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doc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
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
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
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
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
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答案】D考点:平行板电容器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
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
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
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A .11B .12C .121D .14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12qU mv =,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2qUv m=,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2mv qvB r=,解得:222qB r m U =,所以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144,故A 、B 、C 错误,D 正确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 1、R 2和R 3的阻值分别为3Ω 、1Ω 和4Ω ,○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江西省全南中学李红伟一、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知识点考查情况分析:二、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特点:1.选考试题从三个模块进行命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模块答题,不得跨模块选做或多选多做,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选考模块可涉及必考内容,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之间不横向联系,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2.难度进一步降低,努力均衡选考模块难度,不出难题。
为了使考查的模块知识覆盖面增大,选考题采用每个模块两题并列的方式,一大一小,大题为计算题,9-10分,小的为选择题、填空题,5-6分,选考内容约占总分的13.6%。
3.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每个模块的核心知识不会改变。
选修3-3选择题多在分子动理论、内能、晶体与非晶体等基础知识上设问,以加大知识的覆盖面。
计算题都是考气体实验定律,常与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题设置的情景多为气缸模型,其中压强的力学分析是计算题解题的关键。
选修3-4考查重点之一为机械振动和波的知识;其二为几何光学的知识,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等,画光路图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考查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新增内容如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近五年都没有体现,物理光学如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近五年也没有涉及。
选修3-5计算题都是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常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相结合,综合性强,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现,但难度不及旧高考。
对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内容考查形式较为广泛,如玻尔理论、原子核衰变、核反应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等在5套度卷都有考查反映。
三、物理选考模块备考建议:1.备考复习要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大纲没有的内容高考不考,把握好深度、难度,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高考全国Ⅰ卷理综试题详细解析

绝密★ 启用前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题 6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亲密的联系。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碎后开释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损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 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加呼吸作用的酶【答案】 D【分析】【剖析】本题考察各样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经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本题。
【点睛】解答本题要点能识记生物膜的观点以及各样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联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加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 B【分析】【剖析】据题干“ DNA常与蛋白质联合 , 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察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期间的两种存在形式,主假如由DNA 和蛋白质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A 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许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联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 B 错误; DNA复制需要 DNA聚合酶、解旋酶等,所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 聚合酶, 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 , 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所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 D 正确。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一)2003年新课标卷试题分析(考查省份: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难度值一览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注重深化基础,丰富问题情境,增强探究性,突出思维考查,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模型考频与考点考频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知识点分值分布图对于电磁感应考查频次和考查总分值较高,试题常以线框切割、杆切割模型为载体,考查金属框/棒在进入磁场之后的运动与能量问题。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等知识点常融合在相关试题中考查,不单独设题,试卷的综合性较强,试题的难度略大,对知识点的融合考查要求较高。
实验题不再是单纯的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和光学实验也是考查的对象。
二、题型风向三、试题评述1.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体现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
试题更加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选取鲜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同时,引导课堂教学加强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
试题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试题充分发挥对高中实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遇到的问题。
3.案例分析。
依据考试蓝皮书2020年1月版《中国高考报告》: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
在“四层”的构建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1物理试题分析及09备考建议

总结:热学部分以气体为载体,重点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热与 功,热力学第一定律。 复习建议:将气态方程及压强简单宏观计算都补充给学生。
“冷点”:热力第二定律自编入高中教材,尚未在高考中考查 过。该知识点涉及当今热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 会,建议关注。
光学部分
(06年)15.红光和紫光相比( )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内容:光子能量与传播速度比较问题——物理光学
可以说,三年来的题型题量一样,十分稳定, 整套试题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 子核”五个部分都有命题点,力学占51.7%, 电学占33.3%,其他占15%.
