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计时器教案

合集下载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计时器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2. 学生能够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3. 学生能够通过计时器进行简单的时间比较和计算;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计时器(可以是手表、手机或计算机上的计时功能);2. 课件或实物图片,介绍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3. 计时器的使用示范。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5分钟)通过展示计时器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计时器的作用和功能。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或实物图片,介绍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

解释计时器是一种用来测量和记录时间的工具,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显示和记录时间的流逝。

第三步:示范操作(10分钟)老师使用计时器进行简单的计时操作,如设定一个倒计时时间并开始计时。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计时器的显示和变化。

第四步:学生实践(10分钟)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使用计时器进行简单的计时操作。

可以设置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倒计时,如10秒倒计时。

鼓励学生互相观察、交流和比较自己计时的结果。

第五步:问题探究(15分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计时器进行观察和计算。

问题1:你平时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问题2:你多长时间可以写完一篇作文?问题3:用计时器计算一下,你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长?鼓励学生使用计时器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得出准确的答案。

第六步:小结复习(5分钟)回顾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总结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七步:拓展延伸(1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计时器的实验,通过计时器观察和记录一些时间的变化。

可以提供一些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如:实验1:观察10分钟钟的秒针运动多少圈?实验2:观察一颗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需要多长时间?实验3:观察热水瓶中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鼓励学生按照科学实验的步骤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最后总结实验结果。

第八步: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让其他同学提问并互相讨论。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

第四讲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重点)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重点)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考点)4.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难点)5.画图象的方法。

(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一、仪器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2.工作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复写纸放在纸带上边还是下边?(6)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二、使用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4—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图1—4—3(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1)在图1—4—3中求出B、C之间的平均速度,如果要求不很精确,能否用该平均速度表示B点右边一点的瞬时速度?(2)能否把该点的速度表示的更准确一点?(3)如果想每隔0.1s测一次速度,应怎么办?(4)把测量所选“测量点”在内的一段位移填入表格。

(5)引导学生求出上述“测量点”附近的平均速度。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四讲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重点)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重点)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考点)4.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难点)5.画图象的方法。

(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一、仪器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2.工作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复写纸放在纸带上边还是下边?(6)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二、使用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4—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图1—4—3数与的乘积。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1)在图1—4—3中求出B、C之间的平均速度,如果要求不很精确,能否用该平均速度表示B点右边一点的瞬时速度?(2)能否把该点的速度表示的更准确一点?(3)如果想每隔测一次速度,应怎么办?(4)把测量所选“测量点”在内的一段位移填入表格。

物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

物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一、介绍两种计时器、构造及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小车三、实验步骤(1)把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4V-—-6V电源插座上.(3)按下开关,用小车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

如果共有n个点,点子的间隔数就为n-1个,用t=0。

02(n-1)s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t.(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s有多长。

(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1中.1(7)在纸带上找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记号o、a、b、c、d、e。

用刻度尺测出两个相邻点间的距离s1、s2、s3、s4、s5(如图所示)把数据填入表2中。

根据这些数据,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纸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并把判断的结果和理由写清楚。

表2四、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1如果把这些平均速度看成各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立即就可以看出,这辆小车每经过相等的时间(0.1s),速度变化相等。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____2、也可以用所计算的速度值,描绘出速度图像,利用图像斜率计算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以免在拉纸带时晃动它,并要轻轻试拉纸带,应无明显阻滞现象,同时复写纸应该能随纸带的移动而移动。

必要时,可通过定位轴的前后移动来调节复写纸的位置。

(2)若纸带上出现双点或漏点现象,可通过适当调整振动片的长度予以纠正,若纸带上出现拖痕和点迹不清,应调整振针长度。

六、课后思考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如果点子的分布不均匀,那么,是点子密集的地方运动速度比较大,还是点子稀疏的地方运动速度比较大?。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

打点计时器与加速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 打点计时器的基本使用方法3. 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4.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5.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方法。

2. 教学难点:打点计时器的精确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打点计时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总结物体运动规律,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实验操作步骤:1. 组装实验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源和数据采集器。

2. 调整实验台:确保实验台水平,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尽量减小。

3. 准备物体:选择适当的物体,如小车或滑块,并在其上贴上纸带,以便记录运动轨迹。

4. 设置数据采集器:设定适当的采集频率和采样长度。

5. 开始实验:释放物体,使其在实验台上进行直线运动,启动数据采集器。

6. 结束实验:当物体运动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停止打点计时器。

7.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速度,能够描述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的实验方法。

