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子时是几点,夜子时和早子时的划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子时,夜里11点~1点,胆经当令,即值班。

子时是一阳出生,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有时晚上八九点开始犯睏,到十一点反而清醒了。

这是因为阳气开始生发起来了。

丑时(夜里1~3点)肝经当令。

左肝右肺肝气是主升的,头疼很多时候是肝阳上亢,是收敛的功能即降出问题了。

左边主生发,所以左肝。

右边主降,肺气主降,所以是右肺。

在道教养生里边,也认为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是最难的一件事。

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

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黄帝内经经脉篇里,就是以肺经开头。

顺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春节在寅月。

夜里3点~5点醒来最不好。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早晨5~7点,人排便是很正常的现象。

早晨天亮了叫天门开,相对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指定是魄门,即肛门。

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

胃经是人体前面一条很重要的经脉,阳明胃经。

痤疮一般长在脸颊和额头上,这是胃经的病,由于胃寒造成的。

通常是喝冷饮的人。

人体有自保功能,拱出热来攻这个寒,攻胃寒形成胃的燥火,更干渴,喝更多的冷饮,恶性循环,燥火显在脸上,形成痤疮。

夏天应喝温水,越喝温水越解渴,越喝凉水越不解渴。

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

脾主运化。

脾和肺同属太阴,都具有分配的功能。

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气血,脾主管把胃腐熟了的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腠理当中。

时辰表

时辰表

古代时辰的划分子时:夜半——子夜,第一个时辰。

(23时—01时)丑时:鸡鸣——荒鸡,第二个时辰。

(01时—03时)寅时:平旦——黎明,早晨,日旦,就是夜与昼交替之际。

第三个时辰。

(03时—05时)卯时:日出——日始,破晓,旭日,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第四个时辰。

(05时—07时)辰时:食时——早食,古人指的是吃早饭的时间。

第五个时辰。

(07时—09时)巳时:隅中——日禺,临近中午的时候。

第六个时辰。

(09时—11时)午时:日中——日正,中午,第七个时辰。

(11时—13时)未时:日昳——日跌,日央,太阳偏西的时候,第八个时辰。

(13时—15时)申时:喃时——日铺,夕食,第九个时辰。

(15时—17时)酉时:日入——日落,傍晚,太阳下山之时。

第十个时辰。

(17时—19时)戌时:黄昏——日夕,日暮,日晚,太阳已经下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

第十一个时辰。

(19时—21时)亥时:人定——定昏,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息休息了。

第十二个时辰。

(21时—23时)简介:子(zǐ)三声、丑(chǒu)三声、寅(yín)二声、卯(mǎo)三声、辰(chén)二声、巳(sì)四声、午(wǔ)三声、未(wèi)四声、申(shēn)一声、酉(yǒu)三声、戌(xū)一声、亥(hài)四声。

编辑本段[解释]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周易中的时辰在论断八字命理时,往往有时不太准确,多半是因时辰有误所致。

在我们生活中,全国都是统一使用北京标准时间。

我国南北区域时差不算太大,而东西区域相差较大,而论命时就要严格按照出生地时间为太极点论断。

时间差求法:北京时间,准确地说是指在东经120度所在地区的当地时间,由于北京大约在东经117度左右,故此北京时间12:12才是标准的北京当地时间的12点正。

而或东或西的不同地区就要根据当地所在区域内的东经度数推算。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360度),需24小时,每4分钟1度(1度距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原则)。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映,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1、院试有称郡试、道试。

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

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

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 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

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 贡士”(或“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会魁”)4、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白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

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古代时辰的叫法

古代时辰的叫法

古代各个时间点的叫法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24时辰对照表

古代24时辰对照表

古代24时辰对照表以下是古代24时辰对照表:1.子时(23:00-01:00):半夜11点至凌晨1点之间,为母时的前一段,也是黑夜中最晚的时刻,道家称之为“太极开始”,儒家称之为“龙腾”。

2.丑时(01:00-03:00):丑时是24时的第二段,此时正值凌晨1点至3点之间,为平夜部分,俗语有“爆竹声,丑时满城”。

3.寅时(03:00-05:00):寅时是24时的第三段,此时正值凌晨3点至5点之间,为清晨部分,俗语有“八点钟,人活动,寅时入梦乡”。

4.卯时(05:00-07:00):卯时是24时的第四段,此时正值凌晨5点至7点之间,被称为“一天之中最清静的时辰”,俗语有“中午匆匆,卯时尚睡”。

5.辰时(07:00-09:00):辰时是24时的第五段,此时正值清晨7点至9点之间,是一天之中最开始的部分,俗语有“江上见桃花开,辰时昼短夜长”。

6.巳时(09:00-11:00):巳时是24时的第六段,此时正值上午9点至11点之间,道家称之为“胎生之时”,儒家称之为“伏时”,俗语有“鸡鸣喔喔叫,巳时状元中”。

