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的研究
优生优育婚前孕前保健论文

试论优生优育中的婚前孕前保健【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93-01【摘要】婚孕前保健,以提高怀孕的夫妇结婚的认知水平,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促进良好的产前和产后护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生育之前在优生保健干预来看,效果还远远不够。
许多已婚夫妇孕前健康不达标,导致新生儿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这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影响优生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婚前检查;孕期保健;优生优育健康宝宝的诞生,关键在于孕前保健,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的重要事项。
孕前保健的主要焦点在婚前检查和怀孕前的准备工作分为两部分,但的这两部分在人们的意识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我们可以在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上刊登,由于忽视孕前保健形成的事故众多。
婚检是人口质量的第一关,但在人类过于依赖本能,往往被忽视。
二是怀孕前的准备工作。
专家指出,孕前保健和孕期保健也同样重要。
良好的土壤才能孕育好的种子,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生出健康,聪明的宝宝,优生优育的关键是预防,除了婚前医学保健,如果是有遗传病或遗传缺陷,以减少或消除遗传性疾病,在同一时候还需要注意的夫妇应避免各种不利于人的生育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吸烟,酗酒,吸毒。
婚前保健能够保证健康的婚配,防止各种疾病的延续,而孕期保健将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情况。
我国的《母婴保健法》规定将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卫生指导,作为婚前保健的法定服务内容。
婚检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病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的医学检查,包括对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指定的传染病、有关精神病等检查。
婚检具有及早发现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减少新生儿的出生缺陷与死亡率,实行优生优育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等作用。
但是新出台的《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了强制婚检的规定,使婚检率大幅度下降,新生儿缺陷有所反弹,严重制约了出生人口质量。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将近120万个新生儿有出生缺陷、先天残疾。
孕妇体质指数对新生儿体质量影响调查分析

细记录孕妇身高、 1 周 内体质量 、 孕 2 分娩体质量及新 2 5 5 6g平均 (. + . )g控制孕前体质量组 . ~. k, 3 9 3 4 0 2k; 3 3
生儿体质量 , 计算孕前及分娩 B I M。 新 生儿体 质量 范 围为 2 4 61k , 均 (. 0 1 . ~ . g平 3 l 3 +, ) 3 3 - 12 方 法 应 用 自行 编 制 的孕 产 分 娩 情 况 调 查 . 两组体质量偏差有差异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的影 响 。
确, 只具有一般参考意义。
22 新 生 儿体 质 量 统 计 . 统计 新 生 儿体 质 量 时 , 不 选 择 2 0 年 1 1日一 2 1 年 l 考虑性 别 , 质量 为 2 4 61k , 08 月 00 2 体 , — .lg 平均 (. + _ ) 3 3 20 1 3_ 3
16m, 8c 体质量为 3 . —7. r0 3 ,= . 0经检验 P O 0 < 7 3 M 为 6 2 4 = . 1/ 01 , 3 . 2 1 =. 0 0 3 .1g 平 均 (3 1 3 3 k/ 其 中 B I 于 0 1 25k/ , m 2. ± . )g , 0 6 m M低 . 水平 , 0 分娩 时 B I M 与新生儿体质量存 在明显相
1 资料 与方 法 11 研 究 对 象 .