3.学会使用实验数据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1.手持打点计时器2.直线轨道3.小车/小球4.计时器5.长尺子/测量仪器6.纸和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约5分钟)教师可以开始此教案前,先引入活动。

可以提问学生们,什么是速度?他们在生活中如何描述速度?让学生们简单描述几个速度场景,如跑步、自行车骑行、汽车行驶等。

引导学生们思考速度与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Step 2:引入打点计时器(约5分钟)将手持打点计时器展示给学生们。

解释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示范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准确地测量速度。

Step 3:实验准备(约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条直线轨道、小车/小球,并放置在桌面上。

2.学生使用尺子或测量仪器测量轨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确保每个小组轨道长度一致。

3.学生在轨道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并记录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4.学生使用打点计时器和计时器准备进行实验。

Step 4:实验步骤(约30分钟)1.学生将小车/小球放在轨道起点。

2.一个学生使用打点计时器,一个学生使用计时器。

3.学生A按下打点计时器的按钮,学生B同时开始计时。

4.学生A轻推小车/小球,让它沿轨道滑行到终点。

5.学生B在小车/小球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

6.学生A在小车/小球到达终点时停止打点计时器。

7.学生A和学生B记录下给出的数据。

Step 5:计算速度(约15分钟)1.学生计算小车/小球的速度。

速度(v)=距离/时间。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并填写到记录表中。

Step 6:数据分析(约15分钟)1.学生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并填写到数据表中。

2.学生使用数据进行分析,讨论速度的变化情况。

可能存在的因素包括小车/小球的质量、起始位置、施加的力等。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2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2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2 .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三、教学难点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测定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不停变化时,测定某时刻的速度更是比较困难的,如上下飞舞的蝴蝶,要确定它某一时刻的速度是很困难的。

我们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测量问题。

新课讲解:、电磁打点计时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 —4—1所示•工作电压为4 V〜6 V.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

02 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面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局期一致,即为0。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案标题: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速度测量;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打点计时器;2. 直线轨道或平坦的地面;3. 物体(如小球、小车等);4. 计时器;5. 计时器记录表格;6. 计算器;7. 实验记录表格;8.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定义,并与他们讨论速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实验设计:1. 解释实验的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在直线轨道上的速度。

2.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步骤,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实验步骤:1. 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的表面上,确保其平整和稳固。

2. 将打点计时器放置在轨道的一端,并确保其与轨道垂直。

3. 将物体放置在轨道的起始位置,并确保其静止。

4. 请一个小组成员按下打点计时器的开始按钮,并同时释放物体。

5. 打点计时器会记录物体通过不同位置的时间间隔。

6.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准确的平均数值。

数据记录与分析:1. 学生使用计时器记录表格,将不同位置的时间间隔记录下来。

2. 学生计算每个位置的速度,公式为:速度=距离/时间。

3. 学生绘制速度-时间图表,并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速度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2. 提供学生实验报告模板,并指导学生按照科学报告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3. 引导学生分享实验报告,并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方案,例如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斜度的斜面上的速度。

2.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例如研究速度对于不同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自行车等)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重点)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重点)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考点)4.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难点)5.画图象的方法。

(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一、仪器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2.工作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复写纸放在纸带上边还是下边(6)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二、使用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4—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的乘积。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图1—4—3(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1)在图1—4—3中求出B、C之间的平均速度,如果要求不很精确,能否用该平均速度表示B点右边一点的瞬时速度(2)能否把该点的速度表示的更准确一点(3)如果想每隔测一次速度,应怎么办(4)把测量所选“测量点”在内的一段位移填入表格。

(5)引导学生求出上述“测量点”附近的平均速度。

(6)引导学生把上述的平均速度作为对应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7)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4.用图象表示速度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用v-t图象来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最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能够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1)图象上每一点的意义是什么(表示该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2)如要求这些点中间一个时刻的速度是多少,应怎么办(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在连线上与该时刻对应的点的速度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3)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是什么形状(是折线。

因速度的实际变化是比较平滑的,故要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经典练习】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解析: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知道时间,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故A选项正确。

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了物体的位移。

故B选项正确。

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加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

故C、D选项错误。

答案:AB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在纸带上打一个点,现在用此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的频率低于50Hz时,数据计算仍然是按照每隔打一个点来处理的.则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实际速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解析: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实验中实际时间间隔大于,数值计算时如按照实际时间间隔,得到实际速度,若实验时仍用作为时间间隔来计算,实验数值比物体的实际速度偏大.点评: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突破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同学们应该仔细体会,理解.3.用同一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4-4所示.求小球的平均速度.图1-4-4解析:根据题意,小球从1cm到6cm位置,位移s=5cm,所用时间t=,平均速度v=s/t =/s.点评:本题初看是一新情景的题,经分析可看出本题的做法与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致.题目不难,学生能很快求出平均速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4.如图1-4-5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解析:(1)1点是0、2间的中间时刻,求出0、2间的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1点的瞬时速度,同理2、3、4、5点的瞬时速度也可求出.0和6两个点的瞬时速度不便求出.然后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注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即:v1=s,v2=s,v3=s,v4=s,v5=s。

