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
天外宝物丨玻璃陨石赏析

天外宝物丨玻璃陨石赏析陨石是当今收藏市场上颇为热门的一大门类,是诸多实力收藏家的重点投资目标。
其数量稀少,在珍爱陨石的藏家及天文学家眼中,它就是来自宇宙的“天外宝物”。
陨石的数量稀少,是当今非常有限的外太空资源,其真假确定需要仪器和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它们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铁陨石(铁镍合金)和石铁陨石(铁和硅酸盐混合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没有结晶的玻璃状物质,被称为“玻璃陨石”。
玻璃陨石又称陨石冲击玻璃,他们是陨石坠落地表后,产生的高温融化地表矿物,冷却后的产物,属于二次衍生物,它本质上是地表的二氧化硅并非地外的陨石。
此类陨石从外观上来说像是玻璃,且它们的形状并不固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色泽多呈墨绿色及黑色,重量从几克到几十克不等。
针对它们的鉴定,最主要依赖于样品的发现地及其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化学同位素特征作为最终依据。
根据分析,这些玻璃陨石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域性,而导致区域性出现的成因还没有定论。
因此玻璃陨石被发现的几率及位置信息不及其他类型的陨石,被发现的每一枚都很珍贵。
此件藏品经鉴定为玻璃陨石,重量为388.6克,呈深绿、湛蓝两色,半透明,不规则状;油亮且有光泽,可见明显的断裂口。
透过光鲜可见陨石外部流纹及气泡爆裂后留下的小坑,内部则布满密集的小气泡。
此件藏品质地上乘,是难得的稀世珍品,它对人类研究宇宙、太阳系及地球生命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灾害、特殊矿产生有着重大的意义,具有极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随着各国机构的研究需求,及高端个人收藏家、收藏公司、博物馆的收藏意向,陨石这种稀有的外太空宝物越来越被重视,在国际上的收藏价值也逐年攀升。
近几年国内陨石收藏市场的日益扩大,参与收藏的实力投资者数量剧增,如今陨石交易蓬勃兴起,价值早已远远超越黄金,且热度不亚于珠宝钻石,大有超越各种其他门类的收藏之势。
在往年拍卖会上,玻璃陨石便屡屡摘得数百万的高成交价,从中可见买家对玻璃陨石的向往。
捷克陨石

捷克陨石是六千四百万年前到达地球,主要成分来自高含量的硅,有时含极微量的水,偶而透过光线可看到其中有细小气泡。
主要落地点在捷克及邻近国家,因此得名,非常稀有,据说目前最大的捷克陨石也不过约两百克左右!捷克陨石呈现墨绿色.一般为最好的级别主要產地--分布於捷克及鄰近國家,其中以捷克南方省份,約在布拉格南方及維也納西北方的農田地區,地表的淺土層約1-5公尺深處,以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兩地最著名,非常非常稀有,目前最大的捷克隕石也不過約200公克左右。
外型奇特,质感圆润,有人认为越丑越可爱。
透光后看颜色均匀多变,有特殊的美感。
佩带方式:用银等金属镶框做成项链坠子佩带在胸前,对应心轮。
或随身携带在口袋,随时握手心。
与其他水晶搭配可加强其他水晶的灵性,效果相乘,是内行人才知道的稀有宝石。
与发晶的搭配是超猛组合。
灵性功能:1.打通阻塞的轮脉,增强能量,对应心论,让人心花朵朵开,每天都很愉快,治疗忧郁症。
可能是因为磁场太强,气较虚的朋友可能不要一下子太贴近,否则会有不舒服的情况发生。
2。
因能量极强,也可延伸扩大对应喉轮、眉轮及顶轮,加强预知能力,开发接受讯消息的灵通能力,甚至回朔前世的作用,绿色能量可招正财。
