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洪水前兆 如何判断洪水是否来临

洪水前兆如何判断洪水是否来临洪水前兆如何判断洪水是否来临洪水是一种常见而又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及时判断洪水的来临及其前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洪水前兆,并探讨如何判断洪水是否即将到来。
一、常见的洪水前兆1. 大雨预警大雨是洪水的导火索,因此,当气象部门发布大雨预警时,就表明洪水可能即将到来。
大雨预警通常会包括降雨量预估、降雨强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洪水是否即将发生至关重要。
2. 水位上升洪水的前兆之一是水位的不断上升。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体的水位变化来判断洪水是否来临。
一旦水位明显上升,并且超过了水位警戒线,那么洪水就有可能发生。
3. 水的颜色变化洪水来临之前,水的颜色通常会发生变化。
正常情况下,河水呈现清澈或稍微浑浊的状态,但洪水即将到来时,水的颜色可能变得浑浊、混浊甚至带有泥沙。
这是因为洪水往往会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水体变得浑浊。
4. 动物行为异常动物对于自然灾害的感知能力往往比人类更敏锐。
因此,观察动物的行为是否异常也是判断洪水是否即将到来的重要指标。
例如,一些动物可能会变得不安宁、不安静,或者出现大量的迁徙现象。
这些都可能是洪水即将来临的前兆。
5. 地质变化洪水来临之前,地表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地质变化。
例如,土地上出现湖泊、池塘或湿地等,地面的湿度增加,一些地方可能出现沉降等现象。
这些地质变化都可能与洪水的到来有关。
二、如何判断洪水是否来临1. 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气象部门通常会发布有关降雨量、降雨强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洪水是否即将来临非常关键。
因此,人们应该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观察水位变化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体的水位变化来判断洪水是否来临。
如果水位不断上升并超过水位警戒线,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洪水。
此时,人们应该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被洪水困扰。
地震监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分析

地震监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地震是一种突然而来的自然灾害,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地质力学和地震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地震前后地下水位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表形态等方面的一些微小异常变化,包括地震海啸、地质断层断裂等现象,而地下水位变化则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震监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分析方法和应用价值。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方法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井水位监测法。
通过对地下水井的水位监测,观察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长期稳定的监测。
2.水位计监测法。
通过安装水位计在水井中,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连续监测短时间内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3.干燥层压缩法。
通过在地下水位变化地区埋设干燥层压缩仪,在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下,测量干燥层的压缩量,从而推算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地下水位变化的物理机制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震的物理机制密切相关。
这主要涉及到地震的应力场和重力场。
地震发生前,地壳内部应力场的变化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这是因为地下水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会产生对应的静水压力,而应力场的变化会引起地下水的压缩和膨胀,从而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
同时,地震发生后,地壳的应力和形变会导致孔隙水的流动,进而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
