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普陀区语文二模作文范文资料

2019届普陀区语文二模作文范文资料

2019届普陀区语文二模作文范文【普陀区“二模”作文题】“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

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论真正的善良 67“善良”似乎在今日的时代中“变了味”,成为了懦弱、愚昧的代名词,甚至是无需出力却对别人怀有良好愿望的借口。

这样的人在网络时代中确实是屡见不鲜的。

躲在屏幕的后面,在键盘上抨击公众人物,以网络暴力为威胁强迫他们捐款的人,正是一群网络时代的“善良的人”——键盘侠。

他们“隐姓埋名”出没于不同评论区间,从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岂非懦弱?只费费手上功夫,打着为灾区人民谋福祉的旗号对公众人物喊“赚了这么多,怎么不捐给灾区?”他们岂不是无须出力?岂非对他人怀着良好愿望?他们善良吗?显然不是,相反,他们简直披着善良的外衣而行使着恶。

我不愿承认他们是善良的,在我心中,善良另有解释。

善良的人,从来不会对别人有怎样高的要求或愿望,他们会自己亲力亲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善。

他们或许如被飞来石快击中的公交司机那样,平日里尽忠职守,因为内心的善,即便在自己危难的情况下也顾念着车上的乘客的安危,稳稳把车停在路边;他们或许如雷锋那样,即使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依然无私地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陌生人。

善,发自内心,映照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是善的执行者,正因为他们,这个社会才能是温暖安全的。

如果如键盘侠那样一味索取,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但社会只会在他们的影响下变得自私冷漠。

善良,从来不会与懦弱愚昧挂钩,内心的善良使得一个人具有内心的力量,而外化于形,则是坚硬的外壳。

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就是这样一个善良而坚硬的人。

在采访过程中,面对其他记者都有些畏惧的伊朗宗教领袖,她大胆问出他对于伊斯兰教妇女的压迫、限制,当对方恼羞成怒,她更是直接将原本用来表示尊重的黑色头巾扔到地上。

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10分) (共2题;共10分)1. (5.0分) (2019高一上·柳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惨象,________;流言,________。

________?(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5.0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混沌初开,人猿相别。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

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受”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 . ④②③⑤①⑥B . ②④③⑤⑥①C . ②④⑤③①⑥D . ④②⑤③⑥①二、阅读(70分) (共5题;共70分)3. (15分)(2016·南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甲骨文中就有马的形象。

据史书记载,商周时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骑马。

贵族死后,作为陪葬的马匹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无不显示出统治者对马的重视。

也正是由于马在古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帝王对良马的喜爱,在客观上促进了“马艺术”发展。

(晨鸟)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晨鸟)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 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按题目要求填空。

(1) 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2)“家住吴门, _____”出自北宋词人 _____的《苏幕遮·燎沉香》。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 _____, _____”。

(4).【答案】(1).(1)结庐在人境(2).(2)久作长安旅(3).周邦彦(3)东船西舫悄无言(5).唯见江心秋月白2.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A.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小王为一本科幻小说写推荐语,把“炙手可热,畅销不衰”作为宣传点。

D.小赵分析月考作文失分原因后,告诫自己不可“生编硬造,贻笑大方”。

【答案】 D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作为,曲艺是,更是的“自律的艺术”,始终。

①方言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②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③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④在雅俗之间游弋A. ①③②④B. ③①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答案】 A二、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杜尚的质疑⑴1917 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⑵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⑶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5题。

(13分)《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①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

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

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①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②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②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

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③。

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④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

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⑤,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⑥;吴王用之,红妹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

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 ]?③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1]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2]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 [3]夫君齿最少,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儒愿学堂”,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

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诶。

[4]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掞藻⑦见奇有如是耶?④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

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注释]①中部袁君:袁宏道,字中郎。

②昕夕:朝暮。

③一行作吏:一旦做了官。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17分)中国式大众时代石勇170多年前,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敏锐地捕捉到,“大众”出现在了历史的地平线上,欧美将进入大众所主导的时代。

