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考改了什么作文

合集下载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优秀5篇】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优秀5篇】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优秀5篇】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篇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或事。

这些人或事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而这些感受和思考往往是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表达的。

因此,故事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首先,好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如果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那么就很难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传达给他人。

而好的故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想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其次,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会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同时,故事中的道理和哲理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比如《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告诉我们金钱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这些故事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丑恶,还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再次,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些人的命运可能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发生改变,而这些原因往往是通过一些故事来实现的。

比如《小王子》中的主人公,通过旅行和结识各种人物,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哈利·波特》中的哈利,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魔法师。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和勇气,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好的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这些文化和传统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来展现。

比如中国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小说,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美国的《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等经典小说,展现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驳论文 课件33张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驳论文 课件33张

驳 论 文 定 义

驳 论 方 法

驳 论 文 常 规 框 架

实 战 演 练
第驳 壹论
文 定
章义
驳论和驳论文
所谓驳论,就是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 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 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议论方式。驳论是跟立 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 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 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 ②“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 ③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
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 分析:有了质疑,就要应对、驳斥、解释,也就需要对“兼听”的内涵做进一步的 解释,对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
(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在概念界定无法成功的时候,用事例来诠释核心思想,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那么用几个事例进行比较,就能较好 地诠释核心概念,让说理走向深刻,落实在具体的句式上 就是“不是 ……也不是……是……”。
二、举例论证:在比较中分析事例
从论点出发,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 假设,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 就从正面来假设。假设分 析的关键是从论点出发对事例进行假设和比较。
(三)反驳论证
就是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的逻辑错误 ,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 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 盾等。
傅首尔——不支持知识一秒共享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有了,只能九年义
务流放。 蔡康永哥——反驳
你要让小孩子塞在学校里面,一天八小 时坐在椅子上不动,就为了学那些他长大 以后,完全记不得的知识吗?
2.人性难测,核弹一个响指后果不堪设想,那我们今天高等大学里面的核 博士教育,那可不能开展。这么一教,你知道哪些学生是坏学生吗?那硕 士教育也不敢轻易教,小学教育也不敢,那怎么办,小学入学的时候,先 进行基本的道德检测,如果测出有危险,对不起,这学生可不能教!按照 这个逻辑,所有知识传播和普及的过程,都有可能被坏人利用,那应该发 明一种芯片,一秒抹杀所有人的知识,世界以下就安全了,我们都变成猴 了。(逐步归谬)

美国高考作文范文英语版

美国高考作文范文英语版

美国高考作文范文英语版篇一:How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 often ponder over the question of how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While it may seem like a daunting task,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simple yet effective ways for individual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ociety.Firstly, we can start by making changes in our immediate surroundings. Volunteer work is a great way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our local communities. Whether it's helping out at a local shelter, organizing a charity event, or tutoring underprivileged students, there are countless opportunities to lend a helping hand. By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service, not only are we directly benefiting those in need, but also inspiring others to follow suit.Secondly, spreading awareness is another powerful way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an be easily shared with just a few clicks. We can us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various issu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gender inequality, or mental health. By sharing statistics, personal stories, and resources, we can educate others and encourage them to take action. Every like, share, and comment can contribute to a larger movement for change.Furthermore, we should not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our own actions and choices. Being mindful of our daily habits, such as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practicing recycling, or supporting eco-friendly brands,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Similarly, making ethical choices in our consumption of goods, such as buying fair-trade products or supporting local businesses, can help promote social justice. By being conscious consumers, we can contribute to a more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society.Lastly,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king a difference. By empowering ourselves with knowledge, we can become informed and active citizens. It is important to remain open-minded, seek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critically analyze information. Education not only broadens our own viewpoints but also enables us to engage in meaningful conversations and debates. By sharing our knowledge and inspiring others, we can cultivate a more informed and empathetic society.In conclusion, making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starts with small steps and individual actions. By volunteering in local communities, spreading awareness through social media, being mindful of our daily choices, and educating ourselves, we can all contribute to a positive change in society. Ultimately, it is through our collective efforts that we can make a lasting and meaningful difference in the world.篇二: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In today's society, teamwor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ith complex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various fields, the ability to work effectively with others is crucial. Teamwork not only promotes synergy, but also fosters cooperation, creativity, and personal growth.Firstly, teamwork brings together a diverse range of skills and perspectives. Each team member has unique strengths and expertise, which can be utiliz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llective. By working together, individual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s skills and compensate for their weaknesses. This diversity of skills and perspectives often leads to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better decision-making.Secondly, teamwork promotes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a team setting, individuals learn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listen to others' opinions, and compromise when necessary. By working towards a common goal, team members develop a sense of shared purpose and contribute to a positive team culture.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not on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work produced, but also create a supportive and motivating environment for all team members.Furthermore, teamwork fosters creativity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When individuals collaborate and bounce ideas off each other,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come up with innovative solution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can lead to new insights and breakthroughs. Additionally, facing challenges and solving problems together builds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key skills that are sought after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world.Lastly, teamwork promotes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eamwork, individual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develop new skills,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Team members can also receive feedback and support from others, which helps them improve and grow. Moreover, being part of asuccessful team boosts individual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as accomplishments are shared and celebrated.In conclusion, teamwork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oday's society. By bringing together diverse skills and perspectives, fostering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promoting creativity and problem-solving, and facilitating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eamwork enables individuals to achieve more collectively than they can on their own. As the saying goes, "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精选26篇)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精选26篇)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六月喜气临家门,金榜题名街巷闻。