地下水位变化的应用价值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地震的预测和预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地震发生前,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地震前兆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对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震级提供一定的预测和预警信息。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地球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地下水的流动、地下水的质量等。
总结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对于地震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结合地震学、地质学和水文学等知识,可以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物理机制和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大同6.1级地震前后河北省地下水位前兆异常分析

大同6.1级地震前后河北省地下水位前兆异常分析
曹新来;张子广
【期刊名称】《华北地震科学》
【年(卷),期】1991(009)004
【摘要】识别地下水动态地震前兆异常,必须根据观测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的多年动态特征,影响水位的干扰因素及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本文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大同6.1级地震前,河北省地下水网中万全、雄县、完县三口井存在水位异常变化。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曹新来;张子广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地震前兆信息量的研究:(三)地震前兆信息量(S值)方法在大同地震研… [J], 平建军;王秀英
2.阿图什市5.2级地震与于田6.2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J], 冯英;潘振生;徐衍刚;赖爱京;龚固斌;张治广
3.新疆于田县2014年Ms7.3级地震前和田地震台前兆资料异常分析 [J], 艾萨·伊斯马伊力;邱大琼
4.新疆沙湾MS
5.0地震与托克逊MS5.4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J], 韩桂红;滕海涛;麻
荣;梁卉;高丽娟;张治广
5.2011年炉霍MS5.3地震前后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分析 [J], 张永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一地震台水位异常分析

八一地震台水位异常分析郝得利;郑红巍;刘改梅【摘要】通过对八一地震台井水位2017年出现的流体异常事件进行跟踪核实和分析,探讨了水位异常变化的原因.结合该井水文地质、井孔条件,分析了观测数据,开展了水温梯度、水流量测量等工作,得到以下认识:八一井套管封闭完好,出水量稳定,井水矿化度高,水位异常变化是观测系统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八一地震台;异常;流体;地震监测【作者】郝得利;郑红巍;刘改梅【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地震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巴彦淖尔市地震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巴彦淖尔市地震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20 引言地震在孕育和活动过程中,常会出现地下流体水温、水位及水化学成份的变化[1]。
国内外多次震例表明,地下流体异常是地震监测中重要的前兆手段。
八一井作为石油物探深井,曾在几次地震中有很好的映震效果:如1996 年5月3 日包头西6.4级地震前气氡出现持续两个月的前兆异常;2012 年2 月4 日中蒙边境5.7级地震前10 天水位、气氡出现同步大幅度上升。
水位对汶川国内外等强震有明显的同震效应。
由于水位测项在一些地震中出现过前兆异常,对于异常变化的判定应当谨慎。
由于井的自身条件,观测数据变化的原因比较复杂。
通过多次试验探究了水位异常变化的原因,对以后的观测中进行改进、减小干扰、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可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帮助。
1 观测井基本条件1.1 井位条件八一地震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区八一乡新道村,紧邻包银公路,西距临河市22 km,南距黄河10 km,位于临河盆地,地形自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变低,总的地势向东北倾斜。
南界为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北界为狼山山前断裂,中部有杭后—五原断裂分割,盆地是这一地区一系列弧形构造中的最新构造形迹,是在中生代挤压构造格局基础上,在第三纪引张应力作用下,沿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剪切下陷而形成的。
前兆异常知识解读

其他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 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 高 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 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 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案例
