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志⼈⼩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些名⼠的⾔⾏与轶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原⽂ 《咏雪》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积累⽂⾔实词,理解⽂义,背诵课⽂。

2、过程与⽅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内容,积累⽂⾔实词。

品析⽂中⼈物的语⾔,培养多⾓度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童,关于他们的故事,⾄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罗⼗⼆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则《咏雪》。

⼆、探索新知 (⼀)朗读课⽂,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课件) 2、听课⽂录⾳,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及⽂意给课⽂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品读课⽂,研讨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案

态度。《咏雪》一文并末对谢家儿女的答案加任何
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 笔记
一大特点;二是语言简练。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
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
了解本文的写作 技巧。
说到了。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 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 岁 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 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 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刘义庆 15 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 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 位极人臣。但此一时期,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 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 因此刘义庆也惧 有不测之祸,29 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 职。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王凝之之妻
身份之贵 (侧面衬托)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
欣道 赏韫 赞才 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作 者 展 示 预习结果 展示(分小 组展示预 习效果,其 他同学可 以作补充, 老师视学 生的预习 情况也可 以作补充)
刘义庆(403 年~444 年),字季伯,汉族, 学生做笔记。 原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世居京口(今 江苏省镇江市)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 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
主题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认识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知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剖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 并能归纳其性格特点。

教课要点: 1)《世说新语》文学知识的掌握2)文言文要点字词、句子的掌握教课难点: 1)领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时:一课时导入:上新课前 ,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画饼充饥”、“七步成诗”、“井蛙之见”(学生参加)。

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期间的笔录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课流程:一、背景介绍:《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以后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 ,并承继为临川王。

刘义庆固然身处皇室 ,但为人特别的简朴 ,“性简素 ,寡嗜欲”。

又爱好文艺 ,因此他的四周老是环绕着一大量文学绅士。

,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录汉末三国至两晋期间士族阶层的言行风采和逸闻琐语的笔录小说 ,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优秀代表。

《世说新语》拥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 ,所以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 ,分品德、语言、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 36 个门类 ,共记录了 1130 个故事。

书中好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 ,比方:七步成诗(曹植)、画饼充饥(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特别风趣 ,如:品德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课文剖析1、课文引入:从课文的说明中认识杨修和曹操的有关资料,并对杨修作增补介绍 ,再由学生回想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 ,还有“鸡肋”、“门阔”、“梦幻杀人”和“帝位之争”),从中初步领会二者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咏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

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

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

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

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8《世说新语》二则教课目的1.认识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先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敬他人的美德。

2.阅读简易文言文,累积常有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课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课方法1.朗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必定难度,要在充足朗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谈论法与点拨法相联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此中又包括着可谈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色。

我依据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办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谈论,沟通见解,如《咏雪》中,你以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长阅读法。

如时间略有充裕,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课过程咏雪一、导入激趣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忍不住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颂扬小孩子 /小孩子那渺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量的机智。

”是啊,我国古代文件记录中就有许很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小孩,他们的故事流传到现在。

你知道哪些对于聪颖小孩的故事呢?学生叙述自己准备的故事。

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慧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好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慧人的故事,但不要限制于故事自己,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材更聪慧。

今日让我们再跟从先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学生齐读讲解①中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增补《世说新语》的有关简介。

多媒体显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医生的言谈、行事,许多的反应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民风。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 )教科书”。

全书有8 卷,分品德、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 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修辞手法:讲解并使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技巧。
举例:《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未若”是对比的手法,“柳絮因风起”则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形成意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生字词、特殊句式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咏雪》的阅读与理解;《咏雪》中的生字词学习;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及修辞手法;了解作者刘义庆及其作品《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本节课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解析课文,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咏雪》是东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它以简洁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雪的美丽。文言文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中对雪的描绘,学习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将雪的飘逸和纯净表达得淋漓尽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文言文描绘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问的开放性程度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提出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扎实。因此,我考虑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了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貌。
(2)阅读理解两则故事,掌握文章主旨和寓意。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人的智慧与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咏雪》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2.教学难点
(1)古汉语词汇、句式的运用:对于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通过对比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使学生理解宾语前置、省略句等句式特点。
(2)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需要教师引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它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智慧和品质修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陈元方答客》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古代文人在诗歌吟咏和应对策略方面的智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的字词句式和人物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世说新语·言语》篇中的《咏雪》一则,讲述了东晋时期谢安、谢道韫等人在雪天吟咏的故事,体现了古代文人以诗歌吟咏自然景物之美的情趣。
2.《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陈元方答客》一则,描述了陈元方应对客人的得体举止和应对策略,展现了古代少年才子的风采和智慧。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两则故事,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句式等基本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5.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但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
-举例:谢安与谢道韫的叔侄关系,陈元方与客人的应对。
(3)分析人物形象和品质:通过分析谢道韫、陈元方等人物的行为举止、言语应对,学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一课时
导入: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
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从课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杀人”和“帝位之争”),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
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
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待我思之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别:另外(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
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
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
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2、重点句子:
1)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
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
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
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提问: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
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
是感叹. 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四、作业环节
1、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复何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