(2)以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根据第一问计算出的结果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连线得到图象如图1-4-6所示.图1-4-65.图1—4—7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出的毛病是……()A.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够大C.电源频率不够大D.振针压得过紧6.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l-4-8所示,则………()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物体若在同一直线上,就一定会相遇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D.甲、乙两物体即使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会相遇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1—4—9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 =____________m/s图1—4—7图1—4—9图1—4—88.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如图1-4-10所示,取O为起点位置,每隔5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实验使用的电源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其中OA=,OB=,OD=.则OC距离是________cm,在B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v8=________m/s.(图中单位为cm)9.下列关于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要在未放纸带时通电打点,每次打点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长时间通电使用B.每打完一条纸带,要将复写纸调整一下,确保下一次打点清晰C.若发现振片振幅不稳定,应调节振片螺母,以使振动稳定D.若打出的点带尾巴或双点,则是由于打点针太长所造成的,应适当调节打点针的长度10.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求出……………………()A.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求出某位移内的平均速度D.可利用某时段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11.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直流电源B.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C.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D.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1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将打点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13.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像分别如图1—4—11中的a和b所示.在t1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14.如图1-4-12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A BC D图1-4-1215.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个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秒。

16..如图1-4-13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A点的瞬时速度.图1-4-1317.如图1-4-14所示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图1-4-1418.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

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

打印后的纸带如图1—4—15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

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平均。

可以将V平均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图1—4—10图1—4—11(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绘出卷帘窗运动的V-t 图线。

(2)AK 段的平均速度为m/s 。

六、课堂训练及跟踪练习答案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3.(1)T FH v G 2=,FH 表示F 、H 两点间的距离,v G =s;。

跟踪练习参考答案:;;;;;;7.低压交流,4~6,秒,;s;=s,v C =s,v D =s;10.(1)如图1—4—16所示,(2)V AK =s 。

【课后作业】1.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A .物体运动的时间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2.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 ,则()A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sB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sC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sD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3.如图1-5所示,是某人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运动情况是.若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从打下A 点到打下D 点,共13点,历时s ,位移为m ,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BD 段的平均速度是m/s .4.某组学生研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实验,得到如图1-6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O 、A 、B 、C 、D 、E 表示.根据图上数据,可判断小车做什么运动小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cm/s ,小车经过D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cm/s(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5.有的同学怕下雨天的电闪雷鸣,其实看到闪电与听到雷声的时间差较大时,说明它离我们较远.假设闪电与雷鸣的时间差为t ∆,试着计算一下雷电发生地的距离.6.图1-7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7.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V 电源工作,它是利用 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工作电源频率是50Hz ,如果用它测量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 ,仍按50Hz 的频率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8.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复写纸片应套在上,并要放在纸带的面;打点时应接通电源,释放纸带.根据图1-3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构造图,指出各主要部件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9.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纸带的记录如图1-4所示,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在打出A 、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B 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A B C D 图1-5 A B C D E O 0 10 20 30 40 cm A BC D E cm 图1-7 O A BC D EF G单位:cm图1-31.B 、D2.C3.减速运动,,×10-2m ,s ,s4.加速运动,65cm/s ,s5.t v ∆解析:设闪电速度为光速C ,雷鸣速度为声速v ,雷电发生地的距离为x 则有t Cx v x ∆=- 因光速远大于声速,可近似认为t v x ∆=6.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是s 、60cm/s 、60cm/s 、s ,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后匀速.解析:AB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s cm v /0.19/1.090.11==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s cm v /60/04.040.22== CD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s cm v /60/02.020.13== DE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s cm v /5.59/04.038.24== 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s cm v /604=,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7.220,电火花,偏小8.限位孔,定位轴,上,先,后;①接线柱②线圈③振片④永久磁铁⑤振针⑥限位孔⑦复写纸⑧定位轴⑨纸带9.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只有5个间隔,则计数点间运动的总时间为t =×5s=,每隔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说明纸带作加速运动.A 、F 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s cm t x v /50.3651.030.155.19=⨯-=∆∆= B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 、AD 、AE 或AF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其中AC 段的平均速度最接近B 点瞬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