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结构及联络通道设计毕业设计
煤矿竖井提升机毕业设计

------------------------------------------装订线------------------------------------------ 毕业设计课题说明书题目成教学院机电专业045 ----1 班完成人尹慧新学号 043同组人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06 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成教学院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一矿井提升设备的选择……………………………………1、提升方式的确定及提升设备选型计算依据……………2、提升容器的选择………………………………………………3、提升钢丝绳选择计算……………………………………4、矿井提升机和天轮的选择计算…………………………5、矿井提升机与井筒相对位置的计算…………………………6、提升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参数计算……………………7、提升电动机容量校外核………………………………………8、电耗极其效率…………………………………9、年产量验算………………………………………二、参考文献一.选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设计依据主井提升1)矿井年产量An,30万t/年。
2)工作制度:即年工作日br,日工作小时数t《设计规范》规定: br=330天, t=16h.3)矿井开采水平数1,各水平井深Hs,以及各水平的服务年限;4)卸载水平与井口的高差Hx;0 m。
5)装载水平与井下运输水平的高差Hz,0m。
6)煤的散集密度,1t/立方米;7)提升方式:罐笼;8)井筒断面尺寸,井筒中布置提升设备套数;9)矿井电压等级;(二)设计的主要内容1)计算并选择提升容器;2)计算并选择提升钢丝绳;3)计算滚筒直径并选择提升机;4)计算天轮直径并选择天轮;5)提升机与井筒相对位置的计算;6)运动学及动力学计算;7)电动机功率的验算;计算吨煤电耗及效率一、提升方式的确定:由于本矿是一个年产量小于300kt的小型矿井,故视提升任务情况采用一套罐笼提升设备进行混合提升。
由于主井为一个水平提升,故采用双罐笼提升。
竖井横通道专项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竖井横通道作为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区等设施的重要作用。
为确保竖井横通道施工的安全、高效和质量,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施工范围本专项方案适用于地下空间竖井横通道的施工,包括竖井和横通道的开挖、支护、防水、排水等工程。
三、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1)现场勘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地下管线等情况。
(2)施工图纸会审:组织施工图纸会审,明确施工内容、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等。
(3)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2. 竖井开挖(1)采用明挖法或暗挖法进行竖井开挖,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
(2)开挖过程中,加强监测,确保围岩稳定。
(3)对开挖面进行临时支护,防止坍塌。
3. 横通道开挖(1)采用全断面开挖或分层开挖,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进度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
(2)开挖过程中,加强监测,确保围岩稳定。
(3)对开挖面进行临时支护,防止坍塌。
4. 支护结构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
(2)施工过程中,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间距符合要求。
(3)浇筑混凝土时,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强度和密实度。
5. 防水施工(1)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层等防水措施。
(2)施工过程中,加强防水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防水效果。
6. 排水系统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排水沟、排水井等排水设施。
(2)施工过程中,确保排水设施畅通,防止积水。
四、质量控制1. 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监测: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质量验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五、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安全: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施工现场安全: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竖井施工方案

井口圈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竖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3、施工放样
由测量队根据施工测量控制点,采用索佳SET2130R全站仪进行竖井中心和四角精确定位。待竖井井口圈梁完成后将竖井中心线引到竖井口挡水墙上,以便随时检查竖井的垂直度和净空尺寸。
4、竖井开挖
开挖断面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施工,严禁欠挖,最大超挖允许为15㎝。当地质状况为土层时,使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人工修理开挖面;当地质状况为岩石层且较硬时,使用机械配合风镐开挖,必要时进行钻爆作业,针对本隧道处于繁华城市地段,所以钻爆作业必须多打眼,少装药,炮眼布置见附图三(仅供参考),掏槽眼采用楔形掏槽。爆破时一定要覆盖,以避免碎石飞出。
喷锚支护是“新奥法”施工中起稳定受力作用的关键工序,故在施工过程中,要坚决实行喷锚工艺不完毕,不掘进,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不掘进,开挖、喷锚后发现的问题不解决不掘进,量测结果判断不安全未经补强不掘进。