7.午时(11:00-13:00):午时是24时的第七段,此时正值中午11点至1点之间,俗语有“太阳最高处,午时最热也”。

8.未时(13:00-15:00):未时是24时的第八段,此时正值下午1点至3点之间,俗语有“下午炎炎,未时人懒”。

9.申时(15:00-17:00):申时是24时的第九段,此时正值下午3点至5点之间,道家称之为“燥气起处”,儒家称之为“消融之时”,俗语有“夕阳余晖,申时人归”。

10.酉时(17:00-19:00):酉时是24时的第十段,此时正值傍晚5点至7点之间,是夜晚到来之前的最后一段,俗语有“酉时雁叫声,夜色将暗笼”。

11.戌时(19:00-21:00):戌时是24时的第十一段,此时正值晚上7点至9点之间,俗语有“夜深人静时,戌时月当头”。

12.亥时(21:00-23:00):亥时是24时的第十二段,此时正值晚上9点至11点之间,为母时的最后一段,也是黑夜中最早的时刻,俗语有“婴孩娇黄,亥时到床”。

关于早晚子时的争议

关于早晚子时的争议

关于早晚子时的争议凡是在晚上23点后出生者,其生日干支都算明天,这是眼下命理界多数人遵循的原则。

但也有很多命理师认为这是错误的,日柱应该从0点之后才能转换,即23点至0点之前为夜子时,要使用昨天的日柱,0点后至凌晨1点为早子时,要使用今天的日柱。

面对两种不同的子时(日柱)划分方法,我们到底要怎样取舍才正确呢?让我们先分析下各种历法中年月日时的交接方式,看看能否理清一些头绪吧。

年份的交接公历:以每年的元旦(一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起算新年,一年共12月,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农历:以每年的春节(正月初一日零时零分零秒)起算新年,正常年份有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十九年中有七闰)。

干支纪历:以交立春节(太阳到达黄经315°)的时候起算作新的一年,一年固定12个月。

年份的天干地支可从万年历查出,从甲子到癸亥年,60组干支为一周期(元),不断循环地使用。

月份的交接公历:每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起算新的一月(有大小月之分)。

农历:每月初一日零时零分零秒起算新的一月(月分大小,以无月为朔、满月为望。

)干支纪历:依太阳与黄经所处的不同位置(十二节)划分为12个月,以十二地支相配,具体的交接时间并不固定。

月份的天干是从年干上推算得来的,60组干支配60个月份,正好轮完5个年份。

立春节(太阳到达黄经315°)后交寅月惊蛰节(太阳到达黄经345°)后交卯月清明节(太阳到达黄经15°)后交辰月立夏节(太阳到达黄经45°)后交巳月芒种节(太阳到达黄经75°)后交午月小暑节(太阳到达黄经105°)后交未月立秋节(太阳到达黄经135°)后交申月白露节(太阳到达黄经165°)后交酉月寒露节(太阳到达黄经195°)后交戌月立冬节(太阳到达黄经225°)后交亥月大雪节(太阳到达黄经255°)后交子月小寒节(太阳到达黄经285°)后交丑月日的交接公历:每日零时零分零秒起算新的一天,一天24小时。

论子时命

论子时命

论子时命石绍艺古人说:“神仙难断子时命。

”这是说,子时这个时辰,是很难确定的,传统命理是夜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从十一点至一点为第二天,用第二天的天干起子时。

盲派的命理,同样是夜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但是要分早子时和晚子时。

这是说明一日之内,这个子时要分为两个子时:夜十二点半至一点为早子时,夜十一点至十二半以前则为晚子时,以夜十二点半为界,这样就有了早子时和晚子时。

一夜分二日,子时分二子时。

举例男命生于1991年3月17日,11点50分,未过十二点半,应属于晚子时,用传统的方法,应按第二天的天干起子时,二种方法排八字。

一,未过十二点半,为晚子时,用当天的天干排八字起子时。

日主辛未,戊子时。

辛,壬,辛,戊,未,辰,未,子,二,按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用第二天的天干排八字起子时,日主壬申,庚子时。

辛,壬,壬,庚,未,辰,申,子,三,两个八字大运是相同的:8-18辛卯,28庚寅,38己丑,按笫一个八字断,兄弟二人老二,大专文化,2014年,吃官司,此年甲午,午与妻宫未合,有女朋友。

2016年,流年丙申,丙申与大运庚天克地冲,此年妻子分手啦,此命应三十三岁后结婚。

按第二个八字,传统命理,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用第二天的天干排八字,日主壬申,庚子吋,妻宫申与流年午不合,没有女朋友婚姻关系,不会吃官司。