月 3 日在我 院产科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 、 1 无妊 k。 由于所 选取 的统计 对象 为正常足月单 胎孕产 g 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 资料 完整 的正常足月单胎孕 妇 , 所以超轻儿的概率较小 , 4 2 例样本 中, 在 03 体质 产妇共4 2 名。有孕前准备行为2 5 名, 09%, 量 低于 2 k 2 例 , 03 4 1 占6 . 2 .g 7 5 3 占总样本 81%, . 3 未见有 低于 属有计划怀孕 。而在怀孕前无任何准备工作 , 孕前 2g k 的新 生儿 。体质量超过 4 g k 的超重儿 8 7 , 5例 占 未 控 制 体 质 量 , 划 外 怀 孕 18 名 , 3.5 ; 计 32 占 43% 另 总样本2 . %, 1 0 其中体质量超 6g 例。 3 k 2 是否控制孕前体质量对新生) f体质量范围影 L9 i 10 9 名有补充 叶酸或运动 , 但有接触烟酒 或药物 , 未 刻意控制体质量者 , 也归为孕前未控制体质量 。详 响不大。不控制孕前体质量组新生儿体质量范围为
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影响论文

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分析影响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因素。
结果:与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前相比,孕妇的孕期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新生儿健康水平影响的影响因素是妊娠阶段与健康保健教育。
结论对孕期孕妇进行保健教育干预护理,对促进孕产妇的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和做好围产期保健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孕期保健教育;干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77-02孕妇保健教育干预护理不仅影响着孕妇的健康状况,而且对胎儿以及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长期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孕期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护理来发现孕妇及其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孕妇的健康水平和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奠定科学基础。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随机抽取在我医院做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妇女(或经妇幼保健机构或妇产科医生检查确认怀孕28周以上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7.14±6.87)岁。
且这些孕妇在职业、生活水平这些条件上比例均衡,且无慢性疾病,无妊娠并发症等。
干预时限为自入选之日到产褥期结束(产后42天)。
追踪随访时间点为产后7天、14天、28天、42天,最终完成追踪调查者共210人。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 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3个部分:①基本情况,即年龄、孕期、孕妇及配偶的文化程度、孕妇及配偶的职业等;②孕妇的行为习惯;③孕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1.2.2 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内容孕期健康教育每次孕检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孕妇讲解,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健康教育的咨询服务。
孕期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影响出生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孕妇并发症。
孕期保健教育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

以看出干预组治疗 2个月和 5月复发率 明显低 于对照组 。 并且干预组患者住院 平均天数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因此, 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 预, 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 防止哮喘进一步加重, 缩短了病程, 降低了住院费, 提 高了患 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术交流 暨专题讲座会议论 文汇编 ,042 . 20 , 4
P< 0 。 O. 5
[ ] 李明华, 4 李连弟, 张淑玉, 抗炎治疗对哮喘病人心理改变的影响[] 等. J.
中华结核和呼 吸杂志 , 9 ,2 8 : — 0. 1 92 ( )5 55 9 4 0
3 讨论 .
支气管哮喘是 以嗜酸性 粒细胞 , 大细胞 反应 为主 的气道变 应 性炎症 和 肥 气 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 临床表 现为反 复发作 的喘 息、 呼气性 呼 吸困难 、
[ ] 熊洪, 5 张泽芳 , 王怀莲. 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 哮喘的疗效 影响[] 护士进 J.
修 杂志,041 ()2 2. 20 , 1 : 9 0— 2
咳嗽等。哮喘是一种心身疾病 , 它对部分患者哮喘的发生、 发展、 治疗和预防
等产生 比较重要 的影 响【 , 6 各种环境 和心理 因素均 可诱发 或加 重哮喘发作 , J 而 哮喘 的迁延不 愈又可 I 各种心身问题 。如果 引起发作 的常见原 因过 敏原未 起 消除 、 染未控制 , 感 患者大 量出汗体液耗损 , 痰液粘 稠阻塞支气 管 , 时由于严 同
组别
例数
治疗 2 月后 个
治疗后 5个月
[] 叶任高, 1 陆再英. 内科学[ . 版. M]6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 . 2 44 0 2 [] 张儒林. 2 哮喘及其护理[ ] 国外 医学 : J. 护理学分册 , 9 ,7s :2. 1 81( )15 9 [ ] 刘春兰, 3 钱立华.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 ]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 C.