7、竖井落底
竖井开挖过程中,不要急于开挖横通道,应先施工竖井落底工作,竖井底部采用I25a工字钢支护,每隔1m用Ф25拉杆将钢架连成一体,然后喷射35㎝厚湿喷早强混凝土。竖井底部在施工横通道和隧道过程中可以作为一个工作平台,临时存放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所以这一工序很关键。
岩土名称
地层代号
天然容重r(kN/m3)
内摩擦角φ(°)
凝聚力C(kPa)
土与锚杆浆体极限摩擦力f(kPa)
杂填土
1-1
19.5
18
8
22
粉质粘土
7-2
19.8
17
50
56
含碎石粘土
10-2
19.4
18
50
60
粉砂岩
19a-2
竖井施工设计方案

竖井施工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城市地铁线路的竖井施工设计方案,旨在为地铁隧道提供人员进出口、物料运输、排水等功能。
竖井位于地铁线路的换乘站,地下三层,直径为6m,深度为30m。
2. 设计原则1.确保施工安全,降低安全风险。
2.施工方案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
3.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4.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影响。
3. 施工工艺及流程3.1 竖井开挖1.采用钻孔爆破法进行竖井开挖,钻孔直径为75mm,钻孔深度为竖井深度的1/3。
2.爆破材料选用乳化炸药,单孔装药量为钻孔体积的1/5。
3.起爆方式采用有线导爆管网络,引爆时间为100ms。
4.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支护结构为钢架+喷射混凝土。
3.2 竖井降水1.采用井点降水法,设置井点间距为1.5m,井点深度为竖井深度的1/2。
2.井点水泵选用离心泵,流量为10m³/h,扬程为30m。
3.降水过程中,实时监测水位变化,确保降水效果。
3.3 竖井支护1.初期支护: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钢架间距为1m,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0cm。
2.二次支护:待初期支护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衬砌厚度为30cm,采用现浇混凝土。
3.防水措施:在衬砌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提高防水效果。
3.4 竖井施工设施1.竖井井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筒内设置梯子或电梯供人员上下。
2.通风设施:设置轴流风机,保证竖井内空气质量。
3.照明设施:安装LED照明灯具,保证竖井内照明充足。
4. 施工组织与管理1.成立专项施工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4.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5.做好施工现场的清洁、环保工作。
5. 质量控制与验收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完成后,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竖井煤矿供电毕业设计

竖井煤矿供电毕业设计本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利用所学的煤矿供电知识,在指导老师的辛勤指导下完成.设计共分八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负荷的计算与无功功率的所偿;第三章:供电系统;第四章:短路电流计算;第五章:电器设备的选择,第六章:变电所布置;第七章:继电保护;第八章:其它.设计本着计算准确,选型恰当,布置合理的原则,保证做到安全,可靠,技术经济合欢.由于所学知识有限,技术资源缺乏,实践经验不足,设计中不能避免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如某些设备可能已经过时等等,敬请老师指教.设计任务的完成,与老师的认真,耐心,细致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此仅对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1概述1.1矿井简介本设计是一所35/6KV的矿井地下变电所,占地2200平方米.矿井年产量是60万吨,采用一对竖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矿井为低沉气矿井,没有煤尘爆炸危险,但涌水量较大.矿井最高温度为40度,冻土带厚度为0.5米,地面变电所为黄土,变电所与副井口的距离为450米井筒深度为350米,矿井所在地的电业部的按最高负荷收费,变电所6KV高新电缆上为28千米,6KV架空线全长为20千米,风井距变电所距离为2.5千米.电域变电所最大的运行方式阻抗为0.25欧姆,最小运行方式阻抗为0.4欧姆,对本矿的新出线为通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2.5秒。
1.2系统概述电力是现代矿山企业的动力,首先应该保证供电的可靠和安全,并做到技术和经济方式合欢的满足生产的需要。
1.21矿山企业对供电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保证供电安全可靠性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不间断供电的可能程度.矿山如果供电中断,不仅影响产量,而且有可能造成人身事故和设备损坏.为了保证对矿山的可靠性,供电电源应采用两回路独立电源线路,它可以来自不同的变电所或都是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且电源线路上不得分接任何负载。
安全是指不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和电器故障而引起的爆炸等重大事故.由于矿山生产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供电设备容易受损坏,可能造成触电及电火花和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所以必须采取如防炸,防触电过负载及过电流保护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以确保供电的安全。
竖井及连通道施工方案_图文