1、发现海啸 拯救游客 英国一名11岁的英国女童蒂利,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在 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来临前及时发现海啸征兆,成功拯 救100多名游客生命。2004年12月26日,蒂利在海滩玩 着沙子,她突然发现一个古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 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去,将船只和海鱼留在沙滩上。见 此情景,小女孩想起了老师在课堂教过的海啸知识。她立 即告诉了母亲,女孩的妈妈立即和海滩工作人员,火速把 海滩边100多名游客撤离到安全地区,就在游客离开海滩 不到几分钟,十几米高的海浪突然从岸边袭来。
三、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等出现异常。例如: 1、收音机杂音无法接收 2、日光灯自动点亮,发出红光 3、电视机画面干扰,失色,串频道 4、钟表突然停止,转速紊乱 5、汽车电子导航不稳定 6、其它电子仪器 原因:地应力作用下,岩石层变形过程,释放电荷,影响环境磁场。 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 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 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 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案例
2、马不进圈 人亦离屋 王某,唐山市丰润县农民;震前住平房,Ⅸ度区。 王某是个饲养员,专给村里管牲口。每天,他都把牲 口拴到外边喂养,晚上便牵进牲口棚。地震那天,牲 口大多数都不安稳,乱叫乱刨,怎么也拉不进圈里去。 王某过去听过一些有关的地震知识:地震前牲口不进 圈,还有挣断缰绳跑了的。那天这种情况,非常相似。 王某当机立断,干脆把牲口全部拴到外边,他自己连 看管牲口带预防地震,也睡在院里。想不到地震还真 的发生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受到损失,他非常高兴, 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没把这种想法告给其他人 。
山西大同镇川井水位各类异常特征与成因分析

2 干 扰 异 常 特 征 分 析 与识 别
在 地下 流体 数 字化 观测 中 , 往 往会 由于观测 系统 、
1 井 孔概 况
镇 川井 位 于大 同市新 荣 区镇 川堡 乡镇 川堡 村 西 的
万 泉河 河漫 滩上 , 所 处 的构 造 部位 是对 大 同盆 地 地 震
观测 环境 等影 响 因素 作 用 , 出现 有 别 于正 常 变 化 规 律 的异 常动 态 , 易 与 地 震 前 兆异 常 相 混 淆 。如 何 从 复 杂 的干扰 背 景下 提取 出 地震 前 兆 异 常 , 是 当前 地 震 监 测 预报工 作 的首要 问题 。笔者 根据 车用 太等 人有 关地 下 流体 干扰 异常 识别 的 一 些研 究 成 果 , 对 镇 川 井 水 位 各 类 干扰 因素进行 归 纳与 总结 。 2 . 1 地 下流 体干扰 异 常识 别原 则 地下 流体 动态 干扰 异 常 识 别 原 则 是把 握 4个 “ 相 关性” , 即成 因上 的相关性 、 空 间上 的相 关性 、 时 间上 的 相关性 与 强度 上 的相关 性 ] 。 ( 1 )成 因上 的相关 性 指 出现 的异 常 动态 与 其可 能 的影 响 因素之 间存 在成 因上 的关 联 。 ( 2 )空 间上 的相关 性 指干扰 源 与 观测 井 之 间 的空 间关 系 , 一 般是 在一 定 范 围 内 出现 的 干扰 源 对 观 测 井 产生 干扰 。镇 川井 观 测 层 为第 三 纪玄 武 岩 , 地 下 水 类 型为 承压 裂 隙水 。距 镇 川 井 最 近 的 同 层 地 下 水 开 采 井, 是 1 9 9 9年 大 同市 自来 水 公 司 在 距该 井不 足 1 k m 处, 打 的 3眼供 城 市 用 水 的 开 采井 , 2 0 0 3年 曾做 过 几 次抽水 试 验 , 井 水 位 表 现快 速 阶降 形 态 。这 是 由于 镇 川井 观测 层 为基岩 裂 隙 含 水层 , 与 开 采井 同属 一 个 水 文地 质单 元 , 不符 合地 下流 体观 测规 范 的要求 。《 地震 台站 观测 环境 技术 要求 》 中地 下 流体 观测 环境 的要 求 , 在基 岩裂 隙含 水层 或 碳 酸 盐 岩岩 溶 含 水 层 , 水 文 地 质 条件 简单 ( 构 造为 单 斜 或 岩层 平 缓 , 岩性 单 一 , 裂 隙或 岩溶 不发 育 ) 地区, 最 大干扰 距离 为 1 k m。因此 , 3口
新20号井水位异常特征分析

面 的地震 前兆信 息 , 从而 提 高 地 震 三要 素 预 测 的精 度 引。本 文 中运 用 异 常判 定 方法 中 的差 分 、 属 函数 和变差对 新 2 从 O号井 水位 进行 分析 , 出了 3种分 析方法 的异 常特征 。 得
水位变差是指水位的2年滑动变差 , 定义为某月的水位滑动平均值与前 2年同月的值之
差 。计 算方 法为 先求水 位 月均值 的 1 3点滑 动 平 均值 , 以抑 制水 位 的年变 化 和短 期 变 化 , 出 突 中期和 中短期异 常 。 水 位 的变差 计算式 为
△Mi Mi = 一 一4 . 2
第2 5卷 第 2 期 2 1 年 0 1 6 月
内 陆 地 震 I L N E R HQ A E N A D A T U K
中 图分 类号 :3 5 7 P 1 .
Vo _ 5 N . l2 o 2
J n u.
201 1
文章 编 号 :0 185 (0 1 0 -1 80 10 -9 6 2 1 )20 5 - 8
3 2 3 变差 ..
