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2单元 6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PPT

高中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2单元 6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PPT
栏目导航
二、阅读“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2.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袁隆平“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美国科学家早就提出了“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 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面对“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 无知”的嘲笑,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勇敢地向“无优 势”论挑战。②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他写成了《水稻雄性不孕性》 一文,证明了自己的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单元 新闻
6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栏目导航
预习 语言建构与运 用
栏目导航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淤.泥( 贬.斥(
) 籼.稻( ) 田埂.(
[语言建构]
) 分蘖.( ) ) 粳.米( )
[答案] yū xiān niè biǎn gěng jīng
栏目导航
(二)多音字
栏目导航
三、阅读“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部分,回答下面的 问题。
3.“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的袁 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句中的“梦”有何含义?
。间或;有时候。表示情况并非经常出现。② 属性词。偶然发生的。“偶然”①副词。有时候。②事理上不一定 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
栏目导航
2.明确词义 (1)力排众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所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2)指处于某种情况,决不计较。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必修5)第二单元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31张PPT)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必修5)第二单元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31张PPT)


(5) 依靠自己自的生产满给足自己的自需要。 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 敢于排力除别人的异排议,有力众地坚持自议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挖掘出事实背后的深层内蕴,凸现主题的深刻
性,切忌面面俱到。另外,写通讯必须搜集、占有
大量的材料。写通讯还要善于谋篇布局,不宜平铺
栏 目
直叙,应当有起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 目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注音
(1)
稻菽.___s_h_ū___
一蔸.____dō_u___
饥馑.___j_ǐ_n___
链 接
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为此,他于
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
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和世界粮食基金
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奖项。袁隆平热爱祖
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
____

在(2道) 义上只有义勇往直前无,绝对不反能退缩回头顾。“反”:也作目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____
相差很远。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必修ⅴ粤教版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精品课件

语文必修ⅴ粤教版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精品课件

3
(2)多音字
lóng lǒng liáng liàng zā zhā
zhá
yīng yìng bǐng píng
bó bò báo
4
2.字形识别
温 瘟 愠 蕴
氲 埂 鲠
梗 粳
稻 滔 韬 舀
蹈 馑 谨 槿 瑾
5
3.词语积累 ①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有勇 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 ②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③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④力排众议:力,竭力;排,排除。竭力反驳、排除各种 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15
3.面对谣言,袁隆平态度如何? 【探究整理】面对贬斥杂交水稻的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 实的情况,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 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 言,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原则。
16
要点二: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法 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并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结 构将袁隆平的一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探究整理】①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第 1 段中的句子: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 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 具有重大意义。” ②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前 文与后文形成总分关系。
第3楼
19
7
④乳铁蛋白能竞争性抑制需铁的有害菌对铁的需要,从__而__ 抑制人体体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8
1.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汉族。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 江农校任教。1964 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 年调入湖南省农 业科学院,1978 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 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 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8117 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 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课件:必修五 第二单元6喜看稻菽千重浪 (共34张PPT)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课件:必修五  第二单元6喜看稻菽千重浪 (共34张PPT)
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 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 1/5 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全世界每年有 600 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 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 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 20%的超 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 敬。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 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 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 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 《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 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 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二、相关背景 联合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 36
2.细处着笔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活生生地“立”在 了我们面前。如袁隆平深入田间地头的三个片段的描写。 又如袁隆平谈梦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袁隆平的高 尚品德以及他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 求的精神。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粤教必修五课件: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 (共60张PPT)

粤教必修五课件: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 (共60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成果与荣誉:
1960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73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9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 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 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学奖”。 1988 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 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 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时效性包含两个重要内容: 时新性(新闻报道及时快速地传播新闻发生的事实) 时宜性(在一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报道才能取得最大效
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标题: 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标题,也可 以前有引标题或后有副标题。
导语:
一般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 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大家知道他现在的身价是多少吗?
■袁隆平是个神话。1998年一项无形资产评 估中,“袁隆平” 三个字的品牌价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 ■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 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 口。 ■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 球推广,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 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 袁隆平(1930-),大学
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
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
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
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
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
总共写了四件事: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工作态度和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品格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道德操守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理想志向
问题解答2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问题解答3
是总分关系。
{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段----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 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 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 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 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 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 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 找到了。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喜看稻菽千重浪 ppt(粤教版)PPT优选课件