预防出生缺陷调查报告

预防出生缺陷调查报告背景出生缺陷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婴儿在出生时出现生理、心理或结构缺陷,常见的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脊髓裂等。
这些出生缺陷不仅对婴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其成长以及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情感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300万婴儿因出生缺陷而死亡或者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而我国则由于其人口数量庞大,因此出生缺陷问题更加突出。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断加强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
调查对象和方法为了了解我国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我们对全国不同省市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对象主要为2018年出生的婴儿,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大量数据。
我们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婴儿出生缺陷的种类我们通过对出生缺陷婴儿的调查,发现其主要分为以下种类:•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脑脊髓管畸形•肢体畸形•其他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裂、腭裂占比较大,分别为35%和20%左右。
婴儿出生缺陷的地区分布我们通过对全国28个省市的妇幼保健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出生缺陷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沿海省市和发达地区出生缺陷率相对较低。
例如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
•内陆省份出生缺陷率相对较高,例如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婴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还关注了一些可能与婴儿出生缺陷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孕前体检、孕期生活习惯等。
我们的研究发现:•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容易增加婴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在我们的调查中,35岁以上的孕妇生育出生缺陷婴儿的比例较高。
•孕前体检能有效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在我们的样本中,进行孕前体检的妇女生育出生缺陷婴儿的比例明显低于未进行体检的妇女。
•孕期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婴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例如孕期吸烟、饮酒、暴露于辐射等都可能导致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结论和建议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婴儿出生缺陷的总体发生率较高,不同地区和不同妇女生育出生缺陷婴儿的风险存在差异。
孕前及孕期保健论文

浅谈孕前及孕期保健【关键词】孕前;孕期保健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我碰到很多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女性,不知如何作孕前或孕期的检查,在不同的医院或同一家医院不同的医生给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感到困惑。
现将本人从事多年的孕期保健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1孕前保健孕前保健是通过评估和改善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孕期保健的前移。
1.1健康教育及指导对计划怀孕的夫妇首先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妊娠,在孕前半年就要注意营养,控制或增加体重,注意休息,女方在孕前三个月开始补充叶酸0.4-0.8mg/天或者服用经医学证明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既往发生过神经管缺陷(ntd)的孕妇,则需每天补充叶酸4mg。
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产疱疹病毒,有目的增加营养。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男方要戒烟酒,女方更是不能接触,避免高强度的工作、高噪音环境和家庭暴力,远离放射源,辐射;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压力,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1.2营养的补充建议最好选在秋天受孕,气候好,果蔬足,尽量别选在冬春季怀孕,因为孕妇易感冒,夏天由于气温高加重妊吐。
孕早期避免病毒、细菌感染,尽量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去。
注意营养,忌性生活,若此期感冒发烧必须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而非一味忌药,否则延误病情对胎儿不利。
孕中晚期,胎儿生长发育进入快速期,营养需求大大增加,孕妇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瘦肉、鱼虾,牛奶、鸡蛋等,新鲜蔬菜,适量的水果,补充含钙、铁丰富的食物,忌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物。
选择低糖、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不要进食过量,营养过剩致体重超标。
2孕期保健孕期保健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特定的时间,产前检查的时间安排要根据产前检查的目的来决定。
2.1产前检查的次数及孕周who(2006年)建议至少需要4次产前检,孕周分别为妊娠<16周、24-28周、30-32周、36-38周。
出生缺陷率的调研报告

三级预防:抓早期。对已出生的缺陷儿尽早诊断和治疗,使可纠正的缺陷儿及时纠正。把好了我县预防出生缺陷的最后一关。
2、加强宣传,普及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建议由民政、妇幼、计生等部门联合,恢复婚育保健学校,从新婚保健、优孕指导、孕期胎教、优育指导以及关注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对新婚待孕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实行免费听课、免费发放宣传品、免费提供专家咨询,真正将出生缺陷的一级干预前移至婚前和孕前。新闻宣传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各种专栏,举办有关讲座,宣传优生优育和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针对我县近几年来出生缺陷率城市高于农村的现状,建议科委、环保等部门联合立项,专人负责,深入调查,分析原因,形成可行性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产前保健方式对婴儿出生结局影响论文

