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2单元 6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PPT

栏目导航
二、阅读“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2.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袁隆平“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美国科学家早就提出了“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 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面对“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 无知”的嘲笑,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勇敢地向“无优 势”论挑战。②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他写成了《水稻雄性不孕性》 一文,证明了自己的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单元 新闻
6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栏目导航
预习 语言建构与运 用
栏目导航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淤.泥( 贬.斥(
) 籼.稻( ) 田埂.(
[语言建构]
) 分蘖.( ) ) 粳.米( )
[答案] yū xiān niè biǎn gěng jīng
栏目导航
(二)多音字
栏目导航
三、阅读“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部分,回答下面的 问题。
3.“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的袁 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句中的“梦”有何含义?
。间或;有时候。表示情况并非经常出现。② 属性词。偶然发生的。“偶然”①副词。有时候。②事理上不一定 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
栏目导航
2.明确词义 (1)力排众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所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2)指处于某种情况,决不计较。
二、阅读“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2.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袁隆平“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美国科学家早就提出了“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 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面对“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 无知”的嘲笑,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勇敢地向“无优 势”论挑战。②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他写成了《水稻雄性不孕性》 一文,证明了自己的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单元 新闻
6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栏目导航
预习 语言建构与运 用
栏目导航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淤.泥( 贬.斥(
) 籼.稻( ) 田埂.(
[语言建构]
) 分蘖.( ) ) 粳.米( )
[答案] yū xiān niè biǎn gěng jīng
栏目导航
(二)多音字
栏目导航
三、阅读“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部分,回答下面的 问题。
3.“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的袁 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句中的“梦”有何含义?
。间或;有时候。表示情况并非经常出现。② 属性词。偶然发生的。“偶然”①副词。有时候。②事理上不一定 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
栏目导航
2.明确词义 (1)力排众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所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2)指处于某种情况,决不计较。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必修5)第二单元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31张PPT)

接
(5) 依靠自己自的生产满给足自己的自需要。 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 敢于排力除别人的异排议,有力众地坚持自议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挖掘出事实背后的深层内蕴,凸现主题的深刻
性,切忌面面俱到。另外,写通讯必须搜集、占有
大量的材料。写通讯还要善于谋篇布局,不宜平铺
栏 目
直叙,应当有起伏。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 目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注音
(1)
稻菽.___s_h_ū___
一蔸.____dō_u___
饥馑.___j_ǐ_n___
链 接
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为此,他于
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
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和世界粮食基金
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奖项。袁隆平热爱祖
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
____
栏
在(2道) 义上只有义勇往直前无,绝对不反能退缩回头顾。“反”:也作目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____
相差很远。
(3)
悬
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4.对于文章中 “ 引领 ‘ 绿色革命 ’ 是他的心愿” 的观点,你持怎样的态
答案 度?
袁隆平是世界公认的 “杂交水稻之父 ”,他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
杂交稻的缺点为 “ 三个有余,三个不足”。他有两个心愿:一是把 “超
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袁隆平又受聘为联合国粮食
组织的首席顾问,多次出访指导他国,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语言知识积累
1.音正形准
(1)字音识记
①稻菽(shū )
②饥馑( jǐn)
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 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
家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因此,作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的袁隆平,正在引领一场新的“绿色什么问题?
答案
从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 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3.作者为什么以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
分析。
答案
①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 (“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③题目中的“喜看” 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 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④题目中的 “稻菽” 点明了 袁隆平的研究对象。⑤“ 千重浪” 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 鼓舞和振奋人心。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②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 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 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 世界人民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 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 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 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
答案 错点提醒
“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 成);鞭策、勉励自己的文字(写出或刻出)。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含褒义。 (4)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答案
3.辨词填空 (1)试验·实验 他们把从 实验室里研究培育出的品种,拿到 试验田里分析种植,希望获 得成功。
答案 错点提醒
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褒义。反义词:畏首畏尾、畏缩 不前、左思右想。“反”不能写作“返”。
(2)在所不计:_处__于__某__种__情__况__,__决__不__吝__惜__。_ 答案
(3)刻骨铭心:_刻__在__骨__头__上__或__心__上__,__形__容__感__念__很__深__,__永__远__不__忘__。
“我从来不管这个事。”袁隆平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 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 趣。” 【阅读感悟】 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 “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 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专注于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是他人生最大的收获。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6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提示:引用了毛泽东诗《七律· 到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 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部分用什么叙述方法写袁隆平发 现真理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了袁隆平什么样的精神? 提示: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发现真理的 过程: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满怀希望)→试种特异 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表明了袁隆平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精神。 3.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提示: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有:一、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 无优势);二、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三、有些学者认为 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词语积累 (1)饥馑:饥荒。 (2)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也说 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3)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4)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5)分蘖: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茎 节上生出分枝。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退化 蜕化 辨析两者的共同语素是“化”,都有“事物变旧、变坏”的意思。 前者一般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 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后者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 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 判断正误: ①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禁要在自己的内心打一个问号,这位32 岁的球星是不是已经到了全面退化的时候了?( √ ) ②王翠娟等人贪腐的蜕化过程,伴随着一条行政不作为的轨迹。 (√)
语文必修ⅴ粤教版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精品课件