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1、设计概况 (32、工程地质情况 (43、水文地质情况 (64、周边情况 (75、风险源设计保护措施 (8三、施工场地布置 (111、施工场地布置 (112、场地排水 (113、施工降水 (114、竖井护栏 (115、施工用水 (116、施工供电 (11四、施工计划 (111、总体施工安排 (122、劳动力计划 (12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124、主要测量、监测设备配置计划 (13五、竖井及连通道施工 (141、锁口圈施工 (142、提升架安装 (153、竖井开挖及支护 (154、马头门施工 (185、连通道施工 (20六、质量保证措施 (29七、安全风险管理 (301、风险管理目标 (302、风险管理体系 (303、风险管理措施 (324、对分包商风险管理的要求及管理制度 (355、工程风险评估及防风险措施 (366、施工监测 (36八、安全技术措施 (391、安全制度及安全检查 (392、土方及支撑安全措施 (403、现场临时用电(焊接安全措施 (404、消防安全 (415、现场雨季施工措施 (426、现场冬季施工措施 (437、地下管线保护 (438、文物保护措施 (43九、抢险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 (431、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442、抢险应急预案 (45十、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48广安门内站临时施工竖井及联通道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北京地铁7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2合同段施工合同2、广安门内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7号线工程达官营站(不含~菜市口站区段建构筑物调查资料4、广安门内站《1、2号临时施工竖井及通道结构》施工图纸5、广安门内站《3号临时施工竖井结构》施工图纸6、北京地铁7号线工程设计技术工作联系单JG-016号7、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8、依据的主要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如下:《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2003修改版《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 107-200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 104-97《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CECS 161:2004二、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广安门内站位于广安门内大街和白广路交叉路口,呈东西走向,沿广安门内大街跨路口设置。
竖井毕业设计

摘要矿井提升机是采矿等行业的重要设备,矿物的运输和人员的运输等都离不开提升机。
我国传统的矿井提升机主要采用继电器—接触器进行控制,并通过在电动机转子回路中串接附加电阻来实现启动和调速。
这种控制系统存在可靠性差、故障率高、操作复杂、电能浪费大、效率低等缺点。
针对传统提升机的问题,本设计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并且与变频器结合实现提升机速度控制。
通过对提升机系统的深入研究,完成提升机控制系统设计,选择硬件设备型号,并且完成硬件系统设计,其中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和抗干扰模块的设计,最后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
根据硬件系统要求画出外部接线图,并且编写控制系统程序。
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变频器,实现提升机启动、加速、等速、减速、爬行和停车操作,并且对过载、超速、过卷等故障进行监控。
可编程控制器采用PLC,能够时时检测矿井提升机的安全性能,反馈给控制设备。
减少了传统继电器接触式控制系统的中间环节,减少了硬件和控制线,提高了形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变频调速是利用改变被控对象的电源频率,成功实现了交流电动机大范围的无级平滑调速。
采用该控制系统,使提升机工作可靠,使用方便,同时具有动态显示的功能,节能效果明显。
关键词:矿井提升机 PLC 变频器控制系统AbstractShaft hoist is an important equipment in mining industries, which is inseparable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mineral and personnel. Chinese traditional shaft hoist use relay - contactor to control mainly, and achieve startup and speed governing by the motor rotor circuit in series with additional resistances. This control system ha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lower reliability, higher failure rate, more complex operation, more power waste, and lower efficiency.As for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shaft hoist, this design achieves hoist speed control by using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system, which combined with frequency converters. Through my intensive study in hoist system, I have completed hoist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size choice of the hardware device, and finish hardware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detection module, control module, protection module, and anti-jamming module. Finally, I carry on the system integration and debugging. Depending on the hardware system requirements, I draw external wiring diagram and write control system program. Through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mine hoist can realize its start, acceleration, constant speed, deceleration, crawling and parking operations, and monitor stoppages such as overload, overspeed, and volume.