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减法,活用教材——对选修教材的使用体会
2024年数学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2024年数学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且在教学中使用了该教材。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体验,我感到这套新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首先,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较于过去传统的数学教材,新教材更注重对数学思想的引导和启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妙和应用的价值。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这些例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材的难度适中,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新教材在难度安排上考虑到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基础题目,也有拓展题目。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些拓展题目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发展空间。
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材中的基础题目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中的题目,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三,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中的大部分习题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整数的时候,教材通过一系列的例题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讨论策略和结果。
灵活利用教材问题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二、 设计 递进式 问题 。 帮助学生构 建知识体 系
在学 习中建构知识体 系 , 必须对 整章 内容 的各 个 小 的知 识 点有清 晰认识 , 它 是建构 知识 体系 的前 提 , 教材
在章 头部 分大都 以若干“ 问题 ” 进 行 引领 , 从 易到难 , 层
v : 2 2 x 一 3 , y = X 2 - 2 x + l ' y = x 2 — 2 x + 3
生的学 习是有 帮助 的.
问题 3 : 零 点是一个 点吗 ? 问题 4 : 你 能 说 说方 程 的根 、 函数 图 象与 轴 交 点
的横坐 标、 函数的零 点三者之 间的关 系吗 ?
物产量 、商品销售量 、电视 台收视率 等数据 打 交道 , 因
而, 数学 教材也 经常创 设一 些与 学 生生活 环境 、 知识背 景密切 相关的又 是学生感兴趣 的数学 问题 , 在 教学 中利
如必修一第 三章第一节 中的第一课 时“ 方程 的根 与 函数 的零 点 ” , 主要 内容是 函数零 点的概念 、 函数零 点与 相应 方程根 的关 系 , 函数零 点 的存 在 性定 理 , 是 一节 概
念课.
观察 下表f 一1 , 求 出表 中一元二次方程 的实数 根 , 画 出相应 的二次 函数 图象 的简 图 , 并 写出函数 图象与 x 轴
新 知识与 旧知 识形成联 系, 以引 出函数 零 点的概念 , 将
次, 可 以充 分调 动学 生学 习数学 的积 极性 , 引导 学 生 自 主探究 , 在 问题解 决中获取新 知识 , 建构 知识体系 , 培养 分析 、 解 决 问题 能力 , 从而提 高教学效果 .
一
、
将 困难 问题 适 当分解 。 夯 实学 生数 学知 识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材教学体会与建议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材教学体会与建议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材是经过精心编写和多次调研的教材,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适用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当善加利用这一优秀的教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灵活运用教材,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使用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材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体会和建议,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很有条理,以数学知识的体系为基础,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当对教材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举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
另外,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微积分》的知识点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变化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实际用途,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风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更加形式多样,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选修教材——材料的使用与处理教学感悟

选修教材——材料的使用与处理教学感悟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学会这样:原本认为这本选修教材没什么可讲的,但讲着讲着,就进去了,于是发现,它不仅很有讲头,而且很有练头,也就是说,学生也进来了,投入了,而且有了一定的收获。
第二章为例,与大家分享这个过程和收获。
一、问答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章的中心内容是学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共三节,计划六课时完成,结果第一节就把我们套牢了。