主要功效:(1)可打通阻塞的輪脈,增強本身氣場能量(2)易對心、肺、免疫系統、胸腺、淋巴腺有良好影響,(3)開發心輪,能解心中負面情緒,使人忘卻煩惱,開心面對人與事有「忘憂石」之稱:(4)待業中的人也容易找到好工作(5)綠色色光,是幸運之光,可招好事物走近自己、得貴人相助(6)能量極強,可打通人體七輪,尤其開啟心輪以上隻的輪脈,喉輪、眉輪及頂輪。
(7)因而可加強預知能力,開發接受另類訊息的靈通能力(8)綠色色光主正財,對於工作上有幫助,使工作順利平穩(9)用於打座,有助於啟動內身的能量,促進氣機循環運轉(10)肝功能不好,容易疲倦,可以將隕石貼於右胸上,有助釋放肝部的負能量(11)疏逍血氣的功效,如遇上肌肉,骨痛等,就算不是帶開水晶的人,可以用它來貼於患處,不用做什麼觀想,黑隕會自動吸納患處的負能量,減輕痛痛。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

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一般人多以『发现地』来称呼它,为它命名,至于它真正的『来源地』呢?呵呵,真歹势,连科学家也只能用猜的、用推测的。
一般陨石还好,如石陨石、镍铁陨石、铁石陨石,科学家看其成份,很多地方跟地球很像嘛!记不记得小学学自然课时,老师也告诉我们地球的核心也是由铁质的高密度、大重量物质所组成的。
所以呢,科学家就猜想,嗯,这些陨石会不会来自木星(Jupiter)、火星(Mars)呢?或是曾经是一颗结构跟地球、或各行星很相近的独立行星,然后爆炸了、破裂了,就化为无数的小陨石?这些推论都非常合情合理,虽然尚未有定论,但也相去不远。
真正教科学家『头壳抱着烧』的,不是上述陨石,而是『玻璃陨石』(Tktite),学名似曜岩。
玻璃陨石(似曜岩)可以算是石陨石的一支,捷克陨石是玻璃陨石(似曜岩)中的一个项目而已。
玻璃陨石的材质含有很高的『硅』,所以不会土土的,而是像玻璃质的。
这个东西,有史以来没有人亲眼目睹它直接降落下到地面,然而它明显地不属于当地地质、或是地球地质的产物。
玻璃陨石的来源、和可能产生方式,困扰科学家许久,至今仍未有定论。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玻璃陨石(似曜岩)、捷克陨石本身的各种特性,才有助于我们来了解其来源。
一般在谈到『玻璃陨石』(似曜岩),人们多会先想到那种黑黑、丑丑、表面坑坑洞洞的黑色陨石,破裂处或切开处可以看到如玻璃般光亮的光泽。
若磨成薄片如1~2mm时,可以透光,此时颜色就变淡黑棕色,不全然黑,而且似乎可以看到有流质的东西在里面。
好像把糖浆倒进水里面,还没搅拌溶化均匀的样子。
玻璃陨石(似曜岩)在地球上主要有在几个区域上被发现,常常被冠以当地地名的名称,其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放射比较,也各有不同。
一、关于玻璃陨石(似曜岩)的最早文字记载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但是却从未被世人所知。
一直到1969年,一位美国德州的陨石专家『扶格·巴涅』(VirgilE.Barnes)在『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印行于匹兹堡Pittsburg)发表,并公诸于世。
水晶之捷克陨石

捷克陨石(Moldavite)的形成约在一千五百万年前,当时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到地球表面,由于大爆炸产生了高温与高压,而将这颗陨石与周围的石头融合成如浪花般的玻璃状物质,而在1787年在捷克摩达维河Moldavite发现,所以英文就以Moldavite命名,中文为捷克陨石。
化学式Sio2、Al2O3晶系:非结晶性硬度:6-6.5比重:2.34-2.39折射率:1.48-1.51产地:捷克南部摩拉维亚,波希米亚陨石大部分都以每秒钟11-74公里的速度穿越大气层进入地球,在此途中与地球的大气层摩擦,表面会因炽热而融化,而没有被燃烧完的残留物降至地面后,就是陨石。
而陨石撞击地壳产生熔化飞溅而成的似曜岩类或黑曜岩类具有球状、哑铃状、珠状等等形状。
有时候受陨石撞击后,地面岩层会融化飞溅,在与大气层的空气接触之后,将冷凝成玻璃,而捷克陨石就是属于这类的天然绿色陨石玻璃。
