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含答案
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是崇尚劳动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对劳动的赞歌①____________,对劳动者充满敬意。
于耄耋之年走进稻田察看水稻长势的袁隆平,站在普通的百货柜台而“一抓准”“一口清”的张秉贵,伸出贴满膏药的双手鼓励学生的张桂梅……人们对他们充满了赞美和敬意。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踏上新征程,我们却需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接续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而不懈努力。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在劳动中所体现出的坚守与热爱更是一笔②____________的精神财富。
他们让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才能够创造出来。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③____________、贪图享乐的思想。
1.(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雪峰之树田瑛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
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
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
《喜看稻菽千重浪》优秀同步习题 (带答案解析)

《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习题一、基础练习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
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斗”两个字。
由此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不满足”中②才能获取动力③才能再攀高峰④才能继续航程⑤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⑥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⑦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A.①②④③⑤⑦⑥B.①⑤④②③⑥⑦C.⑦⑥①⑤④②③D.⑦⑥①②④③⑤【答案】D【解析】先确定开头句,这一句应该是紧接“奋斗”。
②④③⑤为排比句,不能分开,⑤最重要,可以看成结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 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
B. 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中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C. 由于量子具有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的特性.我们将其作为信息载体便可以抵御任何窃听,进而保证传输内容的绝对安全。
D. AlphaGo以总比分4 : 1大胜李世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围棋研究所所长刘知青说,我们即使发现AlphaGo存在弱点,它也能迅速修复。
【答案】C【解析】A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本句主语是“执教经验”,而后面所说的主语显然不能是“执教经验”。
B项,句式杂糅,“提出……目标”或“以……为目标”任选其一,D项,语序不当“我们”应当在“即使”之后。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上面这幅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
请你编写一条微博,发表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控制在140字以内。
【答案】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躬耕农田时,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中职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八、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学要求一、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并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感受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课文分析主旨分析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课文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课文正标题引用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副标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结构分析导语:指明写作背景,点明人物、时间、事件,及人物的工作成果、意义。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第一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写袁隆平是如何发现真理的,表现了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写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突出了他的学术精神和品格。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的困难主要有三点:一是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二是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三是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面对困难,袁隆平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 答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答案一、四个小标题1、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二、袁隆平的品质1、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2、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学术品格;3、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道德操守;4、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理想志向。
三、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四、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
本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不必求全)典型事例2: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他不盲从权威,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明确:显示了袁隆平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不迷信权威。
典型事例3:1964年7月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明确:展示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典型事例4: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典型事例5:1993年以过人的胆识力排众议,主张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
明确: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典型事例6: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
(两个心愿)明确:表现了袁隆平是一位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精神的科学家。
喜看稻菽千重浪答案一、四个小标题1、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二、袁隆平的品质1、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2、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学术品格;3、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道德操守;4、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理想志向。
10喜看稻菽千重浪阅读理解题讲解

十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梳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稻菽.()一蔸.()饥馑.()蕴.藏()分蘖.()籼.稻()粳()刻骨铭.心()屏.息()撒.()谎量.()体裁衣创.()造撒量估量.()创撒.()播打量.()创.()伤答案:shūdōu jǐn yùn nièxiān gěng míng bǐngsā/ sǎ liàng/liáng/liang chuàng/chuāng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田(gěng)(shǔ)天饥(jǐn)(shù)女如(gěng)在喉部(shǔ)(jǐn)玉(shū)麦(gěng)塞(shǔ)光(jǐn)慎(shū)父木(jǐn)罪(niè)分(niè)埂/鲠/梗暑/署/曙馑/瑾/谨/槿淑/菽/叔孽/蘖3.文学常识填空。
4.解释下列词语。
(1)蕴藏:。
(2)贬斥:。
(3)饥馑:。
(4)力排众议:。
(5)挺身而出:。
(6)捍卫:。
答案:(1)积存。
(2)贬低并斥责。
(3)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
(4)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5)挺直身体站出来。
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6)保护,防卫。
5.请赏析下列句子。
(1)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
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写出了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了袁隆平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2)他高兴地回答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这美好的梦想说明了袁隆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二、探究发展6.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请写出原诗,并思考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原诗:七律•到韶山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喜看稻菽千重浪》_同步练习2(解析版)