亲朋好友来祝贺,纷纷帮忙志愿询。

谨慎思虑再三想,兴趣爱好应第一。

高高兴兴志愿报,只等通知到来学府进。

愿你继续深造结硕果,未来之路创辉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精选2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题目】全国新高考I卷:故事的力量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范文1“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与力量。

故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着历史,更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从古至今,许多经典的故事流传至今,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作,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故事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传承和影响,更在于它对人的启迪和教育。

好的故事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小王子》中的“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告诉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存在。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受益匪浅,更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故事的力量也在于它对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好的故事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如《哈利·波特》中的友情、勇气和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活着》中的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

2016年SAT改革:满分改1600分

2016年SAT改革:满分改1600分

2016年SAT改革:满分改1600分“美国高考”SAT将在2016年进行改革,并且,满分将由原来的2400分变成1600分。

虽然是在2016年才实行,但是对于现在还在读高一的中国学生来说,你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接受新的挑战和变化了!新的SAT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要想考高分难度极大!形式上,SAT的构成从2005-2015年的“阅读、写作和数学”将改为“基于事实的阅读和写作、写作和数学”,其中写作部分由必考变为选考,考试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45分钟变为现在的3小时(如果考写作,加50分钟)。

选项由5个变4个且错题不扣分。

这次形式上的另一变化是,笔考和机考同时进行。

改革对中国考生影响是什么?不再有单纯的数学题,而是将数学题目嵌入到阅读题中。

也就是说,想做数学题,先要读一篇小文章,如果你看不懂这篇小文章,那连问的是啥数学题都不知道,即使是数学天才也难,中国学生的数学的武功就被废了一半,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的数学满分了。

阅读部分由大量的涉及美国历史和文化的题目。

文章主要来自在美国史上影响深远的关键文献和涉及核心价值观的全球性对话。

这是SAT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带有明确价值取向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知美国的历史,还要对美国政府和民主制度了若指掌,而这一块恰好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

比如说,《SAT改革细则》中有一篇例文来自参议员Barbara Jordan 1974年代在国会的一篇演讲。

要彻底掌握这篇文章,学生需要知道:美国宪法的详细内容及其在美国的地位;三权分立制度的具体内容,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的主要职能分别是什么,他们之间是如何实现制约和平衡(check and balance)的,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设定;弹劾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分别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s)的内容有哪些,它们在美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汉密尔顿是谁,他在美国史上的地位如何;伍德·威尔逊是谁,作者又为什么会提到他;理查德·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会在美国民众中掀起那么大的波澜,等等。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作文题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材料关键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答案快慢、问题越来越少(多)据此立意如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

过于依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我们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名言素材】(1)屠龙者终成恶龙。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2)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

——余秋雨(3)马能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

——电影《封神榜》(4)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

——林语堂(5)科学到了最后,便遇上了想象。

——雨果(6)“单向度的人”就是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失去自我、失去想象力的人。