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uses PLC, it can test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shaft hoist, and feedback to the control device. In this way, the intermediate links of traditional relay-contact control system are reduced, hardware and control lines are reduced,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antamount are improved. Frequency control successfully realizes that Ac motor is in a wide range of stepless smooth speed regulatio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changing the power frequency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With this control system, the hoist is reliable, easy to use, and it has the function of dynamic display, as well as its energy-saving effect is obvious.Keywords:Shaft hoist PLC Frequency converters Control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概况. (1)1.1矿井提升方式与生产工艺 (1)1.2变频提升机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 (2)第2章提升主要机械设备选择 (4)2.1选择提升容器 (4)2.2选择提升钢丝绳 (5)2.3选择提升机和天轮 (6)2.4初选提升电动机 (10)第3章提升系统速度图确定 (10)3.1提升系统变位质量的计算 (10)3.2各阶段加速度和减速度确定 (11)3.3提升设备生产能力计算 (13)第4章提升系统动力学计算 (14)4.1提升系统力图计算 (14)4.2电动机功率验算 (16)4.3 电耗及效率计算 (17)第5章变频电控系统控制硬件设计 (18)5.1变频器的选择 (18)5.2供电变压器的选择 (24)5.3电力电缆选择 (24)5.4提升机调速系统的PLC控制部分设计 (24)5.5 检测器件与其他配电设备选择 (30)5.6 提升机系统变频器外部电路设计 (33)第6章变频电控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36)6.1变频器功能设定 (36)6.2 矿井提升系统PLC梯形图设计 (39)第7章变频调速系统控制与运行 (40)7.1 提升系统原理分析 (40)7.2 提升机调速系统的控制程序流程 (43)7.3 提升机调速系统的程序调试 (45)7.4变频电控系统的维护 (46)第8章提升设备的运转、检修与故障处理 (49)8.1 提升设备运转和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49)8.2 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49)8.3 提升机的检查、检修和调试 (50)8.4 提升机的维修与维护 (51)总结 (52)参考文献 (53)致谢 (54)58万吨立井矿井提升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作者:XXX指导教师:XXX第1章概况1.1矿井提升方式与生产工艺矿井提升机对安全性、可靠性和调速性能的特殊要求,使得提升机电控系统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厂或国家的传动控制技术水平,因此世界各大公司纷纷将新的、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提升机电控系统。
竖井总设计——精选推荐

竖井总设计⽬录第⼀章课程设计技术条件第⼆章提升容器选择设计第三章竖井井筒结构设计3.1竖井井筒组成3.2 井筒各部分尺⼨3.3 井筒断⾯形状选择3.4 井筒装备3.5 井筒断⾯布置3.6 井底⽔窝第四章井筒⽀护设计第五章结语参考⽂献第⼀章课程设计技术条件某地下铁矿,年⽣产能⼒80万吨,主井井底车场距地表280⽶,主井井筒通风量25m3/s。
从地表到井底车场的岩层结构为:粘⼟30m,Υ=1.8T/m3,C=5T/m2,Φ=20°;砂岩80m,Υ=2.5 T/m3,C=301,Φ=45°;页岩80m,Υ=2.5 T/m3,=130T/m2,=35;砂页岩80m,Υ=2.5 T/m3,C =186 T/m2,Φ=40°;不含地下⽔。
第⼆章提升容器选择设计1.⼩时提升量其中:C——不均匀系数,取1.15;——矿⽯年产量,取80万吨;——年⼯作⽇数,采⽤连续⼯作⽇,=330d/a;——每⽇⼯作⼩时数,此主井采⽤罐笼提升,取19h因此,对于本矿⼭:= =1.15×800000/330×19=146.7t/h2.单箕⽃提升时⼀次提升量Q′=(+θ+u)其中:H ——最⼤提升⾼度,本竖井约取320m ;——系数,2.7~3.7,因本井H>200,取=3;θ——箕⽃装载停歇时间,本井取θ=14s ;u ——箕⽃在卸载曲轨处低速爬⾏的附加时间,本竖井取u=13s ;因此,对于本矿⼭:Q ′=(K θ+u)=146.71800×()=6.57t3.