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D影视制作

合集下载

3D建模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3D建模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3D建模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3D建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借助3D建模技术来提升影片的制作质量和视觉效果。

在影视制作中,3D建模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制片人在视觉效果方面更加出色,还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和时间,提升影视作品的竞争力。

一、3D建模技术在场景制作中的应用在影视制作中,场景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冗长而费力的过程,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借助3D建模技术,制片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虚拟场景模型,省去了大量的材料和劳动成本,同时还可以在虚拟的场景模型中不断地修改、优化,最终得到更加精美、真实的场景效果。

此外,基于3D建模技术的虚拟漫游功能,还可以让导演和制片人更加方便、快速地预览场景模型,为拍摄作品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导演指导。

二、3D建模技术在角色制作中的应用除了场景制作,角色建模也是影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基于3D建模技术,制片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虚拟角色,加上动画效果,最终得到高质量的角色模型。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精细地展现角色的每个部位,还可以在后期配音和修剪中做到更加精细、真实的表现,提升影片观感的质量。

三、3D建模技术在特效制作中的应用众所周知,特效是影视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3D建模技术,制片人可以制作更加逼真、精准的特效,如大火和烟雾、空气动力学、水和海浪等各种复杂的视觉效果。

对于人物的特效表现,也可以通过3D建模技术实现角色的面部采集和动态表情的实时追踪,从而达到更加精细、动态的效果。

四、3D建模技术在后期剪辑中的应用在影视制作的后期处理中,3D建模技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例如,制片人可以使用3D建模技术来生成各种特技镜头,如快速的切换、远景和近景之间的跳跃、体块间的移动和扭曲等等。

此外,在剪辑中还可以使用3D建模技术来增加色彩和色调的调整,使画面更加饱满、艳丽。

综上所述,3D建模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涵盖了场景制作、角色制作、特效制作及后期剪辑等多个领域,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3d电影制作原理

3d电影制作原理

3d电影制作原理3D电影制作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电影内容以立体(3D)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与传统的2D电影相比,3D电影具有更为逼真、沉浸的视觉效果,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介绍3D电影制作的原理和技术手段。

一、3D电影制作的基础技术1.立体成像立体成像是3D电影制作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双目视差原理(即左眼和右眼看到的景象略有区别,从而形成空间位置差异)来呈现出真实的3D效果。

常见的立体成像方式包括:(1) 透镜式立体成像:是一种常见的3D电影技术,采用分别放置在左右两侧的偏振镜或彩色滤光片,分别过滤掉右眼或左眼看到的画面,从而实现3D效果。

目前,透镜式立体成像技术已经广泛用于3D电影院及3D电视等场景。

(2) 红蓝/绿色滤镜立体成像:是一种采用红色和蓝色(或绿色)滤镜分别过滤掉右眼或左眼的颜色信息,通过颜色的叠加来产生立体效果的技术。

但是这种技术也有缺陷,比如可能会出现画面失真等问题。

2.深度感知深度感知是指通过散景、闪光和焦距逐渐变近等方式,从而体现画面中存在着不同的深度维度。

3D电影要体现这种效果,需要在拍摄、剪辑及后期制作阶段加入深度信息,以强化观众的3D视觉体验。

1.拍摄3D电影的拍摄需要使用一组或多组摄像机进行拍摄,从不同视角采集画面信息,以获得不同角度的深度信息。

目前,主流的3D电影制作都使用双摄像头的方式进行拍摄,分别安装在一个专门的3D电影摄影机上。

2.后期制作在后期制作过程中,3D电影的深度感知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加工完成。

对于拍摄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如左右画面色差、重影等,也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修复和矫正。

3.分辨率转换由于3D电影会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真实的画面细节,因此3D电影的分辨率也比2D电影更高。

根据投影的屏幕大小选择合适分辨率对3D电影进行转换。

与2D电影相比,3D电影的制作过程更为复杂,涉及到很多技术挑战。

如果深度信息不准确、色差重影过多或分辨率不足等问题都会影响观影效果。

3D影视制作

3D影视制作

3D影视制作引言3D影视制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技术,它让观众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来体验电影或电视剧。

在过去,电影制作主要采用传统的2D 方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3D影视制作已经成为了当今电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会介绍3D影视制作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

1. 3D影视制作的基本概念在解释3D影视制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3D。

3D,全称为三维立体影像,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影像而言,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

3D影视制作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特殊的摄影机来记录和展示真实世界的立体景象。

2. 3D影视制作的技术原理2.1. 3D影视制作的摄影技术3D摄影技术是实现3D影视制作的基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摄像头同时拍摄同一场景的不同角度,然后再将两个角度的影像合并在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影像。