——马尔库塞范文做一根能思考的苇草遇事不解问“度娘”,AI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被一网打尽,或被AI包办。

在这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浪潮下,人们不禁担心: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为此,我要大声疾呼:人,要做一根能思考的苇草!百度、谷歌、雅虎、搜狗等搜索引擎功能强大,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领域的问题,甚至穿衣指南、美食烹制、旅游攻略、住宿安排,无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积累和历练,更不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和努力,一个回车键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答案,得来全不费工夫。

比亚迪自动驾驶、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海康威视智能安防、华为智能制造等国产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让人们所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在畅享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效和便利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对历史的追问,对现实的思考,对未来的探索,要做一根能思考的苇草。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写作解析与范文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写作解析与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写作解析与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本次考试作文得分普遍较低,很多作文都有偏题跑题的嫌疑。

尽管高考对立意放得比较宽,但是还是应该引导学生审准题目。

首先,明确概念。

什么是“参考答案”?思考生活中,“参考答案”起到什么作用,是我们做题对照答案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我们没有思路时的启示,同时,是会限制我们思考方向的有限思维,因此很难想到与参考答案完全不同的新思路。

总结,参考答案有优点有缺点,“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可以为我所用,但更要学会超越参考答案,想出新点子,或者截然不同的新思路,最终得到自己的答案。

其次,两句话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的前提,思维背景,不能忽视两者关系。

本次考试中有很多同学忽视两者关系,只写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进而从“怎样得出自己的答案”构思,“用坚持得出自己的答案”“用耐心、拼搏、奋斗”等等。

我们认为很偏题,有的写“用自信、不盲从、创新得出自己的答案”,我们认为这些立意与前半句关系密切,立意恰当。

优秀范文一参他人之经验书自我之答案“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在大势如砥,大道如潮的时代中,有太多所谓的标准答案,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参考答案。

然俯颔深思,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戏剧,主角由自己担任,答案由自己书写,所以青春的我们,当执如椽之笔,不做莽撞行走客,去书写独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择参考答案之优,扬其长,让自我答案有如唐棣之华。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苏洵在《六国论》中之言振聋发聩。

的确,有前人的经验作为参考,可以让自己的答案更为完整。

君不见,唐太宗秉“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之信条,乐于借鉴臣之谏言,使得大唐河清海曼,昌和盛世;君不见,李大钊、陈独秀借鉴苏联马克思主义思想,让共和之帆航起新中国之船;君不见,邓小平择世界开放答之优,让1979年的春天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2023新课标I卷高考语文作文(精选10篇)

2023新课标I卷高考语文作文(精选10篇)

2023新课标I卷高考语文作文(精选10篇)2023新课标I卷高考语文作文(篇1)坚持对话,就是坚持沟通,思想的传递,文明的进步。

在信息畅通的今天,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对话,是一种沟通。

无论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家关系都需要对话,对话中可以交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可以还原事情真相,从而避免误会,减少摩擦。

对话是一种简单而作用极大的处世技巧。

1972年尼克松访华,化解了中美长期以来的僵局,在这次谈话中说道:“我们的谈话并不一定要确定一个互相友好,或建立同盟的约定,只是进行一些沟通。

”然而这次沟通就为以后中美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对话,是思想的交流和传递。

一位哲人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各自交换,则各自拥有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各自交换。

则各自拥有两个思想。

对话能传递思想,使他人和自己都获得更多,善于对话的人,必定乐于与人分享,也能从中获得更多。

二战期间,美国为了能更早结束战争,执行了一项非常秘密的计划——研制原子弹。

参与工作一万二千多人,其中不乏诺贝尔获得者,但知道详细计划的只有五人,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进度很慢。

管理者说服总统,将此计划详细告知工作人员,当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时,都干劲十足,不久便研制出了原子弹。

对话,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互相商讨,促进互补。

对话,是文明的融合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文化不断交流对话,结合本国特色又吸收外来所长,丰富了本国文化,使世界文化变得越来越五彩缤纷。

今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就是接受了西方体育竞技的文化,借此机会我国也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化。

