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知识点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 1 讲科学入门一、实验和观察1.2.实验观察与记录(1) 实验观察的基本科学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
(2) 观察(3) 常用的观察工具有:刻度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显微镜、停表等。
(4) 记录二、常见的测量对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首先弄清楚其使用的单位、量程、最小刻度和起始刻度线的位置。
1.2. 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 刻度方法: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 100,0 和 100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度。
(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3.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和维护(1)天平构造: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游码、横梁标尺、指针、分度盘、砝码、镊子等。
(2)使用要点:①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0”处;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③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加砝码从大到小;④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
(3)维护方法:①不超量程;②取砝码、移游码用镊子,用完及时放回盒内;③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三、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2.在具体科学探究过程中并不一定六个环节都要具备,不同科学探究情境其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第 2 讲观察生物【知识网络】一、生物的分类及特征3.生物的基本特征自然界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生物能进行感觉、运动、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生长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非生物不能自主地进行上述生命活动。
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界。
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
生物学家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生物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物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能自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对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4)生物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5)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组成所有的物质都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位,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物理性质方面,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在化学性质方面,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物质的状态物质在常温下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分子排列紧密,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的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可以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的分子排列区别较大,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弥散蔓延。
4. 物质的改变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或大小的改变,而物质的组成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产生的过程。
二、空气和氧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1%。
2.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能够支持燃烧,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气体。
在常温下,氧气呈单质存在。
3. 氧气的制取氧气可以经过分离空气的方法得到。
常见的分离空气的方法有液化分馏法、分子筛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
4. 氧气的应用氧气是医用气体,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工业上也常常使用氧气,用于加工金属、熔炼玻璃和焊接等。
5. 氧气的反应氧气参与了很多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就是一种氧气参与的反应。
另外,氧气还可以与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三、水的性质和应用1. 水的性质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它具有透明、无味、无色、无臭、润湿、溶解性强等性质。
2. 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进行着循环,包括海水蒸发成为水蒸气,形成云,最后降落成雨水。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3. 水的应用水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可以用来饮用、洗涤、烹饪、农业灌溉等。
此外,水还可以用于发电、运输等方面。
初中科学必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必考知识点整理在初中科学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经常考核的,它们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考试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初中科学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质量、体积、颜色、硬度、密度等是描述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容易。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包括溶解、融化、沸腾等,而化学变化包括燃烧、酸碱反应等。
4. 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等。
二、生物与生态1.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组成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细胞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营养合成和生长发育,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传播进行繁殖。
3.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进行营养合成和生长发育,通过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行繁殖。
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组成的。
包括生物圈、群落、种群和个体。
三、力与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摩擦力、弹力、重力等。
2.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还可以使物体加速或减速。
3.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常见的压力有气压、液压等。
四、电流、电压和电阻1. 电路基本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的移动;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推动力;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2. 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多个电阻可以串联或并联。
串联时电流相同,电压分别叠加;并联时电压相同,电流分别叠加。
3. 电源和负载:电源提供电流和电压,负载消耗电能。
电源的常见类型有电池、发电机等。
五、人体健康1. 消化系统: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等器官,负责摄取和分解食物,吸收养分。
2. 呼吸系统:人体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肺等器官,负责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初中科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物理学知识点:-力与运动: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特点。
-光学: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平面镜和凸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热学: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力学定律;物体的传热方式和热传导公式。
-声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和音调的变化;声音的反射和共鸣现象。
2.化学知识点:-常见元素和化合物:氧、氢、碳、氮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水、二氧化碳、硫酸等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和族的概念;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性的相关规律。
-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分类;物质的密度、溶解度和熔点的相关规律。
3.生物学知识点:-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及其组成的组织和器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
-生物生长和遗传:生物的生命周期;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的相关概念。