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同样是法国人的勒庞发现,大众的理性能力非常值得怀疑。

又过了半个世纪,在1930年代,西班牙哲学家加塞特发现了“大众灾难”的秘密——纳粹德国不过是大众集体非理性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①“大众”这一概念,隐含着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而我们说到以宏大叙事、激昂理想为特征的“大时代”和以个体、群体的小情趣、小偏好为特征的“小时代”,恰恰和“大众”、“现代社会”这两个概念息息相关——它们都是公共领域裂变①的结果。

②从英国工业革命时算起,包括以上的时间片段,无疑都是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命题宏大、高远,其间,伴随着残酷的战争。

在时代议题中,个人和小群体的趣味偏好无容身之地。

西方的现代化历程、中国从1911年到20世纪80年代的历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大时代”,无人可以抗拒。

因为不跟随、参与、介入,个人将找不到意义,将有被抛弃感。

在“大时代”可以找到的自我面前,“小时代”的那种渺小的自我几乎不堪一击。

比如,20世纪30年代,在革命面前,一些具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富家子弟,一些学生,就会感到个人的那些小情调是多么可笑。

革命所对应的“大时代”,使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地迅速埋掉他们过去的自我。

然而按照勒庞、弗洛伊德、加塞特等人的说法,大众身上燃烧着的那些非理性的激情,极容易成为玩宏大叙事、政治修辞的领袖人物改变政治结构的能量。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大众眼中,个人趣味、偏好渺小得不值一提。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题文】根据要求作文。

“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

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善良立足善良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善良是我们心中的褒义词,代表着人性的道德,是人们渴望着他人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愿景的集合。

我们理应以善良立足于这个社会与世界。

然而,现今网络社会阅历对善良一词的含义出现了分歧。

网络上对该词另有“懦弱,愚昧”与“以无需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的释义。

“善良”一词之意改变至此,定有其中的原因。

首先从善良到懦弱与愚昧,我想其中存在的是个体的原因。

当善良成为个体对外界不愿了解的懒惰的粉饰之物,当个体无暇沉静下来思考,而只是一味地做“好好先生”,欲以善良调息一切纷争与争论,这样的善良成了人们加以掩饰自己的“外套”和“口罩”,这样的“善良”还能否作为我们立足的要素,助我们在这其实不够善良的世界注入新的“善良”之力呢?只怕是不能。

此时的善良早已谈不上是“善良”。

以懦弱与愚昧称之似乎更为妥当。

同时,善良的另一网络释义“什么愿望”中透露出来的则是社会层面的功利意味儿。

我想,“以无需出力为条件”为前提的善良含义的提出无法脱离功利意识的侵染。

这样的善良,区别于例如托尔斯泰为解放劳动者,甚至损害自身利益而改革庄园的善良。

区别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唤醒国民艰苦卓绝奋斗拯救国民之魂的善良。

更区别于儒道核心“为往圣先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下百姓能拥有更美丽未来愿景的善良。

带着欲求回报心思的善良无法称之为善良。

切莫让功利心理钻了空子,只将善良当做挡箭牌为自己谋利。

因此,倘若能摈弃个人层面上对“好”“善”的盲从,对懒惰的粉饰,又能脱离出被功利浸没的追求,这时善良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善良”。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现代文一)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现代文一)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现代文一【奉贤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9题。

(17分)评论家的角色①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虽有专业评论家,但没有职业评论家。

职业评论家的养成,有赖于激浊扬清的舆论环境,相对优渥的稿酬回报,实施完善的版权法制,以及不为人情所累的公序良俗。

而国内普遍存在的是“兼职”评论家,主要有三类: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主管的学会和课题评委,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特别的要津序列;三是体制内外的“独立”评论家,有其他“谋生”之道以全身。

