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三年级上册 科学 科教 实验报告单《给水杯里的水加热》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实验名称:1.2水沸腾了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蜡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石膏上2、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移的外焰燃烧石棉网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谷种现象。
4、沸水的烧杯上套袋子,观察袋子的变化实验记录: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化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水烧杯上套的袋子鼓涨起来。
实验结论:我认为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加热。
实验名称:1.3水结冰了实验器材:碎冰、试管、温度计、烧杯、记号笔、食盐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41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实验记录:1、管插入碎冰里,水温开始下降,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2、水结冰后变高了,说明体积变大了。
实验结论:水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实验名称:1.4水融化了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温度计、冰块、观察皿、吸管实验步骤:1、取冰块放在观察皿上,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
2、试管装水结冰,在冰面处做标记,把试管浸入烧杯的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等冰完全融化后,观察水面与记录的冰面距离。
实验记录:1、冰块在融化。
吹气的地方融化快。
2、试管里的冰慢慢在融化,完全融化后,水面比冰面低。
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实验名称: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器材: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实验步骤:1、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冰块、水壶、温度计、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 将水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将冰块放入火柴上,观察冰块在火柴上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果:
1. 冰块的温度为0摄氏度,呈固态。
2. 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呈气态。
3. 将冰块放在火柴上,冰块开始融化,变成液态水。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过程。
在低温下,水
呈固态,即冰块;在高温下,水呈气态,即水蒸气;在适中的温度下,水呈液态。
这说明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这就是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种变化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水的三态变化,比如冰块融化成水,水蒸气凝结成
水滴等。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发现哪些与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实验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同学们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1. 水: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2. 冷冻室:用于冷却水3. 热水壶:用于加热水4. 温度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5. 玻璃棒:用于搅拌水实验步骤:1. 将冷水倒入一个杯子中,测量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2. 将热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测量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 将冷水杯放入冷冻室,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并观察水的变化。
4. 将热水杯放在热水壶上加热,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并观察水的变化。
5. 用玻璃棒搅拌水,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冷水变冰: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冷水逐渐变冰,形成了固态水。
2. 热水变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热水逐渐变成水蒸气,形成了气态水。
3. 搅拌水变液:通过搅拌冰和水蒸气,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实验分析:1. 冷却过程: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开始减慢运动,逐渐接近并排列成规则的结晶体,形成冰。
这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水分子难以自由运动。
2. 加热过程: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水分子逐渐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水蒸气。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使水分子能够逃离液体表面。
3. 搅拌过程:通过搅拌冰或水蒸气,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是因为搅拌增加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得水分子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从而改变物质的状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
在冷却过程中,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形成冰;在加热过程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通过搅拌,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的相态变化。
这些实验结果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相符合,加深了我们对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水加热实验报告

水加热实验报告实验背景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其性质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热力学和热传递过程至关重要。
水的加热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水的物态变化和热传递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水的热传导系数。
实验材料•水•温度计•热源设备(例如电炉)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适当大小的容器,并倒入适量的水。
2.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记录初始温度。
3.打开热源设备,并将容器放置在热源附近。
4.定期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可以选择每隔一定时间(例如30秒)记录一次温度。
5.当水的温度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值后,关闭热源设备。
6.继续记录水的温度变化直到温度回归到室温水的温度。
7.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记录。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水的温度-时间曲线。
通过曲线的斜率,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加热和冷却时的热传导速率。
通过热传导速率的差异,我们可以计算出水的热传导系数。
热传导系数(λ)的计算公式如下:λ = (Q * L) / (A * ΔT * Δx)其中: - λ 是热传导系数 - Q 是传导热量 - L 是传导路径长度 - A 是传导截面积 - ΔT 是温度差 - Δx 是传导距离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水的热传导系数。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和计算,得出水的热传导系数为 XXX W/(m·K)。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计算了水的热传导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热传导系数为 XXX W/(m·K)。
这个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水的热传递过程,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温度计要保持垂直,并确保完全浸入水中,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值。
3.实验数据的记录要准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实验结束后要注意热源设备是否关闭,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温度与热传导[M]. 科学出版社, 2000.[2] 王五, 赵六. 热传导系数的测量方法[J]. 物理学报, 2005, 55(3): 1605-1611.[3] 七八, 九十. 水的热传导性质研究综述[J]. 热学进展, 2010, 30(5): 106-112.<div style=。
学生实验报告单(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测量水温)

班级: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测量水温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烧给水不断加热它会沸腾。
实验记录(过程与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水温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
(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2)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上册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水的三种状态目的:观察和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材料:水、冰块、热水、锅、热水壶。
步骤:1. 取一杯水,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2. 将水倒入锅中,加热,直到水开始沸腾。
3. 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4. 将冰块放入锅中,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 初始状态:水呈液态。
2. 加热后:水开始沸腾,呈气态。
3. 冰块加入后:水开始冻结,呈固态。
实验二:磁铁的吸引力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和磁性物质的特点。
材料:磁铁、铁钉、纸夹、塑料夹、铜片、纸张。
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并记录是否有吸引力。
2. 将磁铁靠近纸夹、塑料夹和铜片,观察并记录是否有吸引力。
3. 将磁铁靠近纸张,观察并记录是否有吸引力。
实验结果:1. 铁钉被磁铁吸引,具有磁性。
2. 纸夹和塑料夹不被磁铁吸引,不具有磁性。
3. 铜片和纸张不被磁铁吸引,不具有磁性。
实验三:光的传播目的: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反射现象。
材料:手电筒、镜子、纸张。
步骤:1.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纸张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式。
2. 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镜子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1. 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 光线照射到镜子上,会发生反射,光线改变方向。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声音的反射现象。
材料:铃铛、纸张、墙壁。
步骤:1. 摇动铃铛,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
2. 将铃铛放在纸张上,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
3. 将铃铛放在墙壁旁边,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1. 声音是由震动传播的。
2.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 声音在墙壁上发生反射,声音会从墙壁上反弹回来。
实验五:空气的存在目的: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特点。
材料:高杯、水、吸管。
步骤:1. 将高杯倒置并插入水中,观察现象。
2. 用吸管吹气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1. 高杯倒置并插入水中时,水不会进入杯中,说明杯中有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年级班姓名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4)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5)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7)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9)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12)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水温的变化实验报告

2
4
6
钟)
温度(℃)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
8 10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 后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水温的变化实验记录表
2
4
6
8
10
12
14
16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学生
指导教师
孟芸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热水温度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及注 意事项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 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 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 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 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注意事项: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 值,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在测量的过程 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 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值,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在测量的过程 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 拿出烧杯读数。
时间(分 0
2
4
钟)
6
8 10
温度(℃)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班级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3.2
实验学生
指导教师
孟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小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给水杯里的水加热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0ml、酒精灯、100℃温度计、塑料袋、水
实验过程 (步骤)
1、三脚架上面放好石棉网 2、在烧杯中加入50ml左右清水,把烧杯放在石棉网的石膏上 3、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移入三脚架正下面,用镊子调整灯芯,使灯的外 焰燃烧石棉网 4、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每两分钟记录一次。 5、水沸腾时,观察温度以及水中、水面、水面之上的现象。 6、沸水的烧杯上套袋子化
实验结论
1、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产生气泡,由少到多,由小变大 2、水在沸腾时,温度为100℃,水中翻滚,有大量气泡,到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之上产生大量雾气 3、沸水烧杯上套的袋子鼓涨起来
学生签名 组编号
姓名:
年秋季学期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