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讲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

高考化学讲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中频)2.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中频)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中频)水的电离1.电离方程式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2H2O H3O++OH-,可简写为H2O OH-+H+。

2.几个重要数据3.外界因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1)温度: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温度降低,抑制水的电离,Kw 减小。

(2)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

(3)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w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2.pH(1)定义式:pH=-lg_c(H+)。

(2)pH与溶液c(H+)的关系①由图示关系知,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②pH一般表示c(H+)<1 mol/L的稀溶液。

(3)pH测定①用pH试纸测定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②pH计测定:可精确测定溶液的pH。

酸碱中和滴定1.实验原理(1)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到达终点。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2无色8.2~10.0粉红色>10.0红色2.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反应和溶液的pH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个酸性和碱性溶液,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自离平衡,即水中既有游离的H+离子又有游离的OH-离子。

3.展示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1.向学生介绍pH的概念和定义,即pH = -log[H+]。

2.解释pH的定义,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解释pH表并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4.进行pH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步骤四:巩固与评价1.组织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布置相关作业。

3.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案二:水的电离与pH的计算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及其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对开水和酸性溶液的观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的差异,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计算1.向学生介绍pH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即pH = -log[H+]。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确定溶液的pH值,并进行计算练习。

3.引导学生思考pH值与酸碱性的关系。

步骤四:应用与巩固1.展示一组常见溶液的pH值,并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酸性、中性或碱性。

2.进行pH计算练习,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和分享学习成果。

步骤五:评价与扩展1.布置相关作业。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3.扩展讨论其他与pH相关的知识,如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之专题-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之专题-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  教案
B、0.1mol・LNH4Cl溶液:c(NH4+) =c(Cl-)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5、草酸是二元中弱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1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D )
【变式2】: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为5.6,C(H2CO3)=1.5×10-5mol/L。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1=4.2×10-7mol/L-1(已知:10-5.60=2.5×10-6)。
(4)取25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小于c(CH3CO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某二原酸(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H2A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强电解。理由是H2A完全电离。
【拓展】:1、请回顾水的电离、影响因素及Kw。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和PH的有关计算规律。
1.H2O⇋H++OH-,加入酸或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加入弱酸强碱或弱碱强酸(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常温下,kw=10-14,100℃时,kw=10-12.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优选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及答案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优选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及答案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优选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及答案专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1、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 溶液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2、喷墨打印机的墨汁的pH为7.5~9.0。

当墨汁喷在纸上时,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

由此可知()。

①墨汁偏碱性②墨汁偏酸性③纸张偏酸性④纸张偏碱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313 K时,水的K W=3.0×10-14,则在313 K时,c(H+)=10-7 mol·L-1的溶液()A.呈酸性B.呈中性C.呈碱性D.无法判断4、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5、以下离子①H+、②Cl-、③Al3+、④K+、⑤SO2-4、⑥OH-、⑦NO-3、⑧NH+4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⑥⑦C.②④⑤⑦D.②④⑥⑧6、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

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

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B.水电离出来的c(H+)=1×10-10 mol·L-1C.c(H+)=c(OH-)+c(SO2-4)D.该温度高于25 ℃7、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汇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专题目标:1.通过对水的电离、离子积、pH定义等重要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的练习,提高认知能力;2.灵活解答水的电离平稳的相关咨询题;3.把握混合溶液pH运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一些有关pH运算的综合咨询题4.培养学习过程中探究、总结的适应。

知识点一:水的电离【例1】〔1〕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柔弱的电离:2NH3NH4++NH2-据此判定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微粒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稳时C(NH3) = C(NH4+) = C(NH2-)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 = C(NH2-)〔2〕完成以下反应方程式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放出气体————————————————————————————②NaNH2溶于水的反应——————————————————————————————————③类似于〝H++OH—=H2O〞的反应————————————————————————————解析:此题要求把握水自偶的实质(水分子电离产生的H+与H2O结合形成H3O+)以及水的电离平稳,并能迁移应用于关于NH3电离的认识:NH3分子电离产生H+和NH2—,H+与NH3结合生成NH4+,液氨电离产生等量的NH2—与NH4+,一定温度下离子浓度乘积为一常数;NH4+类似于H+,NH2—类似于OH—。