单箕⽃总容积计算值V ′=其中:——矿⽯松散密度(松散容重),本矿取1.9t/;——装满系数,取=0.85~0.9,本矿取0.85;因此,对于本矿⼭:V ′==6.571.90.85=4.068因此,可以选择JLG-6型箕⽃1个,箕⽃容积7.1,长1846mm ,宽1590mm ,⾼7875mm ,箕⽃⾃重5.4t ,罐道形式和布置⽅式为钢轨罐道两侧布置,采⽤同侧装卸⽅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井结构及联络通道设计毕业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设计概况 (1)1.1.1设计依据 (1)1.1.2设计围 (1)1.1.3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 (2)1.2地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4)第2章施工方案选择 (6)2.1明挖法 (6)2.2矿山法 (6)2.3盾构法 (7)第3章盾构机类型的选择 (8)3.1工程对盾构机的要求 (8)3.2泥水加压式盾构与土压平衡式盾构的特点 (8)3.3盾构机选型结论 (11)第4章管片选型与几何设计 (12)4.1盾构隧道断面尺寸的拟定 (12)4.2管片衬砌选择 (12)4.3管片参数 (14)4.3.1管片厚度 (14)4.3.2管片幅宽 (14)4.3.3衬砌环组成 (14)4.3.4管片拼装方式 (14)4.3.5管片连接 (15)第5章管片力计算(手写) (16)5.1围岩压力计算 (16)ANSYS验算 (16) (19)第6章竖井结构及联络通道设计 (88)6.1盾构竖井结构设计 (88)6.2联络通道及泵房设计 (88)6.2.1开挖方式 (89)6.2.2支护方式 (89)6.3防水施工 (90)6.3.1隧道防水处理 (90)6.3.2洞门防水处理 (92) (22) (24)第7章隧道防水、通风、照明设计(手写) (46) (46)第8章隧道施工准备 (46)8.1.2施工技术准备 (50)8.1.3 (51)8.1.4 (52)8.1.5 (54)8.2施工现场准备 (55)8.2.1 (55)8.2.2 (59)8.2.3 (59)8.2.4 (60)8.2.5 (62)8.3施工物资准备 (62)8.3.1 (63)8.3.2 (67)8.3.3 (67)6.3.4 (69)8.3.5 (70)8.4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75) (77) (78) (79) (88) (88) (88) (89) (89) (90) (90) (92)第9章施工组织 (94) (94)第10章施工技术主要技术措施 (95)第11章监控测量施工方案 (96) (97) (97) (97) (97) (99)第12章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99)结论 (100)参考文献 (101)致谢 (102)第1章绪论1.1 设计概况1.1.1 设计依据1 《市地铁三号线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合同》2 《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批复意见》3 《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4 现场详细调查所掌握的周边环境5 国家及省或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6 市地铁一号线桥三站施工设计图7《地铁三号线初步设计—怀远门站-中街站区间》8市地铁三号线《沿线1:500电子地形图》9 市地铁三号线《沿线1:500地下管线图》10《地铁三号线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士~黎明文化宫)11 《市地铁三号线沿线主要建(构)筑物调查报告》图纸部分(一、二)1.1.2 设计围1 鱼化寨—丈八北路的地铁土建工程。
2 区间隧道围的联络通道,废水泵房土建工程。
1.1.3 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1 主要设计原则(1) 结构设计应满足城市规划、运营、施工、防水、防腐蚀的要求,保证结构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 隧道结构设计应根据所在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线路埋置深度,地面建筑及地下结构物的现状,道路交通情况,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进行技术、经济、工期、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比较,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
(3) 区间隧道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下铁道的建筑限界、使用功能、施工工艺等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的影响。
(4) 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应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时对地下结构的影响。
(5) 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使用条件及荷载特点等,选用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结构设计规和设计方法。
(6) 结构的计算模式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并反映结构和周围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大的影响。
(7) 结构设计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8) 隧道施工时引起的地面变形和沉降应控制在设计围以;设计中必须依周围环境、建筑物基础情况、地下管线对变形的敏感程度,采取稳妥可靠的措施和设计。
暗挖法施工的地面变形沉降量一般控制在30mm以,隆起量控制在10mm以;穿越主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在空旷地区可适当放宽。
(9) 结构防水应满足国家颁发的有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的规定,并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层渗透性强、结构施工方法多的特点。
结构设计中应遵照防水与结构设计并重和统一考虑的原则。
(10) 两条单线隧道之间宜设联络通道,通道应设双向开启的防火门。
(11) 区间隧道排水泵站宜结合通道设计。
(12) 区间隧道衬砌宜采用具有一定刚度的柔性结构,应限制其变形和接头开量,满足结构受力和防水要求。
(13) 区间隧道在结构、地基、基础或荷载发生显著变化的部位,或因抗震要求必须设置变形缝时,应采取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变形缝两边的结构不产生影响正常行车的差异和轨道的曲率变化。
变形缝的形式、宽度和间距应根据允许纵向沉降曲率、沉降差、防水和抗震要求等确定。
2 设计标准(1) 结构设计保证结构有足够的耐久性,结构的使用寿命为100年,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2) 区间隧道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
(3) 盾构圆形隧道限界为5200mm。
