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高中物理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2003物理试卷

高考真题2003物理试卷

高考真题2003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力为10N,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多少?A. 2m/s²B. 5m/s²C. 10m/s²D. 20m/s²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²。

经过4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A. 8mB. 16mC. 32mD. 64m3.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能量守恒定律表述?A.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C. 能量只存在于机械运动中D.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4. 一个电路中,电阻R为10Ω,电流I为0.5A,根据欧姆定律,该电路的电压U是多少?A. 2.5VB. 5VC. 10VD. 20V5.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A. 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B. 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导线两端产生电压C. 导线两端的电压使导线产生磁场D. 磁场的变化可以产生电流6. 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高度为5m的地方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少?A. 10m/sB. 20m/sC. 50m/sD. 100m/s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A.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B. 热能可以完全转化为机械能C. 机械能可以完全转化为热能D. 热能和机械能之间不能相互转化8. 一个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和体积的关系是什么?A. 温度与体积成正比B. 温度与体积成反比C. 温度与体积无关D. 温度与体积的平方成正比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相对论效应描述?A. 随着速度的增加,物体的质量会增加B. 随着速度的增加,物体的长度会增加C. 随着速度的增加,时间会变慢D. 随着速度的增加,光速会改变10.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光电效应?A. 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发出电子B. 物体在光照射下,温度升高C. 物体在光照射下,产生电流D. 物体在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

高考40年 200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考40年 200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6.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a 和c 带正电,b 带负电,a 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 的小。

已知c 受到a 和b 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A F 1B F 2C F 3D F 417.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3015P →3014Si +X 94Be +21H →105B +Y 42He +42He →73Li +Z 其中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C X 是中子,Y 是正6电子,Z 是质子D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18.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媒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幅越大,则传播的速度越快B. 振幅越大,则传播的速度越慢C .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 .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19.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

两小球的质量比m 2/m 1为A 3/3B 2/3C 3/2D 2/220.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 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 ,B 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

现将活塞P 缓慢地向B 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 的过程中,A 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B 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C 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D 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21.如图,当电键K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高考物理]2003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2003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3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 (40分)选择题。

1. 在核反应方程的括弧中,X所代表的粒子是()A. B. C. D.2. 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传播过程中能传递能量B. 频率由波源决定C. 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D. 能在真空中传播3. 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

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A. 等效替代B. 控制变量C. 科学假说D. 数学归纳4. 一个质量为0.3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至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A. B. C. D.5. 一负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

在此过程中该电荷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B两点电场强度及该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之间的关系为()A. B. C. D.6. 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沿四个同方向平移出磁场,如图所示,则在移出过程中线框的一边a、b两点间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7. 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开始时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A. A球的最大速度为B. A球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C. A球速度最大时,两直角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D. A、B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8.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尖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A. 变疏B. 变密C. 不变D. 消失二. (20分)填空题。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晰。

2. 本试卷共8页,总分值150分。

考试时刻120分钟。

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截了当写在试卷上。

3. 第19、20、21、22、2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讲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要紧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数字运算的咨询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一卷〔共60分〕一、〔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

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在核反应方程)(17814742X O N He +→+的括弧中,X 所代表的粒子A .H 11B .H 21C .e 01-D .n 01 2.关于机械波,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传播过程中能传递能量B .频率由波源决定C .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D .能在真空中传播3.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推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讲,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讲,这属于A .等效替代B .操纵变量C .科学假讲D .数学归纳4.一个质量为0.3kg 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那么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v 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 为A .△v =0B .△v =12m/sC .W =0D .W =10.8J5.一负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电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该电荷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A 、B 两点电场强度E A 、E B 及该电荷的A 、B 两点的电势能εA 、、εB 之间的关系为A .E A =EB . B .E A <E B .C .εA =εB .D .εA >εB6.粗细均习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

