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整理1、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

2、无害化是指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4、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5、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烹调食物,转动机器。

6、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使用一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就是1度电。

7、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依据人们居住的地域和所从事的工作的不同,在看待某个污染问题时,人们会持有不同的态度。

为了达成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学会协调和放弃。

8、除了废纸可在身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也能回收再利用,例如塑料、金属、和玻璃等。

9、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

按照人均生活垃圾日生产量0.96千克计算,垃圾年产生量将达34亿吨。

10、固体废弃物污染会污染河流,造成河湖内的生物死亡;污染土壤导致植物无法生长;污染水源造成水源危机。

11、以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为标准,说说我们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应该如何来合理的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不能穿的衣服可以分类回收;食:“光盘行动”,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做堆肥;住:电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把插头拔下来,生活用水可以重复使用;行: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减少自驾车出行的次数。

12、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

13、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14、使用一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8克。

15、通常我们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16、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17、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广泛的能源。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汇总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绿豆种子(植物)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绿豆种子(植物)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5.※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6.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7.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8.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9.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10.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

春:孵化夏:捕食秋:挖洞冬:冬眠11.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

蛇、熊等也会冬眠。

12.四季的田野13.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

大雁、燕子等也会迁徙。

14.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15.※(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6.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水、温度、空气。

3、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4、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因为要进行光合作用。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用吸收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养料,并呼出氧气。

6、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

7、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时,植物也在不断的改变来适应环境。

8、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9、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0、动物在环境改变时有哪些行为?迁徙、换毛、冬眠、洄游。

11、丹顶鹤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每年入秋后会从东北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12、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消费者)结束。

14、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来下潜或上浮。

15、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互相联系在一起叫做食物网。

16、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17、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里的生物和非生物。

18、制作生态瓶,必须装入自然水域中的水。

再放入植物,待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

19、生态瓶里面的动物和植物必须要平衡。

第二单元20、船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

21、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他在水面上自由方便的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22、独木舟的特点是装载量小,不稳定。

可采用增宽船体的方法,使其保持稳定。

23、船在行驶中会受到水的阻力。

尖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小,圆、宽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大。

24、浮力是指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25、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反。

26、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因为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所以他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7、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28、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物圈的平衡、促进物种适应能力的提高、为人类提供资源等。

3. 物种:具有相同特征,相互繁殖能够得到繁衍后代的一组生物体。

4. 动物的分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类等。

5. 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6.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会飞、有喙和胸腔。

7. 哺乳类的特征:体表有毛发、进食方法多样、产下活体幼崽、哺乳腺分泌乳汁。

8. 昆虫类的特征:有外骨骼和三个体段、有触角和复眼、有六条腿。

9. 物种的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实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单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的分类:主食类、副食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等。

2. 主食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

3. 蛋白质类食物的作用: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合成抗体和酶等。

4. 脂肪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保护器官,促进维生素的吸收等。

5. 维生素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6. 矿物质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7. 饮食的合理搭配: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保证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8. 饮食的均衡:摄入适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尽量避免多吃单一食物。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小科背背(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

(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

(4)岩石圈平均厚度约30千米。

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合适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

4.火星大气基本不含氧气,气候会短期内反复地剧烈变动,不能提供生命必要条件。

火星大气中也基本没有氧气。

5.八大行星中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保证地球上有液态水。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2)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接收者之一。

1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激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光污染、噪声污染等。

3.雾霾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4.氟利昂的使用会破损臭氧层。

5.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会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2第3课爱护保重水资源1.人们出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首要是淡水湖、河道和局部地下水。

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

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们担忧水资源问题的原因(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欠缺。

(3)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爱护保重。

(4)水被污染。

5.水资源问题的首要解决措施(1)水污染防治。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6.我们能为水资源问题做些什么(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间接冲刷。

(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6、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7、(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8、(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9、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1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1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6、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1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0、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2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5、将马铃薯放在(清水)中,它会(沉)在水底,这表示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再将食盐不断的加入清水中,不久马铃薯会从水底(浮上来).2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7、“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8、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2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最上层的应是油。

3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3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3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二、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答:答案同第一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答: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排开量变大了】★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主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

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怎样让它从沉变浮起来,加一定量的盐;怎样让它从浮变沉,加一定量的水。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填空: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3、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4、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5、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6、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7、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8、(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9、(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10、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11、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2、(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4、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16、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8、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19、(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20、(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21、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22、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23、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4、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25、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26、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27、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28、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二、问答题: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