值中间,四周。
山脊等高线特征: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数值处凸出。
2021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一)自主学习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
2.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在地图上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__;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在地图上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_____。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4.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的地形部位为 (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5.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
6.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登山活动,目标是图中某地区的山峰,计划分四个小组沿图中的①②③④虚线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最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应是 ( )
4.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_______(相等,不相等)。
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通常用____色表示,平原一般____色表示, 山地一般用___色表示.
6.与等高线有关的地图有、、。
7.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和五种。
(二)合作探究
1. 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那么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多少?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是多少?珠穆朗玛峰对于吐鲁番盆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地面起伏情况
4.把课本P28图补充完整。并描述沿直线AB地形的起伏状况。
(三)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当堂检测
1.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的地形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征。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从地形图中推断出地形的实际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地形图判读地形的实际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符号图等。
2.准备教学PPT:包含地形图判读的要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材料: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地形图样品,以便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理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地形图?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教师讲解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基本概念,并指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4——25内容,结合图1.35——图1.37,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并划出来。
1.地面高度的计算(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
(2)会计算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定义(2)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教师可以演示——如用硬币、书籍等物品进行演示或学生自行演示并画出)(3)等高距的计算方法(4)通过等高线判断坡度的陡缓方法(结合)3.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判断。
(P25页)(1)了解景观图中的山体的不同部位(2)结合图1.37中的景观图,对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的形状的不同进行分析(结合P26活动2、3进行)4.等深线简单了解【交流合作探究】1.同桌或小组间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纠错2.学生展示2(4)和3(2)的答案,【教师点拨】(1)对3(2)进行点拨:山峰和盆地的区别、山脊和山谷的区别(2)海拔的单位是米,基准线(课本P24图1.34)(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同线等高、同图等距、曲线环绕(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中不一定全部闭合)、不交不叠(悬崖处除外)(4)山体部位与日常生活的提示(地质灾害、山谷成河等)【检查反馈】1.某地理学习小组对该区域进行研究,其成果正确的是(数据分别为80、120、……)A.甲地比丁地坡度小B.甲地在丁地的东北方向C.乙地与丙地的相对高度约为260米D.丙地地势陡峻,可进行攀岩运动2.站在甲地能看到的地形景观是二、分层设色地形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6~27页,结合图1.43,在课本中画出知识要点)(1)常见的地形类型?(地形类型等高线特征海拔(米)地面起伏状况(【交流合作】同桌或小组间进行交流,纠错三、地形剖面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页,在课本中画出知识要点)1.地形剖面图的定义2.地形剖面图的优势【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教师展示一副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2.完成课本P28图1.44【实战演练】1.等高线是量化表达地表高低起伏的主要工具。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1新人教版(new)

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
看山识山:在山体景观图上,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
2.画山识山:借助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
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学习内容】预习课本第26页到第28页和听101《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微课。
1。
看山识山——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2.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预习检测】选择题1。
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A。
等高线地形图B。
地形剖面图C.平面示意图D。
分层设色地形图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3。
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C。
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D。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A.绘图纸张大小B。
地形海拔的高度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
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A.10380米B.1532米C.7324D.8380米【课堂探究】1。
观察: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2.看书回答:图中的500米、1000米、1500米各表示什么?3。
看书回答: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点?4。
如何把看到的山体的海拔、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缓坡、陡坡、河流等信息转绘到地图上?5。
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山峰等高线特征:1.等高线形状;2.等高线数值中间,四周。
山脊等高线特征: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数值处凸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
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
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
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
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
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
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
绘制
三、学习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
四、学习课时:2课时
五、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引入:世界的地表千姿百态,我们称之为地形。 学习生活中的
地理,引入课
题,明晰概念。
二、基本地形 2.出示一组地形照片。 2.读图,判断景观图中的
地形。
3.归纳:五种基本地形与山地
中的常见地形。讲授:海拔的
概念。
三、等高线 4.承转:完整表达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需用等高线来表示。 5.观察等高线形成的动画。思考: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②两条相邻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抽象过程具体
化,突破难点。
6.归纳:等高线的判读原则: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
同。②两条相邻的等高线间等
高距相同。
7.讲授:相对高度。 8.计算A、B两点的相对高度。 概念应用与计
算。
9.带领学生制作常见等高线地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特点。(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0. 制作常见等高线地形模型,观察等高线特点。 动手实践,观
察。
2
11.小结:常见地形的等高线
的特点。
四、地形剖面图 12.引导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 13.绘制地形剖面图,完成
教科书P28活动。
五、校园实践活动 14.练习:判断工作单上A、B、C图的地形名称。 巩固与应用。
15.带领学生考察校园。 地点一:少年湖 ①这个地点的等高线地图与A、B、C、D中哪张图相似? ②这张图中等值线数值的标注有何特点? ③讲授:等深线。 地点二:初中楼草坪 ①这里是什么地形? ②这个地点的等高线地图与A、B、C、D中哪张图相似? ③判断这里的坡度陡缓。 地点三:荷花池南岸 ①这个地点的等高线地图与A、B、C、D中哪张图相似? ②如果这里的山体足够高,可以开发何种旅游项目? 地点四:东面小山 ①辨认这里的地形部位。与草坪小丘相比,这座山有何特点? ②上山小路修在哪里?在你手中的图中找出小路的位置。 ③辨认小山的山脊和山谷。如果下雨,水往哪里汇?在你手中学案上找出河流的位置,判断河流的流速快慢。 16.思考、回答,完成工作单。 实践活动,复
习、巩固等高
线知识,在实
际情况中应用
等高线知识。
五、板书设计
六、达标检测
读某地等高线地图,回答1—3题。
1.图中山地最高峰的海拔高度是 。
A.800米 B.850米
C.800-900米 D.800-850米
3
2.图中容易发育成河流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3.图中两条虚线相交点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读图,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
坡面线的坡度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③>②
5.计算①和②的相对高度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