辛未日主,大运庚寅,庚是辛金的劫财羊刃,2014年流年甲午,庚金克甲木,为劫财夺财,为非法得财,所以2014年,为财上事吃官司。

如果壬申日生人,庚呈壬水的印星,不是劫财夺财,不会在财上,吃官司,这个八字,以辛末日戊子时,为晚子时为准。

诀曰:一夜分两日,一日有二子,早甲子,晚甲子,因为都在一天里,愚人不知其中妙,错把两子作一子,这是神仙真妙诀,说与先生听子细。

二零一八年九月。

关于“晚子时”和“早子时”的说法

关于“晚子时”和“早子时”的说法

关于“晚⼦时”和“早⼦时”的说法
⼀天有12个时⾠,每个时⾠有2个⼩时。

⼦时是⼀天的开始,⼦时是指23点到次⽇1点。

所谓“晚⼦时”(有⼈也叫夜⼦时),是指晚上23点到零点;所谓“早⼦时”是指零点到次⽇1点。

这就是命理界“早⼦时”和“晚⼦时”的说法,也是学术争论的问题,长久以来,未有定论。

学术界有两种主张。

河池专属福利!您已经浏览28分钟!获得1个阅读红包!
⼴告
第⼀种主张是:夜⾥零点才是两天的分界线,分为晚⼦时和早⼦时。

凡是晚⼦时出⽣的⼈,排第⼀种主张是:
⼋字时,其⽇柱仍⽤当⽇的⼲⽀,⽽时柱要⽤次⽇⼦时的⼲⽀;凡是早⼦时出⽣的⼈,排⼋字时,其⽇柱要⽤次⽇的⼲⽀,时柱也⽤次⽇的⼲⽀。

换句话说,晚⼦时出⽣的⼈,⽇柱使⽤前⼀天的⼲⽀,早⼦时出⽣的⼈,⽇柱⽤第⼆天的⼲⽀,时柱都使⽤第⼆天的⼲⽀。

⽀持这种主张的⼈认为,古⼈特意选择⽼⿏来代表⼦时,就是要表达⼦时分两段的观点。

因为⽼⿏前⾯的脚趾为四个,后⾯的脚趾为五个,前阴后阳。

再次强调,在学术界,⼦时是否分两段,⼀直有争议,请注意。

第⼆种主张是:23点是两天的分界线,⼀过23点就已经是第⼆天了,⽇柱应当使⽤第⼆天的⼲⽀。

以上两种主张,孰对孰错,难下定论。

我曾经赞同过第⼀种主张,就是⼦时分两段,但是,在论命的实践中发现,还是第⼆种主张的准确率⾼。

(阅读更多有趣有⽤的内容,请长按复制微信号 17051017196,添加到联系⼈。

引吉起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子时是几点,夜子时和早子时的划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时辰是我们统一的纪时方法,一个时辰分为两个小时,再细分下来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小时了。

子时中也有分早子时和夜子时,两者有什么区别?又是怎么划分的?早子时是在什么时间段?本期的时辰对照表带你去了解。

还想要了解》》晚上子时属于哪一天
子时是指晚上的11时至12时。

以当日的11时为夜子时,以12时以后称为早子时。

早子时与夜子时应分为两个日子。

八字算命学中早子时与晚子时的区分如果你刚好出生与子时,那么你是否知道自己究竟是早子时还是晚子时?很多人说「子时」分为「早子时」与「晚子时」(夜子时),但什么是「早子、晚子」呢?对生辰八字命盘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先做几个名词解释:一、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一天分为12个时间区段。

以「子」时为一天的开头,而且一个时辰换算成现代的时制,刚好是两个小时。

二、什么是「子」时就像西洋时制的0点是一天的开头,在中国古代,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以现在的时制来说,子时就是每天的23点到隔日1点之间。

三、什么是「早子」与「晚子」所谓的早子时,就是讲23点到24点之间;晚子时就是0点到1点之间。

为什么会有早子与晚子的分别呢?为什么其他时辰不分「早、晚」?有些周易算命师说:在「早子时」出生的人,其八字的「日」应该是算当日,而在「晚子时」出生的人才是属于隔日的日。

其实,这是后来的周易算命师因为处于西方的24小时制环境中而忘了「命理是创于古代,但古代并没有24小时制,只有12时辰制」的一种迷失。

也就是说,其实这是对「现代时制」与「古代时制」「时差」的不了解所创出来的一种自圆其说的说法。

如果我们以农历来说,农历的10月5日23点,也可以说是农历的10月6日子时,但绝对不能说是10月5日的子时,因为这样的话,反而差了12个时辰喔!因此,如同上方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