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5型摇臂钻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中捷z35摇臂钻床说明书

中捷z35摇臂钻床说明书

中捷z35摇臂钻床说明书摘要:I.引言- 介绍中捷Z35 摇臂钻床- 说明本说明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II.产品简介- 概述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功能和特点- 介绍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主要组成部分III.操作说明- 详细说明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开箱和安装流程- 介绍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说明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维护和保养方法IV.安全措施- 强调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安全使用规范- 列举可能的安全隐患和相应的预防措施V.技术参数- 列举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介绍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VI.结论- 总结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特点和优势- 提示用户遵守安全规定,正确使用设备正文:【引言】中捷Z35 摇臂钻床是一款高性能、高精度的钻床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

本说明书旨在为用户提供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使用和维护指导,帮助用户充分发挥设备性能,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产品简介】中捷Z35 摇臂钻床具有强大的加工能力,可满足各类零件的钻孔、扩孔、攻丝等加工需求。

设备采用高强度、高刚性的结构设计,确保在复杂的工作条件下仍具有稳定的性能。

此外,中捷Z35 摇臂钻床还配备了先进的数控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操作说明】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开箱和安装:- 开箱时,请检查设备及其附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 根据安装图纸,逐步组装设备,确保安装过程中的安全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开机前,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安装到位,紧固螺丝是否松动-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声音、振动等情况,请立即停机检查- 工作结束后,及时关闭设备电源,清理工作现场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更换磨损零部件- 保持设备清洁,防止灰尘、油污等杂物进入机器内部- 定期给设备的滑动部件添加润滑油,保证其顺畅运行【安全措施】为确保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安全使用,请用户遵守以下规定:-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工作过程中,严禁戴手套操作设备- 设备运行时,严禁进行与操作无关的活动,如交谈、吃东西等- 设备停机维修时,应在显著位置挂上“停机维修”标志牌,防止误操作【技术参数】中捷Z35 摇臂钻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最大钻孔直径:35mm- 最大钻孔深度:100mm- 主轴转速:250-1500rpm- 进给速度:30-150mm/min- 电源:380V,50Hz【结论】中捷Z35 摇臂钻床是一款性能优越、安全可靠的钻床产品。

任务三_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任务三_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任务三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
任务巩固
1.画出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图,进一步理解巩固 Z35摇臂钻床的工作原理和各元器件的动作程序。 2.列出Z35摇臂钻床电控系统使用的所有元器件的名称、 型号、规格以及使用数量,为安装Z35摇臂钻床电控 线路做准备。
3.检修完成所有故障后,画出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
路故障图,并根据检修记录对每一处故障进行详细分 析,完成实验报告。
摇臂沿外立柱上下移动; 摇臂连同外立柱相对于内立柱的回转运动。
任务三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
任务分析
三、Z35摇臂钻床电力拖动特点及控制要求
电动机名称及代号
冷却泵电动机M1
主轴电动机M2 摇臂升降电动机M3 立柱松紧电动机M4
作用
供给冷却液
拖动钻削及进给运动 拖动摇臂升降 拖动内外立柱及主轴箱 夹紧与放松
1.主轴电动机不能启动。
2.主轴电动机不能停止。 3.摇臂升降电动机在接通电源后不工作。 4.立柱松紧电动机不能启动。 5.冷却泵电动机不能启动。
6.失压保护不能工作。
任务三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
任务实施
二、故障检修示范操作
三、学生检修实训,做好检修记录。
任务三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
任务三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
任务分析
一、Z35摇臂钻床主要结构 1.主轴箱 2.摇臂
3.工作台
4.底座 5.主轴
6.内外立柱
任务三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
任务分析
二、Z35摇臂钻床运动形式

主 运 动:主轴带动钻头的旋转运动; 进给运动:钻头的上下运动;
辅助运动:主轴箱沿摇臂水平移动;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摇臂钻床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设备,主要用于对金属材料进行孔加工。