教材不说写作说绘画,说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其原始素材的得来和处理,末了问:作者说的是绘画的事,其实写作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拆成四步探讨。
第一问,用一个链条表示罗中立创作的过程。
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好在一整合,链条就比较清楚了。
板书:偶然发现——受到触动——迸发灵感——创作杰作。
挺容易啊!偶然发现一个三十晚上还在守粪的农民——受到的触动是老实的农民总是吃亏——迸发的灵感是“我要为他们喊叫”——创作的杰作是《父亲》。
第二问:哪一个环节有跳跃了呢?当然是最末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
回头向字里行间一寻,作者先是画了守粪农民,接着就走上了岔道,让他当上了巴山老赤卫队员,然后是“粒粒皆辛苦”,然后是“我的父亲”,最后是《父亲》。
第三问:罗中立为何不止步于最初的灵感?这个问题有点难,动脑的同学还是发现了原始灵感与名作之间的差别,那就是作品社会意义的广与狭,启发意义的深与浅。
“老实的农民总是吃亏”引发的是同情、愤懑;满面沧桑的父亲,引发的是对父亲、所有的养育人类的人、祖国的感动、敬爱、赧然、回报等丰富的情感。
第四问:你写作文,最大的障碍是哪一个环节?教室一下子就静了,学生们老老实实回头去品味本以为听了说了就可以忘了的那个思维的链。
一会儿,大家就都盯住了最末一环(创作杰作),总结起来就是写的东西或不新颖或不深刻。
我提醒他们这是结果,真正的障碍给忽略了。
于是大家回头再看那个写作链条,除了一个女生说自己看什么都很难受到触动外,大家都明白了问题出在“迸发灵感”之后。
有理数加减法教材整合之我见

有理数加减法教材整合之我见教材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整合和优化教材内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有理数加减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有理数加减法教学,我认为教材整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
有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繁杂,涉及到正数、负数的加减法、绝对值、取负数的逆运算等概念和技巧。
在整合教材内容时,应该突出重点,将重要的概念、规则和方法进行归纳整合,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可以适当减少一些繁琐的计算和推导,避免让学生迷失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中。
第二,整合教材题目,注重实际应用。
有理数加减法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感到枯燥和无聊。
在整合教材题目时,应该注重题目的实际应用,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可以涉及到生活中的购物、财务、天气等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感受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整合教材资源,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整合教材资源,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规则,结合实例讲解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做一些小组活动和实验,利用教学游戏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整合教材评价,注重能力培养。
有理数加减法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巩固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整合教材评价时,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用活教材 推进有效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感悟

创新用活教材推进有效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感悟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教师应当切实就教材以往欠缺科学呈现的情况进行改变,积极就教材做好研究,加强知识的具体呈现。
着重强化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及抽象概括等方法的课堂运用,引导学生群体着眼于身边的生活事例,从生活中进行发掘潜在的数学原型,以此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做到情景具象化及生活化。
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思维启迪,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探究积极性,以此促进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形成。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要求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良性吻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从学生智力效能关注出发,强化学生的学习经验积累,令数学教材内容知识同生活密切关联,有效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在当前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其每一个新单元的教学伊始,均会呈现出一个趣味性的生活化场景,旨在吸引学生关注于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及思考。
诸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角》一章节的学习中,教材的开篇即为学生展示了一副十分美丽具象的城市夜景图像,林立的楼厦,斑斓的霓虹,及一条条直射天际的五彩光柱... 一下便以多姿多彩的景象吸引了学生的关注,这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良好的促动作用,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生能够在观察、辨析、研究以及反思中,分层逐步的理解到:天际映射的那些光柱为教材内所讲得直线,存在着有始无终的特征,以此通过感性色彩的丰富,促进学生对于射线的理解认识,加速学生自身的认知建构。
