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计算题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计算题复习大全附答案【中考必备】

初中数学计算题复习大全附答案【中考必备】2+33+2011=204223×1012-992×23=211π-2)-1-tan60-1/23=-(π/6+1/23)改写】计算以下表达式:8.(1)-2^-1+33+2011=20422)23×10^12-992×23=2112.4-(-9)-7-1=53.-14-(1+1/2)×(1/3)/(-4)=-7/84.(-3)-27+1-2+(1/3)+2=-236.64/125×(-2)^2=-32/1259.(1)-23+(-37)-(-12)+45=4710.(3/4+7/12-5)/(-1/60)=-36011.(1)(24-1/2)-((1/8)+6)=-82)(2/3-1/6-2/9)×(-6)^2=1212.43-12+18=4913.[(1)/(212-3/3)]×6=6/3514.(6x^4-2x^2)/3x=2x^2-2/315.(-3)^2+[(111/3)-2]/6=816.18-3+6-9+(5-2)+(1-2)^2=1617.(1)12-(27+(1/3))=-16⅓2)[(3-3)^2+(18-6)]/6^2=1/1818.-0.8-[(5/1)+(7/2)]/4+3/4=-3.319.12-(1/4)^-1-3/3+|3-2|=13.2520.(-1)^2013-(-2)+[(3-π)/4]×38/5=-2.521.(略)22.28-(11/2+6/3)=15.523.(3-2)^2+(5-3)×(5+3)=1616.解:原式=32-(3/3+6/3)-32+1+(2-1) = 23-33-4/3 = -3/3-5/3 = -8/3.解析】将分数化为通分后进行计算,注意符号的运用。
17.(1) -4/3 (2) 2.解析】(1) 将分数化为通分后进行计算。
初中数学计算题复习大全附答案【中考必备】

..初中数学计算题大全(一)计算下列各题1 .36)21(60tan 1)2(100+-----π 2. 431417)539(524----3.)4(31)5.01(14-÷⨯+-- 4.5.++ 6.7112238. (1)03220113)21(++-- (2)23991012322⨯-⨯10.11.(1)- (2)÷(3)1---+42338-()232812564.0-⨯⨯⎪⎭⎫⎝⎛-÷⎪⎭⎫ ⎝⎛-+601651274312.418123+- 13.⎛ ⎝ 14..x x x x 3)1246(÷- 15.61)2131()3(2÷-+-;16.20)21()25(2936318-+-+-+-17.(1))3127(12+- (2)()()6618332÷-+-18.()24335274158.0--+⎪⎭⎫ ⎝⎛+-⎪⎭⎫ ⎝⎛---1911()|2|4-+ 20. ())120131124π-⎛⎫---+ ⎪⎝⎭。
21.. 22.112812623-+23.2+参考答案1.解=1-|1-3|-2+23 =1+1-3-2+23 =3 【解析】略 2.5【解析】原式=14-9=53.87-【解析】解:)4(31)5.01(14-÷⨯+--⎪⎭⎫⎝⎛-⨯⨯--=4131231811+-=87-=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注意:41-底数是4,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都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
4.==.【解析】略 5.3 6.4【解析】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计算能力,题目简单,但易出错,计算需细心。
1、+ +=232=3+-252=42⨯⨯ 722【解析】试题分析: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计算出结果. 11223432223232332考点: 二次根式的运算.8.(1)32(2)9200 【解析】(1)原式=4+27+1 =32(2)原式=23(1012-992) (1分)=23(101+99)(101-99)(2分)=232200⨯⨯=9200 (1分) 利用幂的性质求值。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复习含答案

1 .23621601214314175395243 40431511454233862328125647--8123220113212399101232210601651274311121241318123214 1531246612131321620212529363181712312712661833218243352741581920112|4120131124212223231|1|3333325=14-9=5387431511441312318118741-44011536414233832527------813229200121012-992(101-99)21220091-3;210121-23+-37--12+45410-30=-45-606512743606560127604335+50=-3011121212121312131431323157.21113262969276161212233633231212122312231712233411851451424334155275424335274155424335274158019-2.+2-=-2.1. 2.201212352122232------------------------------------------------------------------63253--------71 220130 3|1|012013567 8 10 111213+|3|+1 151612120130+||222+412 17112013|7|+0121819122012302452211|3|+162320130222122312+124122512+12612272829201322012420113011一.