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 慢喉瘖(慢性喉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慢喉瘖(慢性喉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喉炎的患者。
一、慢喉瘖(慢性喉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喉瘖(TCD编码:BRY05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喉炎(ICD-10编码:J37.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慢喉瘖(慢性喉炎)临床常见证候: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痰凝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喉瘖(慢性喉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喉瘖(TCD编码为:BRY052)和慢性喉炎(ICD10编码为:J37.002),无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间接喉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纤维喉镜、电子喉镜、动态喉镜、声时测定、电声门图、电脑嗓音声学分析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内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肾阴虚证:益肺补肾,养阴开音。
(2)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开音。
(3)痰凝血瘀证:活血化痰,利喉开音。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痹(慢性咽炎)

5.食疗调理:中医认为,合理调节饮食也可以起到治疗慢喉痹的作用。比如患者可以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轻症状。
三、注意事项
在治疗慢喉痹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用嗓:长时间的大声喊叫、过度用嗓容易导致喉部疲劳和炎症加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行为。
2.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于喉部黏膜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加重慢喉痹的症状,因此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
3.较少冷饮:冷饮会刺激咽部黏膜,容易导致炎症加重,患者应减少或避免饮用冷饮。
中医诊断慢喉痹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如患病时间长短、咽痛程度、吞咽困难等。其次要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情况、喉部黏膜充血情况、声音变化等,以及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伴随症状,再结合脉诊等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慢喉痹。
二、中医治疗慢喉痹
1.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慢喉痹的常用药物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消炎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常用的中药包括百合、麦冬、蜂蜜、金银花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咽部疼痛和不适感。
4.保持喉部湿润:可以多喝温开水,保持咽部的湿润,减轻干燥的感觉。
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中医将人体视为整体,强调气血运行的平衡,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愈疾病。而传统的西医治疗常常只是采取对症治疗,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患有慢喉痹的患者来说,中医疗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总之,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中药熏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和食疗调理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中医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注意保护喉部,避免过度用嗓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加速康复。通过中医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有望摆脱慢喉痹的困扰,恢复健康。
慢喉瘖治验三则

慢喉瘖治验三则王曼华教授,湖北省知名耳鼻喉专家,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50余载,曾参加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主办的全国中医耳鼻喉科进修班,深受其学术影响。
王曼华辨治慢喉瘖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兹选取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肖某,女,46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
1月前因与他人大声争吵后出现声音嘶哑,初起为间歇性,未予重视,后发展为持续性。