具备上述知识后,就可顺利完成解题。

答案:〔1〕C〔2〕①2Na+2NH3=H2↑+2Na NH2②NaNH2+H2O=NaOH+NH3↑或NH2—+H2O=OH—+NH3↑③NH2—+NH4+ =2NH3↑或NH4Cl+NaNH2=2NH3↑+NaCl练习:〔1〕纯硫酸、乙醇中也存在柔弱的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硫酸————————————————————————————————————————————乙醇—————————————————————————————————————————————〔2〕乙醇钠中加水的反应————————————————————————————————————————————乙醇钠和NH4Cl的反应——————————————————————————————————-知识点二:水的离子积【例2】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那么现在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考点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考点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包集高三二轮复习考点23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考点聚焦1.初步掌握测溶液pH的方法。

2.使用滴管,能进行酸碱滴,并能绘制滴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

3.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业生产和研究中的重要用。

知识梳理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⑴水的电离和电离平衡:水是一种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和离子,电离方程式为,简写为:;ΔH<0。

在一温度下,纯水电离生成的c〔H+〕=c〔OH-〕,测得在25°C时,c〔H+〕=c〔OH-〕= 。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

⑵影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这时水中的c 〔H+〕、c〔OH-〕如何变化?②浓度:往水中参加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假设往水中参加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⑶水的离子积:在一温度下,水中或中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用Kw表示,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不同,Kw不同,在25°C时,Kw= = ;当温度升高时,Kw将,比方在100°C时,Kw=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

在常温下,c〔H+〕=0.01mol/L的强酸溶液与c〔OH-〕=0.01mol/L的强碱溶液中,Kw= ,水的电离度= 。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⑴溶液的酸碱性:25°C时:中性溶液c〔H+〕=c〔OH-〕= pH=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值是否于7 (填有关或无关〕,与溶液中c〔H+〕和c 〔OH-〕的有关。

⑵溶液的pH值:①概念:。

②表达式:,3.酸、碱批示剂及溶液pH值的测方法⑴常用指示剂及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甲基橙酚酞石蕊⑵测溶液pH值方法:精确方法:pH计法常用方法:pH试纸法。

不能先用水湿润pH试纸的原因是。

1.水的电离和影响因素⑴水是一个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2〕影电离平衡的因素①酸、碱在纯水中参加酸或碱,均使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此时假设温度不变,KW 不变,c〔H+〕发生改变,pH也随之改变;假设向水中参加酸,那么c 〔H+〕增大,c〔OH-〕变小,pH变小。

2020人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设计专题9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020人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设计专题9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要点诠释】-+。

)c(OH=)c(H)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中,水电离的1(增大,反之减小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水的离子.水的离子积常电离,根据平衡常数定义有1mol 从实验可知,2℃时1 纯水中只2·c(H)=,则:c(HK)·c(OH2-1也为一常数。

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K55.6 mol·L +-O)为一常数,由于电离的水很少,故c(HO)=2-+。

K表示,因此有:Kc(H)·c(OH)=常数,用WW+-mol浓度都是1×10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在K25℃时,水中HL浓-7-1,即·度和OH W14--7--1+-7-+-7。

10==1×101×=)c(OH×)=1×101mol·L×K,所以:=c(H10)·c(OH)c(H W 时应注意:K理解W(1)K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增大,如100℃时,WW12-。

=1×10K W+-。

=c(OH)c(H(2)K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水W水-++;K)c(H=)]×c(OH如酸性溶液中,[c(H+)W水水酸-c(H)=K]碱性溶液中,[c(OH)+c(OH)×W碱水水+-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和(3)水的离子积常数-+。

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OH+--10×=c(H1)×c(OH)KW同而已,并且在稀酸和稀碱溶液中,当温度为25℃时,水的离子积:=溶液溶液14仍为同一常数。