解答题(共3011211+12121211101220130+1+13|1|01201312+1111212451141144362744421811139210+31111111212原式第一项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化简,第二项利用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计算法则计算,第四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五项利用1181311321132132214 3.140+|3|+120131415221612120130+||222+412121122424242+4 17112013|7|+01211211115218原式第一项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化简,第二项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化简,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1451912121114+1+|12|142121112012302452121222311416314211|3|+16232013021)原式第一项利用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计算,第二项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除法运算,第2131234622212121121313122312+11)原式第一项利用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计算,第二项利用特殊角的三212172+1+324121)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21+13+3213212512+112112+126121)原式第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212211118272282129201322012420112011201122420112242011+522420110301819126-6 3020151351251513 223113415322 2215113656 709422023432852213222330 920121451012456011 ---3622337956347181213343144201232221113.解方程(本小题共61 2532436431.60.20.5140||6015 233218342101216241940 17582818 192221121276521223201120+|4|×0.5+21 21 49322922121212423424 25 0116033230148 31|4|201634232212117538131383171. 2. 3. 4. 5.62-36:-363-17.=-1+1-9-8=-174172312x-2=3x+5 2x-3x=2+5x=-7262(2x+1)-(5x-1)=6x=-354113【解析】先把第二个方程去分母得3x-4y=-2,4113622114211222212221117363236322182323931410123211212111-192-111=-9÷9-18=-1-18=-192753796418=-28+30-27+14=-111221311326313 1532436112171217129128122121543326452431.60.20.529362762732661361263616220561235414试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三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立方根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2. 3.153222123x-3+6≥2x332181-3x+3-8+x 0-23223421012122221161747 189190 2021-40--19-24=-40+19-24=-45 2-5-8--28 3-1256712=6+10-74-22--22-23-12011=-4-4+85-32+|-4|×0.52+2-12942912=-4+1+521 312124234 712166 102244124322421 1212423412166224001160341313200116034131322425 =2-1+230-76=-48+8-36=-76316412 95。
中考计算题专题一 解不等式

专题一:解不等式组本题是计算题的第一题,试卷中第19题,分值8分。
题目难度小,属常规题. 老师的叮嘱:不等式组要满分,解题规范、要记牢。
整理:去分母时要加括号,两边同乘最重要;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防止漏乘最重要;移项:左侧未知项右侧常数项;求解:未知项系数化为1,同乘或同除负数系数要改变不等号方向;组解必是“四解之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之间、大大小小,是空集)(借助数轴最明晰,画图注意空心和实心,发展方向不能错,公共部分必是解;求特殊解时要注意,先组解集再求特殊,千万完整不要漏。
中考链接[2010·天津]解不等式组:⎩⎪⎨⎪⎧2x -1>x +1,x +8<4x -1. [2011·天津]解不等式组:⎩⎪⎨⎪⎧2x +1>x -5,4x ≤3x +2. [2014·天津]解不等式组 [2015·天津]36219x x +≥⎧⎨-≤⎩解不等式组: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小题的解答. (Ⅰ)解不等式①,得;(Ⅱ)解不等式②,得;(Ⅲ)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Ⅳ)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017·天津]解不等式组 x +1≥2①5x≤4x +3②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1)解不等式①,得 ;(2)解不等式②,得 ;(3)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②①312112x x(4)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名师预测1、解不等式组2x−2≥3(x−2)2+x≤52、()315412123x xx x⎧++⎪⎨--≤⎪⎩解不等式组:3、解不等式组1252x xx+≤⎧⎨-⎩并写出它所有的整数解4、≤≤解不等式组:-83x-7115、2133212x yx y+=⎧⎨-=-⎩解方程组:6、解方程xx−1−1=3x−1(x+2)。
中考计算题复习

出厂日期
否要克服重力做功”这一问题 吗?如图11甲所示,小文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有关测量数据 记录在下表中(表中的步距是指跨出每一步两脚之间的距离; 重心升降高度是指跨出每一步时,重心下降或升高的变化值): 1.站立时,小文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则行走时小 文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如图11乙所示时小文的脚跟提起后的姿势图。O点是脚尖与 地面的接触点,阻力F2的大小等于人的体重,其中 AO=16cm,AB=4cm,则排肠肌提起脚跟的动力F1为多大? 3.小文行走100m需要克服重力做的功多少?克服重力做功的功 率多大?
