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步步高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突破配套文档: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含答案
2020年2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三二轮化学步步高选考专题复习学案综合模拟卷(九)

综合模拟卷(九)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大节日期间燃放焰火颜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现出来的色彩B.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D.大力实施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可以减少SO2、NO2的排放答案 C解析金属灼烧显示不同的颜色,常用在节日焰火中,A项正确;碳酸氢钠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来发酵,也可治疗胃酸过多,B项正确;生石灰和硅胶属于干燥剂,为防止富脂食品被氧化,应加还原剂如还原铁粉等,C项错误;SO2、NO2是污染性气体,大力实施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SO2、NO2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D项正确。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N2的结构式:··N≡N··B.Ca2+的结构示意图为C.NH4Cl的电子式为D.乙烯的球棍模型:答案 B解析N2的结构式为N≡N,未成键的孤电子对不必标出,故A错误;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NH4Cl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乙烯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钢铁表面烤蓝生成一层致密的Fe 3O 4,能起到防腐蚀作用;②砹(At)在第ⅦA 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 ;③Na 2FeO 4可作水的消毒剂和净化剂;④陶瓷、玻璃、水晶、玛瑙、水泥、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⑥第3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⑦海水提镁的主要步骤为:A.①③④⑦B.①③⑥C.③④⑤⑦D.②④⑥答案 B解析 ①致密的Fe 3O 4是能保护内部的钢铁不被腐蚀的氧化膜,故①正确;②第ⅦA 族Cl 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砹的非金属性,则砹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HCl,故②错误;③Na 2FeO 4中铁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被还原后生成Fe 3+,Fe 3+水解为氢氧化铁胶体能净水,故③正确;④玻璃、水泥属于硅酸盐产品,水晶、石英、玛瑙等主要成分都是SiO 2,故④错误;⑤铊(Tl)与铝同主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Tl >Al,则Tl 能与酸反应,但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⑤错误;⑥第3周期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减弱,金属性Na >Mg >Al,则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故⑥正确;⑦电解氯化镁溶液得不到Mg,工业上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产镁,故⑦错误。
高考化学复习步步高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突破配套文档:专题十电解质溶液(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4.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及pH1.一个基本不变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必须是稀溶液;温度必须相同。
2.两种测量方法溶液的pH值可以用pH试纸测定(精确到整数,且只能在1~14的范围内),也可以用pH计(精确到0.1)测定。
3.三个重要比较水溶液可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下表是常温下这三种溶液的比较:溶液的酸碱性c(H+)与c(OH-)比较c(H+)大小pH酸性溶液c(H+)>c(OH-) c(H+)>1×10-7 mol·L-1<7中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1=7碱性溶液c(H+)<c(OH-) c(H+)<1×10-7 mol·L-1>74.pH使用中的几个误区(1)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只有在常温下pH=7的溶液才呈中性;当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此时pH=6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6时为碱性溶液,pH<6时为酸性溶液。
(2)使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测量结果不一定偏小。
若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若待测液为碱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小;若待测液为酸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大;若待测液为中性溶液,则所测结果没有误差。
步步高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突破课件:专题十三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2012· 广东理综,9B)
(6)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
(2012· 新课标全国卷,7C)
(7)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 溶液一定含有Ag+ (2012· 新课标全国卷,7D) ( ×)
题组二 离子检验的综合应用
- + 2.(2014· 上海,18改编)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 2 3 、Na 、
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3.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操作 取样,加入„„ ⇒ ⇒ 现象 ⇒结论
有„„生成 ⇒„„的是„„
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 Fe2 + 而不含 Fe3 + 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
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再向溶液 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 有Fe2+而不含Fe3+。
3.下列除去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浓NaOH溶液洗气
B. 除去 BaCO3 固体中混有的 BaSO4 :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
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适量氯水,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硫酸后,过滤、洗涤
解析 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而CO不会,A项错误; 稀盐酸可以将BaCO3除去,而不能除去BaSO4,B项错误; 2FeCl2+Cl2===2FeCl3,杂质的量反而增加,C项错误; CuO可以被稀硫酸溶解,而Cu不会被溶解,D项正确。
题组集训
题组一 离子检验的直接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020年2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二轮复习步步高全套课件专题1

1.物质的分类方法(b)。 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b)。 3.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b)。 4.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a)。 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a)。 6.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b)。 7.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b)。 8.简单共价分子的结构模型、结构式(a)。
2.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备Fe(OH)3( × ) (2)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FeCl2( √ ) (3)碘的升华是吸热反应( × ) (4)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还是化合反应( √) (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考点二 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分类 考点三 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 考前真题再练
01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BA WO FEN LEI BIAO ZHUN LI QING WU ZHI LEI BIE
1 核心回扣
1.理清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2 能力深化
1.理解概念,准确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5)在酸中有几个氢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 (6)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 (7)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8)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 )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一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氧化物⎩⎪⎪⎪⎨⎪⎪⎪⎧按组成元素⎩⎪⎨⎪⎧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 CuO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2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 、H 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 4 (3)液化石油气:以C 3H 8、C 4H 10为主 (4)裂解气:以C 2H 4为主 (5)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 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 17H 35COONa (9)碱石灰:NaOH 、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 2的混合物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专题复习:专题21实验化学(加试)