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畅通,各国文化将进行越来越频繁的沟通。

我们青少年更要注意这种对话。

对话最终体现了和谐和进步,所以对话必不可少,坚持对话,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2023新课标I卷高考语文作文(篇2)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高考”改了什么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推荐: 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发布· 2006年高考复习全程指导·《艺术院校(专业)报考须知》· 2006高考大纲修订说明(非正式版) · 27所院校06艺术类招生咨询实录· 2006年海淀区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高考资源高考专题高考祝福高考免费电子周刊有奖订阅说
明往期回顾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第八期第九期第十期第十一期第十二期高校总在寻觅适合自己的生源,学生总想进入自己喜欢的高校。

高考或类似的考试就这样产生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比如,高考或类似的考试怎样全面、客观地测出学生的能力,为高校招生提供可靠的依据?高考如何才能促进教育改革?怎样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这些几乎成为大家关注的世界性话题。

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策划、组织了有关国家高考、招生等方面的文章,愿读者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编者25分钟以手写方式写成一篇作文,学生说这是一场噩梦。

考试项目增多,补习之风可能愈演愈烈。

近日,美国大幅度改革了“高考”(SAT),引发各界争论。

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考试更好地反映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大学在录取新生过程中,可以把“高考”成绩作为学生高中学习记录的重要补充。

美国“高考”当前的改革思路对我们的高考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美国人的“高考”叫“SAT”(ScholasticAssessmentTests,一般翻译为“学术评估考试”)。

在美国,这一考试像中国的高考那样“深入人心”。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只要能得满分,就会大大增加进入哈佛大学等名校的机会。

多年来,随着社会上和教育界要求改革“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学理事会终于在2002年6月27日宣布,进行此项考试自1926年创办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

并规定,自2006年起,所有申请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以新版“高考”成绩为准。

2005年3月12日,33万名美国高中生参加了首次新“高考”,正式宣告旧的“高考”成为历史。

4月11日,参加新“高考”首考的学生拿到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成绩。

但是,新“高考”是否解决了旧“高考”存在的问题?各界又是怎么看待这次考试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反映高中所学根据大学理事会网站公布的材料及考试补习机构“普林斯顿评论”(PrincetonReview)网站消息,“高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变: 1.新“高考”由原来两部分变为三部分(语文、写作、数学),每部分评分为200至800分,总分由原来的1600分变为2400分(均为标准分)。

2.考试时间由3小时增为3小时45分钟。

3.语文部分更名为“重点阅读”,测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出问题的方式增多,共48个问题和19道完成句子题。

增加更多短文,内容涵盖科学、历史和文学等各种科目。

4.新增写作部分,包括论述作文和仿照目前“高考”II写作测验的49道多项选择题,以测验学生的语法、用词和搭配能力。

作文由两名阅卷人员评分后发布到网站上,供日后大学招生人员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及思考能力。

5.数学部分难度增加,更加注重测试高等数学,增加代数II、函数、复数分解及统计;题量减少,共44道多项选择题和10道填空题。

6.报考费用变为41.5美元,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仍可以申请免费。

新“高考”一经推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大学理事会认为,“高考”一直跟踪课堂教学,并已多次改革。

最近的一次是在1994年,当时删去了回答反义词部分,增加了长段落阅读,并增加了可有多种答案的数学题,同时允许带计算器进入考场。

言外之意,此次改革也属正常。

大学理事会认为,此次考试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考试更好地反映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

把写作纳入考试,是因为写作对于学生在大学、乃至更远的将来取得成功非常重要。

新的考试同样反映了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学在录取新生的过程中,可以把“高考”成绩作为学生高中学习记录的重要补充。

综合看来,对新“高考”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作文考试的效用与考试公平。

作文能否作为科学录取依据这次改革的重点包括提高数学难度,在语文测试中强调词汇、文法及阅读能力,新增语法及搭配等多项选择题,延长考试时间等,但引起议论最多的是作文。

它不仅是新增的一大部分,占1/3的分数,而且要求考生在25分钟内以手写方式写出一篇议论文,以考查学生的文思结构及写作能力。

许多学生形容这简直是“噩梦”。

由于今年是新考试实施的第一年,很多大学表示新旧成绩都承认。

对如何看待新“高考”成绩,尽管大学理事会专门给各高校发了宣传手册,对如何认定新“高考”成绩作出说明,但各高校的看法还是不尽一致,尤其是写作部分。

很多高校都表示,写作成绩仅供学校参考,而且至少要通过两、三年的观察才会成为影响录取的主要因素,也有的学校表示,会将语文部分与写作成绩对比,如果语文部分很好但作文分数不高,就有必要扩大其他部分成绩的参考比重。