-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4.地理学知识点:-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理坐标和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地球的四个圈层和板块构造。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自然地理特点;气候、地形和水文的影响和分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人口统计和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发展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方式的发展;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交通和通信的作用和影响。
5.天文学知识点:-太阳系和星体运动: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行星、卫星和恒星的特点和分类;行星运动和星体运动的规律和影响。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科学知识点是初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加深对科学的认识。
以下是初中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基本粒子构成,包括原子和分子。
元素是由相同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一些常见的性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物质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3. 能量的形式: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和化学能等。
二、生物学1.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
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物种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基因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并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来实现遗传。
3.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如种类、属、科等。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地球与宇宙1. 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由大气层、地壳、水和陆地等组成。
地理研究地球的结构和各个地区的特点。
2. 天文学:宇宙是包含星体、行星和星系等的广阔空间。
天文学研究宇宙的运动、形成和演化。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地球和宇宙的自然因素引起的灾难,如地震、火山爆发和台风等。
了解自然灾害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四、物理学1. 运动与力:运动与力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力是使物体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包括光的折射、色散和干涉等。
光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3. 电学:电学研究电的产生、传导和应用,涉及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原理。
五、化学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
2. 反应与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速率的计算。
初中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世界的知识体系,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作为初中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下面是对初中科学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指由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形状和颜色等多种性质。
其中,物质的质量是它所具有的惯性和重力作用的表现。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包括溶解、升华、熔化等过程;化学变化指物质参与化学反应而发生的变化。
4. 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物质活动的基础,包括机械能、光能、热能等。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二、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它是使物体产生位移或改变形状的原因。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运动,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方向。
根据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物体可能产生加速度或减速度。
3. 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4.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三、光和光的传播1. 光的来源:光可以来自太阳、灯、火等光源。
光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如空气、水、玻璃等。
2. 光的传播规律: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的规律。
光在遇到透明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3. 反射与折射:反射是光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折射是光通过透明介质的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4. 光的色散与合成: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就是色散现象;而将不同颜色的光合成在一起就可以得到白光。
四、电和电路1. 电荷与静电:电荷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初中科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科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物理学1. 运动学1. 直线运动2. 曲线运动3. 平抛运动4. 自由落体2. 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2. 牛顿三定律3. 弹簧的力和胡克定律4.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5. 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6. 重力7. 物体受力平衡3. 热学1. 热能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2. 温度和热量3. 内能和热容量4. 相变和热力学循环4. 光学1. 光的传播特性2. 光的反射3. 光的折射4. 光的色散5. 镜子和透镜5. 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4.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现象第二章:化学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纯物质和混合物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转化2. 常见物质与化学变化1. 酸碱盐2. 氧化与还原反应3. 钠、铁、铜等常见金属的特性4.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和催化剂2.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式3. 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移动4. 酸碱中和和盐的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2. pH值和酸碱性3. 强酸强碱和弱酸弱碱的特性第三章:生物学1. 动物1.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3. 动物的行为和适应环境2. 植物1.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 光合作用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3.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1. 细胞与生命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4. 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2. 基因和DNA3. 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第四章:地球科学1. 天文学1. 行星和卫星2. 星系和宇宙3. 星座和光谱2. 地球的结构和动力1. 地球的分层结构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时3. 大气和气象学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2. 气象要素和气候类型3. 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4. 地球与环境1. 环境污染和保护2. 水资源和水循环3.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版)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感觉世界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1 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2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3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
(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
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素(CJ293)
3.元素的化合价(CJ301) 1.纯净物和混合物(CJ306) 2.化学式(CJ310) (三)物质的分类(CJ305) 3.物质的分类(CJ315) 4.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CJ318) 1.氧化性和还原性(CJ324)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CJ328)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J331)