二、创新素材呈现形式,促进学生知识领悟苏教版教材中,通过内容形式丰富的实景图片及鲜活的教学实例,促使了抽象概念化的深奥数学理论知识,更加趋于浅白化,大大促进了学生在脑海中的感性色彩,同时也增强了表象知识的积累,良性改善了教学工作中,学生理念较难的情况,更加便利于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
同时生活中较为现实的案例,能够时刻的提醒学生:数学知识理论的学习即是在研究自身生活,用于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理解数学是建构于生活之上的道理。
浅谈用“加减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

浅谈用“加减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作者:李红梅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5期摘要: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根据学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作“加减法”处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但是不能千篇一律地按同样的进度和教学节奏来展开教学,而要看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因素来决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加法;减法;课标;学情;核心素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新课标提出:“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老师还局限于教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部分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安排来进行教学,而缺少结合学情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意识和行为。
实际上,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以学生情为基础,以课标为准绳,灵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即适当地采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
用“加减法”灵活处理教材,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因素,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作合理的安排,相对于《教师用书》的建议或者其他班级而言,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校的五年级其中一个班,大多数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家庭跟踪较到位,学生的基础较扎实,这个班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时,不但完成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基本应用,还完成了知道面积求高或者求底的拓展延伸学习。
而另一个班,班额较大,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家庭辅导,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进度较慢,“梯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的内容,就只能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及一个简单应用,第二节课才能进入拓展延伸学习。
“用教材教”的体会与反思

“用教材教”的体会与反思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把自己定位于教书者,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即“教教材”,过于注重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完整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理解得都很简单。
新课程实施以来,化学学科出现了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三种不同版本,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设置的,教材的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显然应该把教材理解为是一种资源、载体。
“教教材”的模式难以实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1.“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所谓“教教材”,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做细致地整理和整合,到位地传授,一切观念以教材为“准”、“真”。
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讲究启发、讨论,也讲究师生活动,但当学生的观点与教材的观点不一致时,只能以教材的观点为标准观点,甚至对某个问题的表述都要以教材的文字表述为依据,其实质是压抑了师生的创新精神。
所谓“用教材教”,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
在此过程中,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教师要用教材激发起学生潜在的能力,同时以教材为中心,可以向外延伸,不局限于教材。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前者以教材为主,后者以人的发展为主,后者更多的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不是“以本为本”,并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挖掘教材。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2.“用教材教”的原则2.1 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教材。