《喜看稻菽千重浪》_同步练习2(解析版)喜看稻菽千重浪稻菽,古人别称稻谷。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喜看稻谷千重浪》,形象地描述了田野间的稻谷浪涛。
这个题目有两个关键词需要解析——喜看和千重浪。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该题目的论述。
首先,我们来解析“喜看”两字。
喜,表示快乐、高兴之情;看,则是观察、察看。
结合起来,喜看即是愉悦地观察或观赏的意思。
在这个题目中,“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苏轼以喜悦的心情欣赏了一片片稻浪。
那么,稻菽千重浪是什么呢?稻可以理解为稻谷,而菽则指的是豆类作物。
千重浪则是苏轼通过比喻手法所创造出的意象。
合起来,稻菽千重浪可以解读为大片大片的稻谷和豆类农作物,如同波涛壮阔的浪花。
苏轼通过这样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田园景象。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个题目的含义。
苏轼在《喜看稻谷千重浪》这句诗中,用一个平凡的农田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稻谷和豆类作物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
在古代,农田是人们生活的基石,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的农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因此,苏轼通过描绘稻菽千重浪,向读者展示了农业的重要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除了表达对农业的赞美之外,这句诗还给人以启示。
稻菽千重浪所表现的奔腾不息的力量,让人们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道路上充满动力。
稻谷的拔节、开花、结果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我们应该像稻谷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浪,积极成长和发展,汲取宝贵的养分,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奋斗。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农业的重要性。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田被开发建设,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稻谷和豆类作物的种植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地退化、农药残留等。
因此,苏轼的这句诗提醒着我们要重视农业,保护好农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同时,这句诗也给了我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41《喜看稻菽千重浪》(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分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此项研究,但都没有成功。
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
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带来的压力。
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他决心① 地坚持研究。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② ,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
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现了水稻具有杂交优势,因为“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
袁隆平坚信杂交水稻研究③ ,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3.2023年5月22日,是袁隆平先生逝世两周年的日子,某文学社团撰写了一副挽联表达敬意,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心系家国,情牵华夏,筑牢粮食安全最底线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义无反顾②亦步亦趋③大有可为2.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了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所以(或因而)“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
(“表现”改成“表明”,“因为”改成“所以”或“因而”。
)3.示例:意存稻梁,志在苍生,奏响杂交优势新凯歌作答时,要从几个短句中找到一个句子的主干,把其它的短句变成修饰语放在主干句子中。
根据原句句意可知,“袁隆平又提出两个新的短期‘小目标’”是句子的主干,“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可以加上介词改为状语,“一个……,一个……”可以放在主干句中作为“两个‘小目标’”的定语。
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6喜看稻菽千重浪(含解析)必修上册

文本对应练(五)[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 )。
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________大海捞针。
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________,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________,但他并未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________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A[B项,根据前文的陈述可知,本项“可能”的表述与文意不符合;由选项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承前省略主语“自然界”,再由前句“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可知,括号内句子结构为“存在+宾语”,故选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啻试验纷至沓来一如既往B.不啻实验络绎不绝一如既往C.不免实验络绎不绝日复一日D.不免试验纷至沓来日复一日A[不啻:不止,不只;如同。
不免:免不了。
语境形容寻找雄性不育株如同大海捞针,应选“不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1.音正形准(1)字音识记①稻菽.( ) ②饥馑.( ) ③分蘖.( ) ④田埂.( ) ⑤一蔸.( ) ⑥籼.稻( ) (2)辨形组词①⎩⎪⎨⎪⎧ 愠( )蕴( )瘟( )②⎩⎪⎨⎪⎧ 稻( )韬( )滔( ) ③⎩⎪⎨⎪⎧ 埂( )鲠( )粳( )④⎩⎪⎨⎪⎧馑( )谨( )瑾( ) 2.词语积累(1)义无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所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刻骨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力排众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辨词填空(1)试验·实验他们把从________室里研究培育出的品种,拿到________田里分析种植,希望获得成功。
(2)从而·进而①孩子的肠管相对成人的长而薄,一旦受到冷饮刺激,可导致肠管平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________诱发肠套叠,造成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②乳铁蛋白能竞争性抑制需铁的有害菌对铁的需要,抑制人体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4.名言警句有关“粮食”的名句(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郦食其传》(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1.作者简介沈英甲,吉林人。
历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副刊部主编。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等。
2.背景展示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他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国际稻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3 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 000万人,相当于一个大省的人口。
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记者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
3.文体知识新闻与通讯的区别(1)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2)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3)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
(4)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1.脉络梳理2.初读感知(1)全文写了袁隆平的哪几个方面的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2)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谈“梦”的细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章中“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的观点,你持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1)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田间,不时蹲下....水渠,迈步走进..这几百亩试验田。
他跨过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了稻田。
(分析加点的词)..裤腿走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
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
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
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分析画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运用示例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好的消耗。
”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下创造的婴孩。
(高考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2.课外素材(一)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
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
我认为,把名利看得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
——袁隆平(二)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000998)于2000年上市交易,转眼已过10年。
据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结构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前十名持股股东中,袁隆平以持股448 143股位列第五。
他拥有股价市值约为11亿元的身价。
在公司上市后,曾有记者问袁隆平是否关注“隆平高科”的股价。
袁隆平回答:“我从来不管这个事。
”袁隆平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
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
”阅读感悟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
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专注于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是他人生最大的收获。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①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
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颗粒如花生米般大……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好却有点儿遥远。
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②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造福。
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
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
③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
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
④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
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⑤我们应该呼吁有更多像袁隆平这样的人,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还要有社会各领域的公民们。
须知,欲速则不达,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你的道德底线,每一个个体都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再加上一点仰望星空的梦想,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正如中世纪的石匠们,他们精心雕刻着教堂顶部无人可见的雕像——如果有谁问他们谁能看得见,他们会微笑着说:“上帝看得见,我也是。
”(4)⑥只有我们每个个体拥有宁静致远的心境,朴素诚恳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的社会才能不那么浮躁,最朴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遥远”的梦想,我们的国家也定会成就更远的伟大与卓然。
思悟要点(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什么写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提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