为了有效控制钻床的运行,需要设计一个电气控制电路来实现对钻床的电气控制。

一、电气控制电路的功能和要求1.钻孔控制:能够实现钻孔的启动和停止控制,以及钻孔进给速度的调节。

2.进给控制:能够实现刀具进给的启动和停止控制,以及进给速度的调节。

3.保护功能:能够监测钻孔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过载、过流等,并及时停止钻孔。

4.人工操作:能够提供方便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员对钻床进行控制和监测。

二、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1.钻孔控制电路钻孔控制电路主要由按钮开关、电磁继电器和交流电机组成。

按钮开关用于启动和停止钻孔,电磁继电器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同时可以实现正反转的控制。

另外,还需要一个可变电阻来实现钻孔进给速度的调节。

2.进给控制电路进给控制电路主要由按钮开关、电磁继电器和直流电机组成。

按钮开关用于启动和停止进给,电磁继电器用于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同时可以实现正反转的控制。

同样,还需要一个可变电阻来实现进给速度的调节。

3.保护功能电路保护功能电路主要由过载保护器、过流保护器和断路器组成。

过载保护器和过流保护器用于监测钻孔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切断电路,防止损坏设备。

断路器用于切断整个电气控制电路的电源,以保护人员安全。

4.人工操作电路人工操作电路主要由指示灯、报警器和触摸屏组成。

指示灯用于显示钻孔和进给状态,报警器用于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钻床的工作状态。

触摸屏用于提供方便的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对钻床进行控制和监测。

三、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1.钻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当操作人员按下钻孔按钮开关时,按钮开关闭合,电磁继电器接通,交流电机启动。

同时,可变电阻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来实现钻孔进给速度的调节。

当操作人员再次按下钻孔按钮开关时,按钮开关断开,电磁继电器断电,交流电机停止。

2.进给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当操作人员按下进给按钮开关时,按钮开关闭合,电磁继电器接通,直流电机启动。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介绍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介绍
为使摇臂上升时不致超过允许的极限位置,在摇臂上升、下降控制电路中分别串入位置开关S。l的动断触点S。 l(6-7)图[12]区S。l(9-10)图[15]区,当摇臂上升到极限位置时,挡块将相应的位置开关压下,使电动机停转。
.立柱的夹紧与松开控制
钻床立柱夹紧与松开是通过KM4、KM5控制电动机M4的正、反转实现的。如需要摇臂和外立柱绕内立柱转动时 ,应先按下按钮SBl,使KM4得电吸合,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4正转启动运转,通过齿式离合器带动齿轮油压泵, 送出高压油,使外立柱松开;然后松开SB1、KM4失电释放,电动失电停转。此时推动摇臂和外立柱绕内立柱作旋 转。当转到所需位置时,再按下按钮SB2,使M5得电吸合,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4反向启动运转,在油压的作用 下,将外立柱夹紧,然后松开SB2,KM5失电释放,M4失电停转。
将十字开关手柄扳至中间位置,SA的触点全部断开,KMI失电释放,电动机Ml失电停转,主轴也停止转动。
6I7I89IK)IilI12∣13!4I15IJ6I∣7
用7-62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⅛J⅛
9-h三
为C6
-二80
一大点
3⅛
分率%明
**狼Se
.摇臂升降的控制摇臂松开后才能进行升降,升或降到位后必须将摇臂夹紧。摇臂升降是由电气和机械传动联合 控制的,能自动完成摇臂松开一摇臂上升或下降一摇臂夹紧的过程。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介绍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
一、主电路分析
Z35型摇臂钻床共配置4台电动机(见图1・6)。MI为冷却泵电动机,由开关。S2控制。M2为主轴电动机,由接 触器KMI控制,只能正转,主轴正、反转则由机械手柄操作通过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来实现。通过改变主轴箱中的 齿轮传动比能实现不同切削速度。

Z35 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Z35 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3.5Z35 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如图3.18所示。