2003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03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22题每题6分共13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Li 7 Be 9 C 12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a 40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 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B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C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 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3.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B 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C 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 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4.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A 睾丸发育不全B 甲状腺功能低下C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D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6.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A 43He B 32He C 42He D 33e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 原子数B 密度C 质量D 质子数'.8.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2003年高考(广东、辽宁卷)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2003年高考(广东、辽宁卷)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磁感应强度为B。一束电子以大小为V0的速度从左边S处沿图中虚线方向入射,虚线平行
于两板,要想使电子在两板间能沿虚线运动,则v0、E、B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 )
A.v0=E/B
B.v0=B/E
C.vo= E / B D.v0= B / E
34.电学中的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 + +a ×××××
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B.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电动机
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C.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电动机
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
A.Mg+mg
B.Mg+2mg
C.Mg+mg(sinα+sinβ) D.Mg+mg(cosα+cosβ
38.(14分)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这种长波辐射的波长范围约是1.4×10 3 ~
6×10 3 ,相应的频率范围是⑥,相应的光子能量范围是⑦。“温室效应”使大气全年的平
均温度升高,空气温度升高,从微观上看就是空气中分子的⑧。
(已知普朗克恒量A=6.6×10-31J·s,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1。结果取两位数字。) 答案:⑥2.1×1012-1.9×1013s-1(6分,写成1.9×1011-2.1×1013s-1同样给分) ⑦1.4×10-20-1.3×10-20J(6分,写成1.3×10-20-1.4×10-20J同样给分。1.3写成1.2
电磁感应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试题(1)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试题(1)

2002—2003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理科综合测试题(7)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A.内膜上B.基质中C.片层膜上D.各部位上2.蛋白质代谢是在多种酶的参与下完成的,使肽键断裂的酶是()A.呼吸酶B.蛋白酶C.转氨酶D.脱氨基酶3.用0.3g/mL的蔗糖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的物质是()A.蔗糖溶液B.水C.细胞液D.空气4.某园艺场经过长期精心选育,培养出一株形态优美的兰花.如果要保持每本的优良性状,并尽快大规模繁殖,最适合的繁殖方式是()A.分裂生殖B.有性生殖C.孢子生殖D.组织培养5.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海域中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

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结果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D.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6.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含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与氯气发生过()A.加成反应B.取代反应C.聚合反应D.催化裂化反应7.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4Fe(OH)2+2H2O+O2=4Fe(OH)3↓B.2Fe+2H2O+O2=2Fe(OH)2↓C.2H2O+O2+4e=4OH-D.Fe-3e=Fe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B .纳米材料是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C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高性能通讯材料D .废旧干电池必须集中回收,目的是调剂给贫困地区使用 9.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Al(OH)3B .NaCl 溶液C . K 2S04溶液D .稀H 2S0410.向足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a g 无水硫酸铜,从溶液中析出硫酸铜晶体b g ,则此温 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是( )A .g b a b 925001600+B .ga b a b )(2501600-- C .g ba b 925001600- D .g ba b 92516-11.在密闭容器的可逆反应C(s)+CO 2 2CO 在到平衡状态,当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向容 器中充入CO 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减小B .CO 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C .平衡不发生移动D .碳的浓度增大12.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 9H 18O 1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 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 )A .8种B .14种C .16种D .18种13.某地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4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 Ag+、Ba 2+、Fe 3+、Na +、Cl -、CO 32-、NO 3-、OH -。

2003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物理(含答案)

2003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物理(含答案)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 卷(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a 和c 带正电,b 带负电,a 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 的小。

已知c 受到a 和b 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A F 1B F 2C F 3D F 417.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3015P →3014Si +X 94Be +21H →105B +Y 42He +42He →73Li +Z 其中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C X 是中子,Y 是正电子,Z 是质子D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19.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

两小球的质量比m 2/m 1为A3/3 B 2/3 C 3/2 D 2/220.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 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 ,B 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

现将活塞P 缓慢地向B 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 的过程中,A 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B 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C 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D 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21.如图,当电键K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A 1.9eVB 0.6eVC 2.5eVD 3.1eV22.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玻尔理论(原子模型)的提出,是在研究哪个物理事实后得出的( ) A .光电效应现象 B .α粒子散射实验C .原子发光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D .天然放射现象2、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在美国和欧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原计划的铱卫星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km 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列与化学元素铱原子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图景类似,所以简称为铱星系统.自然界中有两种铱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则A .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191:193B .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57:58C .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191:193D .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57:583、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10 N 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10N 的恒力推着沿斜面匀速上滑,如图1所示。