3
(2)多音字
lóng lǒng liáng liàng zā zhā
zhá
yīng yìng bǐng píng
bó bò báo
4
2.字形识别
温 瘟 愠 蕴
氲 埂 鲠
梗 粳
稻 滔 韬 舀
蹈 馑 谨 槿 瑾
5
3.词语积累 ①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有勇 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 ②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③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④力排众议:力,竭力;排,排除。竭力反驳、排除各种 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15
3.面对谣言,袁隆平态度如何? 【探究整理】面对贬斥杂交水稻的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 实的情况,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 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 言,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原则。
16
要点二: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法 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并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结 构将袁隆平的一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探究整理】①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第 1 段中的句子: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 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 具有重大意义。” ②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前 文与后文形成总分关系。
第3楼
19
7
④乳铁蛋白能竞争性抑制需铁的有害菌对铁的需要,从__而__ 抑制人体体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8
1.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汉族。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 江农校任教。1964 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 年调入湖南省农 业科学院,1978 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 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 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8117 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 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课件:必修五 第二单元6喜看稻菽千重浪 (共34张PPT)

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 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 1/5 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全世界每年有 600 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 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 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 20%的超 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 敬。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 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 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 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 《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 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 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二、相关背景 联合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 36
2.细处着笔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活生生地“立”在 了我们面前。如袁隆平深入田间地头的三个片段的描写。 又如袁隆平谈梦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袁隆平的高 尚品德以及他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 求的精神。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 敬。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 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 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 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 《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 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 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二、相关背景 联合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 36
2.细处着笔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活生生地“立”在 了我们面前。如袁隆平深入田间地头的三个片段的描写。 又如袁隆平谈梦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袁隆平的高 尚品德以及他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 求的精神。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 袁隆平(1930-),大学
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
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
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
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
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
总共写了四件事: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工作态度和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品格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道德操守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理想志向
问题解答2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问题解答3
是总分关系。
{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段----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 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 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 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 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 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 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 找到了。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 袁隆平(1930-),大学
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
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
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
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
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
总共写了四件事: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工作态度和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品格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道德操守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理想志向
问题解答2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问题解答3
是总分关系。
{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二段----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 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 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 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 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 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 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 找到了。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家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1.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杂交水稻之父”
◎
当代神农氏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 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 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 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 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 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 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 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背景资料: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 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 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 粮食,全世界每年 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 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 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 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导入新课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 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 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 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 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 流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学习目标
•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 2.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 • 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 4.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 重点:
• 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 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 难点: •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等。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 司和股票。
2001 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 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几 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
• 时新性(新闻报道及时快速地传播新闻 发生的事实)
• 时宜性(在一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报道 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标题: 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标题,也可 以前有引标题或后有副标题。
导语:
一般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 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
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 的新闻事实。
• 定义: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
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 要素:“六要素”: 时间(when)、地
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原因(Why)、结果(How)
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 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的特点: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1995 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 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 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 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 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
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 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
(以上三部分必备)
结语:小结、启发、号召、分析、展望
•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通常的说 法,就是把最重量级的内容放最上面, 其次的放后面,再次的再后面,形成 一种重心居上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的 消息的各个部分,分别为:标题,导 语,主体,结尾。
最重量级的内容
次重量级的内容
再次重量级的内容
最不重要的内容
◎
大家知道他现在的身价是多少吗?
■袁隆平是个神话。1998年一项无形资产评 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被估价超 过1000亿元。
■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 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 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
■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 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21世纪文化, 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 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 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 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 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 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 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 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 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 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 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
(新闻性 文学性)
通讯与消息相比: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内容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 以记叙为主 说明等(灵活)
时效性
弱
强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大家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1.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杂交水稻之父”
•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消息又称新闻,它是用事实说话,及 时报到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 值的事实。
• 人名、地名、时间、细节、数 字、引语等都必须准确,说明和解 释也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 美联社记者总结的新闻写作两个最高 原则:一是速度,二是质量,而速度是 第一大原则。 时效性包含两个重要内容:
成果与荣誉:
1960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73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9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 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 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 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 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 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大家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1.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杂交水稻之父”
◎
当代神农氏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 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 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 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 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 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 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 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背景资料: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 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 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 粮食,全世界每年 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 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 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 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导入新课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 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 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 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 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 流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学习目标
•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 2.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 • 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 4.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 重点:
• 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 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 难点: •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等。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 司和股票。
2001 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 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几 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
• 时新性(新闻报道及时快速地传播新闻 发生的事实)
• 时宜性(在一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报道 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标题: 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标题,也可 以前有引标题或后有副标题。
导语:
一般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 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
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 的新闻事实。
• 定义: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
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 要素:“六要素”: 时间(when)、地
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原因(Why)、结果(How)
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 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的特点: 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1995 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 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 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 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 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
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 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
(以上三部分必备)
结语:小结、启发、号召、分析、展望
•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通常的说 法,就是把最重量级的内容放最上面, 其次的放后面,再次的再后面,形成 一种重心居上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的 消息的各个部分,分别为:标题,导 语,主体,结尾。
最重量级的内容
次重量级的内容
再次重量级的内容
最不重要的内容
◎
大家知道他现在的身价是多少吗?
■袁隆平是个神话。1998年一项无形资产评 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被估价超 过1000亿元。
■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 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 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
■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 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21世纪文化, 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 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 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 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 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 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 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 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 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 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 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
(新闻性 文学性)
通讯与消息相比: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内容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 以记叙为主 说明等(灵活)
时效性
弱
强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大家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1.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杂交水稻之父”
•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消息又称新闻,它是用事实说话,及 时报到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 值的事实。
• 人名、地名、时间、细节、数 字、引语等都必须准确,说明和解 释也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 美联社记者总结的新闻写作两个最高 原则:一是速度,二是质量,而速度是 第一大原则。 时效性包含两个重要内容:
成果与荣誉:
1960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73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9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 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 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 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 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 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