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自然原因人类的破坏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000年中决口壹五00多次改道26次…… 数据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开垦放牧森林草原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一、聚焦“摇篮”1、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一提到摇篮,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景象?给你什么感觉?[温馨、舒服、留恋……]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完整word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提出探究方向。
1.导入:2.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近黄河。
课件显示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配乐讲解:同学们,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
唐代诗人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齐读)3.师: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
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的变化和它是怎样产生这种变化的。
(师先板书:变化再板书:是怎样的) (生齐读课题)4.提出本节课探究的方向。
同学们,研究课题是学懂课文的方法之一。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觉得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探究哪几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出两个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是怎样发生这种变化的?)(教师在变化和怎样的上面分别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探究问题1——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理解“摇篮”(1)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你的笔在书上划一划,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自由读文)(2)刚才我们已经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大家交流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曾经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后来的黄河又成了什么?(教师板书:摇篮祸河)(3)让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原先黄河流域的句子。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那时侯,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引导体会:看到这句话,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说)——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美好的画面展现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我们的古人在看到黄河流域这美好的景象时就用自己的笔进行了描述。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笔下的黄河流域。
课件显示配乐的图和文字:“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孟子·滕文公上》(学生齐读)(5)正因为当时的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课型: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生:想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
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
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
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生:不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8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8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河流的只是有简单了解,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学生有查阅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一般方法,对说明文也不是很陌生。
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以及现状不是很了解,环保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还没意识到其实保卫黄河自己也可以出一份力。
在词汇量上,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上仍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
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
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
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前文,激趣导入师:咱们上节课学习了哪篇课文?生:自然之道。
师:从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来谈一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教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发展变化及引发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的地理特点、发展变化及引发的问题。
难点:如何通过学习黄河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讲述黄河的特点和历史故事来开启学生的思维。
导入问题:你了解黄河吗?它有哪些特点?一、黄河的地理特点(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河势变化等基本情况。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二、黄河的发展变化(20分钟)1.黄河的历史变迁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不断变迁的历史,如灌、===============唐朝灌、夏、商、周、汉、隋、唐、宋、明、清等时期。
2.黄河的今天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现在的情况,如改道、淤积、减水等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三、黄河问题引发的影响(30分钟)1.黄河的洪水问题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洪水频发的原因以及给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2.黄河的生态问题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的破坏以及采取的措施。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四、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对黄河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1.黄河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黄河?3.你们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黄河的问题?五、课堂作业(10分钟)1.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对于保护黄河的建议。
2.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黄河变化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的地理特点、发展变化及引发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域特点等基本知识。
2.掌握黄河的历史变迁、河道改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等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历史变迁,包括河道漫改、决口泛滥、河床淤积等。
2.河道改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黄河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黄河的视频,或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域特点。
2.黄河漫改的原因和历史变迁。
3.黄河河道改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第三步:讨论(20分钟)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如:1.为什么黄河流域受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2.黄河的河道漫改对当时的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3.黄河的河道改道对当地的居民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四步:实践(40分钟)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与黄河有关的话题,如“黄河的防洪措施”、“黄河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分组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等资源,查找、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撰写一篇有关该话题的报告。
3.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五步: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变迁的历史,提高他们的汇报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报告以及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完成有关黄河的笔记。
2.带上上课所学,到家里或实地探访当地的河流,调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和治理现状,撰写一篇小论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黄河素称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可以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么,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曾经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怎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研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1、看课文,听录音。
要求:听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听后,思考讨论作答。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1、学习时,要基本完成下列问题:①利用资源库或其它方式,理解不懂的词语。
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③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⑤黄河的变化给我们怎样的教训?2、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把它记录下来。
三、汇报学习效果: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困难?四、归类梳理问题:1、老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类梳理,然后链接到网页教案上,再次激发学生合作解决。
2、学生自主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老师及时肯定、鼓励、引导、纠正。
五、作业:思考题:由黄河的变化所想到的。
第二课时一、展示相关资料:展示通过因特网、图书、音像等渠道,查阅有关黄河变化的资料。
二、课文延伸:1、回顾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课文浏览一遍。
2、读写结合:学习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在留言板上发表自己的想法。
由“黄河的变化” 所想到的。
看谁的创新思维新奇,文笔流畅,打字速度快。
参考题目:(1)黄河的呐喊(2)50年后的黄河(3)我为黄河献良策3、作品展现。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已经学完了。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黄河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因,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绿色植被的重要意义。
从课外,我们也了解到许许多多与黄河相关的知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人教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黄河,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
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不能读“hu^”;“衍”字应读“y3n”,不能读“y2n”;“构”字应读“g^u”,不能读“g#u”;“蚀”字应读“sh0”,不能读“sh9”;“耕”字应读“g5ng”,不能读“g5n”;“频”字应读“p0n”,不能读“p0ng”;“择”字应读“z6”,不能读“zh2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
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沙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立足文本文体先行”课题小组研讨课教案课题:人教版小语第八册 10* 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执教:夏育娟指导教师:赵守艳班级:四(6)班时间:2014年4月2日教材简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设计理念:《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黄河的变化过程、变化原因以及如何治理。
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
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
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变化前后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有河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
它就是黄河。
(板书:“黄河”)谁搜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大家共享。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
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老师还搜集了有关黄河的图片,请看(出示课件)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
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这是个问句,希望孩子们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二、读一读,明确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看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
下面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它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1、指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变化原因治理启示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下面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出声音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学生自由读文。
2、认读生字词。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你想用哪一种方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中心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四、自读自悟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阅读提示里提出的这四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还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开始吧!(一)、感悟黄河的变化过程1、哪些自然段写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在数千年前到数万年前是怎样的?(生读第三自然段)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农民在田地里自由耕种,渔民在船只里满载着捕鱼的收获,妇女们在家里纺织,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嬉戏。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幸福,无忧无虑。
2、孩子们看,这就是昔日的黄河,它(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向往吗?让我们带着向往之情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难怪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摇篮)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可见黄河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3、谁搜集了昔日黄河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4、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怎样了?谁也来说一说?5、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6、你觉得此时的黄河像什么?(像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像凶猛的老虎……)他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7、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出了哪些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黄河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我们来计算一下,几年就有一次灾难?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
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
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8、是的,现在的黄河经常发大水,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人们会怎样诉说心中的苦楚?像这样人们不停地诉说心中的苦楚,就叫叫苦不迭。
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心痛。
(出示幻灯片)谁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
老师还记得1998年发生的大洪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来读这句话“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
“忧患”是担心,灾难的意思。
9、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出示幻灯片)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10、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请女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
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谁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几方面原因?(两方面)哪两方面?1、女生齐读黄河变化第一方面的原因。
概括地说这是自然方面的原因。
板书(自然)主要是水土流失。
2、男生齐读黄河变化第二方面的原因。
概括地说这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板书(社会)主要是人口增长。
3、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
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生: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
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4、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因为穷。
(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5、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生: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6、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
指名读。
(三)、懂得黄河的治理方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想办法治理。
1、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
不管哪一种方法,关键是“管住泥沙”。
2、早在大禹治水时,人们就开始治理黄河。
现在又有许多的科学家为母亲河的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后的资料袋。
3、孩子们你有什么治理黄河的好办法?我想,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变成现实。
五、拓展延伸1、学习了这一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谁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齐读保护环境宣传语保护生态环境造就秀美山川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七、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词语。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
板书设计: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摇篮忧患原因自然社会(水土流失)(人口增长)治理管住泥沙保护森林合理利用土地兴修水利启示保护环境不滥砍滥伐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