在推力突然取消的瞬间及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设斜面足够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5N 、5NB.10N 、10NC.5N 、0ND.10N 、0N图14.如图2,a 、b 、c 、d 为四个相同的绝缘的空腔导体,且不带电,现用a 和b ,c 和d 分别做两组实验。

a 和b 之间,c 和d 之间均用导线连接,开始时开关S 1和S 2都是闭合的。

现在a ,b 这一组实验中,在距离b 空腔中心为L 远的P 点处,放一个正电荷Q 。

在另一组实验中,用X 射线照射空腔d 的外表面一段时间。

此时四个空腔导体都带有净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空腔导体a和c带正电,b和d带负电B.空腔导体a、c和d都带正电,b带负电C.若断开S1,取走空腔导体a,则空腔b上的电荷在p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kQ/L2D.若断开S2,取走X射线源和空腔导体c,用带绝缘柄的金属球与空腔d的内壁接触再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则验电器的箔片会张开一定角度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已表示在图3所示的p - V 图上,气体先由a状态沿双曲线变化到b状态,再沿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变化至c状态,a、c两点位于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上。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状态至b状态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内能不变B、由b状态至c状态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加C、c状态与a状态相比,c状态分子平均距离较大,分子平均动能较大D、b状态与a状态相比,b状态分子平均距离较小,分子平均动能相等图36.某同学体重50kg,在跳绳比赛中,1min跳了120次,若每次起跳中有4/5时间腾空,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A.100WB.200WC.150WD.160W7.如图4,一根柔软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竖直的直杆上,绳上用一光滑的挂钩悬一重物,AO段中张力大小为T1,BO段张力大小为T2,现将右杆绳的固定端由B缓慢移到B′点的过程中,关于两绳中张力大小的变化情况为( ) A.T1变大,T2减小B.T1减小,T2变大C.T1、T2均变大D.T1、T2均不变图48、2001年11月2日,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的导轨在上海浦东安装.如图5所示是磁悬浮的原理.图中P是柱形磁铁,Q 是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圆环.将超导圆环Q水平放在磁铁P上.它就能在磁力的作用下悬浮在磁铁P的上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5A.Q放入磁场的过程中,将产生感应电流。

稳定后,感应电流仍存在B.Q放入磁场的过程中,将产生感应电流。

稳定后,感应电流消失C.如果P的N极朝上,Q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5所示D.如果P的S极朝上,Q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5中所示的方向相反9. 有一列横波其频率为3Hz,波速是2.4m/s,在这列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40cm的 P、Q两点,则( )A、当P点向上通过平衡位置时,Q点将从波峰开始向下运动B、当P点从波峰开始向下运动时,Q 点将从波谷开始向上运动C、当P点向下通过平衡位置时,Q点将从波谷开始向上运动D、当P点从波谷开始向上运动时,Q 点将向上通过平衡位置10.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均可调节(如图6),原线圈两端电压为一最大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大,可使( )A.原线圈匝数n1增加B.副线圈匝数n2减小C.负载电阻R的阻值增大D.负载电阻R的阻值减小图6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图.11、(6分)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7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直径为 mm.用游标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时,调节游标尺和主尺两测脚间的距离如图7乙所示.则形成的狭缝宽为cm.(甲)(乙)图712、(7分)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A.精确秒表一只B.已知质量为m 的物体一个C.弹簧秤一个D.天平一台(附砝码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着陆后各作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出该星球的半径R及星球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1)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材分别为、 .(用序号表示) (2)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 .(3)用该数据写出半径R、质量M的表达式. R=,M= .13.(7分)图8所示是“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只是电压表未接入电路中。

图9是相应的实验器材,其中待测量的未知电阻R x阻值约为1kΩ,电流表量程20mA、内阻小于1Ω,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1.5kΩ,电源输出电压约12V。

滑动变阻器甲的最大阻值为200Ω,乙的最大阻值为20Ω。

图8图9(1)在图8的电路图中把电压表连接到正确的位置。

(2)根据图8的电路图把图9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3)说明本实验电路中两个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答:_____三、本题共7小题,9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与单位。