中考计算题
专题复习
计算题类型
双休目小明和爸爸自驾小轿车外出郊游,小轿车自重1.4吨,每个 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500 cm2: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 察的小明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行驶到甲 地时,小明看到表盘的示数如图24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 段时间后到达乙地,表盘示数变为图24乙所示。(g取10N/kg) (1)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多少时间? (3)若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倍,则从甲地到乙地, 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如图2-13所示,某人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 组匀速提升重240N的物体,在2s内,绳的自由 端移动了6m。求: ⑴ 物体上升的高度和速度 ⑵ 人的拉力为多大? ⑶ 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大? (4)动滑轮重多少?
已知桑塔纳2000轿车的质量是1.6t,它以54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2min, 轿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求轿车 在这段时间内: ⑴通过的路程; ⑵发动机的牵引力; ⑶发动机的功率(g 取10N/kg)。
图26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复习(最全)-含答案

--初中数学计算题大全(一)计算下列各题 1 .36)21(60tan 1)2(100+-----π 2. 431417)539(524----3.)4(31)5.01(14-÷⨯+-- 4.0(3)1---+5.4+23 +38- 6.()232812564.0-⨯⨯7112238. (1)03220113)21(++-- (2)23991012322⨯-⨯10. ⎪⎭⎫⎝⎛-÷⎪⎭⎫ ⎝⎛-+601651274311.(1)-(2)--12.418123+- 13.1212363⎛⎫-⨯ ⎪ ⎪⎝⎭ 14..x x x x 3)1246(÷- 15.61)2131()3(2÷-+-; 16.20)21()25(2936318-+-+-+-17.(1))3127(12+- (2)()()6618332÷-+-18.()24335274158.0--+⎪⎭⎫ ⎝⎛+-⎪⎭⎫ ⎝⎛--- 19.1112()|32|43---+- 20.()()120133112384π-⎛⎫---+-⨯⨯ ⎪⎝⎭。
21.. 22.118122323.232)53)(53)+参考答案1.解=1-|1-3|-2+23 =1+1-3-2+23 =3 【解析】略 2.5【解析】原式=14-9=53.87-【解析】解:)4(31)5.01(14-÷⨯+--⎪⎭⎫⎝⎛-⨯⨯--=4131231811+-=87-=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注意:41-底数是4,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都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
4.0(3)1-+=11--【解析】略 5.3 6.4【解析】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计算能力,题目简单,但易出错,计算需细心。
1、4+23 +38-=232=3+-252=42⨯⨯2 【解析】试题分析: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计算出结果.1122343222323考点: 二次根式的运算.8.(1)32(2)9200 【解析】(1)原式=4+27+1 =32(2)原式=23(1012-992) (1分)=23(101+99)(101-99)(2分)=232200⨯⨯=9200 (1分) 利用幂的性质求值。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复习(最全)-含答案

by by
4, 2
的解为
x
y
2, 1,
,则
2a-3b
的值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 30 小题)
第 11 题 图
米的扇花台,那
a2 b2
.
2x y 5
3、已知 x 2 y 6 那么 x-y 的值是(
)
A. 1
B. ―1
C. 0
D. 2
4、若不等式组
x b
a2 2x 0
的解集是
1
x
1
,求
a
b
2010
的值
(1)23((xy12))5xy18
(5)
y 1 4
x
3
2
2x 3y 1
÷
+ ,其中 x=2 +1.
26.(1)计算:
;
(2)解方程:
.
27.计算:
.
28.计算:
.
29.计算:(1+ )2013﹣2(1+ )2012﹣4(1+ )2011.
30.计算:
.
1.化简求值:
,选择一个你喜欢且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
2.先化简,再求值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 x 值代入求值.
一.解答题(共 30 小题)
1.计算题:
①
;
②解方程:
.
2.计算:
+(π﹣2013)0.
3.计算:|1﹣ |﹣2cos30°+(﹣ )0×(﹣1)2013.
4.计算:﹣
.
5.计算:
.
6.
.
7.计算:
.