2.2. 3D影视制作的后期制作技术在完成3D摄影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工作,以增加立体感和真实感。

这包括对图像进行修复、调色和特效处理等。

常用的后期制作软件有Adobe After Effects和Autodesk Maya等。

2.3. 3D影视制作的播放技术3D影片的播放需要特殊的设备,如电影院的3D眼镜和3D投影仪。

这些设备能够让观众在观影时获得较好的立体效果。

3. 3D影视制作的应用领域3.1. 电影制作3D影视制作在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商开始采用3D技术来制作影片,以提供更加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3.2. 电视剧制作除了电影制作,3D影视制作也在电视剧制作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使用3D技术,电视剧制作可以更好地展示剧情和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观影体验。

3.3. 广告制作3D影视制作也在广告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运用3D技术,广告制作能够提供更加生动、逼真的广告内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4. 3D影视制作的发展前景3D影视制作正逐渐成为电影制作和电视剧制作的主流。

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效果

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效果

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不仅给观众带来更加逼真震撼的视觉享受,也为电影制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文将探讨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效果,包括视觉效果、故事叙述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首先,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其惊人的视觉效果上。

传统的2D动画往往无法真实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而3D动画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通过使用3D建模、渲染和动画制作等技术,制作人员可以将虚拟世界建立得栩栩如生,呈现出逼真的人物、场景和特效。

观众可以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阿凡达》中,制作人员运用了3D动画技术,将潘多拉星球的奇异景象展示给观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幻想世界。

这样的视觉效果不仅令观众着迷,也为电影的票房成功做出了贡献。

其次,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还具有提升故事叙述效果的作用。

通过使用3D动画技术,制作人员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

他们可以制作逼真的动作场景、快速变换的镜头和细腻的表情动作,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

同时,3D动画技术还可以实现一些传统摄影无法做到的特殊效果,如悬空飞行、水下冒险和火山爆发等。

这些特殊效果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张力,也强化了观众对电影的情感共鸣。

例如,《星际穿越》利用3D动画技术创造了太空漫游和虫洞穿越的壮观效果,为影片增添了神秘和惊险的氛围,使得观影体验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3D动画技术在影视制作中还为电影贡献了独特的艺术表现。

通过3D建模和渲染技术,制作人员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完美呈现在银幕上。

他们可以制作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创新的场景设计。

例如,《机器人总动员》通过运用3D动画技术,创造了一个充满机械气息的未来世界,使人物和环境都呈现出独特的工业美感。

这种艺术表现为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视觉享受,同时也为电影制作人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3D建模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实践

3D建模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实践

3D建模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建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影视动画制作中,3D建模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提升影视作品的质量,还可以带来更加真实、精确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呈现出更为梦幻的世界。

本文将详细介绍3D建模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实践。

首先,3D建模技术为影视动画制作提供了更加精确、真实的角色和场景建模。

传统的动画制作中,角色和场景的建模需要手工绘制,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3D建模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精确建模,不仅可以复制真实世界中的物体,还可以创造出想象中的奇幻角色和场景。

通过3D建模技术,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变得更加自由,创作者可以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为观众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其次,3D建模技术在特效制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影视动画中,特效通常用于创造一些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场景和动作效果。

比如,飞天遁地、火焰喷发以及爆破等特效,都可以通过3D建模技术实现。

通过3D建模技术,创作者可以在计算机上构建出需要的特效场景,并利用渲染技术给予其真实感和逼真的光照效果。

与传统的特效制作相比,3D建模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特效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3D建模技术还为动画制作带来了更好的物理模拟效果。

在传统动画中,物理模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需要手工绘制每一帧的动画细节。

而通过3D建模技术,可以利用物理引擎进行真实的物理模拟。

比如,可以模拟出角色走路、跑动时的运动轨迹,以及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通过3D建模技术,动画制作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动画中的物理现象,使得角色和物体的动作更加自然、真实。

另外,3D建模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更好的剧情呈现手段。

通过3D建模技术,创作者可以实现虚拟摄影,即在计算机上设置虚拟摄影机,并利用其进行动画拍摄。

这样可以灵活调整摄影角度和拍摄效果,使得角色和场景的呈现更加精彩。

此外,通过3D建模技术,还可以实现相机运动的自由控制,比如追踪镜头、抖动效果等,为剧情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d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利用的视觉原理

3d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利用的视觉原理

3d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利用的视觉原理3D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利用的视觉原理。

3D电影是一种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使电影画面呈现出立体感的电影形式。

它利用了人类视觉系统的特点,通过模拟双眼立体视觉的原理,使观众在观影时可以感受到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增强了电影的沉浸感和观赏体验。

