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改革四十年的历史经验
四十年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1978年以来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四十年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1978年以来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梁爱红 钱登辉(邢台市统计局,河北 邢台 054001)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是邢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的四十年。
本文从综合实力、供给侧生产、结构调整、三大需求、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六大方面对全市改革开放四十年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和统计图形,从定量到定性全面展示了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邢台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18)09.0110-09四十年大发展,四十年大跨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篇章。
四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使全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迅猛(一)经济总量翻七番多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四十年。
1、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图1:1978年以来全市主要年份GDP总量(亿元)改革开放四十年邢台经历了由地区到市的行政区划的变动及调整,在体制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和促进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市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12.34亿元,随着改革开放发展,1993年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2.24亿元,到2004年突破五百亿大关,达到594.86亿元,2009年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6.29亿元, 2017年突破两千亿大关,达到2090.6亿元,39年间年均增加53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全市生产总值比1978年翻了7.4番,年均增长11.0%,其中“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年均增速分别为14.8%、8.0%、13.9%、13.3%、10.2%、11.6%和8.1%。
科学总结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的三个视角

科学总结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的三个视角来源:《红旗文稿》2019/05 作者:侯波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我们不断战胜各种挑战,经受各种考验,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总结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人们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总结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应把握好以下三个视角。
一、既要从各个领域总结经验,又要在宏观层面对基本规律进行归纳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说过: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同样,在对新中国70年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时,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有必要从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如经济史、政治史、科技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角度,分别进行归纳梳理和科学总结。
例如,在经济发展领域,可以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制度演变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和农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开展经验总结研究;在科教文卫领域,可以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意义、科技政策的制度变迁、教育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等开展经验总结研究;在社会发展领域,可以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就业制度实现从“统包统配”到市场就业的过渡、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扶贫体系等开展经验总结研究。
以上这些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历史经验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和对比其他国家的方法,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科学揭示微观领域和行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共性问题上,目的是为了从历史规律中找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路径。
然而,相对于微观领域的历史经验研究,我们更需要从整个国家的全局性、整体性、宏观性角度,来总结贯穿于各领域各行业的基本规律和共性经验。
新时代我国统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我国统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布时间:2022-02-14T09:36:33.89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0期作者:魏勇[导读]山东省昌邑市统计局山东省昌邑市 261300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影响之深、之广、之剧,均为“百年未有”。
世界格局呈现多个维度,既是多对矛盾的共同作用,也是多个变局的叠加。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关键的发展时期,挑战与机遇同存,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我们放眼全球,展望未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产业化、全球信息化风起云涌,经济模式和经济形态日新月异,各领域改革正步入深水区,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自由贸易和多边经济受到冲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实现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于危机中见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面对的课题。