现在地球上已知及存疑的几个著名的陨石坑,数量大概有120个左右,年代老一点的约一亿至五亿五千万年,最老十七亿年,也有年轻到二至四万年左右(Meteor Crater, Arizona)。
地球上几次历史上的重要撞击事件(King, 1977):(1)六千五百万年前:与恐龙绝灭有关。
(2)三千四百万年前:北美玻璃石(Texas, Georgia, and Martha’s Vineyard)。
(3)一千五百万年前:Moldavite(捷克Bohemia and Moravia)。
(4)一千三百万年前:非洲象牙海岸玻璃石。
(5)七十万年前:澳洲玻璃石(澳洲、中南半岛、菲律宾、泰国、苏门答腊及其它)。
捷克陨石因能量极强,所以可供给精力、去除疲劳并且具有逼出、去除患者病气、加强免疫力之功能。
另外由于捷克陨石对应心轮,所以可以让人增强信心及喜悦,捷克陨石另外最主要有唤醒各类宝石的力量,搭配其它的水晶,效果将会加倍。
对于宝石的激活与消磁,甚至是增强能量都是捷克陨石独一无二的磁场效应,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宝石。
搞懂玻璃陨石,就看这一篇!

搞懂玻璃陨石,就看这一篇!玻璃陨石可以保持数以十亿计年份基本保持不变。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这些陨石对早期宇宙了解更多,科研价值极高,一些发达国家必争之物,形成如今玻璃陨石疯涨局势,真正的一石千金。
玻璃陨石属于一种非常规的陨石,常呈黑色或深绿色,半透明,一般认为是陨星事件造成的,大陨星冲撞使地表及陨星的碎裂物很快熔化、迅速冷却结晶。
玻璃陨石是一种玻璃物质。
由于外观似黑曜岩,故又称似黑曜岩。
一般情况下,玻璃陨石主要出现在北美、海岸等地区,我国很少见到。
玻璃陨石的成因一直没有定论,目前比较支持的两种学说是:其一,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产生的高温将地球表面岩石熔化飞溅到高空,然后冷却凝固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回地球表面形成玻璃陨石;其二,认为玻璃陨石是某种石陨石降落过程中融化的液质冷却后的产物,玻璃陨石的降落是伴随着母石共同进行的。
玻璃陨石的组成,同一区域十分均一,但不同区域差别很大。
化学组成变化范围:SiO2为48~85%;Al2O3为8~18%;FeO为1.4~11%;MgO为0.4~28%;CaO为0.3~10%;Na2O为0.3~3.9%;K2O 为1.3~3.8%;TiO2为0.3~1.1%。
玻璃陨石的折光率为1.48~1.62。
大陆玻璃陨石的密度为2.3~3.0克/厘米3,某些微玻璃陨石可以达到更高的数值。
玻璃陨石为半透明的玻璃质体,有弱小磁性,色彩为墨绿色、绿色,淡绿色,棕色,褐色,深褐色,还有少见的朱砂色。
比重为2.6至3.0摆布。
玻璃陨石是在高空、高温、高压和高速下构成的,所以它有显着的构成特证:内部高纯度无杂质,通体布满细密的小气泡,外部有融壳,融壳上有流纹,外部和融壳下有时会发作大的气印。
玻璃陨石表面气孔边缘多较锋利,陨石的表面的气孔具有方向性,且深浅不一。
断裂面较整齐、无应力裂纹。
折射率为1.48-1.49,玻璃陨石的比重相对稳定,为2.3(+0.2,-0.2),玻璃陨石的流动构造很密集且变化曲线较大,就像热水器烧水时形成的对流,盯着看时就像真的在流动一样,陨石中的气泡数量较多且形态各异,分布于整个样品中,气泡无收缩造成的边界双影现象。
玻璃陨石主要成分

玻璃陨石主要成分
《玻璃陨石主要成分的探秘》
嘿,大家知道吗,我对玻璃陨石一直特别感兴趣呢!记得有一次在博物馆看到它们,那独特的外观瞬间就吸引了我。
今天呢,咱们就一起来好好分析分析玻璃陨石的主要成分,看看它们到底有啥特别的。
玻璃陨石主要的成分有二氧化硅。
这二氧化硅呀,它可是地球上非常常见的物质呢,像我们平时看到的沙子里就有它。
它在玻璃陨石中的作用可不小,让玻璃陨石有了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
要说这效果嘛,就是让玻璃陨石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才能有机会欣赏到它们的美。