患者平日声低懒言,困倦乏力,晨起喜清嗓,偶有清痰,大便稀,一日2次,纳差,舌体稍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脉细。
某医院行喉镜检查示喉黏膜弥漫性充血,声带呈浅红色,黏膜表面见少量分泌物,发声时声带闭合不良。
西医诊断:慢性单纯性喉炎。
中医诊断:慢喉瘖;病机:脾肺气虚,内生痰湿;治法:补益脾肺,祛痰开音。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15克,柴胡6克,升麻6克,法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2克,三七10克,丹参15克,蝉蜕6克,木蝴蝶6克,青果10克,7剂,日1剂,水煎服。
并嘱患者充分声休,清淡饮食。
二诊(2012年2月17日):患者自诉药后声音嘶哑减轻,余无特殊不适,继服上方14剂。
三诊(2012年3月3日):患者声音恢复正常,喉镜检查见声带闭合良好。
随访半年,声嘶未再复发。
按:患者平素声低懒言,困倦乏力,结合舌脉便知其中气不足,肺脾气弱兼有痰湿,而大声争吵必伤津耗气,且声带负荷明显加重,本不足之气继受损伤,终致气血不能上奉,喉窍失养,无力鼓动声门而发为声嘶。
是为“金破不鸣”,故以补中益气汤加法半夏、茯苓、薏苡仁以补益脾肺,祛痰开音,考虑到骤然大声争吵必致声带损伤,故加三七、丹参配合方中当归以活血化瘀,木蝴蝶、青果属利咽开音之良品,且引诸药入肺,蝉蜕则为治喉瘖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蝉声清脆,又善医音哑”,故见症即可使用。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声带麻痹陈某,男,70岁,2013年6月5日初诊。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喑(慢性喉炎?)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喑(慢性喉炎)慢喉喑(慢性喉炎)慢喉喑是因脏腑虚弱,声门失养,或气血瘀滞,痰浊凝于声门所致,以长期声音嘶哑为特征的慢性喉病。
中医称之“喉喑”、“久瘖”。
《景岳全书》将之归为“金破不鸣”。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喉炎,亦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
诊断依据1、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症状。
伴有咳嗽、咳痰等症。
2、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3、从事教师、演员、营业员等用嗓较多职业者易患本病。
多因急喉喑反复发作而转化为慢性,亦有长期发声过度,缓慢起病者。
4、喉部检查:黏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密,或有室带肥厚、超越。
若为声带小结,其两侧声带边缘在前中1/3处有对称性隆起;若是声带息肉,其一侧或两侧声带上有赘生物,质软,表面光滑。
鉴别要点1、喉癌是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凡年龄超过40岁,有声嘶或喉部不适、异物感者,须用喉镜仔细检查,特别应注意会厌喉面、前联合、喉室及声门下区,观察声带运动是否受限或固定。
还要仔细触摸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喉体是否增大,颈前软组织和甲状腺有无肿块。
对可疑病变,应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进行活检。
喉部X线检查如侧位片、断层摄片、喉部CT及MRI检查等有助于了解癌肿的浸润范围。
2、喉结核主要症状为喉部疼痛和声嘶。
发声低弱,甚至失声。
喉痛剧烈,常妨碍进食。
喉镜检查见喉黏膜苍白水肿,有浅溃疡,上覆黏脓性分泌物,偶见结核瘤呈肿块状。
病变多发生于喉的后部。
胸部X线检查,多患有进行性肺结核。
必要时可作喉部活检。
辨证论治1、分证论治(1)肺肾阴虚【证候】声嘶日久,咽喉干燥,热微痛,口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声带微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润肺开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百合18g,麦冬15g,玄参30g,浙贝母15g,当归12g,赤芍15g,桔梗12g,蝉衣12g,甘草10g.(2)肺脾气虚【证候】语声低沉,气短懒言,咳嗽咳痰,色白略稀,体倦乏力,纳少便溏。
慢性喉炎用药指南

慢性喉炎用药指南
【概述】
慢性喉炎是指喉部粘膜的非特异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咽喉感觉异常:可为异物感、干燥感、烧灼感或疼痛。
(2)发声功能改变:音调低沉粗糙,大量用声后可加重,多讲话后可出现疲倦或失声。
(3)喉分泌物增加。
2.体征
(1)慢性单纯性喉炎: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呈粉红色,边缘钝,粘膜表面可见粘稠分泌物。
(2)肥厚性喉炎:喉粘膜肥厚,以杓间区明显,声带肥厚成梭形,室带肥厚可遮盖部分声带。
(3)萎缩性喉炎:喉粘膜干燥、变薄而发亮,杓间区、声门下可见黄绿色或黑褐色干痂。
【药物治疗】
慢性喉炎治疗的关键是病因治疗。
1.除去刺激因素,戒除烟酒。
2.适当声带休息,减少发声。
3.正确使用嗓音,禁止大声叫喊。
4.积极治疗鼻、咽等邻近器官的感染,减少分泌物对喉部的刺激。
5.控制咽喉反流等。
6.必要时可酌情使用雾化吸入治疗(见“急性喉炎”),一日1次,每疗程6次,可作2~3个疗程。
中西医:慢喉瘖的诊疗

中西医:慢喉瘩的诊疗慢喉瘩是因脏腑亏虚,咽喉失养,邪毒留恋咽喉所致,以久病失音,或伴咽痛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咽喉病。
本病包括了西医慢性喉炎、声带小结,以及喉肌弱症等。
慢喉瘩之名出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
古代文献中,慢喉瘩又属久瘩、瘩哑等症范畴。
《内经》中最早论述瘩的病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发展了痰湿致瘩的病机。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出了肺气虚可致失音的认识,宋代陈无择《三因方》认为五脏久咳伤肺致瘩,并指出声嘶是由于喉破的观点。