②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CJ292) ①指认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CJ295) ②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CJ296) ①认识常见元素的符号(H、O、C、N、S、P、Cl、I、Si、Na、Fe、Cu、Ca、Ag、Al、K),查阅元素符号(CJ298) ②说明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含义(CJ299) ③列举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CJ300) ①查阅元素的化合价(CJ302) ②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CJ303) ③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CJ304) ①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CJ307) ①认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CJ311) ②解释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CJ312) ③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质量比(CJ313) ④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CJ314) ①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CJ316) ②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CJ317) 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CJ319) ②查阅相对原子质量(CJ320) ③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J321) ②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CJ326) ①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CJ329) 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CJ332) ①举例说出缓慢氧化现象(CJ334) ②列举剧烈氧化的现象(CJ335) ③知道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J336) ④描述常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CJ337) ⑤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CJ338) ①知道催化剂的概念(CJ340) ②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CJ341) ①描述质量守恒定律(CJ343) ②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CJ344) ③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现象(CJ345) ①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CJ347) ②正确表述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J348)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CJ349) ①知道磁性概念(CJ434) ②描述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CJ435)
①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CJ004) ②概述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CJ005) ③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CJ006) ①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CJ008) ②通过思考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CJ009) ③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CJ010) ④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CJ011) ①针对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确定相关实验原理,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画出相关装置图(CJ013) ②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进行确认和分类,应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实验(CJ014) ③将变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行为),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CJ015) ④理解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CJ016) ①说明事实具有可辨识的特征和属性(CJ018) ②能使用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进行安全操作(CJ019) ③依据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地观察;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观察;能针对变量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测量策略(CJ020) ④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CJ021) ⑤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CJ022) ①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CJ024) ②区别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CJ025) ③对探究过程和证据获得方式、方法、过程做出合适评价,能说明反常结果和证据的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CJ026) ④对观察和测量的精确性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证据可靠性或获得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的具体改进建议(CJ027) ⑤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CJ028) ①对所提出的问题、研究的内容、观察到的事物作有条理的、科学性的概述(CJ030) ②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公式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CJ031) ③理解表达和交流对科学探究的意义(CJ032) ②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CJ223) ③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CJ224) ①概述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CJ230) ②说明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CJ231) ③说明氧气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CJ232) ①知道单质的概念(CJ263) ②知道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CJ264) ③知道化合物的概念(CJ265) ④区别单质和化合物(CJ266) ⑤认识常见的化合物(CJ267) 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CJ286) ①说出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CJ288) ②说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J289) ①知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CJ291)
1.提出科学问题(CJ003)
2.进行猜想和假设(CJ007)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CJ012)
(一)科学探究(CJ002)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依据(CJ017)
5.检验与评价(CJ023)
6.表达与交流(CJ029)
1.空气的主要成分(CJ221) (三)空气(CJ220) 3.氧气、二氧化碳(CJ229)
4.燃烧和缓慢氧化(CJ333) (一)常见的化学反应(CJ323) 5.催化剂(CJ339) 6.质量守恒定律(CJ342)
7.化学方程式(CJ346)
8.磁场(CJ433)
8.磁场(CJ433)
9.电磁感应现象(CJ443)
10.家庭电路(CJ447)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磁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CJ454)
③能根据磁感线识别磁体的极性(CJ436) ④绘制条形磁铁、蹄性磁铁周围的磁感线(CJ437) ⑤绘制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CJ438) ⑥描述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的分布规律(CJ439) ⑦描述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的分布规律(CJ440) ⑧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CJ441) ⑨概述电磁铁的特点及作用(CJ442) ①描述电磁感应现象(CJ444) ②说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CJ445) ③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CJ446) ①列举常用电器(如电灯、电扇、电热器、电吹风、电饭煲等)(CJ448) ②描述家庭电路的组成(CJ449) ③使用测电笔辨认火线和零线(CJ450) ④举例说出安全用电的常识(CJ451) ⑤说出电能表及熔断器(保险丝)的作用(CJ452) ⑥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CJ453) ①举例说出电磁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CJ455) ②列举电磁学在发展中的典型事例(CJ456) ③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CJ457) ④列举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CJ458) ⑤根据具体要求绘制简单的电磁控制电路(CJ459)
(五)常见的化合物(CJ261)
1.单质和化合物(CJ262)
1. 构成物质的微粒(CJ285)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CJ284) 2.原子的组成(CJ287) 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CJ290)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CJ284) 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CJ290) 1.物质由元素组成(CJ294) 2.元素符号(CJ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