新2 0号井水位变差值异常共出现 3 图4 , 3 组( ) 第 组异常出现在 20 年 4月后 , 09 此次异 常上升的速度很快 , 异常幅度也是 3 次中最大的 1 , 次 目前变差值未转折 , 异常仍在继续。从
前 2次 的异 常特 征来 看 , 井 水位 变差 异 常 转折 后 乌 鲁 木 齐 周 围有 多 次 Ms 5地 震 发 生 , 该 > I 且
求月均值的 1 点滑动平均值( 3 将该值置于曲线的右端点 ) 以抑制年变和短期异常变化 。 ,
水害预兆及应急基础知识

出现透水预兆时的应急基础知识透水预兆:1、挂红。
因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所以在通过煤层或岩层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有暗红色水锈。
2、挂汗。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缝而在煤壁、岩壁上聚成许多水珠,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块也会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假象。
因此,在遇到挂汗时,要注意辨别真伪,其方法是观察煤岩的新鲜面是否也有潮气,如果煤岩潮湿则是透水征兆。
3、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凉爽感,时间越长就越感到阴凉。
但是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4、出现雾气。
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迅速形成雾气。
5、水叫。
井下的高压积水,向煤岩裂缝强烈挤压与两壁摩擦而发出嘶嘶叫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已很接近,若是煤巷掘进,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6、底板鼓起。
发生底板鼓起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受承压含水层(或积水区)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属于透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的作用而产生底鼓,这种情况一般不突水。
因而巷道发生底鼓时,一方面派人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确定发生底鼓的原因。
如果证实是由水压造成的,应迅速采取处理措施。
7、水色发浑有臭气,有害气体增加。
这些现象是老空水出水的特征,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硫化氢有臭鸡蛋味。
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
有害气体增加的原因是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8、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如果出现透水征兆及事故时,要立即发出警报,通知出水地点以下水平作业的人员沿水灾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现场到安全地点并同时汇报调度室。
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2.发生水害的初步判断类型及简要经过;3.影响范围;4.人员遇险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位前兆异常特征分析作者:李利波张立付虹高文斐罗睿洁来源:《地震研究》2016年第03期摘要:以正式出版的《中国震例》(1966~2006年)资料为基础,选取M≥50地震的水位异常数据,分别从水位异常形态、异常数量、异常幅度、震中距分布、异常时间、震级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所有震例中,水位上升形态最多,占4382%;震级越大,水位平均异常数量越多;在渐变幅度≥30 cm、突变幅度≥05 cm、破年变幅度≤70%或≥120%的情况下,可初步判定为水位前兆异常;震级越大,水位异常范围越广;地震前水位异常集中爆发的时间越长,距离震中越远。
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的水位异常特征如下:云南和川滇地区在震前50~75天时,水位异常数量突然减小,之后增加;西北地区从震前75天开始,水位异常数量减少;其它地区从震前50天开始,水位异常数量急剧增加;从全国整体来看,在震前100天后,水位异常数量逐渐增加。
关键词:地震孕育;前兆异常;水位异常;异常指标;异常幅度中图分类号:P315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3-0436-080引言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报的基础。