不过呢,它也有个小缺点,就是比较脆,不小心摔了可能就会破裂。
说到二氧化硅对健康和使用效果的影响,它本身对人体倒是没啥危害。
但玻璃陨石毕竟是来自天外的东西呀,有时候可能会带有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微量元素,说不定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特别的“宇宙能量”呢,哈哈,开个小玩笑啦。
在安全性方面呢,一般来说玻璃陨石是很安全的啦,只要你别拿它来砸自己就行。
潜在风险嘛,就是市场上可能会有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打着玻璃陨石的幌子来骗钱。
总结一下哈,玻璃陨石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让它独具魅力。
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呢,可得擦亮眼睛,找靠谱的渠道购买。
如果是单纯喜欢欣赏的朋友,那就选自己觉得最漂亮的就行啦;要是对那些所谓的“宇宙能
量”感兴趣的朋友,那可得保持理性哦,别被一些夸张的宣传给忽悠啦。
总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就对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玻璃陨石呀!。
玻璃陨石的特征及鉴别方法

玻璃陨石的特征及鉴别方法
玻璃陨石是冲击撞击伴随着空气加热而形成的自然玻璃状陨石,外表一般为灰褐色,可以观察到类似钻石表面的发亮多边形面,而一般平坦一面则有一圈深浅不一的环状,由此可以判断出它是一种冲击作用下形成的。
玻璃陨石比较轻,容易飘漂,它也具有较强的熔点,高达1000?C。
2、鉴别方法
(1)观察表面结构:玻璃陨石的表面通常呈现出一种类似“抛光的钻石外观”的多棱形,一面有着深浅不一的环状,这是由冲击作用而形成的特征;
(2)熔点测试:玻璃陨石的熔点普遍都较高,通常要达到1000?C,但也会有比这个温度略低的玻璃陨石,因此可以通过高温熔点测试鉴定其真伪;
(3)比重测试:玻璃陨石的比重比同种的其他陨石要轻,从而可以从中判断出来。
因此,玻璃陨石的鉴定主要是由它的外观表型、熔点测试、比重测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玻璃陨石的鉴定方法

玻璃陨石的鉴定方法
玻璃陨石是一种非常罕见且神秘的天体物质,它们通常由陨石
坠落时的高温熔融物质形成。
鉴定玻璃陨石的方法对于科研人员和
收藏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鉴定方法。
首先,观察外观特征。
玻璃陨石通常呈现出一种玻璃般的光泽,表面光滑且没有晶粒状结构。
有些玻璃陨石还会显示出流纹状的特征,这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形成时物质流动的痕迹。
另外,玻璃陨
石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呈现出绿色、黑色或者其他颜色。
其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对玻璃陨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确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和比例,这对于确定其是否为陨石以及其
类型都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玻璃陨石中会含有大量的铁、镍等金
属元素,同时也会含有一定比例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等成分。