(4) 隧道混凝土结构允许裂缝开展,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3mm,迎土(水)面为0.2mm;钢筋混凝土管片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
(5)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本工程结构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主体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6) 结构按6级抗力人防荷载进行结构强度验算。
3 参考规(1) 《地铁设计规》(GB50157-2003)(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2003年版)(3) 《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0)(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6)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0)(1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GB50108-2005)(12)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446-2008)(1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8-2002)1.2 地铁三号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2.1、地形地貌工程场地貌单元属皂河一级阶地,地质情况较其他地方较为复杂,地面标高介于400.64~404.45m。
地表主要为富裕路,富裕路为市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
1.2.2、地层本施工地段地层为:底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物,即由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冲积(Q4al )黄土状土、细砂、中砂、粗砂夹薄层粉质粘土和上层更新冲积(Q3al )中砂夹粉质粘土等组成。
场地地层从上到下共划分10个工程地质层,其特征描述见表2.1。
1.2.3、地下水2011年4月~7月勘察时钻探揭露,场地地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5.30~6.20m 之间,相应高程为396.34~397.30m 。
根据长期水位观测资料,勘察时接近低水位期。
地下水年变幅2m 左右。
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黄土、古土壤、粉质黏土层及其中的砂夹层中,含水层的厚度大于50m 。
砂土夹层透水性良好,本车站揭露的砂层主要为细砂、中砂层,本次钻探细砂最大揭露厚度4.50m ,最浅埋深24.80m ,最高标高375.69m ,中砂最大揭露厚度0.70m ,最浅埋深21.40m ,最高标高380.84。
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地下水径流补给。
潜水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排泄。
地下水流向北北西。
1.2.4、场地湿陷性评价根据场地探井和钻孔取样结果,地基土的自重湿陷系数 均小于0.015,一句GB 50025-2004规第4.4.3条判定:拟建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
隧道洞身覆土深度为13.40m ,因而可不考虑湿陷影响。
1.2.5、地裂缝该地段无地裂缝分布。
1.2.6、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取值如下:1-2层:C=14KPa ,ϕ=12.0°,γ=19.6KN/m3;2-1层:C=38KPa ,ϕ=23.0°,γ=18.8KN/m3;2-2层:C=32KPa ,ϕ=20.0°,γ=20.5KN/m3;2-4层:C=0KPa ,ϕ=30.0°,γ=18.2KN/m3;2-5-1层:C=0KPa, ϕ=31.0°, γ=20.0KN/m3;2-5-2层:C=0KPa,ϕ=30.0°,γ=19.3KN/m3;2-6层:C=0KPa, ϕ=32.0°, γ=20.0KN/m3;3-4层:C=35KPa, ϕ=20.0°, γ=20.5KN/m3;=35.0°, γ=20.9KN/m3;3-7层:C=0KPa,工程地质层特征描述表2.1:第2章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方法对结构型式的确定和地铁土建工程造价有决定性影响。
施工方法的选定,受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现状、道路宽度、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会对工程的难易程度、工期、造价,运营效果等产生直接的影响。
常见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矿山法和盾构法。
2.1 明挖法明挖法施工的特点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减少线路埋深,降低运营成本,施工工艺简单,技术成熟。
但由于地铁一号线怀远门站到中街站处于房屋集中、地面交通繁忙的闹市区,若采用明挖法施工势必对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商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本区间段围隧道不宜采用明挖法施工。
2.2 矿山法地铁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是近年来为适应城市浅埋隧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施工方法,也称浅埋暗挖法。
目前在我国地铁区间隧道建设中已被广泛采用。
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简单、灵活,并可根据施工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来验证或修改设计和施工工艺,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目的。
采用矿山法施工必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施降水,降水影响围很大,虽然降水时注意井管缠丝间距、井管周围的填砾厚度、填砾滤料的级配,可减少或消除因潜蚀或管涌而产生的地面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