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份院感科工作动态
感染科2014年上半年总结

2014年上半年感染科工作总结2014年上半年的时间在我们匆忙的脚步中悄然过去,感染性疾病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关心、支持、重视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护理安全。
并且精细护理文化建设工作,在科室内营造了和谐氛围,逐条逐项抓好各项工作,有效地促进感染性疾病科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护理质量稳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科共接待新入院患者215人次,其中病重6人次,慢性乙肝患者21人次,呼吸道疾病46人次,消化道疾病38人次。
现将感染性疾病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护理安全1加强、规范、细化安全标识和提示管理1)、小心地滑、输液大卡提示禁止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消毒液提醒勿食、床尾提示摇杆归位、留置针注意事项等,上半年我科未发生患者跌倒事件 2)、对静滴血制品等悬挂特殊用药提示牌,以便更好的观察病情变化3)、过敏者,用红笔注明过敏药物名称,悬挂在床头重点提示上4)、特殊人群悬挂防坠床、防跌倒等标识5)、对特殊时间段输液及未服口服药提醒。
上半年我科跌倒坠床评估率100%,发生0例;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用错药物发生0例;非计划拔管发生0例;输血错误发生0例,发生四级不良事件1例,未对病人造成任何损害。
2 加强各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1)、加强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风险管2)、加强重点患者的管理:如危重、特殊感染、隔离患者3)、加强护士的管理:对科室护士加强进行感染性疾病科专科疾病的培训4)、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了在有危重病人抢救时人员充沛。
5)、加强重点物品的管理:库房、医疗用品、药品、仪器设备、空气消毒机,入库物品严格把关、定期清理,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有明确登记。
6)急救物品管理:科室急救物品做到“五定“,保证抢救仪器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急救药品全部符合标准。
7)消毒隔离:专人负责监控,定期采样培养,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按计划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
包括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今年1~10月份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21%,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达98%,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达100%.于11月份开展了一次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二)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开展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目标性监测,为高风险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输血前五项检测,并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配备了合格的防护用品,有效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全年无暴露后感染发生。
(三)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管理
加强了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及血透室的管理,严格按要求每月进行督查、反馈,努力使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规范了外来器械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
(四)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10月份共组织院内培训(包括岗前培训)7次,参加人数达六百多人次,内容包括传染病(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规范、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院感染诊断与报告、消毒隔离等,培训考核合格率达100%。
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院感重点科室成员参加国家及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知识培训班20余人次,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医院及科室的院感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五)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1。
2014年院感科工作总结

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院医务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下,一年来无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发生,现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通过监测能够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感染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2.深入科室对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用品使用、消毒隔离技术、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手卫生等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加强了无菌器械的管理,各科室的无菌器械基本符合要求,器械清洗保养高压消毒按照市卫生局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指导要求,消毒是合格的。
4.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5.加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管理,减少经验用药、用药次数、重复用药,尽量减少患者的抗生素用药时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二、进行医院感染的全面监测,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1.强化医院感染的综合性监测,坚持下科室检测住院病人,发现感染或有漏报现象,及时反馈回科室。
分析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查找感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
对全院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每月进行监测合格率为100%。
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了监测,合格率为96%。
对不合格紫外线灯管通知科室及时更换。
2.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包括手部卫生、预防标准、着装防护等),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三、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不定期开展院感方面知识培训如:医疗废物管理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及手卫生知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知识培训。
对我院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防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手卫生知识等。
2014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1]
![2014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51ace764af1ffc4ffe47aca1.png)
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14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各科室的大力协助、支持和配合下,修订并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的监测、分析和反馈,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药械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重点工作是加强手卫生宣传,耐药菌的管理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医院感染专项检查,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实行重点督查,不断加大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加大职业暴露的管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其具体工作汇报如下:一、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1、重新修订调整《门古寺镇中心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医院感染相关问题,医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总务科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关职责,相互协作,做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院重视。