1.主电路Z35型摇臂钻床有4台电动机。

即主轴电动机M2、摇臂升降电动机M3、立柱夹紧与松开电动机M4及冷却泵电动机M1。

为满足攻螺纹工序,要求主轴能实现正反转,而主轴电动机M2只能正转,主轴的正反转是采用摩擦离合器来实现的。

3.18 图Z35 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摇臂升降电动机能正反转控制,当摇臂上升(或下降)到达预定的位置时,摇臂能在电气和机械夹紧装置的控制下,自动夹紧在外立柱上。

摇臂的套筒部分与外立柱是滑动配合,通过传动丝杠,摇臂可沿着外立柱上下移动,但不能作相对回转运动,而摇臂与外立柱可以一起相对内立柱作360°的回转运动。

外立柱的夹紧、放松是由立柱夹紧放松电动机M4的正反转并通过液压装置来进行的。

冷却泵电动机M1供给钻削时所需的冷却液。

2.控制电路主轴电动机M2和摇臂升降电动机M3采用十字开关SA进行操作,十字开关的塑料盖板上有一个十字形的孔槽。

根据工作需要可将操作手柄分别扳在孔槽内5个不同的位置上,即左、右、上、下和中间5个位置。

在盖板槽孔的左、右、上、下4个位置的后面分别装有一个微动开关,当操作手柄分别扳到这4个位置时,便相应压下后面的微动开关,其动•86·第 3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87·合触点闭合而接通所需的电路。

操作手柄每次只能扳在一个位置上,亦即4个微动开关只能有一个被压而接通,其余仍处于断开状态。

当手柄处于中间位置时,4个微动开关都不受压,全部处于断开状态。

图 3.18中用小黑圆点分别表示十字开关SA的4个位置。

(1)主轴电动机M2的控制:将十字开关SA扳在左边的位置,这时SA仅有左面的触点闭合,使零压继电器KA的线圈得电吸合,KA的动断触点闭合自锁。

再将十字开关SA 扳到右边位置,仅使SA右面的触点闭合,接触器KM1的线圈得电吸合,KM1主触点闭合,主轴电动机M2通电运转,钻床主轴的旋转方向由主轴箱上的摩擦离合器手柄所扳的位置决定。