接着,进行显微结构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璃陨石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其中的微小气泡、微晶体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
我们确定玻璃陨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可能的来源。
最后,进行同位素分析。
同位素分析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鉴定方
法,通过对玻璃陨石中各种元素同位素的比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在宇宙中的形成时间和地点,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其身份和来源。
总的来说,鉴定玻璃陨石需要综合运用外观特征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和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手段,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鉴定玻璃陨石时能够谨慎小心,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作者:————————————————————————————————日期: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一般人多以『发现地』来称呼它,为它命名,至于它真正的『来源地』呢?呵呵,真歹势,连科学家也只能用猜的、用推测的。
一般陨石还好,如石陨石、镍铁陨石、铁石陨石,科学家看其成份,很多地方跟地球很像嘛!记不记得小学学自然课时,老师也告诉我们地球的核心也是由铁质的高密度、大重量物质所组成的。
所以呢,科学家就猜想,嗯,这些陨石会不会来自木星(Jupiter)、火星(Mars)呢?或是曾经是一颗结构跟地球、或各行星很相近的独立行星,然后爆炸了、破裂了,就化为无数的小陨石?这些推论都非常合情合理,虽然尚未有定论,但也相去不远。
真正教科学家『头壳抱着烧』的,不是上述陨石,而是『玻璃陨石』(Tktite),学名似曜岩。
玻璃陨石(似曜岩)可以算是石陨石的一支,捷克陨石是玻璃陨石(似曜岩)中的一个项目而已。
玻璃陨石的材质含有很高的『硅』,所以不会土土的,而是像玻璃质的。
这个东西,有史以来没有人亲眼目睹它直接降落下到地面,然而它明显地不属于当地地质、或是地球地质的产物。
玻璃陨石的来源、和可能产生方式,困扰科学家许久,至今仍未有定论。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玻璃陨石(似曜岩)、捷克陨石本身的各种特性,才有助于我们来了解其来源。
一般在谈到『玻璃陨石』(似曜岩),人们多会先想到那种黑黑、丑丑、表面坑坑洞洞的黑色陨石,破裂处或切开处可以看到如玻璃般光亮的光泽。
若磨成薄片如1~2mm时,可以透光,此时颜色就变淡黑棕色,不全然黑,而且似乎可以看到有流质的东西在里面。
好像把糖浆倒进水里面,还没搅拌溶化均匀的样子。
玻璃陨石(似曜岩)在地球上主要有在几个区域上被发现,常常被冠以当地地名的名称,其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放射比较,也各有不同。
一、关于玻璃陨石(似曜岩)的最早文字记载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但是却从未被世人所知。
一直到1969年,一位美国德州的陨石专家『扶格·巴涅』(VirgilE.Barnes)在『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印行于匹兹堡Pittsburg)发表,并公诸于世。
他主要也是读到一篇由彭(C.S.Peng)(先生或小姐?)所翻译,由李大明(Lee Da-Ming)所主笔的报告,才知道在公元950年左右,约是后唐晚期,有一位『刘孙』(Liu Sun)于雷州半岛(Lei-Chou-Pan-Tao)上,常常在大雷雨之后就在地上捡到『雷公墨』(Lei-Gong-Mo)之类的东西,并记录下来。