至于纯为宣传炒作的吹鼓手和段子手,则不堪评论家之誉。

局面如斯,评论家要拭亮本真的性命颜色,发出坚韧的真理之声,认清守持的身份角色,就显得尤为可贵。

②然而当下,在社会泛娱乐、全民爱表演的大舞台,身处一隅的评论家,如尚能不为秀场所动,恐怕已是难得的操守。

时髦华丽的影视圈,“捧杀”与“棒杀”仍轮番不倦;外热内虚的戏剧圈,为绵续“家业”而彼此加持,其所余留的“捧杀”,也许还算是一种温柔的进步。

实际上,爱“看戏”与爱“演戏”的交会,向来都传统有自。

但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上,无论戏里戏外,这种观演互动所应有的边界理性与高尚格调,始终没有健全起来。

一个尴尬的视盲在于,“经院派”的理论家尽可高蹈于书斋,“经世派”的评论家却必须出入红尘,近察遥观,针砭冷暖。

但如果一个评论者的出场只有“姿态”而没有“态度”,如果他的言说只安逸于贩卖仿制古董的山寨货,或沉溺于拼装舶来术语的二手货,他在文艺群芳谱中能获取什么令人尊重的角色?③评论家的存在感,不在于扮一个在海边数贝壳的渔夫,有太多文秘和娱记可以胜任;评论家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冒险家”,他要在艺术家们筑起的作品群屿中,开辟自己的航路,树立自己的旗杆,绘制自己的地图。

换言之,评论也是创造。

这就意味着,勇于发现、探求真理、秉笔直书,是评论家的天职。

④但是,为什么各种作品盈耳夺目,各种评论也浩如烟海,优秀之作却越发稀见?有人说,国民文化素质不高,艺术创作不理想,文艺批评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9 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20.6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其中阅读部分80 分,写作部分7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 分)(1)人不堪其忧,。

(《论语》)(1 分)(2)“,此心吾与白鸥盟”出自诗人的《登快阁》。

(2 分)(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运用比喻暗示报国无门的句子是“,”。

(2 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 分)(1)小明一心读书,不愿参加课外社会调查活动。

以下选项中适合用以劝说他的是()。

(2 分)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下列选项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汉字字体演变的界限,有时并不是泾渭分明。

在汉字的历史上,大篆和小篆、篆文和隶书都有同时通行的阶段,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者的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我们讲字体的发展,只是通过一种字体的典型形态来分析它们的整体差别,很难。

A.确定字体产生的准确时间B.把握字体演变的整个过程C.区分不同字体的字形变化D.解释各种字体的演变规律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 题(16 分)杜诗何以为“诗史”①杜诗何以为“诗史”?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因为杜诗“善写时事”,具有“实录”的特点。

这一解释对杜诗的理解过于简单。

宋人胡宗愈认为杜诗详陈个体经历、抒发主体情志,而读者却可以从诗人的“一人之诗”了解“一代之史”。

这个看法显然更为注重诗人自我记述和主体表达对“诗史”的意义。

问题是:个人化、主观性的“一人之诗”,何以能呈现公共化、客观性的“一代之史”?②早期的诗论家,在讨论诗人的个体抒情与时代社会的联系时,往往从儒家诗教观“观风知政”的角度来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19.4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1分)(2)“家住吴门,”出自北宋词人的《苏幕遮•燎沉香》。

(2分)(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 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 小王为一本科幻小说写推荐语,把“炙手可热,畅销不衰”作为宣传点。

D. 小赵分析月考作文失分原因后,告诫自己不可“生编硬造,贻笑大方”。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作为,曲艺是,更是的“自律的艺术”,始终。

①方言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②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③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④在雅俗之间游弋A. ①③②④B. 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杜尚的质疑①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②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③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④在这四个要素中,杜尚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手工技艺的结晶,“随便哪一个”都可以,重要的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他信手拈来小便池这样一个“现成物”,把它作为服务于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工具,表现出对艺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思考。