8.计算: 9.计算:
中考化学计算题题复习专题

中考化学计算题题复习专题一、初中化学计算题1.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g,加热使它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0.2g,试回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Cl:35.5,O:16,C:12,Mn;55(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
(3)列出求解氯化钾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
(4)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
(5)_______g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质量与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氧元素质量相同。
2.生铁和钢都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为2%~4.3%,钢中碳的含量为0.03%~2%,为测定某种铁合金中碳的含量,小王同学取5.8g的合金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100g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105.6g。
请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2)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溶液的组成,取50g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先出现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反应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的气体及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50g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过程)(3)X=。
(4)C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4.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
向盛有30 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写计算过程,下同)(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了当地的石灰石准备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石灰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计算专题一、力学计算题1.运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v =方法点金:为提高此类题的解答效率,应该做好下面几点:(1)熟悉各物理量单位之间的转化.例如,1 h =60 min ,1 min =60 s,1 h =3600 s ;1 m/s =3.6 km/h.(2)要弄清楚题意,特别是图象的横、纵轴表示什么物理量,图象的意思是什么,才能开始做题. 例题1、重为120 N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如下图).物体运动距离-时间(s -t )图象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1)根据图象求物体两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2)若第一次水平拉力的大小为20 N ,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3)第一次物体运动了6 m ,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4)第二次拉力的大小是多少?2.质量、密度和体积的计算.本题型中压强、浮力的计算通常都跟质量联系在一起,共同成题.这类计算在历届中考都频有出现,有时甚至体现在实验题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因此这方面的内容也是重点,更是难点.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涉及面广,内容较多,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各物理的单位转化.例如: 1 m 3=103 dm 3,1 m 3=106 cm 3.(2)计算压强时,物体只有放在水平面时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大小. (3)利用公式p = 时,S 是接触面,即相互接触的那部分面积;利用公式p =ρgh 计算时,h 是深度而不是高度.(4)浮力的计算要求不高,常常是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例题2、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液体的体积为2.0×10-3 m 3,液体的深为0.5 m ,若容器重为20 N ,底面积为2.0×10-3 m 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5.0×103 Pa ,g 取10 N/kg.涉及的公式有:ρ=m V ,p =FS,p =ρgh ,F 浮=G 排=ρ液gV 排,F 浮=G 物,F 浮=G -F 拉.(1)求液体的密度.(2)求距容器底高为0.3 m处点A的液体压强.(3)求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4)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例题3、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箱牛奶放在地板上,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为0.025 m3,箱和牛奶总质量是5 kg,箱中牛奶每一小袋上都标有“净含量221 mL,227 g”字样(g=10 N/kg).(1)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多少?(2)这箱牛奶对地板的压强是多少?3.简单机械的计算.方法点金:(1)使用杠杆平衡条件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力和力臂的对应性.(2)在机械效率的计算中,关键是对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的理解,要清楚有用功是目的上要做的功.(3)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计算时不能混淆.(4)有无做功是一个经常考查的问题,要考虑力(F)与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相应性,两者缺一则不能称为做了功.例题4、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设重1 600 N的物体G以0.4 m/s的速度匀速上升.(1)求拉力F的大小.(2)求10 s内拉力做的功.(3)求拉力的功率.涉及的公式有:F1L1=F2L2,η=W有W总,W=Fs;P=Wt,P=F v.1、张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拉线的绕法如图所示.每个钩码重均为0.5 N,将钩码匀速向上提升20 c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60 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N.问:(1)在实验过程中,对钩码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普遍使用的起重设备.如下图中的“塔吊”,AB是竖直支架,CD 是水平臂,其中OC段叫平衡臂,C端装有配重体,OD段叫吊臂,E处装有滑轮组,可在O、D两点间移动,滑轮组重力及摩擦力忽略不计.(g取10 N/kg)(1)OE=15 m时,若用此“塔吊”能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0.8 t,则当滑轮组移到点D(OD =25 m)时,能够安全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多少?(2)OE=15 m时,用此“塔吊”将0.8 t的钢材先竖直匀速吊起8 m高,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旋转90°后即送达指定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塔吊”对钢材做了多少功?3、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已知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底面积是0.3m3,重力为600N。