喜看稻菽千重浪 ppt(粤教版)PPT优选课件
2020/10/18 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
1995 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 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 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 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 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
⑤1993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 思想。
2020/10/18 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
深入探究
1、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2、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关系?
2020/10/18 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
① 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
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喜看稻菽 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2020/10/18 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
人物档案
出生 年月 籍贯
单位
职位 毕业 院校
1930年9月7日 江西德安
国家杂交水稻 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主任
西南农学院
2020/10/18 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华肖梦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 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 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 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 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 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 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 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 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 标。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第2单元 6 喜看稻菽千重浪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第2单元 6 喜看稻菽千重浪






阶 段
6 喜看稻菽千重浪
阶 段



阶 段 三
业 分 层 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课话题 ——实事求是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 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 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李四光 2.科学就是不断地认识,不仅是发现,而且是发明。
——鲁巴金 3.在科学的世界里,谬误如同泡沫,很快就会消失,真理则是永存的。
——寺田寅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 精神。
——华罗庚 5.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巴甫洛夫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淤.泥( )
籼.稻( )
分蘖.( )
贬.斥( )
田埂.( )
粳.( )米
【答案】 yū xiān niè biǎn gěng jīng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二、多音字
屏( (
)屏风 )屏气
奇( (
)奇迹 )奇数
( 扎(

)扎裤腿 )挣扎 )驻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于文章中 “ 引领 ‘ 绿色革命 ’ 是他的心愿” 的观点,你持怎样的态
答案 度?
袁隆平是世界公认的 “杂交水稻之父 ”,他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
杂交稻的缺点为 “ 三个有余,三个不足”。他有两个心愿:一是把 “超
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袁隆平又受聘为联合国粮食
组织的首席顾问,多次出访指导他国,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语言知识积累
1.音正形准
(1)字音识记
①稻菽(shū )
②饥馑( jǐn)
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 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
家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因此,作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的袁隆平,正在引领一场新的“绿色什么问题?
答案
从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 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3.作者为什么以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
分析。
答案
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 (“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③题目中的“喜看” 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 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④题目中的 “稻菽” 点明了 袁隆平的研究对象。⑤“ 千重浪” 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 鼓舞和振奋人心。
文本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沈英甲,吉林人。历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
副刊部主编。 199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前尘》、
《探求宇宙之谜》,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等。
2.背景展示 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 泽民亲自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袁隆平获此 殊荣当之无愧。他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杂交水 稻,被国际稻作学界誉为 “ 杂交水稻之父 ” 。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 增产3 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 000万人,相当于一个大省 的人口。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记者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 迹的人物报道。
答案 错点提醒
“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 成);鞭策、勉励自己的文字(写出或刻出)。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含褒义。 (4)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答案
3.辨词填空 (1)试验· 实验 他们把从 实验 室里研究培育出的品种,拿到 试验 田里分析种植,希望 获得成功。
答案 错点提醒
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褒义。反义词:畏首畏尾、畏缩 不前、左思右想。“反”不能写作“返”。
处于某种情况,决不吝惜。 (2)在所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3)刻骨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
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2)从而· 进而
①孩子的肠管相对成人的长而薄,一旦受到冷饮刺激,可导致肠管平
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 进而 诱发肠套叠,造成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②乳铁蛋白能竞争性抑制需铁的有害菌对铁的需要, 从而 抑制人体内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整体感知
1.脉络梳理
仅供学习交流!!!
2.初读感知 (1)全文写了袁隆平的哪几个方面的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科学 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
答案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答案 解析
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4.名言警句
有关“粮食”的名句
(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郦食其传》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 到韶山》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2)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
答案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
“ 超级稻 ” 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
意义。
课堂互动
1.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答案
(1)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 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2)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 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 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3.文体知识 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1)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 映现实生活。 (2)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3)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 较长。 (4)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④田埂(ɡěnɡ ) ⑤一蔸(dōu) ⑥籼稻( xiān)
③分蘖(niè )
(2)辨形组词 愠( 愠怒) ①
埂(田埂)
③ 鲠(骨鲠在喉 )
蕴(蕴藏 )
瘟(瘟神) 稻(水稻 )
粳(粳米) 馑(饥馑 )
④ 谨(谨慎)

韬(韬光养晦)
滔(滔天)
瑾(瑾瑜)
2.词语积累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1)义无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