Z35摇臂钻床

Z35摇臂钻床

目录说明┈┈┈┈┈┈┈┈┈┈┈┈┈┈┈┈┈┈┈┈┈┈┈┈┈┈┈┈┈┈┈┈┈┈┈3第一章绪论┈┈┈┈┈┈┈┈┈┈┈┈┈┈┈┈┈┈┈┈┈┈┈┈┈┈┈┈┈┈4【一】目的和意义┈┈┈┈┈┈┈┈┈┈┈┈┈┈┈┈┈┈┈┈┈┈┈┈┈┈┈┈4 【二】本设计的主要内容┈┈┈┈┈┈┈┈┈┈┈┈┈┈┈┈┈┈┈┈┈┈┈┈┈4第二章 Z 35摇臂钻床简介和电路设计┈┈┈┈┈┈┈┈┈┈┈┈┈┈┈┈5【一】Z35摇臂钻床简介┈┈┈┈┈┈┈┈┈┈┈┈┈┈┈┈┈┈┈┈┈┈┈┈┈5 【二】电路设计┈┈┈┈┈┈┈┈┈┈┈┈┈┈┈┈┈┈┈┈┈┈┈┈┈┈┈┈┈┈6 【三】设计过程的感受┈┈┈┈┈┈┈┈┈┈┈┈┈┈┈┈┈┈┈┈┈┈┈┈┈┈8第三章电动机的选择和电气元件的选择┈┈┈┈┈┈┈┈┈┈┈┈┈┈┈8【一】电动机类型的选择┈┈┈┈┈┈┈┈┈┈┈┈┈┈┈┈┈┈┈┈┈┈┈┈┈81、电动机选择的基本原则┈┈┈┈┈┈┈┈┈┈┈┈┈┈┈┈┈┈┈┈┈┈┈┈┈82、电动机额定电压的选择┈┈┈┈┈┈┈┈┈┈┈┈┈┈┈┈┈┈┈┈┈┈┈┈┈9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94、电动机功率的选择┈┈┈┈┈┈┈┈┈┈┈┈┈┈┈┈┈┈┈┈┈┈┈┈┈┈┈9 【二】电气元件的选择┈┈┈┈┈┈┈┈┈┈┈┈┈┈┈┈┈┈┈┈┈┈┈┈┈┈101、熔断器的选择┈┈┈┈┈┈┈┈┈┈┈┈┈┈┈┈┈┈┈┈┈┈┈┈┈┈┈┈┈10(1)、熔断器类型的选择┈┈┈┈┈┈┈┈┈┈┈┈┈┈┈┈┈┈┈┈┈┈┈┈┈┈┈10(2)、熔断器额定电压的选择┈┈┈┈┈┈┈┈┈┈┈┈┈┈┈┈┈┈┈┈┈┈┈┈┈11(3)、熔体额定电流的选择┈┈┈┈┈┈┈┈┈┈┈┈┈┈┈┈┈┈┈┈┈┈┈┈┈┈11(4)、熔断器(熔管)额定电流的确定┈┈┈┈┈┈┈┈┈┈┈┈┈┈┈┈┈┈┈┈┈11(5)、校核熔断器的保护特性┈┈┈┈┈┈┈┈┈┈┈┈┈┈┈┈┈┈┈┈┈┈┈┈┈112、热继电器的选择┈┈┈┈┈┈┈┈┈┈┈┈┈┈┈┈┈┈┈┈┈┈┈┈┈┈┈┈12(1)、热继电器机构形式的选择┈┈┈┈┈┈┈┈┈┈┈┈┈┈┈┈┈┈┈┈┈┈┈┈12(2)、热继电器时间的选择┈┈┈┈┈┈┈┈┈┈┈┈┈┈┈┈┈┈┈┈┈┈┈┈┈┈12(3)、热元件额定电流的选取┈┈┈┈┈┈┈┈┈┈┈┈┈┈┈┈┈┈┈┈┈┈┈┈┈12(4)、热继电器保护┈┈┈┈┈┈┈┈┈┈┈┈┈┈┈┈┈┈┈┈┈┈┈┈┈┈┈┈┈123