现在推断来看呢,应该是属于黑色玻璃陨石(似曜岩)才对。
至于『雷公墨』、『刘孙』、『李大明』等名字,均属笔者的推测与判断,不一定正确哟!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均是英文资料,只有拼音而已。
看看这种拼法及年代,应该是出于台湾人的手笔没错。
彼时跟大陆根本没有来往,所以不是用罗马拼音,是台湾独创的拼音方式。
希望有此方面的专家,若再能找到此方面的文献数据,也能再和我们分享一下。
毕竟这都是咱们中国人的光荣啊!二、北美洲也有发现陨石(似曜岩),主要在德州(Texas)、乔治亚洲(Georgia)、麻州(Massachusetts)、古巴(Cuba)、英属巴贝多(Barbados),以及在接近太平洋岸的海床上,呈东西走向的长带上,如加勒比海(Garibbean Sea)、墨西哥湾(Gulf 0f Mexico),还有到美国东岸的大西洋(Atlantic Ocean),都有出产。
一种被印第安土著称作『Bediasites』的玻璃陨石是传统的黑色的、不透明的,一样在极薄的碎片或切片上才可以看到半透明的深棕色。
曾经被发现最大的一颗有91.30公克重。
另一种是被称作『乔治亚石』(Georgianites),是跟着乔治亚州的名字来命名的,据说此种玻璃陨石也是半透明至透明,而且有橄榄绿的颜色。
可惜数据叙述不多,笔者也无缘亲见样品,不然听起来好像是捷克陨石的样子。
在美洲发现的这些陨石年纪,差不多都有3500万年,算是所有玻璃陨石中最『苍老』的。
三、在北非洲的象牙海岸(Ivory Coast)也有玻璃陨石(似曜岩)的发现,也常被学术界、业界称作『象牙海岸陨石』、『Ivorites』、『Microivorites』,而当地人则称之为『Agna』。
这是由一位法国科学家croix在1934年间发现的,当时仍是法属的殖民地,在可莫河(Comoe River)附近正有淘金热潮。
科学家便是在此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发现的。
这实在很不错,一边淘金,一边又捡到陨石,都是宝贝!常出门、多看看,机会还是比较多。
象牙海岸的玻璃陨石(似曜岩),年纪大约有110万年之久。
曾经发现最大块的有79公克重,也是相当大了。
四、再将镜头转向中亚的『哈萨克共和国』(Kazakhstan),一位派佛(Pavel V.Florenskii)于1975年中,在依利兹河畔(Irghiz River)发现到玻璃陨石(似曜岩),因此学界又称之为『依利兹石』(Irghizites)及(Micro-Irghizites)。
在这边所发现的玻璃陨石(似曜岩)跟别处的大致相同,小地方是含有比较多不规则形状的玻璃纤维状物质,外形没有圆球形的,而是水滴形、圆筒形比较多。
颜色也多是黑色,只有在一些微粒状的会有些黄色、白色的出现。
经分析后,这边的陨石年纪并不一致,有大有小,大约从110万年、109万年、107万年、到81万年不等。
可见,这些『事情』也是在不同时间才发生的。
五、澳洲这块独立的大陆也是少不了玻璃陨石(似曜岩)来『掺一脚』。
早在1834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先生来做毕业旅行时,就有稍为提到了。
1900年时,维也纳的知名地质学家法兰兹(Franz E.Suess),首度把它称为『澳大利亚石』(Australites),后来的人也有称作『Australasian Tekties』、『Microtekties』的。
澳洲玻璃陨石(似曜岩)最常被发现的地方即在南部,还有在河流的冲积平原,太平洋、印度洋的海床也有。
好玩的是,在某些不应有蕴藏玻璃陨石的地方,也有少数量的发现。
科学家一度搞不清状况,怎么会这样?后经实地堪察,才发现原来是鸵鸟搞的鬼。
鸵鸟这种大型的傻鸟,在乱七八糟吃下了一大堆东西后,常常会吞食一些碎石头来帮助消化。
玻璃陨石(似曜岩)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被吞进去的,然后就跟着大鸵鸟四处旅行参观,时候一到,就被排泄出来。
害得科学家搞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哦,原来是从鸵鸟的肛门来的。