2、落实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要求,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等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二、修订完善重点监控科室和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多次专项检查全院临床科室,重点检查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产科、检验科、治疗室、换药室等,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提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加强耐药菌的管理,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完善多重耐药菌的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定期向临床提供耐药菌趋势报告,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并落实制度。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多部门的协作,特别是加强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的联合管理,调动医生控制细菌耐药的积极性,有效执行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督促药房完成耐药菌的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适宜性。
2014年1-3月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

成武县人民医院2014年1-3月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2014年1-3月份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共监测住院病例9015例,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4人,感染例次24例次,科室上报24例,漏报0,院内感染率0.26%,漏报率0。
院内感染率位于前五位科室见下图。
3、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感染,其次是切口感染、泌尿道、上呼吸道感染等。
见下表。
1-3月份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4、病原菌培养结果。
4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有33例进行了微生物送检,送检率为82.5%。
标本来自痰液、尿液、血液、引流液等。
检出的微生物分别是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二、资料分析2013年7-9月份全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共40例,年龄最大者93岁,最小者11岁;住院时间最长51天,最短7天。
大多数病人存在侵袭性操作,并且侵袭性操作次数越多,病人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高。
感染部位分布:下呼吸道感染14例,占35%;手术切口感染12例,占30%;泌尿道感染6例,占15%;上呼吸道感染5例,占12.5%。
40例医院感染病例送检微生物培养33例,微生物检测结果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是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
本季度手术切口感染较前明显增多,12例手术切口感染分别是外一科6例,占50%,均是Ⅲ类切口。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要求凡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者尽可能送检微生物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2、严格掌握侵袭性操作的指征,每天评估拔管指征,尽量减少留置时间。
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对于手术患者要严格执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规范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4、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院感办下一步尤其要加强外科洗手、手消毒的督导检查。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简讯

2014年3月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简讯
一、3月份院感科完成的主要工作
1、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
在对全院526份住院病人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全院的医院感染率为0,无漏报现象,漏报率为0.并对产科3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和妇科21例手术病人进行了目标性监测,无切口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2、本月上报乙类传染病6例,其中隐性梅毒2例、乙肝大三阳3例、丙型肝炎1例。
3、本月全院各科室共消毒物品2316件,其中手术室消毒物品1010件,妇科消毒物品322件,儿科消毒物品289件,儿保中心消毒物品33件,门诊消毒物品190件,产科472件。
4、科室无菌物品管理:储存、摆放均规范,无菌包干燥,抽查无菌包、无菌器械包10份,包内指示剂深于标准色;器械、物品灭菌合格率为100%。
5、对各科室监控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二、环查中存在的问题
1、无菌物品的管理:有的科室无菌包布欠干净,包布有破损,更换不及时。
有的科室一次性物品带包装盒入治疗室。
2、消毒隔离:
门诊小手术室:空气消毒不及时。
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未戴帽子、口罩。
3、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
三、整改措施
1、监控员加强平时工作的督查,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加强无菌物品(含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四、下段工作安排
1、院感知识培训,新进人员岗前培训。
2、加强督促力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院感染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科上半年工作小结半年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及指导下,根据今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计划,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及反馈,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出院病例,感染管理科进行不定期抽查,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5例。
二、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病区桌面、消毒液定期进行监测并抽查,对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采取使用一次性,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三、加强手卫生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各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及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提问,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真正切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疾病之途径。
四、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对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定期督查,加强无菌观念意识,提高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半年来无医院感染暴发。
五、开展目标性监测在外科开展I类切口(疝气)的目标性监测,每月汇总分析,无切口感染发生。
开展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感染1例,千日感染率为0.16%0.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严格交接,各坏节登记、交接、签名明确,各科室均有体重称,每科交接时称重、登记,医疗垃圾专管人管理,各个环节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追查责任,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对垃圾暂贮地进行检查,保证了医用垃圾不流失。
七、加强对全院灭菌剂及消毒剂的监测感染管理科每季对灭菌剂、消毒剂采样监测,合格率在100%八、上半年进行了全院的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院感知识培训一次,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议一次,圆满的完成了上半年的院感任务。
医院感染管理科2014年6月10日。
2014年度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相杰斌2014年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医院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各项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院内感染防控质量,全年医院感染发病率0.29%,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抗生素使用比率明显下降,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确保了医疗安全。