物体在F=10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了2m。
(g取10N/kg)求:(1)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物体的体积是多大?(3)若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多少?二、热学计算题方法点金:掌握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公式Q放=mq和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放热的计算公式Q=cmΔt,物体温度变化吸热时Q吸=cm(t末-t初),放热时Q放=cm(t初-t末).例题5、已知干木柴的热值是1.26×107 J/kg.求:(1)完全燃烧5 kg这样的木柴可放出多少热量?(2)若这些热量有60%被水吸收,可把多少千克20 ℃的水烧开?[c水=4.2×103 J/(kg·℃)]1、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提出“退耕还林”的伟大举措,对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大量的植树造林,可调节气温,据资料介绍,一公顷森林每天吸收的太阳能约为1.07×1010 J,如果这些能量被面积为1公顷,一定厚度的3.96×106 kg干泥土地面吸收,可使地面温度升高多少?[干泥土的比热容为0.84×103 J/(kg·℃)]三、电学计算电学计算以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为主,中考中有一道题。
常见计算的考点分类:1.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并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2.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问题.3.知道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并会求解简单问题。
4.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记住焦耳定律公式,并能用焦耳定律进行求通电导体发热问题。
方法点金:1.正确理解欧姆定律I=,即正确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
2.熟悉公式之间的相互转化,特别是电功、电功率的公式。
3.多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同一题的计算,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例题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闭合开关S前,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 A,R1消耗的功率为0.9 W。
(1)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2)求电阻R1的阻值.(3)求电源电压.(4)闭合开关S后,求电流表A1、A2的示数1、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电路图.开关S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求:(1)定值电阻R0的阻值是多少?(2)实验时,电源电压3 V保持不变,当滑片P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6 V,电阻R1=4 Ω,R2= 6 Ω.(1)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多少?(2)当开关S闭合后,电阻R1在10 s内消耗的电能为多少?(3)若将两电阻并联后接入原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路的总功率为多少?作业1.在地震后的救灾工作中,科学的搜救方法非常重要.有一种被称为“气垫”的工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表面还有防滑网纹,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 cm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1)气垫的表面有防滑网纹,这是为了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2)某次搜救过程中,用气瓶把气垫里面的气压加到8个大气压时,“气鼓鼓”的垫子顶起了楼板,此时气垫和楼板的接触面积为1 250 cm2,则气垫对楼板的作用力是多大?(取1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值为1×105 Pa)2.玻璃是由炽热的玻璃液体冷却后形成的.受油滴能在水面均匀分布开来的启发,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制取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过程是让玻璃液体浮于某溶液表面上,冷凝后用真空吸盘吊运.(g取10 N/kg)(1)该方法的关键是能否找到会浮起玻璃液体的一种溶液,你认为这种溶液应具备怎样的物理特征?(说出两点)(2)一块密度为2.5×103 kg/m3、体积为1.5×10-2 m3的平板玻璃,冷凝后用真空吸盘吊运转送,若当时大气压为1×105 Pa,则吸盘的面积至少是多少?(3)将上述玻璃板提升1 m,需克服重力做多少功?3.如图所示的电动观光车,有关技术参数如下表空车质量 1 180 kg 电动机(额定功率0 4 kW满载乘员(包括司机) 11人电动机(额定电压)48 V满载时轮胎与地接触面积4×250cm2最大车速45 km/h电动机效率80% 平路续驶里程≤80 km根据技术参数,求解下列问题.(g取10 N/kg)(1)设乘员质量均为60 kg,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2)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半小时消耗多少电能?电动机对外做了多少功?若这一过程中,观光车以36 km/h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求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4、如图所示是电热水壶铭牌.为了测量它烧水时的实际功率,石磊和哥哥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关掉家里所有用电器,将该电水壶装了0.6 L(600 cm3) 20 ℃的水,接入家庭电路中,闭合壶的开关,测得壶中的水从20 ℃上升到100 ℃所用的时间是3.5 min.同时观察到家中电能表(见图)转过的转数正好为90转(r).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请根据相关信息,求:(1)电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2)电水壶烧水的实际功率.5、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甲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象.根据这种半导体材料电阻的特性,小星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乙),可以测定某一空间的温度.使用的器材如下:半导体电阻、电源、电流表(0~0.6 A)、开关、定值电阻R0(10 Ω),导线若干.(1)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当环境温度为20 ℃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2 A,求电源的电压。
(3)电流表的读数为0.4 A时,当时环境温度是多少?半导体电阻的电功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