14.(11分)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因不能保障其继续运行,3月20号已坠入太平洋.设空间站的总质量为m,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坠落时地面指挥系统使空间站在极短时间内向前喷出部分高速气体,使其速度瞬间变小,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下坠.设喷出气体的质量为1001m,喷出速度为空间站原来速度的37倍,坠入过程中外力对空间站做功为W .求:(1)空间站做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 (2)空间站落到太平洋表面时的速度. (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 )15.(13分)如图10所示,一个透明玻璃球的折射率为2,一束足够强的细光束在过球心的平面内以45°入射角由真空射入玻璃球后,在玻璃球中发生多次反射,从各个方向观察玻璃球,能看到几束光线射出?其中最强的一束出射光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多大?图1016.(12分)如图11有一热空气球,球的下端有一小口,使球内外的空气可以流通,以保持球内外压强相等,球内有温度调节器,以便调节球内空气温度,使气球可以上升或下降,设气球的总体积V 0=500m 3(不计球壳体积),除球内空气外,气球质量M=180kg .已知地球表面大气温度T 0=280K ,密度ρ0=1.20kg/m 3,如果把大气视为理想气体,它的组成和温度几乎不随高度变化,问:为使气球从地面飘起,球内气温最低必须加热到多少K ?图1117、(12分)一种静电除尘器,由两块距离1cm 的平行金属板A 、B 所组成,如图12所示,两板接上电压为9kV 的直流电源。

如果有一尘埃P ,其质量为10mg ,带电量为4.8×10–9C,试通过比较尘埃的受力情况,说明除尘原理。

图1218.(13分)根据量子理论,光子的能量E 和动量P 之间的关系式为E=PC ,其中C 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 表示. (1)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 O,射出的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它垂直照射到一物体表面并被物体全部反射时,激光对物体表面的压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动量,N表示单位时间内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试用P O 和S表示该束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I;(2)有人设想在宇宙探测中用光为动力推动探测器加速,探测器上安装有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太阳光照射薄膜时每平方米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35kW,探测器和薄膜的总质量为m=100kg,薄膜面积为4×104m2,求此时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19.(14分)在如图1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原点O处固定有正点电荷,另有平行于y轴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q的微粒,恰能以y轴上)0,,0(aO'点为圆心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轨迹平面与x O z平面平行,角速度为ω,旋转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试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图1320.(15分)如图14所示,A、B质量分别为m1=1kg,m2=2kg,置于小车C上。

小车质量m3=1kg,AB间粘有少量炸药,AB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若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有12J 转化为A、B的机械能,其余的转化为内能。

A、B始终在小车上表面水平运动,求:(1)A、B开始运动的初速度各是多少?(2)A、B在小车上滑行时间各是多少?图14《高中物理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1、C 2、B 3、D 4、B 5、C 6、B 7、D 8、A 9、B 10、D11、.甲:1.225 mm . 乙:0.040 cm12、(1)A,BC(2)周期T,物体重力F.(3)13、(1)见图答1;(2)见图答2;(3)滑动变阻器甲为粗调;滑动变阻器乙为细调。

图答1图答214.设空间站做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1,地球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12hRvmRhMmG+=+①地表重力加速度为g,则:g R GM=2② 由①、②式得:)(21R h gR v +=③(1) 喷出气体后空间站速度变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2110037)100(mv v m m mv +-= ④ 设空间站落到太平洋表面时速度为v3,由动能定理得:W v m v m =-2223)10099(21)10099(21⑤m W h R gR v 99200)(1214923++= 15.(1)光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答图3所示,由折射定律:11sin /sin r i n = ① 得r1=30° ②i2=30° ③ 故光在球面上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且在透明体内3次反射后光路重复,所以射出的光线有三处,如答图3.图答3(2)第一次出射光线最强,设它与入射光线夹角为α.由折射定律nr i 1sin sin 22= ④ 可得r2=45° ⑤ 由几何关系知 )()(2211i r r i -+-=α ⑥ 由以上关系得 α=30°16.设使气球刚好从地面飘起时球内空气密度为ρ,则由题意知ρ0gV 0=ρgV 0 +Mg .设温度为T 、密度为ρ、体积为V 0的这部分气体在温度为T 0、密度为ρ0时体积为V ,即有 ρV 0=ρ0V .17、尘埃P 受电场力F 和重力G ,其中 F=Uq ∕d =9×103×4.8×10–9∕(1×10–2)=4.3×10–3 (N)G = mg=1.0×10–5×10=1.0×10–4(N)FG=43倍 即F>>G于是尘埃在电场力作用下到达极板而被收集起来,这就是除尘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