在3D电影的拍摄和放映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视觉原理的运用,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谈谈3D电影的拍摄。

在拍摄3D电影时,摄影师需要使用一对特殊的摄像机,它们模拟了人类双眼的视觉系统。

这两台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可以调整,以模拟人眼的视觉效果。

当这对摄像机同时拍摄同一个场景时,它们会捕捉到不同的视角,这样就形成了左眼和右眼的图像。

在后期制作中,这些图像会被合成成为一部3D电影。

其次,我们来说说3D电影的放映。

在放映3D电影时,观众需要佩戴特制的3D眼镜。

这些眼镜通过特殊的设计,使得观众的左眼和右眼分别只能看到左眼和右眼的图像。

这样,当观众戴上眼镜观看电影时,左眼只能看到左眼的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的图像,从而产生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除了摄影和放映技术外,3D电影的视觉效果还受到了人类视觉系统的影响。

人类的双眼视觉系统是通过两只眼睛同时观察同一景物,由大脑将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图像合成为一个整体的立体图像。

这种立体视觉是由于人类双眼视网膜上的图像差异所引起的。

这种差异使得左右眼看到的图像略有不同,大脑通过对这些不同进行比较和合成,产生了立体感。

另外,深度感是3D电影的一个重要视觉效果。

在3D电影中,通过调整景深和透视关系,可以使得观众在观影时产生距离感和深度感。

这种深度感可以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和沉浸感,使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情节中。

总的来说,3D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利用了人类视觉系统的特点,通过模拟双眼立体视觉的原理,使观众在观影时可以感受到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在这个过程中,摄影技术、放映技术以及人类视觉系统的特点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浅谈3D影视技术

浅谈3D影视技术

3D技术浅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3D”这个词语似乎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

3D构图、3D模型、3D游戏、3D 电影、乃至3D电视3D视频通信,3D的已经从昔日具有科幻色彩的未来技术,转变为当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今天就简单的聊聊3D技术。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即为三维。

指的是三个维度,三个坐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宽高。

受制于技术的局限,我们的祖先无法用最简洁的三维形式来表述这个三维的世界(这里我们暂时忽略时间这个神奇的部分),他们代之以二维的、平面的方式。

无论是原始的石岩壁画、竹简帛书,还是现代精美的印刷书籍、先进的数码显示,都无法离开这个范畴。

于此同时,人们也从未放弃对于真切的表现、阐述这个世界追求。

从线条绘画到透视阴影绘画、从平面雷达显示到三维立体定位,说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对世界本质再现的追寻史似乎并不为过。

伴随着20世纪电脑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3D技术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之中。

提到3D技术,通常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是能够制作出数字化立体模型、动画与仿真效果的电脑技术。

二是以呈现为主要目的的3D显示技术。

电脑3D模型仿真技术的重要地位自然不言而喻,但是今天我们主要讲讲以3D电影等为代表的3D显示技术。

人类是一个最好学的学生,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汲取可能的灵感,3D技术正是以人眼本身的成像原理为基础的。

人眼的瞳距大约有5厘米,所以在对同一个物体的观察中,总会存在一个角度差(双眼的视线和物体构成一个近似的的“等腰”三角形,但实际上两条“腰”还是有区别的)。

尽管这个角度差有时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视网膜仍会将有微小差距的两个图像忠实的传送到大脑皮层,并由大脑皮层进行复杂的处理,将两个不同的图像合成为一个立体的、有厚度感觉到唯一图像,再综合色度,亮度等种种信息,你就“看”到了(或者说感受到)你所看到的、具有真实效果的物体。

人们从视觉信息的来源入手,试图人为的让视网膜接受到两幅不同的图像,这就是3D显示技术的基本思路了。

3D电影的制作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3D电影的制作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3D电影的制作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3D电影在电影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

所谓3D电影就是指使用立体成像技术,让观众在看电影时获得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本篇文章将探讨3D电影的制作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3D电影的制作原理1.视差原理3D电影的制作需要两个主要条件:视差和透视。

视差指的是人类的双眼视力,即两只眼睛看到的物体存在微小的差异。

这种差异通过大脑的处理,给人带来深度感。

在3D电影中,电影制作人会使用采用立体成像技术的摄像机拍摄两条不同的视角,再通过电影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让观众可以感受到物体的深度远近。

2.透视原理除了视差,透视原理也是3D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透视指的是人类眼睛看到的物体,近处的物体会显得较大,远处的物体则会显得较小。