、接触器的选择┈┈┈┈┈┈┈┈┈┈┈┈┈┈┈┈┈┈┈┈┈┈┈┈┈┈┈┈┈12(1)、根据使用类别选用相应产品系列┈┈┈┈┈┈┈┈┈┈┈┈┈┈┈┈┈┈┈┈┈12(2)、根据电动机等负载的功率和操作情况确定接触器的容量等级┈┈┈┈┈┈┈┈┈13(3)、根据控制回路电压决定接触器线圈电压┈┈┈┈┈┈┈┈┈┈┈┈┈┈┈┈┈┈13(4)、额定电流的选择┈┈┈┈┈┈┈┈┈┈┈┈┈┈┈┈┈┈┈┈┈┈┈┈┈┈┈┈13(5)、根据使用环境来选择接触器的系列或规格┈┈┈┈┈┈┈┈┈┈┈┈┈┈┈┈┈144、控制变压器的选择┈┈┈┈┈┈┈┈┈┈┈┈┈┈┈┈┈┈┈┈┈┈┈┈┈┈┈145、导线的选择┈┈┈┈┈┈┈┈┈┈┈┈┈┈┈┈┈┈┈┈┈┈┈┈┈┈┈┈┈┈14(1)、截面积┈┈┈┈┈┈┈┈┈┈┈┈┈┈┈┈┈┈┈┈┈┈┈┈┈┈┈┈┈┈┈┈14(2)、材质┈┈┈┈┈┈┈┈┈┈┈┈┈┈┈┈┈┈┈┈┈┈┈┈┈┈┈┈┈┈┈┈┈14(3)、绝缘和外护层┈┈┈┈┈┈┈┈┈┈┈┈┈┈┈┈┈┈┈┈┈┈┈┈┈┈┈┈┈146、接线端子的选择┈┈┈┈┈┈┈┈┈┈┈┈┈┈┈┈┈┈┈┈┈┈┈┈┈┈┈┈167、按钮、开关的选择┈┈┈┈┈┈┈┈┈┈┈┈┈┈┈┈┈┈┈┈┈┈┈┈┈┈┈17(1)、按钮┈┈┈┈┈┈┈┈┈┈┈┈┈┈┈┈┈┈┈┈┈┈┈┈┈┈┈┈┈┈┈┈┈17(2)、组合开关┈┈┈┈┈┈┈┈┈┈┈┈┈┈┈┈┈┈┈┈┈┈┈┈┈┈┈┈┈┈┈17(3)、行程开关┈┈┈┈┈┈┈┈┈┈┈┈┈┈┈┈┈┈┈┈┈┈┈┈┈┈┈┈┈┈┈17(4)、断路器(自动开关)┈┈┈┈┈┈┈┈┈┈┈┈┈┈┈┈┈┈┈┈┈┈┈┈┈┈18(5)、照明灯所选开关┈┈┈┈┈┈┈┈┈┈┈┈┈┈┈┈┈┈┈┈┈┈┈┈┈┈┈┈188、变压器的选择┈┈┈┈┈┈┈┈┈┈┈┈┈┈┈┈┈┈┈┈┈┈┈┈┈┈┈┈┈189、指示灯的选择┈┈┈┈┈┈┈┈┈┈┈┈┈┈┈┈┈┈┈┈┈┈┈┈┈┈┈┈┈18【三】电气元件目录表┈┈┈┈┈┈┈┈┈┈┈┈┈┈┈┈┈┈┈┈┈┈┈┈┈┈18 【四】个人体会┈┈┈┈┈┈┈┈┈┈┈┈┈┈┈┈┈┈┈┈┈┈┈┈┈┈┈┈┈20第四章元器件的检测┈┈┈┈┈┈┈┈┈┈┈┈┈┈┈┈┈┈┈┈┈┈┈┈┈21【一】控制元器件的检测┈┈┈┈┈┈┈┈┈┈┈┈┈┈┈┈┈┈┈┈┈┈┈┈┈21【二】操作元器件的检测┈┈┈┈┈┈┈┈┈┈┈┈┈┈┈┈┈┈┈┈┈┈┈┈┈22 【三】显示元器件的检测┈┈┈┈┈┈┈┈┈┈┈┈┈┈┈┈┈┈┈┈┈┈┈┈┈22 