由此,当代很多艺术成为一种“观念艺术”,仅在观念的层面上存在着,甚至产生了“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的慨叹。

⑤然而,在四要素示意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艺术品被置于中心位置,其他三个要素都是通过艺术品关联起来的。

工程师建造工程,商人制作商品,而艺术家所以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创作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

所以,对艺术的美学考察,还必须深入到艺术品中去。

⑥从常识角度说,艺术品是什么好像并不是一个问题,它不就是那些我们称为绘画、雕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或音乐的事物吗?然而杜尚的质疑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为什么我们把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称为艺术品,而很少把家里日用的锅碗瓢盆说成艺术品?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手头的某本小说说成艺术品,而不把报纸上的新闻叫作艺术品?⑦在美学中,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分界在于,前者是专供人审美欣赏而存在的,即康德所说的审美“无功利性”。

与此相对,实用的物品,无论是一把锤子,抑或一件衣服,它们都有具体的实用功能,比如锤子可用于敲击物体,衣服可用于御寒或社交目的。

因此,这些实用物品本质上是功利性的。

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区别,所以,我们总是对艺术品作出“美”或“不美”的判断,而对实用物品则常常作出“有用”或“无用”的判断。

⑧尽管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可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对象时,我们很难加以区分。

比如,有许多物品既是实用对象,也是审美对象,建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紫禁城是供人居住的皇宫,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典范;帕台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城的一个重要祭祀场所,但我们同样可以把它当作西方建筑风格典范和理想艺术品来加以欣赏。

⑨于是,有的美学家修正说,实用物品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品,当它作为艺术品被欣赏者观赏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它的实用功能,而是它的审美特性。

比如希腊古瓷瓶,本来只是用以盛水或酒,然而,当它作为艺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观赏的是其优美的造型、和谐的色彩等等。

如此说来,一件物品是否成为艺术品,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它采取什么态度。

当它经过人们慧眼的发现,被赋予某种审美的意义,在一个特定的欣赏背景中,它便有可能作为艺术品,成为我们的欣赏对象。

⑩从这个角度看,杜尚的《泉》或许是有意要打破日常实用物品和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之间人为的划分,拓宽我们审美欣赏对象的范围,让日常用品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审美静观的对象。

⑪当然,是艺术品和艺术品的高下是两种不同的判断。

杜尚的《泉》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我们观赏的对象,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件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诚如迪基所指出的:“杜尚的‘现成物’作为艺术品价值并不高,但是作为艺术的范例,它们对艺术的理论却极有价值。

”杜尚通过质疑重新界定了艺术,并通过这种方式改变我们看世界的眼光。

3. 第②段中画线的词语“壁垒”在文中指的是。

(2分)4. 分析第③段示意图在文中的作用。

(3分)5. 下列推断与第⑪段文意一致的一项是()。

(3分)A. 艺术品的价值并不等于其艺术价值。

B. 艺术品的形式不能决定其艺术价值。

C. 杜尚成功地提升了艺术理论的地位。

D. 杜尚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审美眼光。

6. 依据本文对“艺术品”的概念界定,分析司马迁的《史记》是否属于艺术品。

(4分)7.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5分)抓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东君①认识鬼金是在青创会上。

甫一见面,便要跟我聊小说。

他读过的外国小说似乎比我还要多,有些书名与人名我都不曾听过。

他对那种名气不大却能够入得心来的作家的喜爱程度恐怕有过于托尔斯泰,正如他对北京某条老巷的喜爱程度超过长安街。

②鬼金通常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一个写作者,一个吊车司机。

在我想象中,现实生活中的鬼金应该是驾着恐龙般的吊车在工地上来回移动,铁臂舒展,不无威武之气。

后来在现代文学馆的园子里听他谈起自己的工作,才知道,那种吊车是悬在车间的半空中的,而他置身其中,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除了吃喝拉撒,很少从上面下来。