当然,对新的改革,大学理事会也不乏支持者。

早已将“高考”II成绩列为录取必要条件的加州大学及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系统,都表示将马上启用新“高考”成绩。

密歇根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泰德·斯本瑟认为,新增的作文测试给大学招生提供了新的衡量尺度。

大学理事会主席加斯顿·卡本特恩及当年大力推动改革的加州大学总校长理查德·艾特肯森都表示,有点压力是适当的,而且将会改善现在高中教学不重视写作等问题。

将来,大学招生人员可从网上看到学生“高考”中实际的作文,这总比现在由学生交到学校的经人修改、润色的文章更能真实体现学
生实力。

但也有人表示,新增的写作测试虽然会潜移默化地改变高中的课堂教学,促使学校加强写作教学,他们同时也担心,这样的考试会使考生的写作方式僵化,束缚其创造与想象空间。

看来,要借写作考试来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并不容易。

能否消除考试补习根据一家名为KaplanTestPrep的补习机构的统计,新考试方案公布以后,参加补习的学生人数增加了78%,尽管加强了备考,许多考生对考试还是感到心里没底。

“普林斯顿评论”副总裁安迪·路兹就直言批评此次考试改革,他说,大学理事会所谓的改革做的全是表面功夫,数学及语文部分几乎是原来“高考”的翻版;至于新增加的写作部分,大学理事会去年在《大西洋月刊》中所列的范例和评分标准不够明确。

从“高考”本身看,旧“高考”受到批评最多的是过于注重智力方面的测试,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在学习中所克服的困难及其学习效果。

这样,中产以上阶层家庭的子女可以通过参加付费课程及补习班加强应试练习而取得高分。

而穷人及少数民族学生则因为负担不起高额的补习费用,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改革后的新考试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考试项目增多,学生的压力更大,参加补习的情形恐怕会更严重,因此,富家子弟更容易取得高分。

有些专家认为,新考试不仅没有解决其固有问题,反而更容易通过应试训练获得成功,使问题继续恶化,更不利于少数民族及来自贫穷家庭的学生。

“公平考试网”认为,增加作文考试无疑会更加拉大非英语背景的学生与英语背景学生的差距。

多年来一直反对此项考试的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表示:金钱买来好成绩。

也有人认为,与其零敲碎打地改变“高考”,不如釜底抽薪地去改革大学的招生程序,这样更能彻底解决现存种族及收入差距与进入大学学习之间的矛盾。

4月11日,新“高考”成绩公布,107名考生获得了满分。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4月13日报道,加州一家补习班的校长说,他的许多学生收到成绩后对自己的作文成绩之高感到十分惊奇,其中一个在家讲中文的学生,原以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好,结果作文得了满分。

不管怎样,新“高考”已经隆重登场。

学生、教师、高中、大学可能会不得不接受它的到来。

也许,会像大学理事会所说,这项考试并没有变难,它只是与以往不同而已。

(作者单位为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组,编译自美国大学理事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平考试网和美国有线新闻网等发布的信息) 背景资料
美国“高考”是由美国约4700所高等教育机构共同组成的美国大学理事会(服务美国的23000所高中和3500所大学),委托教育考试服务院(ETS)定期举办的世界性考试,作为申请进入美国大学本科学习的参考条件之一。

“高考”分为“高考”I和“高考”II两种,一般是指“高考”I。

“高考”I主要测试学生的英文程度及数学推理能力,英文满分800分,数学满分800分,写作满分800分,总分为2400分。

“高考”II主要测试考
生在某一学科的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共有英文、写作、文学、数学、生物、化学、语言及听力测验等22个学科,考生每次最多报考3科。

由于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高考”(还有一个规模略小的ACT考试)是美国唯一的全国性考试,其成绩被多数大学用作比较不同地区、不同高中、不同评分制度的标准。

“高考”在2005至2006学年举行7次(第一学期3次,第二学期4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