不知发现时是否仍含有异味?澳洲当地土著要找这些黑黑丑丑的玻璃陨石(似曜岩)不仅没困难,而且很在行。
难的是一些业余的陨石玩家,常常捡到袋鼠的『米田共』,还当成是陨石呢!澳洲的玻璃陨石(似曜岩)比较年轻、比较『幼齿』,大约只有70万年而已。
巴克(G.Baker)先生在1962年所做的研究记录,显示最大颗的一颗约有238公克重;因为有部份破裂,他估计完整时,应该有280公克重。
而最小颗的呢,长、宽、厚才9×6×0.5mm而已,重量是0.065公克。
哈一下、打个喷嚏,就不知会飞向哪里啰!科学家说这么小的陨石,而且形状完整的,实在是很稀有难得的。
六、东南亚各国可说是黑色玻璃陨石(似曜岩)的大本营,在好几个国家中都有被发现,也常常被冠以当地的地名,从19世纪以来,至今仍历久不衰,比如:△1836年,S.Muller先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Kalimantan)发现到,1915年再由 F.P.Muller发表出来,称作『Indomalaysianites』。
△ 1844年,A.Damour称作『Malaysianites』。
△1879年,范笛克(P.Van Dijk)在印度尼西亚巴里通(Billiton,Belitung)开采锡矿时,也发现了玻璃陨石,称作『Billitonites』。
△1930年,M.Selga在菲律宾Rizal省发现,先称作『Rizalites』,后来再称作『Philippinites』。
△1932年,Alfred Lacroix把玻璃陨石(似曜岩)称作『Indochinites』。
△1962年,V.E.Barnes及K.Pitakpaivan在泰国东北部发现许多的玻璃陨石(似曜岩),就称作『Thailandites』。
△稍后,在印度尼西亚爪哇(Java)也有发现,称作『Javanites』。
另外,在越南、寮国、柬埔寨等地也都有所发现。
在东南亚地区所发现的黑色玻璃陨石(似曜岩)当中,以在泰国所发现到的一颗最大,像足球般大小,足足有12.80公斤,相当于12800公克。
跟前面的记录比起来,那些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而最小的一颗,是由E.Saurin及croix于1961年间,在距越南海岸270公里处,从1270公尺深的海底所抽出来的完整的一颗,直径4.7mm,重量仅仅0.06公克,真是超级小!平均年龄在60-70万年,算是相当『幼齿』的啦!相信大家在听了那么多的产地、名称之后,也跟我一样会『雾煞煞』。
还好,有一位聪明人,也是一位很优秀又很够力的维也纳地质学家法兰兹(Franz Eduard Suess),在19世纪转20世纪当时的公元1900年时,将所有的杂乱名称全部收归,统一称作『Tktites』(学名似曜岩)。
哈,法兰兹老兄真是功德无量,阿弥陀佛!不然,教我们这些后来学习的人如何捉摸呢?真是额首称庆!『Tktites』是源自希腊文『Tektos』的字根,有『溶化』(MeLted,Molten)的意思。
也没错,玻璃陨石(似曜岩)本来就是一种天然的硅砂熔岩,它是在一种高温的状态下被骤然冷却下来的。
正因为是快速冷却,所以它没有一个『结晶形』,而是呈团块状的、无定形的(Amorphous)。
一般的玻璃陨石(似曜岩)在被发现时,他们并不是碎片或碎块,嗳,不是从一颗大陨石爆炸裂开后的小碎片,而是大大小小的各个玻璃陨石,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且,一般的玻璃陨石不会单独被发现,通常是一群、一大堆一起被发现。
所谓『陨石散落地带』(Tektites Strewn Fields) ,少则有一平方公里,多则数千平方公里。
捷克陨石(Moldavite)被发现的数量就相当的少,通常在一立方公尺的砂砾堆中,才能找到2~3片,都市人或从未拿过铲子的人可能很难想象,要靠人力翻动一公尺立方的沙堆,那可是非常累人的事哦,得花上大半天哦,才找得到少少的2~3片。
相对的捷克陨石是非常稀有!捷克陨石的散布地,咱稍后再介绍,它们一块块、一片片,也都是完整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