.水的电离3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其电离方程-+-+。

HOOHHOH式为++OH,简写成OH+OH2322.其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7-1。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解析12---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解析12---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0 / 14
弱碱,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平衡 ROHR++OH-向右移动,c(R+)增大,所以cc((MR++))减 小,错误。
2.(2019·盐城调研)常温下,按要求完成关于溶液稀释的问题。 (1)将 1 L 0.1 mol·L-1 的 Ba(OH)2 溶液加水稀释为 2 L,pH=________。 (2)pH=4 的 H2SO4 溶液加水稀释 100 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H+)=________。 (3)体积相同、pH 均为 3 的盐酸和醋酸,加入水稀释至 a mL 和 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 的 pH 均为 5,则 a______(填“>”“<”或“=”)b。 (4)pH=5 的硫酸稀释 10 000 倍后,c(H+)∶c(SO24-)=________。 答案 (1)13 (2)1×10-8 mol·L-1 (3)< (4)200∶1 解析 (1)c(OH-)=1×02.1×2 mol·L-1=0.1 mol·L-1,c(H+)=1×10-13 mol·L-1,故 pH =13。(2)稀释后 c(H+)=10-6 mol·L-1,c(OH-)=10-8 mol·L-1,c(H+)水=c(OH-)=10-8 mol·L-1。(3)若将盐酸和醋酸同等程度地稀释到体积都为 a mL,则盐酸的 c(H+)比醋酸 的 c(H+)小。若要稀释到两溶液的 c(H+)相等,则醋酸应该继续加水稀释,则有 b>a。 (4)pH=5 的 H2SO4 中,c(H+)=10-5 mol·L-1 c(SO24-)=5×10-6 mol·L-1 稀释后:c(H+)≈10-7 mol·L-1、c(SO24-)=5×11040-6 mol·L-1=5×10-10 mol·L-1。
酸性溶液:c(H+)>c(OH- ) 溶液的酸碱性中性溶液:c(H+)=c(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专题目标:1.通过对水的电离、离子积、pH定义等重要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的练习,提高认知能力;2.灵活解答水的电离平衡的相关问题;3.掌握混合溶液pH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一些有关pH计算的综合问题4.培养学习过程中探究、总结的习惯。

知识点一:水的电离【例1】(1)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微粒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 = C(NH4+) = C(NH2-)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 = C(NH2-)(2)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放出气体————————————————————————————②NaNH2溶于水的反应——————————————————————————————————③类似于“H++OH—=H2O”的反应————————————————————————————解析:此题要求掌握水自偶的实质(水分子电离产生的H+与H2O结合形成H3O+)以及水的电离平衡,并能迁移应用于对于NH3电离的认识:NH3分子电离产生H+和NH2—,H+与NH3结合生成NH4+,液氨电离产生等量的NH2—与NH4+,一定温度下离子浓度乘积为一常数;NH4+类似于H+,NH2—类似于OH—。

具备上述知识后,就可顺利完成解题。

答案:(1)C(2)①2Na+2NH3=H2↑+2Na NH2②NaNH2+H2O=NaOH+NH3↑或NH2—+H2O=OH—+NH3↑③NH2—+NH4+ =2NH3↑或NH4Cl+NaNH2=2NH3↑+NaCl练习:(1)纯硫酸、乙醇中也存在微弱的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硫酸————————————————————————————————————————————乙醇—————————————————————————————————————————————(2)乙醇钠中加水的反应————————————————————————————————————————————乙醇钠和NH4Cl的反应——————————————————————————————————-知识点二:水的离子积【例2】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H+与OH-量始终相等,知纯水中C(H+) = C(OH-)。

根据纯水中C(H+) 与C(OH-)可求出此温度下水的Kw的值,由Kw的性质(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若温度不变,稀盐酸中Kw仍为此值,利用此值可求出盐酸中的C(OH-)。

答案:纯水中C(OH-) = C(H+) = 2×10-7 mol/LKw = C(H+)·C(OH-) = 2×10-7×2×10-7 = 4×10-14稀盐酸中C(OH-) = Kw / C(H+) = (4×10-14) / (5×10-6) = 8×10-9 mol/L【例3】 .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存在着溶解平衡,例如:AgCl(s) Ag++Cl—,Ag2CrO4(s) 2Ag++CrO42—,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化合物饱和溶液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用Ksp表示。

已知:Ksp(AgCl)=[Ag+][Cl-]=1.8×10-10Ksp(Ag2CrO4)=[Ag+]2[CrO42-]=1.9×10-12现有0.001摩/升AgNO3溶液滴定0.001摩/升KCl和0.001摩/升的K2CrO4的混和溶液,试通过计算回答:(1)Cl-和CrO42-中哪种先沉淀?(2)当CrO42-以Ag2CrO4形式沉淀时,溶液中的Cl-离子浓度是多少? CrO42-与Cl-能否达到有效的分离?(设当一种离子开始沉淀时,另一种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则认为可以达到有效分离)解析:(1)当溶液中某物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Ksp时,会形成沉淀。

几种离子共同沉淀某种离子时,根据各离子积计算出所需的离子浓度越小越容易沉淀。

(2)由Ag2CrO4沉淀时所需Ag+浓度求出此时溶液中Cl—的浓度可判断是否达到有效分离。

解答:(1)AgCl饱和所需Ag+浓度[Ag+]1=1.8×10-7摩/升Ag2CrO4饱和所需Ag+浓度[Ag+]2=1910000112..⨯-=4.36×10-5摩/升[Ag+]1<[Ag+]2,Cl-先沉淀。