产前保健方式对婴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产前保健方式对婴儿出生结局的影响,以明确如何加强孕期适宜保健和妊娠期营养,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危害程度。
方法:整理收集孕妇1451例。
采用病例回顾方法,根据产前保健次数与适宜营养、分娩方式及地点等将病例界定为全程、部分和无系统保健三组。
结果:无系统保健组孕产妇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高,达到3.8 (p<o.05)。
孕期的营养测试和指导可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p<o.05)。
结论:出生前保健次数的增加及保健内涵的提高可明显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窒息的发生。
【关键词】孕期保健;出生结局;低出生体重【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20-02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集泾阳县两所医院的孕妇共1451例。
并询问孕产妇保健认知状况,共发放和回收调查表879份。
孕产妇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基本情况。
1.2 一般资料:根据保健情况分为:①全程系统保健组(440例):建册<13周、16~18周开始产前检查、产检次数≥8次、医院分娩;②无系统保健组(525例):未建册或建册,但产检<5次;医院外分娩。
③部分系统保健组(486例):不符合全程系统保健和无系统保健组条件者。
根据孕产妇贫血、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重症妊高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等指标界定高危孕妇。
1.3 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①根据胎儿健康状况分析保健效果:新生儿分娩时限、出生体重、窒息、死产、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②比较不同保健程度孕产妇保健认知程度的差异:孕前保健情况,就医地点的选择,依从性,对自主选择剖宫产的态度等。
2 研究结果2.1 各产前保健模式组基本情况3 讨论3.1 产前保健管理意义系列观察研究显示出生前保健次数多的群体,其母亲、胎儿和新生儿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健次数少的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论著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的研究黄碧琼,张晓薇,殷文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目的分析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建档的11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妇基本资料、孕期及孕期保健情况、孕期各类疾病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体质量状况。
结果低体质量新生儿11例,占10.0%,巨大儿13例,占11.8%;体质量异常儿共24例,占21.8%。
单因素结果表明,孕前检查、产检次数、孕前保健咨询、妊娠合并症、孕前检查、孕期营养指导宣教、孕前BMI对体质量异常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本院新生儿体质量异常率较高,需要针对孕妇情况加强围孕保健指导。
关键词:孕前及孕期保健;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体质量的是平价婴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婴儿未来发育和成长以及成年期患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围孕保健服务是指通过为未怀孕的妇女提供针对性的孕前咨询和孕前检查服务一级专门为准备妊娠妇女提供相关的指导妊娠指导服务;旨在提高孕妇的生态状况,降低新生儿体质量异常的发生比例[1]。
本研究通过调查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孕前和孕期保健状况以及新生儿的体质量状况,分析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因素,以此作为改善孕前和孕期保健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进而降低新生儿中巨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比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建档的11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年龄≥20岁;(2)单胎;(3)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
排除标准:(1)活产多胎或双胎;(2)有既往精神病史;(2)有人工流产、引产史等。
孕妇年龄20岁-46岁,平均年龄(27.17±4.34)岁。
初产妇68例,经产妇42例;初中学历52例,高中学历34例,本科及以上学历24例,居住城市89例,居住农村21例。
1.2研究方法在获得孕妇本人及家属的同意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表包括孕妇的基本情况、孕妇孕前保健和咨询状况、孕前检查状况、孕前健康状况、孕前干预、孕期检查、孕期各类病症发生状况、新生儿的体质量状况等信息。
1.3观察指标分析孕妇产前BMI、孕周、孕前咨询和检查、生育史、生活史、孕期营养、孕期服药、产检次数以及孕期妊娠合并症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
巨大儿:是指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4 kg;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2.5 kg。
体质量异常儿=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
1.4 统计学方法用Excel 2007 录入数据,用SPSS 19.0处理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定性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新生儿体质量基本情况 110例新生儿中,男婴58例,女婴52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51 kg-4.72 kg,平均出生体质量(3.21±0.24)kg。
正常体质量新生儿86例,低体质量新生儿11例,占10.0%,巨大儿13例,占11.8%。
体质量异常儿共24例,占21.8%。
2.2体质量异常儿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及孕期检查、产检次数、孕前保健咨询、妊娠合并症、孕期营养指导宣教、孕前BMI对体质量异常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见表1。
3讨论目前国内低体质量新生儿一般占到全部新生儿总数的5.9%-11.8%[2],本研究中低体质量新生儿的比例达到7.5%,符合一般水平;本研究中巨大儿的比例达到13.2%,远高于国内报道的9.91%巨大儿比例,可能原因在于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大多分布在城市有一定关联,城市生活和营养水平较好,因而巨大儿发生率会相对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孕前及孕期检查、产检次数、孕前保健表 1 体质量异常儿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类体质量异常儿发生率(%)χ2P 孕前及孕期检查有33.68.346<0.05无66.4产检次数1次-5次62.911.547<0.056次-10次28.2>11次9.9孕前及孕期保健咨询有25.79.628<0.05无74.3妊娠合并症有74.010.527<0.05无26.0围孕营养指导有28.210.634<0.05无71.8孕前BMI(kg/m2)18.6-28.036.58.527<0.05<18.5或>28.063.5咨询、妊娠合并症、孕期营养指导宣教、孕前BMI对体质量异常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