金代李东垣《兰室秘藏》提出湿盛气虚的因机证治。
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提出了肾经虚寒的证治;王肯堂《证治准绳》有瘀血失音的论述,张介宾《景岳全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慢喉瘩的因机证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代《罗氏会约医镜》指出了肾虚虚火上炎及肾阳虚火衰致瘩的病机与治法,较前人提高了一步。
[病因病理]声由气而发,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
若素体虚弱,劳倦内伤,烟酒色欲过度,病后失调,产后失养,久咳伤肺,致肺脾肾功能失调,复因反复感受外邪,内郁脏腑,外恋喉窍,或多语用嗓过度、用嗓不当,伤损喉窍,产生慢喉瘩。
1.阴虚咽喉失濡:肺肾阴虚,喉窍失养,或虚火内生,熏灼喉窍,邪滞声户,发音不利。
2.气虚咽喉失充:肺脾气虚,喉窍失养,祛邪不力,邪毒久滞声户,声出不利。
3.郁热熏喉:反复感受六淫,邪毒内郁化热,或饮食不节,郁热内生,肺胃不清,郁热上干清道,气血郁滞,喉窍不利。
4.痰凝声户:脾胃失调,痰浊内生,循经上干,凝结于声带。
5.血瘀声户:反复感受外邪,正虚邪滞,情志不畅,气机不利,久病入络,瘀血痹阻,喉窍失利。
西医认为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等都是喉的慢性炎症。
其中慢性喉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所致。
身体素质减弱而伴长时间用声过度、发声不当,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吸烟,鼻与鼻窦慢性炎症刺激,或长期下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刺激等,亦可导致本病。
其病理主要是喉粘膜慢性充血、淋巴细胞浸润、炎性渗出等改变,日久则致喉粘膜组织增生、肥厚或萎缩。
慢性喉炎怎样治疗?

慢性喉炎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慢性喉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喉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慢性喉炎应该吃什么药。
*慢性喉炎怎么治疗?
*一、西医
*1、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适当禁声,避免过度用嗓,戒除烟酒嗜好,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病变。
2、采用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或超短波治疗,消除炎症。
3、声带息肉、或时间较长的声带小结,可行手术摘除(全麻显微手术可彻底切除病变而又不损伤正常组织,应为首选手术方法)。
*二、中医
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给以治疗,对痰粘不化,声音嘶哑者,可用海僵汤。
说话易累,气短、声嘶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慢性喉炎怎么治疗,慢性喉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慢性喉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慢性喉炎”找到更
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最新慢性喉炎诊疗指南

最新慢性喉炎诊疗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慢性喉炎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
好地了解和处理该疾病。
定义
慢性喉炎是指喉粘膜长期受到刺激和炎症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干咳等。
诊断
慢性喉炎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结合喉镜检
查结果。
常见的喉镜检查包括观察喉粘膜的颜色、形状和水肿程度等。
治疗
治疗慢性喉炎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轻炎症,以及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通常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1. 声音保护:避免大声喊叫或过度用力说话,减少对喉部的刺激。
2. 避免刺激物:避免吸烟、喝酒、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减少喉部对刺激的暴露。
3.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漱口,减少细菌感染。
4. 药物治疗:口服或局部使用消炎药物,如喉喉片、口服激素等,减轻喉部的炎症反应。
5. 康复训练:通过喉部肌肉训练和语音训练,改善声音和呼吸问题。
6. 心理支持:提供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
预防
预防慢性喉炎的关键是注意喉部的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声音,避免刺激物的暴露,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及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结论
最新慢性喉炎诊疗指南提供了关于慢性喉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引,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该疾病,同时也提供了患者自我保护和治疗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声音嘶哑。
(2)次要症状:咽喉干燥,或疼痛,或伴有咳嗽咯痰、清嗓、异物感等症。
(3)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4)喉部检查:喉黏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全。