我国统计事业同样面临大发展大变化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能否牢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关乎新时代统计事业发展的成败,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否则,我们可能在前进中跟不上时代步伐,坐失良机,陷于被动。
在未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统计事业面临的主要机遇有: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建设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统计工作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动力,为统计管理体制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际国内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引起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数据收集与处理、应用与管理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新技术革命为统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统计四大工程建设,联网直报平台的建立和完善,都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统计将彻底告别过去的那种算盘、计算器、手工汇表的时代,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
《统计法》的修改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肯定了多年来我国统计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统计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为统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三转一响”到一应俱全

从“三转一响”到一应俱全打开文本图片集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征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只是短短的一段。
但在中国,四十年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变化。
人民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进程,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衣食住行用学游快速演变。
拿家庭用品来说,从改革开放前国人的“三转一响”不断“进化”,“月增年益”,趋向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诠释了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
让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一走向国强民富的历史演变进程……上世纪70年代———“三转一响”进入国人视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是属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追捧的“奢饰品”。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三转”加上收音机这“一响”,是当时年轻人结婚公认的必备品。
“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财富象征,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些都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所渴望拥有的,也是比较稀有的四件家庭物品,一般都需要凭票购买。
对于我来说,“三大件加一响”,也是留存在童年记忆里一个难忘的词汇。
我的家庭,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一起,共同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脑海中有两个关于自行车的回忆画面,历久弥新。
当家里买了一辆当时的名牌自行车———永久牌自行车后,全家人如获至宝,都很兴奋,爱惜得很。
后来我学骑车时,还是父亲那辆永久牌自行车。
依稀记得,为了学会骑自行车,可是费了不少气力。
那是一辆28吋大横梁自行车,因为个子矮,我只能把一条腿从大梁下面伸进去,侧着身子蹬,这样很不容易保持平衡。
骑着骑着,时不时地会一头撞在院墙上,车子倒在地上,人也摔了。
长大后,经常能够在旧时的报纸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渐渐恢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都在招工,大街上身穿军装绿或工人蓝大褂、脚蹬自行车的男女青年神气活现、朝气蓬勃地上下班。
岁月流转,自行车逐渐成为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经济可以负担的交通工具。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72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郭 磊 任佳文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并总结此历程中的经验,进而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推动对外贸易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1-0072-03一、引言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就很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改革开放这一重要的决策。
从1979年~2017年的这段时间内,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极快,对外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上升为4.1亿万美元。
但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所下滑,导致该现象的一大原因是我国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对寻找新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动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规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一)1978年~1991年:我国对外贸易扬帆起航从1978年~1991年,在对外开放思想的引导下,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
1979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开设经济特区,并采取许多措施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1984年~1991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日益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99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357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将近七倍。