张肇成等(1988,1990a,b,1999,2000)、陈琪福等(2002a,b,2003,2008)、蒋海昆等(2014)曾对1966~2006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240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系统统计和分析,并对震前的异常现象和特征进行了总结,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张肇成等(1991)、郑兆苾等(2006)、付虹等(2008)、陈立德等(2008)对震例中的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区域孕震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流体是地壳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它的变化能灵敏地响应地壳应力—应变状态的变化信息(万迪坤等,1993;刘耀炜等,2010)。
许多学者对水位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总结,但多集中于单个地震或单井,对大区域的震前水位异常缺乏系统的分析:李军(2003)利用强震前水位对构造应力的响应,分析了四川地区水位的阶段性异常特征;陆明勇等(2005)分析了华北地区水位的短临异常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本文以1966~2006年正式出版的《中国震例》为基础,选取M≥50地震的水位异常资料,将中国大陆分为云南地区、川滇地区(包括云南和四川)、西北地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和其它地区等,从水位异常形态、异常数量、异常幅度、震中距分布、异常时间、震级等方面,对水位前兆异常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为区域的孕震规律和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1基础资料1966~2006年的《中国震例》中,有水位前兆异常的共有100个震例,占统计震例的417%。
100个震例中,共有283项水位异常,平均每个震例有283项异常。
每个区域水位前兆异常具体分布如下(表1):云南地区水位前兆异常从1976年5月29日龙陵74级地震开始有记录,共30个震例,105项水位异常,其中异常数量最多的是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有13项。
川滇地区中的四川地区水位前兆异常从1976年8月16日松潘72级地震开始有记录,共16个震例,39项水位异常,其中异常数量最多的是2001年2月14和23日雅江50和60级地震,共有9项。
西北地区水位前兆异常从1980年11月6日新疆玛纳斯58级地震开始有记录,共22个震例,41项水位异常,其中异常数量最多的是1986年6月13日新疆乌鲁木齐50级地震,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59级地震和2003年2月14日新疆石河子54级地震,均为4项。
其它地区水位前兆异常从1966年3月8日、22日河北省邢台68、72级地震开始有记录,共32个震例,98项水位异常,其中异常数量最多的是1989年10月19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为16项。
有水位异常的100个震例中,50~54级地震占48%,55~59级地震占17%,60~64级地震占19%,65~69级地震占6%,70~74级地震占8%,75级以上地震占2%,震级最大的地震为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
21形态特征水位前兆异常形态较为复杂,有上升、下降、突升、突降、上升(—下降)—恢复、下降(—上升)—恢复、破年变、脉冲、畸变、阶跃、阶降、异常高值、异常低值等多种形态。
本文从水位曲线的原始形态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为上升、下降、破年变和其它4种异常形态(表2),共283项,其中全国震例中上升形态最多,占4382%,下降形态占2473%,破年变形态占2756%,其它形态占389%(图1)。
22数量特征在统计的100个震例中,共有283项水位异常。
其中全国50~54级地震的水位异常数量最多,共93项异常,占全部异常的3286%;60~64级地震的水位异常数量次之,占全部异常的2898%(表3、图2)。
从震例的水位平均异常数量(表4)来看,全国50~59级地震的水位平均异常数量最少,为194项;75级及以上地震的水位平均异常数量最多,为105项。
这表明震级越大,水位平均异常数量越多。
23幅度特征由于水位前兆异常形态较多且复杂,本文仅统计水位曲线的最初形态的异常幅度,分为上升、下降、突升、突降和破年变幅度(表5)。
从水位异常幅度的统计中,可以提取全国不同地区的水位异常指标的参考范围(表6)。
在渐变幅度≥30 cm、突变幅度≥05 cm、破年变幅度≤70%或≥120%的情况下,可初步判定为水位前兆异常。
24震中距分布特征水位异常震中距分布多遵守震级—破裂尺度参数规律(邓起东等,1992;Wells,Coppersmith,1994),即统计到的50~59级、60~69级、70~79级地震分别在200、300和500 km范围内出现水位异常(图3),这表明震级越大,水位异常范围越广。
西北地区的震例由于水位异常数量偏少,规律不是很明显。
由于本文所研究震例中的前兆异常严格按照《震例总结规范》(中国地震局,2007)统计,只有2次M≥75地震,因此水位的远场异常特征不明显。
25时间特征(1)与水位异常数量的关系从水位异常时间与数量的关系曲线(图4)来看,水位异常多发生在震前150天内,属于中短期异常。
随着异常时间的减少,异常数量呈指数增加,临震前(25天内),水位异常数量达到最高值,西北地区的除外。
从形态上看,异常时间超过300天的,多为破年变形态,少量表现为趋势异常,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如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