因此,3D电影制作中的物体大小、距离、深度等要经过精密测算,才能更好地呈现出3D效果。

3.色彩处理观众看3D电影时需要戴上特殊的3D眼镜,这种眼镜的特殊设计可以将不同的颜色过滤掉,从而让每只眼睛只看到特定的光线。

3D电影制作人会在制作过程中对颜色进行精细调整,以确保观众在观影时可以享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二、3D电影制作的发展趋势1.增加观众体验未来的3D电影制作会更加关注观众体验,制作人会更加注重将观众带入电影场景中,让他们与角色互动,获得更加逼真的体验。

这种互动性越强,观众越能在3D电影中找到乐趣。

2.更加环保未来的3D电影制作也将更加注重环保。

这就意味着,制作人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采用更加绿色的工艺和材料,以更好地贡献于环境保护。

3.更加便利未来,3D电影的制作将变得更加便利。

传统的电影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3D电影制作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更快、更简便地制作好影片。

这种数字技术的普及还意味着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小众电影,通过互联网和视频流媒体等新型媒介向观众推广。

同时,观众也将有更多选择,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和兴趣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3D影视制作
【摘要】电影数字技术包含多个方面,其中三维动画技术已经被广大观众和从事电影、游戏行业的业内人所熟知,同时它也是现代电影中应用最为广泛数字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效果图表现行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写实的表现手法来真实地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样就能更好地辅助设计师的设计工作,从而让表现和设计达到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3D影视多媒体艺术设计
动漫影视从面世以来就很受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小朋友喜欢,也很受到部分成年人疯狂地追逐,而动漫从最开始的简单插画,到变成二维平面动画,一直到现在的3D技术设计理念,动漫影视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更多更好的动漫影视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们欣赏到精彩的动漫影视作品的同时,感慨如今3D技术应用是如此的强大和广泛。

一、3D影视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是视觉移位与视差位移简介:人类观察到的世界为什么是立体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人长着两只眼睛,人的双眼大约相隔6.5厘米,观察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左眼看到左侧,右眼看到右侧,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左右两面的印象合起来人就得到对它的立体感觉了,引起立体感觉的效应,叫做“视觉位移”,当两只眼睛同时观察一个物体时,物体对应两只眼睛各有一个张角,对于接近我们的物体,物体与双眼形成的张角越来越大,“视差位移”也越大,由此获得有纵深度的立体感觉,而对于远离我们的物体,两跟的视线趋于平行时,视差位移接近于零,我们很难判断这个物体的距离,就不会对它产生立体感觉了,比如夜望星空时,我们会感觉天上所有的星星分不清远近,似乎就都在同一球面上,这就是视差位移为零造成的结果。

如果只用一只眼看的话,没有了视差位移,就无法产生立体感,再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普通屏幕电影,虽然图像效果非常逼真,但由于双眼看到的图像完全相同,缺少了视觉位移,就无法产生立体感;二是3D影视的视觉原理: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形,3D电影与普通屏幕电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使观看者产生立体感,人眼观察景物由于两只角度的不同和差别,在大脑中自动形成了上下、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所以如果能够制作出同一场景、影像的不同侧面让双眼各看一边,在大脑中就能够自动形成这一场景的立体影像;三是3D电影的拍摄、制作和放映:在拍摄时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摄影机,分别模拟代表人的左、右眼,按照人眼两个瞳孔之间的距离(约65mm)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同一景物,从而得到不同角度的画面(左、右眼图像);在放映时,则是将两条图像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中同时放映到银幕上,这时银幕上会出现重叠交错的两个影像;在观看时,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

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图像;通过双眼的汇聚功能将左右图像叠合在视网膜上,就使大脑神经产生出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感觉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纵深处,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
觉,相对而言,普通电影中的画面,不论使用怎样的高科技拍摄技术,都是采用“一只眼睛”的拍摄方式,所以,立体感很难表现出来。

二、3D是一门艺术
3D是一门艺术,它可以用表现常用的艺术手段所无法实现的效果,3D的三大要素就是建模、灯光材质和动画特效,其入门容易专精难,用铅笔在白纸上涂线条每个人都会,给你一张白纸,给你一支铅笔,不是每个人都能画出优秀的素描作品,3D的学习不仅是对软件工具的认识和学习,而且需要通过学习塑造形体和色彩光影知识来理解真实物理世界中的光影关系,而制作效果图要追求一种基于真实的美感,也就是说效果图首先要真实,然后在真实的基础上表现美的一面,同时效果图必须真实地反映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要提升效果图的制作水平,我们首先要学会欣赏,培养美感,学会临摹,能够借他人的为己所用;多做测试,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每个渲染参数的内在含义;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要把握真实世界中的光影关系、材质原理等,这样才能让一切变得有法可依。