【四】电动机的检测┈┈┈┈┈┈┈┈┈┈┈┈┈┈┈┈┈┈┈┈┈┈┈┈┈┈┈23 【五】小结┈┈┈┈┈┈┈┈┈┈┈┈┈┈┈┈┈┈┈┈┈┈┈┈┈┈┈┈┈┈┈┈23第五章工艺设计┈┈┈┈┈┈┈┈┈┈┈┈┈┈┈┈┈┈┈┈┈┈┈┈┈┈┈23【一】电气原理图┈┈┈┈┈┈┈┈┈┈┈┈┈┈┈┈┈┈┈┈┈┈┈┈┈┈┈┈23 【一】元件布置图┈┈┈┈┈┈┈┈┈┈┈┈┈┈┈┈┈┈┈┈┈┈┈┈┈┈┈┈24 【三】单件端子编号图┈┈┈┈┈┈┈┈┈┈┈┈┈┈┈┈┈┈┈┈┈┈┈┈┈┈24 【四】电气安装接线图┈┈┈┈┈┈┈┈┈┈┈┈┈┈┈┈┈┈┈┈┈┈┈┈┈┈24 【五】总结┈┈┈┈┈┈┈┈┈┈┈┈┈┈┈┈┈┈┈┈┈┈┈┈┈┈┈┈┈┈┈┈25第六章元件的安装与布线┈┈┈┈┈┈┈┈┈┈┈┈┈┈┈┈┈┈┈┈┈┈25【一】元件的安装┈┈┈┈┈┈┈┈┈┈┈┈┈┈┈┈┈┈┈┈┈┈┈┈┈┈┈┈251、元件上元件的安装前的准备工作┈┈┈┈┈┈┈┈┈┈┈┈┈┈┈┈┈┈┈┈┈252、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53、元件的固定安装工艺┈┈┈┈┈┈┈┈┈┈┈┈┈┈┈┈┈┈┈┈┈┈┈┈┈┈264、装配后的清理检查工作┈┈┈┈┈┈┈┈┈┈┈┈┈┈┈┈┈┈┈┈┈┈┈┈┈26 【二】布线┈┈┈┈┈┈┈┈┈┈┈┈┈┈┈┈┈┈┈┈┈┈┈┈┈┈┈┈┈┈┈┈261、布线前的准备工作┈┈┈┈┈┈┈┈┈┈┈┈┈┈┈┈┈┈┈┈┈┈┈┈┈┈┈262、布线的基本要求┈┈┈┈┈┈┈┈┈┈┈┈┈┈┈┈┈┈┈┈┈┈┈┈┈┈┈┈263、布线方法┈┈┈┈┈┈┈┈┈┈┈┈┈┈┈┈┈┈┈┈┈┈┈┈┈┈┈┈┈┈┈274、布线┈┈┈┈┈┈┈┈┈┈┈┈┈┈┈┈┈┈┈┈┈┈┈┈┈┈┈┈┈┈┈┈┈27 【三】毕业设计心得┈┈┈┈┈┈┈┈┈┈┈┈┈┈┈┈┈┈┈┈┈┈┈┈┈┈┈27第七章电路检测┈┈┈┈┈┈┈┈┈┈┈┈┈┈┈┈┈┈┈┈┈┈┈┈┈┈┈28【一】控制电路检测┈┈┈┈┈┈┈┈┈┈┈┈┈┈┈┈┈┈┈┈┈┈┈┈┈┈┈28 【二】通电检测┈┈┈┈┈┈┈┈┈┈┈┈┈┈┈┈┈┈┈┈┈┈┈┈┈┈┈┈┈29 【三】常见故障及检测方法┈┈┈┈┈┈┈┈┈┈┈┈┈┈┈┈┈┈┈┈┈┈┈┈31 【四】个人体会总结┈┈┈┈┈┈┈┈┈┈┈┈┈┈┈┈┈┈┈┈┈┈┈┈┈┈┈36参考文献┈┈┈┈┈┈┈┈┈┈┈┈┈┈┈┈┈┈┈┈┈┈┈┈┈┈┈┈┈┈┈┈37说明此次毕业设计由要晓伟、马建刚、杨丽伟、吴云、陶海峰、周晓芳合作完成。