云南地区和川滇地区在震前50~75天时,水位异常数量突然减小,之后增加;西北地区在震前75天后,水位异常数量急剧减少;其它地区在震前50天后,水位异常数量急剧增加;全国在震前100天后,水位异常数量逐渐增加。
这是地震进入短临阶段后的水位异常特征。
(2)与震中距的关系从水位异常时间与震中距分布的关系曲线(图5)来看,云南地区、川滇地区和其它地区水位异常多集中在震前400天、震中距300 km内,分别占统计数量的762%、75%、776%;西北地区水位异常集中在震前200天,震中距200 km内,占统计数量的707%;全国震例的水位异常集中在震前400天、震中距400 km内,占统计数量的707%。
这表明了地震前水位异常集中爆发的时间越长,震中距越远。
3结论与讨论云南地区地震较多,水位异常数量也多;川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孕震规律类似;西北地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和天山地震带,水位异常数量较少;全国其它地区震例较分散。
因此本文将中国大陆分为云南、川滇、西北和其它地区等,从水位异常形态、异常数量、异常幅度、震中距分布、异常时间、震级等方面入手,分析认为:(1)水位前兆异常形态较多且复杂,其中全国震例中,水位上升形态最多,占4382%,下降形态占2473%,破年变形态占2756%,其它形态占389%。
(2)全国50~54级地震的水位异常数量最多,共93项异常,占全部异常3286%;60~64级地震的水位异常数量次之,占2898%。
(3)震级越大,水位平均异常数量越多。
全国50~59级地震的水位平均异常数量最少,为194项;75级及以上地震的水位平均异常数量最多,为105项。
(4)水位曲线的原始形态可分为上升、下降、突升、突降和破年变等。
在渐变幅度≥30 cm、突变幅度≥05 cm、破年变幅度≤70%或≥120%的情况下,可初步判定为水位前兆异常。
(5)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的水位异常特征为:云南地区和川滇地区在震前50~75天时,水位异常数量突然减小,之后增加;西北地区在震前75天后,水位异常数量减少;其它地区在震前50天后,水位异常数量急剧增加;全国在震前100天后,水位异常数量逐渐增加。
(6)地震前水位异常集中爆发时间越长,距离震中越远。
云南、川滇和其它地区水位异常多集中在震前400天内、震中距300 km 内;西北地区集中在震前200天内、震中距200 km内;全国地震水位异常集中在震前400天内、震中距400 km内。
本文以1966~2006年正式出版的《中国震例》资料为基础,由于震例中的水位异常按照《震例总结规范》(中国地震局,2007)统计,台网分布不均对震中距的统计特征有影响;西北地区的水位异常数量偏少,全国其它地区震例较分散,对区域水位异常规律影响较大。
此外,震例中的大多数水位异常是震后总结,不同学者对异常的认识不同,存在经验上的局限性,可能影响本文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陈琪福,郑大林,车时等. 2002a. 中国震例(1992~1994) [M]. 北京:地震出版社.陈琪福,郑大林,刘桂平等. 2002b. 中国震例(1995~1996) [M]. 北京:地震出版社.陈琪福,郑大林,高荣胜等. 2003. 中国震例(1997~1999) [M]. 北京:地震出版社.陈琪福,郑大林,车时等. 2008. 中国震例(2000~2002) [M]. 北京:地震出版社.陈立德,付虹,邬成栋. 2008. 强震短临前兆异常共性特征的物理基础[J]. 地震研究, 31 (2): 99-102.邓起东,于贵华,叶文华. 1992. 地震地表破裂参数与震级关系的研究[M]//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活动断裂研究(2). 北京:地震出版社,247-264.付虹,李永莉,赵小艳等. 2008. 云南M≥5地震震前异常的统计特征[J]. 地震研究, 31 (4): 335-339.蒋海昆,付虹,杨马陵等. 2014. 中国震例(2003~2006) [M]. 北京:地震出版社.刘耀炜,陆明勇,付虹等.2010.地下流体动态信息提取与强震预测技术研究 [M].北京:地震出版社,129-142.李军. 2003. 大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及演变过程研究[J]. 四川地震,(2): 40-44.陆明勇,牛安福,陈兵等. 2005. 地下水位短临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J]. 中国地震,(2): 269-279.万迪坤,汪成民,李介成.1993. 地下水动态异常与地震短临预报[M].北京:地震出版社,37-62.DT/24-200,震例总结规范[S].张肇成,罗兰格,李海华等. 1988. 中国震例(1966~1975) [M]. 北京:地震出版社.张肇成,罗兰格,李海华等. 1990a. 中国震例(1976~1980) [M]. 北京:地震出版社.张肇成,罗兰格,李海华等. 1990b. 中国震例(1981~1985) [M]. 北京:地震出版社.张肇成,郑大林,徐京华等. 1999. 中国震例(1986~1988) [M]. 北京:地震出版社.张肇成,郑大林,徐京华等. 2000. 中国震例(1989~1991) [M]. 北京:地震出版社.张肇诚,郑大林,罗咏生等. 1991. 中国大陆地震震例及综合预报判据和指标的研究[C]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综合预报专集). 北京:地震出版社,185-216.郑兆苾,张国民,何康等. 2006. 中国大陆地震震例异常统计与分析[J]. 地震, 26 (2):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