第一部分 选择题的分析
一、近三年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回顾
2006年:(14—21题,共8小题48分)
14.原子核反应; 15.光的本性(红光和紫光比较); 16.万有引力定律(“嫦娥1号”探月球卫星) 17.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滤速器”) 18.气体分子动理论; 19.受迫振动及图象; 20.动量定理和功的定义(运动员起跳); 21.电磁感应问题.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 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4S
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内容:机械振动与受迫振动——机械振动
(07年)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υ=4m/s。已知坐 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 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 )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近五年来,做好了高考真题分析工作,有效提高了高考复习效率。
以下方法可用于分析试题:(1)对历年试题进行抽样分析,找出共性;(2)分析近期试题-寻找趋势;(3)对同一个考点的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变化;(4)不同模型中试题的分析——发现差异从不同角度对近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下简称理科综合试卷)第一卷中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为20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1。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分布的分析,预测2009年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物理试题为199。
综合试卷均为国家一级试卷,内容广泛,但物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考试。
力学和电学的比例分别是48.3%和36.7%,热力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的比例都是5%,即每一个都是选择题以下是按主题类型进行的详细分析1。
多项选择题199近五年来,高考综合物理试题(全国统考一级)中的多项选择题数量为8个,总分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选择题的内容相对稳定。
力学试题数量为3道(2008年力学试题4道,包括振动和波动试题1道),电学试题2道(2008年电学试题1道),光学、热学和原子物理学试题各1道。
多选题的分布见表1在的五年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Lenz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过去的四年中得到检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三年中以图像的形式得到检验。
有三次(04,05,08)分别检查牛顿运动定律。
热、光、原始和波动几乎每年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以预见,在2009年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Lenz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将会结合,万有引力和空间飞行、原子物理学中的核反应方程以及原子能级和跃迁问题仍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电场中电荷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动量和能量、一些流行的科学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可能反映出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
试题从近五年高考试题中,改变了考试原则、步骤、数据处理和错误分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考试原则和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考试问题,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的测试。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汇编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江西省全南中学李红伟一、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知识点考查情况分析:年份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1)(2)(1)(2)(1)(2)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086 压强微观本质9 热力学气态方程6 振动和波9 光的折射 6 衰变9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09 5 气体状态参量、热力学定律10 热力学气态方程5 受迫振动、共振10 光的折射 5 光电效应10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10 5 晶体与非晶体10 热力学气态方程5 折射率计算10 振动和波、波的干涉现象5 氢原子光谱、频率计算10 动量定理、动力学11 6 气体状态参量、热力学定律9 热力学气态方程6 机械波9分光的折射 6 光电效应9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12 6 热力学定律9 热力学气态方程6 振动和波10 光的折射 6 聚变、核能9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二、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特点:1.选考试题从三个模块进行命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模块答题,不得跨模块选做或多选多做,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选考模块可涉及必考内容,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之间不横向联系,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2.难度进一步降低,努力均衡选考模块难度,不出难题。
为了使考查的模块知识覆盖面增大,选考题采用每个模块两题并列的方式,一大一小,大题为计算题,9-10分,小的为选择题、填空题,5-6分,选考内容约占总分的13.6%。
3.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每个模块的核心知识不会改变。
选修 3-3选择题多在分子动理论、内能、晶体与非晶体等基础知识上设问,以加大知识的覆盖面。
计算题都是考气体实验定律,常与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题设置的情景多为气缸模型,其中压强的力学分析是计算题解题的关键。
选修 3-4考查重点之一为机械振动和波的知识;其二为几何光学的知识,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等,画光路图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考查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
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
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
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
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
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了新的物理情境。
实验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二。
预测09年高考实验题仍然为一大一小两道实验题不变,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必修(包括必选修)内容中实验共有十一个,选修3-5中一个,共十二个实验(具体内容见附表三),考虑到重复考试的可能性很小,其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等实验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实验应该作重点复习。
3.计算题计算题只有三道题,通过由易到难的三个考题,区分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程度、鉴别考生物理学科综合能力的高低,其中24、25题为中等难度以上的考题,区分度较大。
而25题作为物理压轴题,往往含有多个物理过程或具有多个研究对象,需要应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求解,难度最大。
计算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四。
近五年计算题的特点是一道运动学,一道动力学、一道电学题,预测09年高考计算题仍然会延续这种思路,23题可能还是考查运动学,24题可能是一道电学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25题可能是一道力学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动量、能量的几个规律的应用。
二、通过对2008高考全国理综Ⅰ卷物理试题特点的全面分析,指导09年高考总复习1.题型题量稳定、知识覆盖面广理综物理部分结构合理,题型、题量、总分值与往年相同,各题赋分与去年相比,实验题(第22题)多1分,计算题第23题少1分,其余各题赋分均相同。
考查内容既全面又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覆盖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十七个单元中的十四个,占82.4%,只有“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和“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三个单元没有考题。