③操作步骤: a.装置制作——裁纸 b.点样——点层析试样 c.配制展开剂 d.层析操作 e.显色反应
2
题组集训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一 热点仪器、热点操作的考查
1.(2016· 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 )用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接抽水泵
+H2O2+H2SO4===CuSO4+S+2H2O (4)写出第二次浸出的化学方程式:C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2SO4 。 向盛有滤渣1的反应器中加H2SO4和H2O2溶液,应先加________ 解析 第 二 次 浸 出 时 利 用 H2O2 的 氧 化 性 来 实 现 。 H2O2 + CuS +
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大
C.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 D.从溴水中提取单质溴时,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题后反思
解析
1
2
3
4
5
6Leabharlann 789题组二 基本操作与无机物制备的融合
6.(加试题)(2016·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试题 )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 、
减压过滤装置如上图所示。装置中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造成瓶内与 布氏漏斗液面上的压力差,从而加快过滤速度。吸滤瓶用于承接滤液。 布氏漏斗上有许多小孔,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 注意 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应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吸滤。 ④热过滤装置
⑤蒸发结晶装置
⑥分液装置
⑦纸层析实验示意图
高考化学复习步步高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突破配套文档:专题十二常见非金属元素(含答案解析)

[考纲要求 ]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考点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理清知识主线-40+2+4CH4C ―→ CO―→ CO2-40+4+4SiH 4Si ―→ SiO2(H 2S i O3)2.注意网络构建3.扫除知识盲点(1)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 C 和 SiO 2高温下反应,由于 C 过量,生成的是 CO 而不是CO2,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2)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 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
(3)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 2能与 HF 反应。
(4)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
(5)H 2CO3的酸性大于H 2SiO3的,所以有Na2SiO 3+ CO2(少量 )+ H2O===H2SiO3↓+ Na2CO3,高温但高温下Na2CO3+ SiO2=====Na2 SiO3+ CO2↑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SiO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CO2。
(6)SiO 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Si 是半导体,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
(7)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题组一重要反应必练1.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
(1)制水煤气高温C+H 2O(g)=====CO+ H2。
(2)制备粗硅高温2C+ SiO2=====2CO↑+ Si。
(3)Mg 在 CO2中燃烧点燃2Mg +CO2=====2MgO +C。
(4)“水滴石穿”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aCO3+CO2+ H2O===Ca2++ 2HCO -3。
(5)“钟乳石”的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O3+CO2+ H2O===Ca(HCO 3)2,△Ca(HCO 3) 2=====CaCO3↓+ CO2↑+ H 2O。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2 第二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考试标准]1.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2.基于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④⑤;属于歧化反应的是②,属于归中反应的是③,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④⑤。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①Cu 2S +O 2=====△2Cu +SO 2 ②3O 2=====放电2O 3③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④2Na +2H 2O===2NaOH +H 2↑ ⑤CaCO 3=====高温CaO +CO 2↑ ⑥2H 2O 2=====MnO 22H 2O +O 2↑ ⑦SO 3+H 2O===H 2SO 4 ⑧2Fe +3Cl 2=====点燃2FeCl 3⑨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⑩NaH +H 2O===NaOH +H 2↑ ⑪IBr +H 2O===HIO +HBr答案 ①③④⑥⑧⑩ ⑦⑧ ⑤⑥ ①④ ⑨⑪(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题组一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得到电子的物质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答案 D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失去电子的物质;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的特征与鉴别方法。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一概念的判断与理解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2013·四川理综,2C)(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6)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2013·重庆理综,2A)题组二理清标准,辨析类别2.(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A解析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D.一元酸:CH3COOH、、HClO4答案 C解析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不是酸,而是酚。
4.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X Y ZA 光导纤维酸性氧化物复合材料B 纯碱碱化合物C 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 胶体气溶胶分散系答案 C解析A项,SiO2不是复合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项,分散系包括胶体,胶体包括气溶胶。
1.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
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
2.此类题有不少是选择题,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估算法等各种方法,这样会使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考点二把握分类标准,判断物质变化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九化”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比较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十九化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④酸化⑤升华①氢化②氧化③水化④风化⑤碳化⑥钝化⑦催化⑧皂化⑨歧化⑩卤化⑪硝化⑫酯化⑬裂化⑭油脂的硬化注意(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
3.化学反应的分类题组一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2012·重庆理综,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答案 D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的馏分,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2.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答案 C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3.(2014·重庆理综,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 B解析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而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悬浮物作净水剂,涉及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液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不涉及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反应原理为SiO2+4HF===SiF4↑+2H2O,涉及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生石灰吸水后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涉及化学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 A解析A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B 项,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C项,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D项,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
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
题组二 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制备Fe(OH)3,既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 (2)制备MgO ,既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制备(√) (3)实验室通过消石灰和NH 4Cl 固体制备NH 3,属于离子反应(×) (4)有些化学反应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5)SO 3和H 2O 的反应与SO 2和H 2O 的反应类型完全相同(×) (6)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此反应的逆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7)(×)(8)(×)6.下列反应或过程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ΔH <0的反应 B .古人用热分解法制水银 C .用明矾净水D .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 2制Cl 2 答案 C7.(2014·山东理综,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CH 3CH 3+Cl 2――→光CH 3CH 2Cl +HCl CH 2===CH 2+HCl ―→CH 3CH 2Cl均为取代反应B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Cl 2+2Br -===2Cl -+Br 2 Zn +Cu 2+===Zn 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2Na 2O 2+2H 2O===4NaOH +O 2↑Cl 2+H 2O===HCl +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B解析A项,乙烯与HCl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该选项错误;B项,油脂属于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甘油),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该选项正确;C项,Zn→Zn2+的过程中,化合价升高,Zn被氧化,该选项错误;D项,在两个反应中,H2O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H2O在两个反应中均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该选项错误。
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