新课程倡导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推出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这些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即使教师经过新课程培训,一下子也是很难做到最好,那么就需要教学资源的帮助,而教材就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教师要全面地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 : ( 1 ) 巧做减法顾名思义 , 就是对教材 内容进行大 刀阔斧的删减 ,减去学生难以接受 的内容 :①减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 选修模块每一课的生词 量都很大 , 而且许 多生词 又长 又难 。通过对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 的研究我发 现 ,学生在 日常表达中要熟练使用 的单词是很有 限 的, 而且 以动词和名词 为主 。对这些单词 , 一定要熟 练掌握它们 的拼写和用法 ;有一部分单词是考试词 必 修 与 选 修 的不 同 汇题和阅读题 中的“ 常客 ” , 为了不影响做题 和对文 1 . 要 求 更 高 章内容的理解 , 学生一定要牢记它们的意思 , 拼写却 与必修模块相 比,选修模块对学生提出了更高 不必记得太清楚 。 ②减课文 。 选修模块中有一些课文 的要 求 , 要求学生 能 自主探索有效 的学 习策略 , 能从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 的学生是很难理解 的。对他们来 不同的角度学习新的语 言项 目,学会总结和领悟语 说 , 学这 些生词过多 , 句子难懂 , 内容抽象 的课文不 言规则 , 学会独立分析 和解决学 习中遇到 的问题 , 并 仅毫无收获 , 而且 浪费时间。对于这些课 文 , 我不再 能够 利用广泛的学习资料来 学英语。 做任何要求 , 学生可以不用看它 。同时 , 课文 中总会 2 . 难 度 更 大 出现一些结构复杂 的长句子 ,许 多学生理解起来也 选修模块要求学生学习的词汇量更大 ,每个单 很费劲 。 对于这些句子 , 不必要求学生把它们每个字 元 的 生词 都 在 1 0 0 个 以上 ,而 且 像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 的意思 和用法都弄得很明 白,只要学生 了解它们 的 a u t o n o mo u s, a mb i g uo us , o f f e nc e, c o nt r o v e r s i a l , 大概 意思 , 不会对整篇课文 的意思产生误解就行 。 ③ c o n t r a d i c t 这样 的较难 的单词更多 。选修模块 还要求 减听力 。 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但有 学生掌握 大量 的短语 以及 同一短语 的不 同用 法 , 如 些选修模块 的听力材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太难 U n i t 1 7 ,l e s s o n 3 中 的短 语 就 有 1 6 个 之 多 ,并 且 这 一 了。 为了让学生在听力课上真正有所收获 , 我 的每一 课 的L a n g u a g e P o W e r 练 习题 中对 t u r n o f ,t a k e o f 等 节听力课都会精心准备 : 删掉学生太难懂 的部 分 , 重 学生早已熟悉的短语又提出新的用法 , 这一切 , 对那 点做他们 常见 的和常用的练习 ,同时用事先给 出关 些整天在 记单词 的“ 苦海 ” 中奋 力挣扎 的学 生来说 , 键词 和把 问答题改编成填空题的方法 降低听力 的难 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 度。 ④减写作 。 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指 3 . 总 结 性 强 导与练习 , 涉及故事 , 报告 , 影评 , 书信等各种题材 。 对于 已经学完必修模块 ,以高考为 目标的高二 虽然课本上为学生 的写作先提供范文 ,再提供从谋 高三学生来说 ,及时总结学过的语言知识和技巧是 篇造句到字词选用 的循序渐进的指导 ,但对 于大 多 很有必要的 。选修模块就很贴心地对这些知识和技 数学生来说 , 这样的写作还是太难 了。因此 , 我把 与 巧进行 了总结 。 例如对混合 条件 句 , 将来时和被动语 高考联系紧密 的书信类写作作为重点 ,让学生认真 态等语法 知识 的总结 , 对 表示赞 同 , 建议 , 争辩 等的 其余的写作 内容就大胆减去了 , 只让学生 交际用语的总结 。 每个 单元 的第 二课 对动词短语 , 同 体会模仿 , 义词 , 反 义词 等词 汇用 法进行 总结 , 还有无处不在的 背诵 范文中的精彩句子 。 ( 2 ) 活用教材 , 为 了在更大程度上更有效 的地使 对学习策略的总结 。 另外 , 每个选修模块 的最后还给 用选修教材 , 我在 日常教学 中还努力做到活用教材 , 出了对动词短语 , 构词 法和词类搭 配的详 细总结。 具体做法是 : ①多总结 。 我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非 常 4 . 材 料 多样 选修模块为我们展示 了更丰富多样的原汁原味 重视对重 点短语和 习惯用法的总结 ,并要求学生 能 长久坚持。同时 , 对重点语法 的用法也 常 的语言材料 。 就课 文来说 , 就有新 闻报道 , 人 物传记 , 熟练背诵 , 诗歌 ,散 文等 各种 各 样 的题 材 ,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做系统总结并不断重复巩固 。②多背诵 。在课文之 选修模块 的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Wo r k s h o p 和L a n g u a g e wo r k s h o D 部分也有 议论文 , 调查 报告 , 影评 , 投 诉信 外 , w a r e n e s s 部分 的文 章虽然很难 , 其 中却不乏许多简 等主题的范文 , 鼓励学 生尝试不 同的写作 。 每个模块 A 的L i t e r a t u r e S p o t 部分还给学生提供 了近距 离接触名 洁精 彩的句子 。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把这些句子找 出
教材探析
巧做 减 法, 活 用教 材
对 选 修 教 材 的使 用体 会
焦 红 雨 ■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 ,我使用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 教材 已经四年了。 四年来 , 这套教材特别是它的选修 模块 ( 6 , 7 , 8 模块) 带给我太多震撼 。 它“ 重学生 ” , “ 重 能力 ” “ 重 实践 ” 的教学思 想和最新鲜 , 最 丰富 , 最 多 样的教学资源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套 富有 挑战 性的教材 , 我尝试 了不 同的教学方法 , 下面就把我使 用这套教材选修模块的体会 总结出来 ,希望能对大 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