试卷重点考查了“五种能力”中的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重学生在这三种能力上的培养和训练,习题的设计中要渗透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2.考试内容基本稳定、考查角度千变万化考试内容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主。
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包括力学部分的质点运动、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律、动量以及机械能等内容,电学部分的电场、恒定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程度基本上都是Ⅱ类要求,这些内容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这些主干知识是每年物理高考中必考的内容。
本卷中共96分,占80%。
除了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以外,还适当考查非主干知识。
非主干知识主要包括热学、光学、原子及原子核以及力学中的振动和波、电学中的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和实验题出现,本卷中非主干知识共24分,占20%。
以不同的角度考查必考内容。
虽然主干知识和一些非主干知识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但是考查的角度常常是不同的。
比如在选择题中有关“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是每年必考的内容,06年考的是求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07年考的是求“宜居”行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2008年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
这些题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考查的角度完全不同。
在“电磁感应”部分,06年考查的是“两根相互垂直的导体,在磁场中以不同速度不同方式运动,比较通过电阻的电量”,07年考查的是“当正方形导线框进入匀强磁场时,判断导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I-t图像),2008年考查的是“当放有矩形导线框的磁场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判断矩形导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I-t图像)等等,这些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同,运用的规律基本相同,物理模型类似,但是物理情景和考查的角度一般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这些必考内容的复习时,要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归纳出各种可能考查的类型,逐一全面分析。
3.不刻意回避往年高考题,推陈出新试题中没有全新的创新题。
命题的材料都来源于课本和考生日常生活实际,物理情境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或似曾相识的,大部分考生都没有陌生的感觉。
不回避陈题。
命题者没有刻意回避陈题,而是合理利用陈题,只是适当改变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物理情景和模型与原题完全相同。
如第20题与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Ⅳ)第19题如出一辙,只是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一样。
推陈出新。
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或变换试题情景和物理模型,或改变设问方式与设问内容成为今年的高考试题,使其对考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查。
如第25题与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Ⅱ)第24题相似,考查的都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相同,只是匀强磁场与匀强电场边界重叠部分不相同。
在04年第24题中,匀强磁场的上边界与匀强电场的下边界完全重叠,而今年第25题,匀强磁场的上边界与匀强电场的下边界只有一部分重叠,而且两边界成一定的夹角。
两题的设问方式都是分步设问,但设问的内容不同。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也不要刻意追求新题,热点。
精心挑选、从不同角度精心分析那些典型的陈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算量较大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今年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同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是没有刻意联系科技热点,没有考生不熟悉的生产或科研领域的问题,试题的物理情景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例如第14、15、17、19、21、24题等。
在解答的某些联系实际问题的试题时,运算量较大。
第17题是一道联系实际问题的试题,试题的物理情景是天体运动,解答这一实际问题用到的理论知识比较简单,但本题在数值计算上有较大的运算量,对考生的数值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数值计算量大与解方程演算量大的试题,在本试卷中并不是孤立现象。
在解答第19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近似计算(估算),也有较大的计算量;在解答第21题的过程中,在进行推理和演算时,也要进行近似处理,相对于一般选择题来说,其运算量也是比较大的。
第23题有多种解答方法,如果选取的解答方法不恰当,对所列方程进行运算时,运算量也较大。
5.重视学科内的综合,全面考查能力重视学科内的综合。
比如第24题是力学综合题、第25题是力电综合题等。
对于非重点部分,多以较容易的选择题出现,但试题避开了纯记忆型的判断,而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推理,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如第16、17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学科内的综合试题不仅仅只涉及力学、电学两部分的内容,还出现了力热综合题,如第19题,出现了力光综合题,如第21题等。
试题突出以能力立意。
在试题设计时,有的试题着重考查了某一方面的学科能力,如第15题考查推理能力、第20题考查实验能力等,更多的试题综合考查了多方面的学科能力,如第16、18题考查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第19、21题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第14、17、20、23、24、25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今年实验题共18分,占总分值的15%。
大题之下含两小题,第22(Ⅰ)题是力学实验题,实验内容是用图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此实验装置与现行教材上的实验装置不同;第22(Ⅱ)题是一道简单的电学设计性实验题,所以两道实验题都是考查较高实验要求,主要考查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即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今年的实验题与07年相比,难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属于中等难度的题。
第22(Ⅰ)题第1小题考查的内容是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第2小题考查实验误差分析,第3小题虽然考查的仍然是关于实验结果误差分析的内容,但它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表达能力。
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第22(Ⅱ)题第1小题是设计实验电路,考查了实验原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第2小题考查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今年的实验题的考查不是只停留在掌握实验的规范操作上,而是突出考查了“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出对物理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突出对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我校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总体设计、安排高三的物理复习,我们主要是按照传统的三轮复习法进行,第一轮复习从08年5月底始,计划在明年3月初结束;第二轮复习4月底前结束;5月份进入第三轮综合训练。
第一轮复习全年级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测试,按照《优化方案》的章节顺序安排复习进度,基本上每章安排两至三周时间复习,少数章节安排一至两周时间复习。
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各位教师可以不同,一般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比如说大的专题有:运动学专题、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动量和能量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等;小的专题有:传送带类专题、弹簧类专题、图像类专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