每个月他的工作日是22天或24天,每天工作8小时。

有一回,他跟我谈到“四班三运转”这种上班模式时,我听了一脸茫然。

他就作了补充解释:两个班是早7点40分接班,下午3点40分下班,白班上完第二天下午3点40分接班,半夜11点40分下班,这是两个班;之后休息一个白天,第二天半夜11点40分接班,至凌晨7点40分下班,这又是两个班。

每个月“四班三运转”,循例进行,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我问他,那么,你是怎么安排写作时间呢?他只吐出两字:少睡。

③可以说,他的写作时间是从工作时间中挤出来的,坐在禁闭室一般的吊车驾驶室内,如果没事可做,他会偷偷写点诗,或琢磨一些小说片段。

至于看书,在工作时间是严格禁止的,一经发现就以违反劳动纪律论处。

“三班倒”之后,他一回家倒头即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会儿书或写点什么。

事实上,他完全有理由偷个懒,干点别的什么不必动脑子的活儿,但他就是喜欢跟文字打交道,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生理需要”。

④这些年,他有没有可能换个工作?可能性很小,他说,他这20多年来,只有一回因为工厂放假,跑出去做了几个月的记者,后来回到工厂。

他长年待在笼子般的吊车内,就仿佛一只大鸟待在老巢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不甘就此堕落,却又无法远走高飞。

⑤20多年来,他从一个坐在吊车里的小吊车司机,熬成了一个诸事顺其自然而不试图逆袭的老吊车司机。

然而,他的生活还是因为文学而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当吊车司机刘政波坐在吊车里,一个叫鬼金的写作者就会从他那里分离出来,以精神的形态存在着。

记得有一回,有人在文学讨论会上谈到“人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时,鬼金突然来了情绪,他说,他就是试图抓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的那个人。

⑥鬼金大概不相信“灵感”这玩意儿,什么时候有空,他就开始伏案写作。

他之勤奋,时常让我汗颜。

鬼金说,他一旦进入写作,内心就有一种东西在撕扯,生怕自己一松手,那股气就拢不住了。

大概是因为长期写作带来的焦虑,他经常犯胃病;反过来说,随着胃病的加重,一种说不清的焦虑也在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

⑦有一年,他一口气写出了十几部中短篇小说,这在我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我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这么疯狂地写作,不怕脑子写坏掉啊。

没法子啊,鬼金说,我不写就得饿死(因为胃病,他病休,每月仅开1000多块钱工资)。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心头好像被什么带棱角的东西撞了一下。

是的,我现在知道他为什么坐立不安了。

因为他身后一直有一个被我们称为“不名之物”的东西在追赶着他。

他稍作停留,那“不名之物”就会追上来,给他一顿暴打。

于是,他就在房间里逃跑,骑着凳子逃跑,驾着吊车逃跑,提着笔逃跑。

他一直在逃跑。

他的写作就是一次大逃亡。

我曾在电视上见过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同时也是“脚中灵魂”项目发起人达利安•沃尔科夫的双脚,因为过度训练,导致脚骨错位、关节松弛,看起来像一双劳改犯的脚。

如果一个高产作家的灵魂也有脚,那么,它的形状大概也是这样子吧。

⑧鬼金没有跟刘政波好好相处,于是就有了一种我们称之为小说的东西。

那个写小说的鬼金驾驭着文字,超然于吊车司机刘政波之上,由此我们可以相信:一个写作者是可以抓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的。

(有删改)8. 第②段罗列了大量数据,请分析其作用。

(4分)9. 第⑦段画线部分想象精妙,请对此加以赏析。

(4分)10. 第⑧段中的“我们”能否改成“我”?请加以分析。

(3分)11. 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4分)(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8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①。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

蘋:一种多年生水草。

12. 对这首诗所属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酬和诗B. 怀古诗C. 五律诗D. 近体诗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3分)A. 精巧生动B. 质朴平易C. 委婉含蓄D. 典雅庄重14. 王夫之认为,画线部分没有融情入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