基于Z型摇臂钻床的PLC程序设计

基于Z型摇臂钻床的PLC程序设计

基于Z35型摇臂钻床的PLC程序设计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电器与PLC课程设计任务书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目录1、引言 (1)2、系统硬件设计 (3)2.1 系统硬件配置及组成原理 (3)2.1.1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3)2.1.2 Z35型摇臂钻床使用开关元件介绍 (3)...............................................................................................................................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PLC的选型 (6)2.2.1 Z35型摇臂钻床输入输出点数统计 (6)输入点数 (6).......................................................................................................................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PLC选择 (6)系统变量定义及I/O分配表 (7)2.2.2.2 系统I/O接线图设计 (7)3、系统程序设计 (7)3.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8)3.2 控制程序时序图设计 (8)3.3 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8)3.3.1梯形图 (9)3.3.2语句表 (9)4、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12)4.1 系统调试及解决的问题 (12)4.2 结果分析 (12)5、课程设计的心得 (12)6、参考文献 (13)7、实物图 (14)1、引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Z35摇臂钻床的PLC控制专题

Z35摇臂钻床的PLC控制专题

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 摇臂钻床的结构
• 摇臂钻床的运动形式 • 摇臂钻床的控制特点 • 摇臂钻床的控制电路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Z3040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 摇臂钻床的典型环节 主运动
主轴旋转(产生的切削)运动
• 进给运动
主轴的纵向进给
Z35摇臂钻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KV
集电环(类似绕线型异步机转子滑环)
• 精密导电滑环 Slip rings. 导电滑环又称集电环、 或称旋转关节、旋转电气接口、滑环、集流环、 汇流环、线圈、换向器、转接器,导电滑环是实 现两个相对转动结构的信号、图像、电流及动力 等传递的精密输电装置。导电滑环又称集电环, 或称旋转电气接口、旋转关节、汇流环、滑环等。 它特别适合应用在需要无限制的,连续或断续旋 转,同时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传送功率 或数据的场所。导电环能改善机械性能,简化系 统操作,避免因活动关节的旋转对电线的损害。
• • • • 2.电路工作原理 (1) 主轴电动机的控制 主轴电动机M2由接触器KM1和十字开关SA控制。 先将电源总开关QS1合上,并将十字开关手柄扳向左方。这时,SA 的触头(3-5)压合,零压继电器FV吸合并自锁,为其它控制电 路接通作好准备。再将十字开关扳向右方,SA的触头(5-7)接 通,接触器KM1得电吸合,主轴电动机M2起动运转,经主轴传动机 构带动主轴旋转。主轴的旋转方向由主轴箱上的摩擦离合器手柄 操纵。 • (2) 摇臂升降控制 • 在零压继电器FV得电并自锁的前提下进行,用来调整工件与钻头 的相对高度。 • 以摇臂上升为例,将十字开关手柄从中间位扳到向上位,SA的触 头(5-9)接通,接触器KM2得电,电动机M3正转起动。由于机械
Z35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毕业设计指导书
院(系):机电系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Z35型摇臂钻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起迄日期:2011.5.2-2011.6.5
设计(论文) 地点: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发指导书日期: 2010年12月22日
《Z35型摇臂钻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一、课题任务
本课题属于结合生产实践的一个现场实际课题。

其目的主要是实现花样喷泉的控制设计。

要求设计一个基于PLC的控制系统。

在对花样喷泉的工艺流程的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做出花样喷泉所需要的硬件资源,绘制出控制原理图,写出工艺流程,编写程序。

模拟调试成功。

二、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步骤和要求
(一)主要内容:
[1] 绘制出控制原理图。

[2] 编写PLC程序。

(二)设计步骤:
1.搜集资料.。

2.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找出硬件线路设计和软件编程的方法和思路。

3.书写需求分析说明书。

4.根据功能划分,画出程序流程图。

5.编写程序,在实验室模拟仿真。

6.根据设计过程书写设计报告。

(三)设计要求:
列出所需硬件资源;对I/O地址进行分配;画出原理图;编出控制程序。

三、课题设计的进度安排
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按电气控制电路图》第2版郑凤翼、杨洪升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刘长青编科学出版社
【3】《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第2版王永华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3版许廖、王淑英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PLC基础及应用》第2版廖常初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6】《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第3版邓则名、程良伦、谢光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7】《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林明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8】《西门子PLC控制技术实践》潘峰、刘红兵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9】《PLC梯形图设计方法与应用实例》张浩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0】《PLC编程实用指南》宋伯生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1】《电气控制设备》辽宁省农业工程学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2】《PLC实用程序及设计》(西门子S7—200系列)主编罗宇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3】《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刘光起著煤炭工业出版社
【14】《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田健苏、张文燕、朱小琴科学出版社【15】《西门子S7—200系列自学手册》陈忠平、周国华、李瑞敏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16】《电机拖动与PLC技术》袁清平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7】《电动机控制电路精选》张庆双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电机与电气控制》周元一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9】《电机与拖动基础》李开勤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电机与控制》宋祥弟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