本次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低体质量新生儿的母亲孕前BMI较低,而巨大儿的母亲孕前BMI较高,这说明胎儿的体质量与母体的营养状况有着显著的联系,产妇在孕期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而过高或过低均会增加新生儿罹患疾病的风险。
国内相关研究显示,对孕妇进行孕期指导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的体质量异常比例以及患病率[3]。
由此表明,在孕期加强营养指导干预时指导孕妇合理进食,保持营养均衡,尽量避免偏食和多食,这样可以防止胎儿体质量过大,进而起到预防新生儿体质量异常的现象发生。
过低孕前检查率以及保健咨询率是导致新生儿体质量的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1]。
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婚检和孕前检查的普及力度,对育龄夫妇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提高相关的检测水平,以此来降低新生儿体质量异常的比例。
本研究中发现妊娠合并营养不良是引起低体质量新生儿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原因在于孕妇营养不良导致胎盘无法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进而导致胎儿发育缓慢引起低体质量现象;而妊娠合并高血压症和糖尿病是导致巨大儿发生的重要因素,当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糖代谢异常时,常常引起相应的脂类代谢异常,这容易引起胎儿体质量过大[2]。
因此,在孕期保健期间要注重对孕妇代谢功能异常的筛查和治疗,积极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
综上所述,孕前及孕期检查、产检次数、孕前保健咨询、妊娠合并症、孕期营养指导宣教、孕前BMI对体质量异常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需要针对孕妇情况加强围孕保健指导。
参考文献1 李珍珍, 赵晓燕, 王琴. 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5): 2125-2127.2 陈敏枝, 刘丹. 孕前与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观察[J]. 中外医疗, 2015, 12(23): 197-198.3 屈鹏莉. 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8): 56-57.临床论著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李蔼媚(台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台山 529200)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1月-2017年12月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
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干预。
比较效果。
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在疗效、病情改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生存质量等方面更好,且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常规方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效果好,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黄金组合,在预防动脉血管事件方面明显优于阿司匹林[1]。
近年来,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较多,其发生主要是因为长期抗凝药物的使用对胃肠黏膜产生了严重损害,并引发胃肠道炎症和溃疡。
对此,本研究分析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100例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
其选择的时间在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分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男女分别31例和19例,年龄42岁-78岁,平均(57.25±2.01)岁。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男女分别32例和18例,年龄42岁-78岁,平均(57.21±2.14)岁。
常规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资料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如何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有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手术史、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服用史、证实或怀疑有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则采取常规方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耐信20 mg,bid、呋喃唑酮0.1 mg,bid;克拉霉素0.5 mg,bid;果胶铋200 mg,bid,治疗14天。
1.3指标比较两组2周后疾病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和病情好转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分值(采用QOL-100量表评估,分值范围0分-100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结束后半年内再次出血)。
显效: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病情改善50%以上;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取卡方、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效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疗效(100.00%)比常规治疗的患者(78.00%)的疗效更高(P<0.05)。
见表1。
2.2 生活质量分值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生活质量分值相近(P>0.05);治疗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生活质量分值变化幅度更大(P<0.05)。
见表2。
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比较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住院时间、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
见表3。
2.4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组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4.00%,2例)低于常规治疗组(16.00%,8例)(P<0.05)。