此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相比1978年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由之前的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具体贸易情况见下表1)表1 1978年~1991年我国外贸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1978206.4108.997.5130010.751979293.3156.8136.6164390.831980381.4200.2181.2199060.911981440.3220.2220.119724 1.111982416.1192.9223.218308 1.221983436.2213.9222.318078 1.231984535.5274.1261.419019 1.371985696.0422.5273.519277 1.421986738.5429.0309.421157 1.461987826.5432.2394.424969 1.5819881027.8552.7375.228382 1.6719891116.8591.4525.430361 1.7319901154.4533.5620.934700 1.7919911357.0637.9719.135300 2.0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1992年~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1992年~2000年,这段时期内,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有所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地爆发,影响了世界经济地发展速度。
关于深圳建立特区40周年的心得感悟5篇

Don't think that doing something that seems trivial with your whole heart is a waste. Small things are done handily, and big things will come naturall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关于深圳建立特区40周年的心得感悟5篇关于深圳建立特区40周年的心得感悟1为参与深圳建设而自豪__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基于这个背景,结合近年来我们所做的研究,在__年1月的省政协大会上,我提交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提案。
没想到在__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对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行重大部署,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不到三年间,国家三次点名深圳,赋予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我真心感到激动和兴奋。
随后,我在__年5月和11月,先后在市民文化大讲堂、市政协委员讲堂,做了“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的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公益性讲座,在12月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应邀就海洋文化软实力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在前不久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深圳未来发展的期盼:“回顾往昔,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用40余年城市建设与特区发展的成功实践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完成从0到1的历史性飞跃。
展望未来,通过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30余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圳将成功翻越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中的三个目标山峰,完成从1到N的历史性飞跃,继续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以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昂扬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跃升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两个改革失败的历史故事

两个改革失败的历史故事从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到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共2132年,中间经历了上百名皇帝。
有人统计是219位,有人统计是350位,因为取样不同,所以统计的数字不同。
而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执政200年以上的只有四个:汉、唐、明、清。
这四个大一统的王朝,汉朝和唐朝,离我们太远;明朝和清朝,离我们比较近,可以借鉴的东西比较多。
所以我就选择明清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其改革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思考,作为今天的主题。
明朝和清朝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兴盛、衰落和灭亡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内在机制发生作用。
所以,研究明清社会的发展就要研究其内在的原因是怎么演变的。
一、明朝的兴替与改革(一)明朝的兴起以及贡献明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贡献巨大。
明朝有16个皇帝,历经276年。
这16个皇帝当中,可以称作“雄才大略之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个是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17岁出家做和尚,碰上灾荒,他就托钵游食、乞讨要饭要了3年。
回到黄觉寺做和尚时,正赶上元朝末期民变四起,就从军了。
朱元璋起兵后,经历了16年的拼搏,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他又在位31年加起来,他在政治舞台待了47年,接近半个世纪。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纷争中,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明太祖实录》中大约68万字就是讲他的贡献。
但我个人认为,朱元璋的历史贡献主要就一条,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话出自《明太祖实录》第26卷,这16个字意义重大。
中国从北宋算起(北宋和辽是并立的),一共是1 67年;接下来是南宋和金的并立,共157年;之后蒙古取代它们,统治了98年。
合起来算接近近400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北方,契丹、女真、蒙古不断地更迭政权,当时老百姓最大的渴望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朱元璋做到了这件事情。
分裂和战乱自安禄山开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北京起兵,打到洛阳,打进了长安,从此之后唐朝衰落,出现了潘镇割据,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再到朱元璋这时候,从公元755年到1368年,中间经历了600多年的时间,朱元璋把这个局面改变了中国重新出现了统一。
可靠性政策演变:美国国防部改革四十年回顾