全年未发生感染暴发事件,感染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一、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1、根据我院规模的扩大,实际发展的需求,重新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机构,更新了三级网络组织,对各科室院内感染监控小组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强化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明确监控人员院内感染工作职责,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落实。
2、明确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4次,讨论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内容,审议修定规章制度和重点部门医院感染操作规程(SOP),指导全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及时有效的解决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3、以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在原有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并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并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议后制定成册,下发全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4、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如洗手流程、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流程,以及各种诊疗操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医务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
5、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科室的增多、床位的增加、人员的变动,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监测、调查、报告与控制制度,工作流程、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再次进行了修订、完善,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议后制定成册,并以医院文件形式下发全院各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州市医院
2014年3月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动态
一、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情况
1、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监测
利用院感监测信息系统筛查糖尿病易感病例,本月共筛查糖尿病易感病例23例,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者。
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1)利用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异常病例。
(2)通过全院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以及院感综合监测网,监测医院感染漏报病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迹象。
本月医院感染人数22例,感染率1.1%,感染率较高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病房;其次是内二科、外一科。
院感专职监测护士利用院感监测信息系统随时监测疑似感染病例,提醒主管医师及时上报院感病例,本月无漏报病例。
(3)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本月上呼吸道感染位居首位,占45.5%;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占32%。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认真执行各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定期对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眼科使用的消毒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灭菌合格率100%。
4、目标性监测工作情况
(1)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及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
监测统计本月的出院病例,共计出院人数2019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者1022人,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1%。
应用抗菌药物前标本送检率为20%;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前标本送检率为21%,本月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者1例,送检率100%。
(2)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
本月全院共完成手术319例,Ⅰ类切口手术75例;手术切口感染率
为0.3%;Ⅰ类切口感染率为1.3%。
(3)新生儿室目标性监测,本月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新生儿日感染发病率为零。
(4)血透析病人医院感染率为0。
(5)ICU目标性监测工作情况
ICU住院患者感染发病率6.2%;患者千住院日感染发病率1.8‰;尿道插管使用率59%,泌尿道感染发病率6.2‰;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25%,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呼吸机使用率1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64.5‰。
(6)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
本月临床科室共送检微生物标本347份,阳性标本数71份,阳性率为20%;包括革兰氏阳性菌6株,革兰氏阴性菌65株。
排序前五位的细菌是肺克、大肠、铜绿、白念、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月检出多重耐药菌7株,排序为肺克、大肠杆菌、金葡。
本月医院感染病例为22例,感染病例送检标本9份,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为41%。
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情况
1、手卫生的管理
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了现场抽签考试,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对各临床科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进行了现场监测,大部分人员的手卫生合格。
从各临床科室领取手卫生用品的消耗量分析,有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仍然较低,希望科室护士长提高认识,满足使用需求,督促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2、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比较规范,科室内分类存放、认真交接,及时运送。
暂存点工作人员与保洁员严格交接,准确称重,记录。
个别科室交接记录登记不全,交接记录不及时或记录超前。
本月共产生医疗废物2020公斤,床位日产生量为1公斤。
三、培训、考试及其它工作情况
1、3月4日下午,对全体保洁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共有36人参加。
同时签订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书。
发放了体检表格,为每一位保洁员进行了健康体检。
四、本月存在问题: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个别医师的感染病例报告超时,在监测护士的提醒下能够上报。
2、抗菌药使用管理工作:本月份虽然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合格,但是有的科室在使用抗菌药前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不及时,送检率未达标。
3、个别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措施执行、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按照规定执行,以至于造成医院感染率比较高。
4、手卫生依从性普遍较低,个别科室负责人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手卫生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高。
五、持续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时检查指导,今后对于漏报率超标的科室进行扣分处罚。
2、加强临床医师的培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对于不达标的科室按规定处罚。
3、对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措施的执行和落实,院感科继续加大检查、指导的力度,真正沉到科室现场考核、指导工作。
4、提高手卫生意识,从科室管理人员开始。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〇一四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