具备主症、体征,并结合病程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声嘶: 是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
发音时音调变粗、变低,禁声后声音嘶哑好转,多言后加重。
(2)喉部不适: 患者感觉喉部不适,或如异物感、焮热感,或为干燥、疼痛感。
发音时间较长时喉部不适感加重。
(3)咳嗽咯痰: 咳嗽一般不严重,常作“吭、喀”清嗓动作。
时喉有粘痰、难咯,喉痒而阵咳。
(4)喉部检查
①慢性单纯性喉炎: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失去原有的珠白色,呈粉红色,声带边缘变钝,黏膜表面可见稠厚黏液,常在声门间连成黏液丝。
②肥厚性喉炎:喉黏膜肥厚,以杓间区较明显,声带肥厚,闭合不良;室带肥厚,遮盖部分声带;杓会厌襞亦可增厚。
③萎缩性喉炎:喉黏膜干燥、变薄而发亮。
杓间区、声门下常有黄绿色或黑褐色干痂,如将痂皮咳清,可见黏膜表面有少许渗血;声带变薄,张力减弱。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证
声音嘶哑,咽喉干涩微痛,干咳,痰少而粘,常需清嗓,午后加重;喉黏膜微红肿,声带肥厚,或喉黏膜干燥、变薄,声门闭合不全;或见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2.肺脾气虚证
声音嘶哑,语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声带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或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弱。
3.痰凝血瘀证
声音嘶哑,讲话费力,喉内异物感或有粘痰;喉黏膜暗红肥厚,或有声带小结、息肉;胸闷不舒;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肾阴虚证
治法:益肺补肾,养阴开音。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白芍、桔梗、浙贝母、乌梅、甘草。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或六味地黄丸等。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开音。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山药、升麻、柴胡、千层纸、桔梗、甘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3)血瘀痰凝证
治法:活血化痰,利喉开音。
推荐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
当归、红花、赤芍、桃仁、生地黄、枳壳、柴胡、桔梗、陈皮、浙贝母、玄参、僵蚕、甘草。
中成药:金嗓散结丸等。
(二)外治法
1.中药蒸气或雾化吸入:可用乌梅、薄荷、麦冬、甘草等煮热,蒸气吸入,适用于肺肾阴虚证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适用于血瘀痰凝证者。
2.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可选用红花、橘络等煎水取汁,亦可取丹参或当归注射液作喉部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
3.中药含服:利喉开音的中药丸或片剂含服。
(三)推拿按摩
根据病情选择廉泉、风池、天柱、风府、翳风、人迎、扶突、天容、天庸、合谷、曲池、足三里、鱼际等穴位,进行揉、掐、弹拨、指震等手法治疗。
(四)针灸疗法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体针:局部可取人迎、水突、廉泉、天鼎、扶突等穴;远端可取合谷、少商、商阳、尺泽、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2.灸法:选人迎、水突、廉泉、天鼎、扶突、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艾条悬灸或隔姜灸。
3.耳穴贴压:取咽喉、声带、肺、大肠、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平喘等穴,脾虚者加取脾、胃,肾虚者加取肾,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
4.穴位注射:取喉周穴如人迎、水突、廉泉等穴,药物可选用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
5.穴位敷贴:选天突、人迎、尺泽、大椎、足三里、三阴
交等穴。
6.穴位磁疗:取喉周穴位,如人迎、水突、廉泉等穴,贴放磁片,或加用电流。
7.激光、红外线、微波等穴位照射:取喉周穴位,如人迎、水突、廉泉等穴。
(五)丹田呼吸法结合嗓音训练
(1)丹田呼吸法:呼吸导引、气沉丹田。
(2)嗓音训练
吹唇练习: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
哼鸣练习:牙关松开,双唇轻闭,喉肌放松,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发出单纯的哼音。
气泡音(也称水泡音)练习: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
(六)预防与调护
1. 戒除烟酒,避免辛辣饮食;
2. 保证充足睡眠;
3. 注意声带休息,避免用声过度。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一)量化评分标准:
慢喉瘖症状和体征的量化评分标准主症及体征
0分
2分
4分
6分
声嘶
无
发音偏低
发音低沉,变粗,讲话费力
声音似耳语声,讲话极费力。
喉黏膜、声带充血及肿胀,声门闭合不全
无
喉黏膜、声带充血、肿胀、肥厚,声门闭合欠佳。
喉黏膜、声带充血暗红,声带肿胀、肥厚明显,声门闭合不全。
喉黏膜干燥、声带变薄、萎缩,发音时声门缝隙大。
次症
0分
1分
2分
3分
喉干
无
喉微干
喉干灼热
口渴不欲饮喉干欲饮
咳嗽清嗓
无
喉中痰粘
时有咳嗽清嗓
喉中痰粘
常有咳嗽清嗓
喉中痰粘,
持续咳嗽清嗓
喉痛
无
喉痛轻微、偶有喉痛轻微、经常有
喉痛轻微
持续有
喉异物感
无
喉部偶有异物感喉部常有异物感喉部持续异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