可靠性政策演变:美国国防部改革四十年回顾张宝珍2008年12月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负责采办、技术和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约翰〃杨批准了DoDI 5000.2“防务采办系统的运行”的修订版本。
该版本于2008年12月8日正式生效,其内容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重新开始重视可靠性。
作为一项重大复兴工作,在国防部采办过程中使“可靠性增长”和“可靠性最佳惯例”制度化并被纳入到文件的“附件2-程序”中。
在“附件2-程序”中的技术开发阶段的“阶段补充要求”中增加了第5条规定:“所有项目的项目经理(PM)应制定一种可行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维修性(RAM)策略,将可靠性增长计划作为设计和研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应将RAM综合到系统工程过程中,记录在项目的系统工程计划(SEP)和寿命周期持续保障计划(LCSP)中,并在技术评审、试验与评价(T&E)和项目保障评审(PSR)过程中加以评估。
”一、复兴可靠性的背景分析美国国防部在新修订的采办文件中重新强调可靠性工作决非偶然。
他们发现近几年来近半数的采办项目在初始试验与验证过程中,既不具备作战效能,也不适用。
为此,美国国防部负责采办、技术和后勤的副部长在2007年4月30日的一份备忘录中要求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成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寻找原因。
经过1年多的调查研究,特别行动小组公布了主要研究结果:高的适用性失败率是由缺乏严格的系统工程过程引起的,包括在系统研制期间缺少一个稳健的可靠性增长计划;在过去10年中,连续地缩减劳动力队伍对美国国防部采办能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采办人员减少、指导文件缺失以及工业界和政府中经验丰富的高级人员的退休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厅(OSD)和军种领导层强有力的承诺对于解决包括广泛的适用性缺陷在内的重大采办问题至关重要;采办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灵活性,但当与受腐蚀的劳动力队伍结合在一起时,有时会导致项目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纪律松懈;研制试验与评价(DT&E)需要改进,但试验流程的变革不能弥补项目表达和执行中的系统性缺陷;可靠性、可用性和维修性(RAM)不足往往在研制试验过程中识别,但项目约束(进度和资金)通常阻止纳入改进并将其推迟到初始使用试验与评价(IOT&E)阶段;进一步强调综合试验能提高T&E过程效率,也便于降低项目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 实 现 统 计 服 务 向 开 放 式 转 变 等 “五 个 转 变 ”。 大 办 县 建 立 调 查 队 ,由 国 家 统 计 局 实 行 垂 直 管 理 。 这 是 改
“开 放 式 ”统 计 的 口号 深 入 人 心 ,有 力 地 促 进 了统 计 工 革 开 放 四 十 年 中 ,我 国 统 计 管 理 体 制 进 行 的 力 度 最
决 统 计 机 构 从 无 到 有 问 题 和 统 计 思 想 上 的 拨 乱 反 正 问 年 1月 的 全 国 统 计 工 作 会 议 上 提 出 ,争 取 到 本 世 纪 末
题 。 国 务 院 恢 复 了 国 家 统 计 局 建 制 ,要 求 建 立 起 一 个 或 者 更 长 一 些 时 间 ,初 步 建 立 起 符 合 我 国 国 情 、适 应 社
是 将 统 计 整 体 功 能 上 升 为 理 论 概 括 。 国 家 统 计 局 明 确 工 作 会 议 旗 帜 鲜 明 地 提 出 了奋 力 实 现 统 计 能 力 、统 计
提 出 了 “四 库 、两 步 、一 路 ”的 统 计 改 革 和 统 计 现 代 化 数 据 质 量 和 统 计 公 信 力 的 “三 个 提 高 ”, 中 国第 一 部 统 计 法 律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统 计 合 统 计 和 部 门 统 计 的 关 系 等 五 个 关 系 。 要 把 提 高 统 计
法 》也 正 式 颁 布 ,统 计 工 作 有 了 法 律 保 障 。
数 据 质 量 摆 到 更 加 突 出 的 战 略 地 位 ,多 管 齐 下 ,进 行 综
统计 改革 四十年 的历史经验
王 思 彤
今 年 是 改 革 开 放 四 十 年 ,各 类 纪 念 文 章 纷 纷 出 炉 。 系 摆 上 重 要 议 事 日程 ,并 提 出 了一 靠 科 技 、二 靠 法 制 、
笔 者 也 抽 空 对 四 十 年 来 我 国 统 计 改 革 进 程 作 了 一 点 研 归 根 结 底 靠 人 才 的 战 略 方 针 。
系 也 有 了新 的认 识 。
工 程 ”建 设 取 得 重 大 突 破 ,基 本 实 现 了 统 计 报 表 无 纸
4.建 立 统 计 产 业 ,推 进 统 计 社 会 化 、产 业 化 、商 品 化 、数 据 采 集 电 子 化 、传 输 处 理 网 络 化 、业 务 流 程 规 范
'fL、国 际 化 阶 段 (1993- 1995年 )。 这 一 阶 段 ,统 计 导 化 ,标 志 着 统 计 生 产 方 式 发 生 深 刻 变 革 。
建 设 战 略 目标 ,对 建 立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不 同 于 东 方 的 革 举 措 的 深 化 与 落 实 。 基 本 单 位 名 录 库 、企 业 一 套 表
MPS和 西 方 的 SNA 的 科 学 统 一 的 新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体 制 度 、数 据 采 集 处 理 软 件 系 统 和 联 网 直 报 系 统 “四 大
强 有 力 的 统 计 系 统 ,实 行 统 一 领 导 、分 级 管 理 的 体 制 。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需 要 的 新 统 计 体 系 。要 认 真 研 究
随 后 ,统 计 机 构 陆 续 建 立 健 全 ,统 计 工 作 得 到 了 恢 复 和 处 理 好 立 足 我 国 国 情 和 借 鉴 国 际 经 验 的 关 系 、政 府 综
作 的 转 型 。
大 、震 动 最 大 、影 响 最 大 的 一 次 变 革 。
3.以 改 革 总 揽 全 局 ,完 善 统 计 信 息 、咨 询 和 监 督 整
7.改 革 统 计 生 产 方 式 ,提 高 统 计 能 力 、数 据 质 量 和
体 功 能 阶 段 (1988- 1992年 )。 这 一 阶 段 的 最 大 贡 献 公 信 力 阶 段 (2010-'---2017年 )。 2010年 初 的 全 国统 计
2.推 进 统 计 改 革 ,大 办 “开 放 式 ”统 计 阶段 (1984— 合 整 治 。
1987年 )。 这 一 阶 段 主 要 解 决 统 计 工 作 由 封 闭 转 向开
6.改 革 统 计 体 制 ,完 善 统 计 调 查 体 系 阶 段 (2005—
放 问 题 ,统 计 改 革 有 了 总 体 设 想 和 实 施 步 骤 。1984年 , 2009年 )。 2005年 ,经 国 务 院 批 准 ,国 家 统 计 局 对 直 属
究 ,归 纳 出 以 下 七 个 阶 段 。
5.改 革 统 计 制 度 ,提 高 数 据 质 量 阶 段 (1996~
1.明 确 “六 化 ”目标 ,全 面 恢 复 与 重 建 统 计 工 作 2004年 )。 这 一 阶 段 主 要 是 在 以 大 力 推 进 统 计 制 度 改
阶 段 (1978— 1983年 )。 这 ~ 阶 段 主 要 是 自上 而 下 解 革 为 突 破 口 ,建 立 新 统 计 体 系 上 继 续 取 得 进 展 。 1998
国务 院 发 出 《关 于 加 强 统 计 工 作 的 决 定 》,为 统 计 工 作 调 查 队 管 理 体 制 进 行 了 重 大 改 革 ,各 省 原 农 村 、城 市 、
向 现 代 化 进 军 提 供 了 总 依 据 。 国家 统 计 局 提 出 统 计 必 企 业 三 支 直 属 调 查 队 合 并 组 建 调 查 总 队 ,各 市 和 部 分
向 险 些 因 为 “产 业 -fg”、“商 品 化 ”的 提 法 而 误 入 歧 途 。
回 首 四 十 年 ,改 革 毫 无 疑 问 就 是 我 国 统 计 工 作 的
全 国 统 计 工 作 会 议 提 出 大 力 推 进 统 计 社 会 化 、产 业 主 旋 律 。 在 习 近 平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的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