(2)Ag2CrO4开始沉淀时[Cl-]=181043610105..⨯⨯--=4.13×10-6<10-5,所以能有效地分离。

知识点三: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例4】: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A、HClB、NaOHC、NH4ClD、H2SO4解析:由水电离反应式知:此溶液水电离产生的C(H+)=C(OH—) =10-12mol/L,若溶液中的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则此溶液显碱性,是因溶有碱类物质所致,若溶液中的H+不仅为水电离所产生,则此溶液显酸性,为酸性物质电离所致。

NH4Cl不可能电离产生H+。

解答:C下列两题为上题的变式,分析一下变在何处?解题方法、思路与上题是否一样?差异何在?(1)室温下,在纯水中加入某物质后,测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假设常温下碳酸、氢硫酸的第一步电离度为0.1%)()A、通入CO2B、通入H2SC、通入NH3D、加入NaHSO4(2)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3mol/L,,该溶液中溶质可能是()①Al2(SO4)3②NaOH ③NH4Cl ④NaHSO4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例5】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1)将水加热煮沸(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3)向水中通CO2 (4)向水中通NH3 (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6)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7)向水中加NaHSO4固体A、(1)(3)(6)(7)B、(1)(3)(6)C、(5)(7)D、(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请按如下思路完成本题的解:本题涉及到哪些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各自对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影响?结果任何(C(H+)与C(OH—)相对大小)?归纳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解答:D规律小结:酸、碱:抑制水的电离1.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后显酸性的:抑制水的电离。

如:HSO4—(只电离)、H2PO4—(电离强于水解)盐:电离后水解的:促进水的电离电离后显中性、不水解的:无影响2.知识点四:【例6】、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B.[H+]=1×10-7mol·L-1的溶液C.pH=14-pOH 的溶液D.pH=pOH 的溶液(2000年化学试测题)解析:此题要求将教材中定义pH方法迁移应用于表示pOH以及pH与pOH的关系,根据pH的定义方法,可定义pOH= ―lgC(OH―),将室温下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式C(H+)×C(OH—)=10―14两边取负对数,―lgC(H+)―lgC(OH―)=―lg10―14,整理得pH+pOH=14。

应用所得关系式分析可得答案。

解答:D点评:pOH= ―lgC(OH―)、pH+pOH=14两个关系式及其应用均不在教学大纲和考纲范围内,我们不一定要掌握,但将教材中的知识、方法加以迁移应用,进行探究发现是教学大纲和考纲提出的能力要求。

此题作为全国高考化学测试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家认真去领悟,在随后的2001年上海高考题以及2002年全国理科综合高考题中又出现了类似的题目。

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 ()-+OHcHcl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性溶液的AG=0B 酸性溶液的AG<0C 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D 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2001年上海)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 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2002理科综合)知识点五:溶液pH的计算【例7】室温下将n体积pH=10和m体积pH=13两种NaOH溶液混合得pH=12的NaOH 溶液,则n:m=——————————————解析:此题是关于两种不反应的溶液混合后溶液pH值的计算,根据混合前后溶质(NaOH)量守恒,列式求解解答:pH=10 C(H+)=10-10mol/L C(OH—) =10-4mol/LpH=13 C(H+)=10-13mol/L C(OH—) =10-1mol/LpH=12 C(H+)=10-12mol/L C(OH—) =10-2mol/L10-4·n + 10-1·m = (n+m) ×10-2n :m = 100 :11规律:有关混合溶液的pH计算,题设条件可千变万化,正向、逆向思维,数字与字母交替出现,但基本题型只有两种:(1)混合后不反应,(2)混合后反应。

对于溶液的稀释,可将水作为浓度为0的溶液,仍属混合后不反应一类,这一类混合溶液的pH应介于两种溶液的pH之间,因而酸、碱溶液无论加多少水稀释,其最终pH均不可能等于纯水的pH(即常温不可能为7)。

混合溶液pH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即设法求出混合溶液的C(H+),若是溶液显碱性,则必须先求出溶液的C(OH—),然后再换算为C(H+)或按OH—量守恒列式求解。

算一算:此题若按照H+守恒求解,是什么结果?【例8】25ºC,若10体积的某强碱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碱的pH与强酸的pH之间该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由题意知,本题为酸、碱混合后完全中和,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中n(H+)与碱中n(OH-)相等,故有C(H+)酸V酸== C(OH-)碱V碱,由此关系列式可求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