三、立体影视效果还原方法介绍
一是早期立体电影:红绿滤色透镜色差式3D技术。

如果分别用红笔和绿笔在一张白纸上写字,透过红色镜片后,白纸也变成了红色,眼睛就看不到红色笔写下的字。

但是可以看到绿笔写下的字;同理,透过绿色镜片看纸当然就看不到绿字,而只能看到红笔的字迹,这样,通过这副红绿眼镜的过滤处理,两只眼睛各自就看到了,由两部摄影机拍摄的不太一样的画面,最终两幅画面的叠加就形成了立体视觉,这是早期立体电影红绿滤色透镜技术,这种技术采用的眼镜一边镜片是红色、一边镜片是绿色,但看到的电影都是黑白电影;二是偏光立体电影:分像方法。

普通的光线是波浪状前进的,就如同人握住长绳的一头连续挥动后所产生的效果一样,而若使光波通过一种特制的镜片,只允许某一种特定振动的光波通过,就好像给波动的绳子设置栅栏一样,结果使波动的绳子只能通过垂直方向的栅栏,而不能通过平行方向的栅栏,这种特制的镜片就称为“偏光镜”,彩色电影的立体效果就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来拍摄的。

,在拍摄时一左一右两架摄像机同时拍摄同一景物,放映时使用两架放映机,各套上一个偏振镜,把两个偏振光的影像同时放映在银幕上,两个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互成直角,当观众观看立体电影时戴上特制的偏光镜,其左右两镜片透过的偏振光振动方向互相垂直,能通过左眼的偏振光就不能通过右眼,反之亦然。

因此,左眼的镜片只允许左方摄像机的影像通过,而右眼的镜片只允许右方摄像机的影像通过,于是在眼前就会出现立体效果,这就是通过偏光镜片实现分像使观众看到立体效果;三是主动式数字立体电影系统:价格昂贵。

2005年,美国NuVision公司推出了XpanD/NuVision 主动式数字立体电影系统。

XpanD/NuVision主动式数字立体电影系统除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外,还包括了3D电影同步分配模块和3D电影红外发射器,观众则需佩戴313电影主动式液晶同步开关眼镜,313电影同步分配模块需安装在放映机上,最多可以为四个红外发射器提供动力和同步信号,红外发射器架设在放映窗口或影厅后墙上,指向银幕。

负责发射940nm的红外信号,使液晶眼镜的切换与放映机实现同步。

一台发射器最多可以覆盖250~300个座位,观众佩戴液晶同步眼镜后,左眼将只能看到放映电影的左眼影像,右跟将只能看到放映电
影的右眼影像,从而获得313的体验,XpanD/NuVision主动式数字立体电影系统使用单机放映和普通银幕,但液晶同步眼镜价格昂贵,大概在700元左右,难以在影剧院普及;四是被动式DLP圆偏振技术:当前最流行。

被动式DLP3D数字电影技术是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的3D电影技术,使用的眼镜叫圆偏振技术眼镜,观看效果上比线偏振有了质的飞跃,在使用线偏振眼镜看立体电影时,应始终保持眼镜处于水平状态,使水平偏振镜片看到水平偏振方向的图像,而垂直偏振镜片看到垂直偏振方向的图像,如果眼镜略有偏转,垂直偏振镜片就会看见一部分水平方向的图像,水平偏振镜片也会看见一部分垂直方向的图像,左、右眼就会看到明显的重影。

而圆偏振光偏振方向是有规律的旋转着的,它可分为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它们相互间的干扰非常小,它的通光特性和阻光特性基本不受旋转角度的影像,现在看偏振形式的3D电影时,观众佩戴的偏振眼镜片一个是左旋偏振片,另一个是右旋偏振片,也就是说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的是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带来的不同画面,通过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立体感,在《阿凡达》热映时火暴珠三角的东莞万达影院的IMAX放映厅,也是采用此技术;东莞展览馆的虎门海战3D电影,以及很多博物馆需要佩戴眼镜的立体放映厅均是采用此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3D动漫影视技术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并无自我知识产权的软件、故事和设计上缺乏创新性、从业人员不够专业等都是影响我国3D动漫影视产业的发展,在如今国外3D影视动漫不断冲击国内市场,而国内却拿不出优秀的作品与之进行抗衡,导致在3D动漫影视领域里,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所以我国应当注重3D动漫的发展,在吸取经验的同时积极打造民族品牌,大量培养本土人才,迎头赶上,争取早日制作出更好、更优秀的3D动漫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汪浩.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案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 宋杨.多媒体艺术空间形态设计.中国知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